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逆流伐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分别设立“府学”、 “州学”、 “县学”,村镇设“小学”。凡有“就乡塾读书者,蠲其一半徭役”。大明治下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学制五年……
陈永华坐在驿馆之内,翻阅着手下搜集到的各类消息,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刚刚推行的教育制度。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教育体系,除了把书院制度更加完善外,又涵盖了对普通民众。其中还有举荐人才的制度,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便可以准充入国子监。而从国子监毕业之后,还有一个为期两年的实习期,先为吏,考察合格方可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从此成为官员。
反复研读,陈永华不禁钦佩朱永兴的魄力和举措,也看出了朱永兴的野心。经过这一番比较细致的规划,虽然没有科举,但已显出要将“读书人一网打尽”的意图。而且,从表面上来看,读书人入仕的道路比科举要来得更宽广。
“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陈永华作为一个正统的读书人,发展教育合乎他的理念,尽管朱永兴所做的并不全让他满意,但在战争年月,能推出这样的制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随陈永华前来广州的还有郑经的随身侍卫冯锡范,从个人关系上,陈永华虽然得郑经的器重,却还比不得冯锡范更受信任。而冯锡范此人昧于大体,而喜弄权,忠勇侯陈霸转投南明,郑经恼怒,他也对朱永兴没有什么好印象。
“地方新复,战事未息,这些事情应暂待之将来。舍本逐末。收买人心。岷藩其志非小,日后必为大患。”冯锡范撇了撇嘴,冷笑着说道。
其志非小?陈永华苦笑了一下,没有马上答话。岷藩到底还是朱家子孙。在这天下鼎革之际,苦心竭虑、力图兴复,心中或是有“有功者王”的想法,却也说得过去。而郑家呢,志向便小了吗?
“岷藩身为朝廷留守,言辞礼数不可缺。”陈永华出口提醒道:“如今广东全省光复在即,西南、东南联为一体,我等不可为大王平添麻烦。”
冯锡范哼了一声,虽然心中不悦,但西南明军光复广东后的局面也确实如此。不管怎样。遥奉可能结束了,而明臣的样子还是要做出来。除非,郑家舍弃金、厦,以及将要出兵占领的大陆地盘,退到台湾继续做一个军阀。
说实话。郑经及其部将都没有想到朱永兴会亲临广州,也没有想到西南明军这么快便能攻克广州,并且继续东进。还是陈永华比较灵醒,在海上得到消息后马上返回,又与郑经等人进行了一番商议,方才再度前来。
这一次前来广州,忠勇侯陈霸的事情是不准备有什么理想的结果了。臣子向朝廷兴师问罪,这成什么话了?随便问一问,有了交代便作罢。而陈永华、冯锡范此行的名义也变成了携礼祝贺,祝贺岷藩再获大胜,光复广州。然后便是禀报朱永兴,郑经要响应朝廷。遵从谕令,准备出兵潮州,策应明军东进。
潮州,没错,郑经还是决定要把这块郑家传统的补充粮饷、兵员的地方拿到手中。他的算盘打得很精。福建清军派出的援军已经出动,潮州、梅州将是双方交战的区域。
因为清军广东水师的溃败,又有郑家盘踞金、厦,潮州临海,很容易象广州一样遭到水陆夹击。所以,增援的闽省清军必然以梅州为重点,或扼守以阻明军入闽,或反攻以击败明军。这样一来,郑家伺机夺取潮州,一来可与东进明军对梅州形成东、南夹击之势,二来阻力甚小,清军在西南明军的压力下,难以投入重兵对潮州展开争夺。
抢先占领,从而在大陆有了立足点;向朝廷请求,从西南明军手中得到潮州。这两个选择对于郑经来说,可以说是利弊一目了然。西南明军的强势,东征的顺利,使得郑经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不得不转变其强硬的态度。
郑家的名望和实力不足以自树旗帜,挂着永历的招牌是没有疑问的。否则,不仅会失去大陆上的缙绅、民众的支持,连现在跟随郑家的官绅、宗藩也会生出异心。
这就是大义名分的重要,冯锡范即便心中不满,也无可奈何。因为今日的朝廷主事的是宗室留守朱永兴,可不是永历那个懦弱无能,听人摆布的皇上。
陈永华心中矛盾,按照他所学的圣贤书,他应该忠于皇上,忠于朝廷。但郑成功对他却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他也跳不出这个圈子。
“有西夷相助,朝廷的水师越来越强大了。”冯锡范皱着眉头,说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担忧,“那些西夷又安着什么好心,若是朝廷要咱们少收船税、关税,好处他们得,吃亏的却是咱们。”
“这也没有办法。”陈永华早就想过这种可能,只是没说出来,朝廷嘛,给臣子下令,不是很正常。不过,依他看,岷藩未必会急着这么做。从这几次与郑家的接触来看,岷藩还是很照顾郑家的面子,或者说是郑成功的面子。几乎没有发过什么强制性的谕令,商量的口吻居多。
这未尝不是岷藩的聪明之处。不和郑家撕破脸皮,只要郑家在东南还打着明朝的旗号,便能牵制住闽浙粤的大量清军。便说这次东征吧,郑家是没有出兵助战,但闽省的清军却不敢全力放心地前来增援。在东征初期,清军的广东水师虽有集结,但也留下了一些兵力防备郑家的突袭。
把郑家当作盟友看待,不逼迫,不命令。而在清军看来,这种融洽的关系自然不可不防。
这就是朱永兴的想法和思路,不管你出不出力,只要在我身边站着,不与我为敌,那就有帮助。
“国子监”为最高学府,各府、州、县分别设立“府学”、 “州学”、 “县学”,村镇设“小学”。凡有“就乡塾读书者,蠲其一半徭役”。大明治下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学制五年……
陈永华坐在驿馆之内,翻阅着手下搜集到的各类消息,最让他感兴趣的是刚刚推行的教育制度。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教育体系,除了把书院制度更加完善外,又涵盖了对普通民众。其中还有举荐人才的制度,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便可以准充入国子监。而从国子监毕业之后,还有一个为期两年的实习期,先为吏,考察合格方可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从此成为官员。
反复研读,陈永华不禁钦佩朱永兴的魄力和举措,也看出了朱永兴的野心。经过这一番比较细致的规划,虽然没有科举,但已显出要将“读书人一网打尽”的意图。而且,从表面上来看,读书人入仕的道路比科举要来得更宽广。
“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陈永华作为一个正统的读书人,发展教育合乎他的理念,尽管朱永兴所做的并不全让他满意,但在战争年月,能推出这样的制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随陈永华前来广州的还有郑经的随身侍卫冯锡范,从个人关系上,陈永华虽然得郑经的器重,却还比不得冯锡范更受信任。而冯锡范此人昧于大体,而喜弄权,忠勇侯陈霸转投南明,郑经恼怒,他也对朱永兴没有什么好印象。
“地方新复,战事未息,这些事情应暂待之将来。舍本逐末。收买人心。岷藩其志非小,日后必为大患。”冯锡范撇了撇嘴,冷笑着说道。
其志非小?陈永华苦笑了一下,没有马上答话。岷藩到底还是朱家子孙。在这天下鼎革之际,苦心竭虑、力图兴复,心中或是有“有功者王”的想法,却也说得过去。而郑家呢,志向便小了吗?
“岷藩身为朝廷留守,言辞礼数不可缺。”陈永华出口提醒道:“如今广东全省光复在即,西南、东南联为一体,我等不可为大王平添麻烦。”
冯锡范哼了一声,虽然心中不悦,但西南明军光复广东后的局面也确实如此。不管怎样。遥奉可能结束了,而明臣的样子还是要做出来。除非,郑家舍弃金、厦,以及将要出兵占领的大陆地盘,退到台湾继续做一个军阀。
说实话。郑经及其部将都没有想到朱永兴会亲临广州,也没有想到西南明军这么快便能攻克广州,并且继续东进。还是陈永华比较灵醒,在海上得到消息后马上返回,又与郑经等人进行了一番商议,方才再度前来。
这一次前来广州,忠勇侯陈霸的事情是不准备有什么理想的结果了。臣子向朝廷兴师问罪,这成什么话了?随便问一问,有了交代便作罢。而陈永华、冯锡范此行的名义也变成了携礼祝贺,祝贺岷藩再获大胜,光复广州。然后便是禀报朱永兴,郑经要响应朝廷。遵从谕令,准备出兵潮州,策应明军东进。
潮州,没错,郑经还是决定要把这块郑家传统的补充粮饷、兵员的地方拿到手中。他的算盘打得很精。福建清军派出的援军已经出动,潮州、梅州将是双方交战的区域。
因为清军广东水师的溃败,又有郑家盘踞金、厦,潮州临海,很容易象广州一样遭到水陆夹击。所以,增援的闽省清军必然以梅州为重点,或扼守以阻明军入闽,或反攻以击败明军。这样一来,郑家伺机夺取潮州,一来可与东进明军对梅州形成东、南夹击之势,二来阻力甚小,清军在西南明军的压力下,难以投入重兵对潮州展开争夺。
抢先占领,从而在大陆有了立足点;向朝廷请求,从西南明军手中得到潮州。这两个选择对于郑经来说,可以说是利弊一目了然。西南明军的强势,东征的顺利,使得郑经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不得不转变其强硬的态度。
郑家的名望和实力不足以自树旗帜,挂着永历的招牌是没有疑问的。否则,不仅会失去大陆上的缙绅、民众的支持,连现在跟随郑家的官绅、宗藩也会生出异心。
这就是大义名分的重要,冯锡范即便心中不满,也无可奈何。因为今日的朝廷主事的是宗室留守朱永兴,可不是永历那个懦弱无能,听人摆布的皇上。
陈永华心中矛盾,按照他所学的圣贤书,他应该忠于皇上,忠于朝廷。但郑成功对他却有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他也跳不出这个圈子。
“有西夷相助,朝廷的水师越来越强大了。”冯锡范皱着眉头,说出了自己的另一个担忧,“那些西夷又安着什么好心,若是朝廷要咱们少收船税、关税,好处他们得,吃亏的却是咱们。”
“这也没有办法。”陈永华早就想过这种可能,只是没说出来,朝廷嘛,给臣子下令,不是很正常。不过,依他看,岷藩未必会急着这么做。从这几次与郑家的接触来看,岷藩还是很照顾郑家的面子,或者说是郑成功的面子。几乎没有发过什么强制性的谕令,商量的口吻居多。
这未尝不是岷藩的聪明之处。不和郑家撕破脸皮,只要郑家在东南还打着明朝的旗号,便能牵制住闽浙粤的大量清军。便说这次东征吧,郑家是没有出兵助战,但闽省的清军却不敢全力放心地前来增援。在东征初期,清军的广东水师虽有集结,但也留下了一些兵力防备郑家的突袭。
把郑家当作盟友看待,不逼迫,不命令。而在清军看来,这种融洽的关系自然不可不防。
这就是朱永兴的想法和思路,不管你出不出力,只要在我身边站着,不与我为敌,那就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