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经过了好几个月大政小情一把抓的三合一县令生涯以后,是勋再折回来跑曹操身边儿搞文书工作,就觉得比从前要舒心太多啦。一是很少再有急务需要自己跟进,空暇的时间又多了起来,二是经过地方上的历练,他对政务的处理也更为老道了。
当然啦,比起当年做假佐,这济阴郡从事所要处理的文书也更为繁杂。郡国从事的工作,按照后来《后汉书·百官志》的说法,是“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也就是收取、审核来自济阴郡的各类公文,并将州内各项政令颁布下去,督促郡内执行,以及从来往公文中探查和检举郡内各级官员的不法情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磨合,如今是勋在公文写作上,也不再象从前那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结果搞得只剩下条理清晰,文辞却并不出色,总给人感觉干巴巴的了。
因为他开始大肆抄袭古人……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应该说是未来人的成句。终究抄诗得抄大段,抄文咱们光摘警句即可,大段公文中插一两条警{ 句,立码就能把立意给拔得高高的,瞧上去就那么的光彩夺目、非同凡响。文章就是如此,好言不须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比方说,处理到济阴劝学的公文,是勋就写“勤学如春起之苗焉,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焉,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学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士之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处理到相关政务的公文,是勋就写“恶虽小,勿恃而为之;善虽小,勿忽而不为”,“核之于经,忧劳可以兴国;鉴之于史,逸豫可以亡身”。处理到相关人事认命的公文,是勋就写“玉试之三日,然后得宝;木辨之七载,斯可成材”、“路遥乃知马力,日久始见人心”……
他把这些古……未来文保留原意,在文辞上则略加篡改,这样一是为了符合上下文的风格、语气,二是也能因此产生一种糟蹋好东西的类s快感。比方说,哼哼,老子且看有我珠玉在前,刘备你丫临终前还能怎么教导儿子了……
荀彧作为曹操的大管家,是勋的绝大多数宏文,他是都需要过目的——也不知道这家伙哪儿来的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某次就拿着文章去找曹操,说:“是宏辅文采日盛,然渐觉流于靡丽一途,恐非正道。”曹操说不是啊,文章不在乎是不是华彩,不见得只有朴实才能言事,靡丽就光能成赋,你瞧他写的这几句话——“楼台近水,乃先得月;花木向阳,遂易为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乃知兴替;以人为鉴,乃明是非”,这里头的含义可有多深邃啊。
说着话还得意地一捋胡子:“前使宏辅督邮济阴,又守成阳令,使其信心百倍,材自光华——去疾诚不我欺也。”
是勋当然不知道荀彧和曹操在这样议论他,他现在玩儿抄袭玩得上瘾,平常有事儿没事儿的,就绞尽脑汁回想后世的成语和警句,想出一句就记录一句,打算一辈子就靠这个骗饭吃了——这可比抄诗要省心多啦。
当然,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也有不少的烦心事儿。首先就是管亥的伤口是勉强愈合了,但身体总也不好,三天两头的咳血,几乎就下不了地——是勋琢磨着,他没有伤到心脏,大概是伤到肺叶了吧?难道这条黄脸大汉就要从此沦落成一个废人了么?每当看到管巳紧蹙的双眉,是勋一整天的好心情都会化作乌有,忍不住就要陪着管巳一起长吁短叹。
二是,曹德三天两头有信过来,说宏辅你从前给我推荐一个太史慈,一个卢洪,结果都被我哥哥给抢去了——太史子义天下第一,我小小的济阴郡确实安不下这条猛龙,那没办法,也不知道那卢洪究竟有啥本事了,我哥也霸着不肯撒手。你还给我推荐一个是仪,一个王修——门客从青州回来禀报,说是仪已经南下徐州,去投了他几个亲儿子了;王修则执意陪伴着孔融,一直等到青州全境都被袁谭吞下,孔融回乡隐居去了,他老兄只好降了袁谭,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是宏辅啊,你给我推荐四个人,结果全都落了空,你可不能就此甩手跑了,你得再给我找点儿人来呀。
是勋心说这关我屁事啊,曹操还把我辛苦找来的道士谢徵给抢走了哪。再说了,难道济阴郡里就没人了吗?他左思右想,最后给曹德推荐了成阳的宁可和乘氏的李符、李登兄弟,但是说明白了,这仨我也只是泛泛交情,了解得并不深入,你先考察过了再用,出了事儿与我无关。
接着他又回复曹德,说颍川、陈留之间名士无数,理论上就都装在荀文若的肚子里呢,你去找他要人吧。你瞧瞧,你哥刚问一声“可惜戏志才死了,有功用和质量差不多的好货吗?”他立码就把郭嘉给掏出来了。
不久后的一件事,也证明了是勋的想法,荀彧还有一肚子待举荐的人才呢,只是因为时机... -->>
在经过了好几个月大政小情一把抓的三合一县令生涯以后,是勋再折回来跑曹操身边儿搞文书工作,就觉得比从前要舒心太多啦。一是很少再有急务需要自己跟进,空暇的时间又多了起来,二是经过地方上的历练,他对政务的处理也更为老道了。
当然啦,比起当年做假佐,这济阴郡从事所要处理的文书也更为繁杂。郡国从事的工作,按照后来《后汉书·百官志》的说法,是“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也就是收取、审核来自济阴郡的各类公文,并将州内各项政令颁布下去,督促郡内执行,以及从来往公文中探查和检举郡内各级官员的不法情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和磨合,如今是勋在公文写作上,也不再象从前那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结果搞得只剩下条理清晰,文辞却并不出色,总给人感觉干巴巴的了。
因为他开始大肆抄袭古人……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应该说是未来人的成句。终究抄诗得抄大段,抄文咱们光摘警句即可,大段公文中插一两条警{ 句,立码就能把立意给拔得高高的,瞧上去就那么的光彩夺目、非同凡响。文章就是如此,好言不须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比方说,处理到济阴劝学的公文,是勋就写“勤学如春起之苗焉,不见其增而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焉,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学之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士之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处理到相关政务的公文,是勋就写“恶虽小,勿恃而为之;善虽小,勿忽而不为”,“核之于经,忧劳可以兴国;鉴之于史,逸豫可以亡身”。处理到相关人事认命的公文,是勋就写“玉试之三日,然后得宝;木辨之七载,斯可成材”、“路遥乃知马力,日久始见人心”……
他把这些古……未来文保留原意,在文辞上则略加篡改,这样一是为了符合上下文的风格、语气,二是也能因此产生一种糟蹋好东西的类s快感。比方说,哼哼,老子且看有我珠玉在前,刘备你丫临终前还能怎么教导儿子了……
荀彧作为曹操的大管家,是勋的绝大多数宏文,他是都需要过目的——也不知道这家伙哪儿来的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某次就拿着文章去找曹操,说:“是宏辅文采日盛,然渐觉流于靡丽一途,恐非正道。”曹操说不是啊,文章不在乎是不是华彩,不见得只有朴实才能言事,靡丽就光能成赋,你瞧他写的这几句话——“楼台近水,乃先得月;花木向阳,遂易为春”、“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乃知兴替;以人为鉴,乃明是非”,这里头的含义可有多深邃啊。
说着话还得意地一捋胡子:“前使宏辅督邮济阴,又守成阳令,使其信心百倍,材自光华——去疾诚不我欺也。”
是勋当然不知道荀彧和曹操在这样议论他,他现在玩儿抄袭玩得上瘾,平常有事儿没事儿的,就绞尽脑汁回想后世的成语和警句,想出一句就记录一句,打算一辈子就靠这个骗饭吃了——这可比抄诗要省心多啦。
当然,生活并不总是美好的,也有不少的烦心事儿。首先就是管亥的伤口是勉强愈合了,但身体总也不好,三天两头的咳血,几乎就下不了地——是勋琢磨着,他没有伤到心脏,大概是伤到肺叶了吧?难道这条黄脸大汉就要从此沦落成一个废人了么?每当看到管巳紧蹙的双眉,是勋一整天的好心情都会化作乌有,忍不住就要陪着管巳一起长吁短叹。
二是,曹德三天两头有信过来,说宏辅你从前给我推荐一个太史慈,一个卢洪,结果都被我哥哥给抢去了——太史子义天下第一,我小小的济阴郡确实安不下这条猛龙,那没办法,也不知道那卢洪究竟有啥本事了,我哥也霸着不肯撒手。你还给我推荐一个是仪,一个王修——门客从青州回来禀报,说是仪已经南下徐州,去投了他几个亲儿子了;王修则执意陪伴着孔融,一直等到青州全境都被袁谭吞下,孔融回乡隐居去了,他老兄只好降了袁谭,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是宏辅啊,你给我推荐四个人,结果全都落了空,你可不能就此甩手跑了,你得再给我找点儿人来呀。
是勋心说这关我屁事啊,曹操还把我辛苦找来的道士谢徵给抢走了哪。再说了,难道济阴郡里就没人了吗?他左思右想,最后给曹德推荐了成阳的宁可和乘氏的李符、李登兄弟,但是说明白了,这仨我也只是泛泛交情,了解得并不深入,你先考察过了再用,出了事儿与我无关。
接着他又回复曹德,说颍川、陈留之间名士无数,理论上就都装在荀文若的肚子里呢,你去找他要人吧。你瞧瞧,你哥刚问一声“可惜戏志才死了,有功用和质量差不多的好货吗?”他立码就把郭嘉给掏出来了。
不久后的一件事,也证明了是勋的想法,荀彧还有一肚子待举荐的人才呢,只是因为时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