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刺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金山市曾经有一段时间划拨给常市地委管辖,那时候还不叫常市市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成立了金山市市委,但是金山市的土地面积不大,在子扬市相当,是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地级市,在一段时间内,常市一直向省委和中央申请,将金山市继续划拨给常市市委管辖,成立大常市的概念甚嚣尘上。
后来省委一直没有同意,这个议案也就被压了下来。前几年的时候,上一任的子扬市市委书记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将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市,并成一个大市,也就是说,将子扬市和金山市并成扬山市。
当时的省委书记林应,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还真的有过动心,也曾经组织专家论证过可行性。将两个市组成一个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好事,至少能为所谓的扬山市以后成为大城市奠定了基础,但是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两市合并之后,人员组成的问题,很显然,两市合并之后,现在的一些市领导可能会被降职,而下面行政机关的一把手,也有可能变成二把手,因为谁也不知道之前的位置还能不能被保住,尤其是这个提议是由子扬市提出来的,金山市的地位就更加被动了。
子扬市要吞并金山市的这个想法出来以后,子扬市和金山市在政治上就已经不共戴天了。这就是两家一直以来的积怨。
钟立想通了这一节之后,渐渐也就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金山市领导班子,为什么那么害怕长江大桥的建立了。
因为领导班子会认为,长江大桥建立起来以后,两市就真正连成了一个整体,那个时候,或许就是成立扬山市的开始,当然,也是他们这帮人下岗的开始。
所以,要说服金山市领导班子出资建设长江大桥,就好像说服他们把头上的帽子摘掉是一样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省委,哪怕是中央直接给金山市委下令,那也没有用,市委领导班子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大桥的工程实施,上面的政令下来,到了地方上得不到贯彻,同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钟立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帮人,心里就想着头上的帽子,从来没想过把经济提升上来,盖住子扬市的锋芒,那样的话,即便是两市合并,金山市也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个道理,在场的11个领导,没有一个懂。
当然,这些只是钟立心里想的,他并没有说,因为说出来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些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根本就改变不了。
徐峰想了一下吕雨欣和方定刚的话,终于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以金山市的名义,聘请国内有名的经济学专家,对省报进行反击,这件事,就全权交给宣传部部长方定刚去做。这个决议做出来之后,在常委会上,又是全票通过了,对,没有错,是全票,钟立跟顾一田也投了赞成票,虽然心里并不赞成,但是目前的情况来说,两人并不能投反对票,因为很有可能引起所有常委的敌视,得不偿失。
金山市委的团结,就是这样来的。
还别说,方定刚还是有些能力的,仅仅是第二天,中国经济周刊就发表了一篇报道,叫《论工业经济优势集中的重要性》,文章的署名是伍南溪,这个伍南溪是谁钟立本来并不认识,后来还是杜远告诉他,这个伍南溪是我国顶尖学府京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国内经济学领域很有名,虽然他并不在国务院任职,但是名声一点都不比孙启明差,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学术成就,是远远超过孙启明的。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又是过了一天,孙启明又在苏省晚报上发表了一篇《交通,经济的助推器》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再次以金山市和子扬市为例,剖析了两市经济上的短板,阐明了两市经济上的互补性,论证了交通的重要性,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主题,两市之间,没有一座大桥,经济制约很严重。
钟立隐隐有种感觉,建设长江大桥的事,虽然在省委算不上共识,但是也是主流思想,孙启明应该是在马其东的授意下,为下一步提出建设长江大桥造势。
一般来说,自以为很正确的事情,往往偏差会很大,仅仅又过... -->>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金山市曾经有一段时间划拨给常市地委管辖,那时候还不叫常市市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成立了金山市市委,但是金山市的土地面积不大,在子扬市相当,是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地级市,在一段时间内,常市一直向省委和中央申请,将金山市继续划拨给常市市委管辖,成立大常市的概念甚嚣尘上。
后来省委一直没有同意,这个议案也就被压了下来。前几年的时候,上一任的子扬市市委书记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将苏省面积最小的两个市,并成一个大市,也就是说,将子扬市和金山市并成扬山市。
当时的省委书记林应,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还真的有过动心,也曾经组织专家论证过可行性。将两个市组成一个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好事,至少能为所谓的扬山市以后成为大城市奠定了基础,但是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两市合并之后,人员组成的问题,很显然,两市合并之后,现在的一些市领导可能会被降职,而下面行政机关的一把手,也有可能变成二把手,因为谁也不知道之前的位置还能不能被保住,尤其是这个提议是由子扬市提出来的,金山市的地位就更加被动了。
子扬市要吞并金山市的这个想法出来以后,子扬市和金山市在政治上就已经不共戴天了。这就是两家一直以来的积怨。
钟立想通了这一节之后,渐渐也就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金山市领导班子,为什么那么害怕长江大桥的建立了。
因为领导班子会认为,长江大桥建立起来以后,两市就真正连成了一个整体,那个时候,或许就是成立扬山市的开始,当然,也是他们这帮人下岗的开始。
所以,要说服金山市领导班子出资建设长江大桥,就好像说服他们把头上的帽子摘掉是一样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省委,哪怕是中央直接给金山市委下令,那也没有用,市委领导班子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大桥的工程实施,上面的政令下来,到了地方上得不到贯彻,同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钟立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帮人,心里就想着头上的帽子,从来没想过把经济提升上来,盖住子扬市的锋芒,那样的话,即便是两市合并,金山市也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个道理,在场的11个领导,没有一个懂。
当然,这些只是钟立心里想的,他并没有说,因为说出来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些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根本就改变不了。
徐峰想了一下吕雨欣和方定刚的话,终于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以金山市的名义,聘请国内有名的经济学专家,对省报进行反击,这件事,就全权交给宣传部部长方定刚去做。这个决议做出来之后,在常委会上,又是全票通过了,对,没有错,是全票,钟立跟顾一田也投了赞成票,虽然心里并不赞成,但是目前的情况来说,两人并不能投反对票,因为很有可能引起所有常委的敌视,得不偿失。
金山市委的团结,就是这样来的。
还别说,方定刚还是有些能力的,仅仅是第二天,中国经济周刊就发表了一篇报道,叫《论工业经济优势集中的重要性》,文章的署名是伍南溪,这个伍南溪是谁钟立本来并不认识,后来还是杜远告诉他,这个伍南溪是我国顶尖学府京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国内经济学领域很有名,虽然他并不在国务院任职,但是名声一点都不比孙启明差,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学术成就,是远远超过孙启明的。
然而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又是过了一天,孙启明又在苏省晚报上发表了一篇《交通,经济的助推器》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再次以金山市和子扬市为例,剖析了两市经济上的短板,阐明了两市经济上的互补性,论证了交通的重要性,反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主题,两市之间,没有一座大桥,经济制约很严重。
钟立隐隐有种感觉,建设长江大桥的事,虽然在省委算不上共识,但是也是主流思想,孙启明应该是在马其东的授意下,为下一步提出建设长江大桥造势。
一般来说,自以为很正确的事情,往往偏差会很大,仅仅又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