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苏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四十四章鹤胫弩
老郭眼皮子都不抬:“闹得欢有屁用,老子放他们来攻,三场之内,一个不剩。”
老陈都气笑了:“你当别人都是傻子?临阵三发而已。就算有寨子,可这些人都是野战行家,尤善夜袭。就你我手底下这点弓手,到了晚上就废了。”
老郭低声道:“也是,就不知道小少爷啥时候再给我们配上一都步卒。别说话,小少爷上去了……”
占卜完毕,就该祭旗,这得大巫出场。
杀了一只可爱的羊,苏油一挥手,部队上了大船。
等船离开宜宾县的视线范围,陈田和郭隆立刻指挥手下队长:“赶紧赶紧!刚刚那就是给对岸官老爷们看的,开始组装兵器!”
弓手们将身侧的木槌取下来,其实这玩意儿并不是木槌,形状完全与后世步枪的枪托一模一样。
没有枪管,中间只有一支导轨,导轨后是机牙,机牙后部有一个可以调节照门高度的标尺。
侧边还有两根拉杆,类似于后世老式气枪的压气杆,拉杆中部有一根连杆,连接到导轨前部两侧的一个门型铁环上,铁环顶端还开着一个口,口里边是准星。
枪托的底部有一个小铁片,拨开发现枪托里边是空的,装着一套小工具。
得到命令,弓手们将小工具取出来,将弓安放到木柄的顶端,从小工具包里取出螺栓和改锥,将弓片装上,手里的弓,就变成了一把强弩。
装上弓弦,开始测试强弩开合。
还是使用“厥张”的方式运用腰力。
脚踩弩头的踏脚环,弯腰,两手抓住弩侧的拉杆往外上方拉开,两侧滑槽内的钩环挂着弓弦向后运动,将弓弦卡在扳机机牙上。
然后松手,拉杆还原,装箭,便可以射击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上弦的过程中节省大部分力量,也无需考虑弓弦勒手之类的因素。
大宋的强弩手,厉害的能开四五石,就是后世五百斤的拉力,不过苏油以为,最好不要指望眉山的民兵部队能有那个能力。
最后将拉力定在了二石四斗,这也是仁宗朝后期军方的通用弩力,一百五十斤左右。
加上上弦器的杠杆原理,实际开弩的平均拉力在八十斤左右,刚好是汉代大黄弩的拉力范围。
不过威力,可就几乎是大黄弩的两倍,苏油对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
两支小队伍,每二十人为一小队,五队为一百人队,三百人为一都,各设头目。
队长的考核内容,包括目测距离,背诵标尺与距离的关系。不会这个,连做队长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大角度仰射,那属于超纲科目,队长们平日里可以自行摸索,但是不计入考核成绩。
就这样已经把俩老军给郁闷坏了,比如郭隆,目测距离对他来说简直轻松得不要不要的,问题是将距离转化为军士们听得懂的标尺读数,愣是背了一个月。
这批弩,弩臂用了部分软钢,又有弹簧秤作为出厂测量标准,弩力除了非常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外,还非常的统一和精准。
陈田喊道:“把长箭都撤了,船底箱子抬出来!”
这种弩的配箭也是特制的,其实如今大宋已经有了类似的形制——三亭箭。
箭很短,总计不过二十厘米,箭羽很小但是很长,箭头是如后世子弹头那样的圆锥形,也比寻常箭头要长。
箭羽,箭杆,箭头,差不都各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亭这个名称的由来,不过准确名称,应该叫——矢。
经过理工小组多番测试,才试验出这种弩箭的最佳配置。
这种颠覆长箭的设计让郭隆大大的看不惯,但是在几扇猪肉上进行了对比试验之后,这种妖里妖气的设计,威力竟然比寻常... -->>
第二百四十四章鹤胫弩
老郭眼皮子都不抬:“闹得欢有屁用,老子放他们来攻,三场之内,一个不剩。”
老陈都气笑了:“你当别人都是傻子?临阵三发而已。就算有寨子,可这些人都是野战行家,尤善夜袭。就你我手底下这点弓手,到了晚上就废了。”
老郭低声道:“也是,就不知道小少爷啥时候再给我们配上一都步卒。别说话,小少爷上去了……”
占卜完毕,就该祭旗,这得大巫出场。
杀了一只可爱的羊,苏油一挥手,部队上了大船。
等船离开宜宾县的视线范围,陈田和郭隆立刻指挥手下队长:“赶紧赶紧!刚刚那就是给对岸官老爷们看的,开始组装兵器!”
弓手们将身侧的木槌取下来,其实这玩意儿并不是木槌,形状完全与后世步枪的枪托一模一样。
没有枪管,中间只有一支导轨,导轨后是机牙,机牙后部有一个可以调节照门高度的标尺。
侧边还有两根拉杆,类似于后世老式气枪的压气杆,拉杆中部有一根连杆,连接到导轨前部两侧的一个门型铁环上,铁环顶端还开着一个口,口里边是准星。
枪托的底部有一个小铁片,拨开发现枪托里边是空的,装着一套小工具。
得到命令,弓手们将小工具取出来,将弓安放到木柄的顶端,从小工具包里取出螺栓和改锥,将弓片装上,手里的弓,就变成了一把强弩。
装上弓弦,开始测试强弩开合。
还是使用“厥张”的方式运用腰力。
脚踩弩头的踏脚环,弯腰,两手抓住弩侧的拉杆往外上方拉开,两侧滑槽内的钩环挂着弓弦向后运动,将弓弦卡在扳机机牙上。
然后松手,拉杆还原,装箭,便可以射击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上弦的过程中节省大部分力量,也无需考虑弓弦勒手之类的因素。
大宋的强弩手,厉害的能开四五石,就是后世五百斤的拉力,不过苏油以为,最好不要指望眉山的民兵部队能有那个能力。
最后将拉力定在了二石四斗,这也是仁宗朝后期军方的通用弩力,一百五十斤左右。
加上上弦器的杠杆原理,实际开弩的平均拉力在八十斤左右,刚好是汉代大黄弩的拉力范围。
不过威力,可就几乎是大黄弩的两倍,苏油对这样的结果已经相当满意了。
两支小队伍,每二十人为一小队,五队为一百人队,三百人为一都,各设头目。
队长的考核内容,包括目测距离,背诵标尺与距离的关系。不会这个,连做队长的资格都没有。
至于大角度仰射,那属于超纲科目,队长们平日里可以自行摸索,但是不计入考核成绩。
就这样已经把俩老军给郁闷坏了,比如郭隆,目测距离对他来说简直轻松得不要不要的,问题是将距离转化为军士们听得懂的标尺读数,愣是背了一个月。
这批弩,弩臂用了部分软钢,又有弹簧秤作为出厂测量标准,弩力除了非常符合人体力学原理外,还非常的统一和精准。
陈田喊道:“把长箭都撤了,船底箱子抬出来!”
这种弩的配箭也是特制的,其实如今大宋已经有了类似的形制——三亭箭。
箭很短,总计不过二十厘米,箭羽很小但是很长,箭头是如后世子弹头那样的圆锥形,也比寻常箭头要长。
箭羽,箭杆,箭头,差不都各占三分之一,这就是三亭这个名称的由来,不过准确名称,应该叫——矢。
经过理工小组多番测试,才试验出这种弩箭的最佳配置。
这种颠覆长箭的设计让郭隆大大的看不惯,但是在几扇猪肉上进行了对比试验之后,这种妖里妖气的设计,威力竟然比寻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