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龙战长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场对抗演练结束,双方的成绩是“一比一”,归来的战机轻盈降落到了基地跑道上,飞行员们下机后彼此握手、互相致意,以维克托身份活动的龙云还掏出水笔来,给两位plaaf飞行员签了名——哦好吧,其实他的僚机也一样过来要了签名,然后各自回作战准备室脱掉飞行装备,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汇合。
天空中的对抗已经结束,地勤人员的忙碌则刚刚开始,中苏双方的机械师开始检查战机状态、测试各子系统的情况;机务人员也连接设备、读取飞行记录仪的数据,为后续的一系列对抗分析与研究做好准备,毕竟这是歼-10和mig-29m的首次对抗,同时也是“猛龙”自量产装备plaaf后的第一次亮相。
“猛龙”与米格的对话,龙云完成的相当轻松,他在休息室里坐了一会儿、和驾驭僚机的vvs上校闲谈,说话间,还问起一些近几年的中苏军贸情况。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询问,换成一般人士,多半会引起同僚的警觉。
的确,作为红空军的资深飞行员,而不知道一点国产战斗机外销的情况、尤其是关于远东盟友的大生意,简直就不可理解;不过既然是“死神”开口,上校当然毫无怀疑的知无不言,龙云也知道了一点情况。
果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差不多,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进一步续签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之后,与苏霍伊设计局一样。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也在八十年代末期向中国推销过mig-29战机。不过plaaf的考察团却“完全被su-27所吸引”。加上一些技术层面的考量,最终确定了大批进口后者,米格局的mig-29虽然在东欧和亚非拉等传统地区热销,却没拿下规模最大的远东订单。
这一情况,龙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同时也清楚中**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还是认为在国土广袤、军备有限的情况下,更大、更重也更远的苏霍伊明显比米格更好用。而且mig-29高度依赖的gci体系,中国也没打算部署,选择su-27就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
至于另一种理解,在网络上曾经也颇有市场,就是“军方认为‘十号工程’可替代mig-29,形成plaaf的高低搭配”,这就是在胡扯了,至少在现实世界里是一种胡扯。
遥想当年,sac引进su-27生产线之后,接收过了第一批次原版苏霍伊的空军仿佛磕药一般。大会小会上的核心议题就是“两七,更多的两七”。当时各子系统掣肘不前的“十号工程”还没定型不说,沈飞方面的公关工作也很到位,彼时plaaf的设想大概就是“清一色双发重型机”,如果军费不够——那大概简直就是一定的,捏着鼻子接收一些sac搭售的“蔡国庆”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后来,解决了发动机问题的“猛龙”终于定型投产,某386的段子暂且不谈,空军方面派员试飞后发现“原来单发机也可以这么猛”,歼-10a才逐渐开始批量装备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与su-27系一起组成了角色反串的高低搭配。
所谓“角色反串”,大概是和美军f-15/f-16比较的一种说法。
自加入解放军作战序列以来,作为双发重型机的su-27sk/ubk一直在不断改进,加上国产化的歼-11b、歼-16和进口的su-30mkk,全系列成员都在往多用途方向上靠,空对面弹药、各种吊舱和火控系统改进层出不穷,充分挖掘了苏霍伊家族大载弹量、远航程的优势;相比之下,歼-10家族却始终没褪掉防空拦截的本色,从a型到c型都一直有相当不错的空优能力,多用途方面却乏善可陈,直到最后退役时也仍然是一款偏重制空的机型。
轻型机偏空优,重型机偏多用途,这一情形看似奇怪,其实都是冷战后时代各国空军缩减规模、维持战力的多用途大潮所致。
发了一通感慨,也不知道坐在旁边的vvs上校能不能明白,龙云明智的没说更多。
当天晚上,在基地的餐厅里和代表团成员、中方人员一起用餐,吃上一顿比较“寻常”的中餐,龙云继续着前一天晚上的大快朵颐,不过今天他多了个心眼、收敛了饕餮之念,否则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虽然相貌有点**型,却对中餐如此痴迷,... -->>
一场对抗演练结束,双方的成绩是“一比一”,归来的战机轻盈降落到了基地跑道上,飞行员们下机后彼此握手、互相致意,以维克托身份活动的龙云还掏出水笔来,给两位plaaf飞行员签了名——哦好吧,其实他的僚机也一样过来要了签名,然后各自回作战准备室脱掉飞行装备,和代表团的其他成员汇合。
天空中的对抗已经结束,地勤人员的忙碌则刚刚开始,中苏双方的机械师开始检查战机状态、测试各子系统的情况;机务人员也连接设备、读取飞行记录仪的数据,为后续的一系列对抗分析与研究做好准备,毕竟这是歼-10和mig-29m的首次对抗,同时也是“猛龙”自量产装备plaaf后的第一次亮相。
“猛龙”与米格的对话,龙云完成的相当轻松,他在休息室里坐了一会儿、和驾驭僚机的vvs上校闲谈,说话间,还问起一些近几年的中苏军贸情况。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询问,换成一般人士,多半会引起同僚的警觉。
的确,作为红空军的资深飞行员,而不知道一点国产战斗机外销的情况、尤其是关于远东盟友的大生意,简直就不可理解;不过既然是“死神”开口,上校当然毫无怀疑的知无不言,龙云也知道了一点情况。
果然,和现实世界里的情况差不多,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进一步续签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之后,与苏霍伊设计局一样。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也在八十年代末期向中国推销过mig-29战机。不过plaaf的考察团却“完全被su-27所吸引”。加上一些技术层面的考量,最终确定了大批进口后者,米格局的mig-29虽然在东欧和亚非拉等传统地区热销,却没拿下规模最大的远东订单。
这一情况,龙云很早以前就知道,他同时也清楚中**方这样做的原因,主要还是认为在国土广袤、军备有限的情况下,更大、更重也更远的苏霍伊明显比米格更好用。而且mig-29高度依赖的gci体系,中国也没打算部署,选择su-27就是一件顺利成章的事。
至于另一种理解,在网络上曾经也颇有市场,就是“军方认为‘十号工程’可替代mig-29,形成plaaf的高低搭配”,这就是在胡扯了,至少在现实世界里是一种胡扯。
遥想当年,sac引进su-27生产线之后,接收过了第一批次原版苏霍伊的空军仿佛磕药一般。大会小会上的核心议题就是“两七,更多的两七”。当时各子系统掣肘不前的“十号工程”还没定型不说,沈飞方面的公关工作也很到位,彼时plaaf的设想大概就是“清一色双发重型机”,如果军费不够——那大概简直就是一定的,捏着鼻子接收一些sac搭售的“蔡国庆”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后来,解决了发动机问题的“猛龙”终于定型投产,某386的段子暂且不谈,空军方面派员试飞后发现“原来单发机也可以这么猛”,歼-10a才逐渐开始批量装备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与su-27系一起组成了角色反串的高低搭配。
所谓“角色反串”,大概是和美军f-15/f-16比较的一种说法。
自加入解放军作战序列以来,作为双发重型机的su-27sk/ubk一直在不断改进,加上国产化的歼-11b、歼-16和进口的su-30mkk,全系列成员都在往多用途方向上靠,空对面弹药、各种吊舱和火控系统改进层出不穷,充分挖掘了苏霍伊家族大载弹量、远航程的优势;相比之下,歼-10家族却始终没褪掉防空拦截的本色,从a型到c型都一直有相当不错的空优能力,多用途方面却乏善可陈,直到最后退役时也仍然是一款偏重制空的机型。
轻型机偏空优,重型机偏多用途,这一情形看似奇怪,其实都是冷战后时代各国空军缩减规模、维持战力的多用途大潮所致。
发了一通感慨,也不知道坐在旁边的vvs上校能不能明白,龙云明智的没说更多。
当天晚上,在基地的餐厅里和代表团成员、中方人员一起用餐,吃上一顿比较“寻常”的中餐,龙云继续着前一天晚上的大快朵颐,不过今天他多了个心眼、收敛了饕餮之念,否则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虽然相貌有点**型,却对中餐如此痴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