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苏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琦继续道:“还烦劳陛下亲笔指挥。”
赵曙抬手,内侍赶紧递上纸笔。
赵曙重新睁眼,艰难地在纸上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
韩琦在旁边看了,补充道:“必颍王也,还烦请圣躬更亲书之。”
帝又批于后:“颍——王——顼。”
最后三字,似乎耗尽了赵曙所有气力,手一松,朱笔跌落到地上,将渭州新贡的缂毡花毯沾染上一团墨迹。
韩琦和文彦博都松了口气,韩琦继续拱手:“陛下,那,就即乞今晚,宣学士降麻?”
这次赵曙停顿得更久,终于还是再次点头,可是眼泪便随之出来了。
韩琦出门,召来内侍高居简,将赵曙写下的纸条给他看,让他宣当日负责草制的翰林学士进来。
不一会儿,张方平匆匆赶到,见到室内气氛沉重,只有韩琦,文彦博和赵曙,当即明白是什么事情。
韩琦微微点头:“陛下已同意立颖王为太子,还烦请学士草制。”
张方平拱手:“我还需确认陛下的意思。陛下?”
赵曙脸上眼泪纵横,但是还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张方平一个字不再多说,躬身道:“臣领旨。这就告退草制。”
三人从殿中出来,却听见身后朱门内,传来“呜……呜……”的压抑痛哭之声。
文彦博叹了口气:“见到刚刚陛下的神色了吗?人生至此,虽父子亦不能无动也。”
韩琦也叹气:“国事当如此,可奈何?”
十二月,癸卯,大赦,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一转。
乙巳,韩琦宣布皇诏,以来年正月十九日册皇太子,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为礼仪使,翰林学士王珪撰册文,钱明逸书册,知制诰宋敏求书宝。
苏油在年底再回了一趟眉山,看望守孝中的苏轼和苏辙。
宋代读书人尚薄葬,墓室就是土坑,砖砌。陪葬也不丰,就是生平衣物,明器用纸焚烧。
历史上苏洵入葬是在明年十月,苏轼兄弟回到眉山时两手空空,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整顿家也,筹措经费,让父母可以入土为安。
如今的苏家当然用不着,苏油已经将一切安排妥当,可龙里也不是历史那般穷苦光景。
……
可龙里后有座柳溪山,山上有一眼老翁井,这是苏洵早年就自行勘测好的坟茔所在地。
地方清幽,后有青山,前有溪水,老翁井就在苏家坟茔五十步外。
井边搭建了一所茅屋,兄弟俩穿着孝服,在此为父母守孝。
不远处,还有一墓,那是苏轼的妻子王弗之墓。
兄弟俩如今已经没有了什么风仪,苏轼见到苏油过来,咧着嘴就想哭:“明润……”
苏辙还能强守礼仪:“小幺叔,我兄弟不在眉山时,多谢操持。”
苏油也叹了口气:“一家人,说这些就过了,嫂子待我如子,不,对我比对你们都要好,我只恨不能如你们这般,守哀三年,聊表寸心。”
“至于那些身外之物,与兄嫂待我的恩情相比,岂值一提?”
转头看着苏洵墓前的墓志铭,欧阳修的手笔。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
及即之,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戛然而止,却韵味悠长,不愧大家巨擘。
琦继续道:“还烦劳陛下亲笔指挥。”
赵曙抬手,内侍赶紧递上纸笔。
赵曙重新睁眼,艰难地在纸上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
韩琦在旁边看了,补充道:“必颍王也,还烦请圣躬更亲书之。”
帝又批于后:“颍——王——顼。”
最后三字,似乎耗尽了赵曙所有气力,手一松,朱笔跌落到地上,将渭州新贡的缂毡花毯沾染上一团墨迹。
韩琦和文彦博都松了口气,韩琦继续拱手:“陛下,那,就即乞今晚,宣学士降麻?”
这次赵曙停顿得更久,终于还是再次点头,可是眼泪便随之出来了。
韩琦出门,召来内侍高居简,将赵曙写下的纸条给他看,让他宣当日负责草制的翰林学士进来。
不一会儿,张方平匆匆赶到,见到室内气氛沉重,只有韩琦,文彦博和赵曙,当即明白是什么事情。
韩琦微微点头:“陛下已同意立颖王为太子,还烦请学士草制。”
张方平拱手:“我还需确认陛下的意思。陛下?”
赵曙脸上眼泪纵横,但是还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张方平一个字不再多说,躬身道:“臣领旨。这就告退草制。”
三人从殿中出来,却听见身后朱门内,传来“呜……呜……”的压抑痛哭之声。
文彦博叹了口气:“见到刚刚陛下的神色了吗?人生至此,虽父子亦不能无动也。”
韩琦也叹气:“国事当如此,可奈何?”
十二月,癸卯,大赦,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一转。
乙巳,韩琦宣布皇诏,以来年正月十九日册皇太子,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为礼仪使,翰林学士王珪撰册文,钱明逸书册,知制诰宋敏求书宝。
苏油在年底再回了一趟眉山,看望守孝中的苏轼和苏辙。
宋代读书人尚薄葬,墓室就是土坑,砖砌。陪葬也不丰,就是生平衣物,明器用纸焚烧。
历史上苏洵入葬是在明年十月,苏轼兄弟回到眉山时两手空空,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整顿家也,筹措经费,让父母可以入土为安。
如今的苏家当然用不着,苏油已经将一切安排妥当,可龙里也不是历史那般穷苦光景。
……
可龙里后有座柳溪山,山上有一眼老翁井,这是苏洵早年就自行勘测好的坟茔所在地。
地方清幽,后有青山,前有溪水,老翁井就在苏家坟茔五十步外。
井边搭建了一所茅屋,兄弟俩穿着孝服,在此为父母守孝。
不远处,还有一墓,那是苏轼的妻子王弗之墓。
兄弟俩如今已经没有了什么风仪,苏轼见到苏油过来,咧着嘴就想哭:“明润……”
苏辙还能强守礼仪:“小幺叔,我兄弟不在眉山时,多谢操持。”
苏油也叹了口气:“一家人,说这些就过了,嫂子待我如子,不,对我比对你们都要好,我只恨不能如你们这般,守哀三年,聊表寸心。”
“至于那些身外之物,与兄嫂待我的恩情相比,岂值一提?”
转头看着苏洵墓前的墓志铭,欧阳修的手笔。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
及即之,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戛然而止,却韵味悠长,不愧大家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