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一品仵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齐建国,天下震动,举国欢庆。

    谁也没想到,当年英睿皇后亲身涉险,助兄复国登基后,为助兄长稳固帝位,亦为保两国之盟久固,不惜与夫分离,远居神殿,而成帝竟在英睿皇后功成归国之际遇刺驾崩。玺碎国乱,新帝难挽狂澜,退位献降,当初的南图疆土并入南兴,竟成了如今的大齐。

    世间事,寻因看果,皆是故事。

    二月的汴都,上至官家贵胄,下至民间市井,百家万户,茶余饭后,说的无不是这些故事。

    其中有一桩事是许多人猜不透的,百官费解,学子争辩,谁也说不清天子建国号为齐,这“齐”字究竟有何说法?

    众所周知,论天下列国之前世今生,北燕和南兴原是一家,若发兵讨燕,收复江北,改国号为齐,倒是说得过去。可大图献降,南兴受降,并五州而建新朝,“齐”为何意?

    为解此惑,学子百家翻阅历代先贤著说,寻据争辩,却无一令人信服之说。无人知道,国号之源就在汴都宫,在承乾殿,在那名扬天下、万民景仰的女子身上。

    唯有暮青知晓,齐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齐,不在于国,而在于家,而这“家”中之人,不只她,还有兄长。

    大齐这一建国,政事便繁重了许多,退位之君的安置、洛都朝廷和地方官吏的任免、五州民生秩序的恢复,以及有功将士的封赏等等,步惜欢三更歇五更起,整日在太极殿里与群臣议事,听说陈有良已上折奏请迁都。

    当初帝驾南渡,北燕建国,两国隔江相望,汴河城成了边防重地,皇城设于古都本就不合适,只因当时江南只此一座行宫,且襄国侯何家和岭南王皆拥兵自重,南兴国亟待天子亲政改革,没空儿择址兴建皇城,便将都城定在了汴河城。

    如今,大齐建国,疆域北起汴河城,南至星罗十八岛,东望神脉诸山,西到英州海域,幅员辽阔,皇城设于边疆显然不合适。

    新国都择址一事在朝中并未引起争论,群臣一致认为岭南滇州城最为合适。岭南地处大齐疆域之中路地带,滇州城更是据要塞险关易守难攻,且城中前些年恰巧新建了一座行宫,简直是天赐之选!

    步惜欢准了此奏,但迁都乃国之大事,繁琐至极,非短时日内能成,于是他将此事指给礼部和工部,便又将心思放在了五州的军政吏治上。

    比起步惜欢的忙碌,暮青倒显得清闲了许多,她只管鄂族政事和刑部要案,得益于这些年朝廷吏风清正,刑部需奏请立政殿提点的要案少了许多,暮青难得清闲,便动了出宫的心思。

    她想到建安郡主府上看看姚蕙青。

    姚蕙青回来不到半年,从南兴郡主成了大齐郡主,她与暮青年纪相仿,却至今尚未婚嫁。这阵子,瑞王府的老王妃高氏进宫来了两趟,说建安郡主兰心蕙质,两人甚是投缘,想求宫里赐婚,将姚蕙青赐予瑞王为妃。

    暮青未准,以瑞王年少为由推了此事。

    但她拒绝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当年姚蕙青入侯府而心不动,斩亲缘而意不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嫁”入都督府,她乃当世奇女子,赐婚实属辱没她。她若婚嫁,那男子须得是她情意所钟之人,否则纵是王侯将相来聘,也娶不走她。

    但姚蕙青一直深居简出,起初暮青以为她需要调适,可时日过久,她未免有些担忧,故而想去郡主府看看。

    郡主府气派古朴,侍卫下人多在外院儿当差,越往内院儿去下人越少,到了三堂花厅门口,唯有姚蕙青一人立在庭中。

    玉兰初放,满庭清芳,姚蕙青立在树下,琼衣皎皎,仪容淡冶,望见暮青,展颜笑道:“都督终于来了。”

    暮青一愣,“你一直在等我来?”

    姚蕙青道:“国事繁重,不敢叨扰,只好静候了。”

    暮青瞥了眼花厅,见内外皆无侍从,连香儿都不在,于是进了花厅,径直到上首入座,问道:“何事?直说就好。”

    姚蕙青深居简出,引她前来相见,又遣退了所有人,必有要事。

    “抬来。”姚蕙青唤了声,只见两个府兵从西厅出来,两人抬着只箱子,搁在花厅地上之后见了礼,随即便却退而出,远远地避开了。

    姚蕙青进厅说道:“都督走得急,衣裳书籍皆留在府中,书房里的医书手札,燕帝陛下甚爱,常至府中翻阅,我实在带不出来,倒是那年冬月雪大,我上阁楼打理衣物被褥,无意中发现有只搁亵衣的箱子里埋有暗层,于是便将那暗层中收放之物藏在氅衣之下带了出去,藏于屋中。此番渡江,出府前我将此物压在衣箱底下一同带了回来,那日堤上重逢,人多眼杂,不便呈还,今日总算可以交给都督了。”

    暮青一听,走下来开箱一看,只一眼,便啪的一声将箱子给盖上了!

    箱中叠放着一幅布帛,墨色丹青透出,不必展开细看,暮青都知道那是何物——是那年步惜欢命画师画的他自个儿的春宫尸画,这画后来被她收在搁亵衣的箱子暗层里,盛京之变时没能带出来,没想到被姚蕙青发现,竟带了回来。

    暮青简直难以想象姚蕙青无意中得见此画时是何等心思,此画极具工笔匠气,布幅之大堪比床榻,任谁见了,怕不是都要以为她在军中练兵,孤枕难眠,方作此画聊以慰藉。

    “不是我画的,是画师所作。”暮青解释了一句,觉得没解释清楚,于是又补了一句,“不是我命画师作的,是这厮他闲得……”

    暮青戳着箱子,像是要把箱子和画中之人戳出个窟窿来,但戳了两下又觉得自己实在有越描越黑之嫌,于是负气地回到上首入座,寻思着回宫后该怎么跟步惜欢算算这笔旧账,回过神来时发现姚蕙青正笑着,笑容如满庭春色,芳华寂寞。

    “提起陛下,都督真还如当年一般。”姚蕙青笑道,“此番回来,见友人安好,各有归宿,我已心无牵挂,是该……寻心问路的时候了。”

    暮青一听,敛了气急败坏之色,心中却并不诧异。姚蕙青要归还此画,差人送进宫去就是,特意引她前来相见,必不是为了此画。

    “看来你对将来已有安排。”暮青道。

    姚蕙青朝暮青一礼,款款大方地道:“还请都督准我渡江北上,回北燕。”

    “……北燕?”暮青诧异而起,端量了姚蕙青许久,猜测道,“元修?”

    “正是。”姚蕙青颔首而答,坦坦荡荡。

    暮青沉默良久,缓缓地坐了回去,问道:“何时之事?”

    姚蕙青摇了摇头,笑容里露着些微苦涩,“我也说不清……起初,我以为只是闷久了,图个人对弈闲谈、饮酒作对罢了,哪怕这人亦敌亦友。直到临走时心有不舍,直到途中忧思成疾,我才知道……我不想离开北燕了。可我必须来,为了友人的心意,为了……当面道别。”

    暮青望着姚蕙青的神色,又沉默良久,方才道:“何苦今日才说?”

    “心中有愧。”姚蕙青垂着眸道,“大图之行,我曾劝过他,如若执意走这一趟,当年情义恐将断绝,但他……他其实知道不该来,但是放不下,他心里太苦,太想见你一面,哪怕是做个了断……听说都督在余女镇一役当中受了伤,不知伤得可重?可好利索了?”

    姚蕙青望向暮青,目光既忧且愧。

    暮青摇了摇头,“他执念太深,与你无关,你何需有愧?我只想问……你既然知道他的执念有多深,还是决定回去讨那苦吃吗?”

    “心意已决,无怨无悔。”姚蕙青答着,人在厅中,春光作陪,周身显出几分虚无的光影,仿佛人在眼前,心已北去。

    暮青坐了会儿,忽然起身走了下去,经过姚蕙青身旁时一言未发,就这么出了花厅过了庭院,直到要上游廊时才停了下来,“我过几日再来。”

    姚蕙青望着暮青的背影,深深一礼。

    ……

    暮青没让姚蕙青等太久,三天后,她再次到了郡主府。姚蕙青依旧是独自相迎,暮青也独自前往相见,她没进花厅,就在庭院里递给了姚蕙青一封信。

    “这是我给元修的信,劳烦转交。”此话之意就是答应姚蕙青回北燕了。

    姚蕙青见信稍怔,随即接下应道:“一定转交,谢都督。”

    暮青道:“礼部择定二十八号启程,你可以带个人一起过江,启程那日,自会有人带他前来与你相见。”

    带个人?

    姚蕙青愣了愣,正琢磨那人是谁,就见暮青眉眼间的担忧不舍融在春庭玉树的枝影里,明明灭灭,久久难消。

    “你记住,你是大齐郡主,这儿是你的娘家。倘若北燕群臣欺你太甚,倘若……有朝一日他伤你太深,大齐的国门永远为你敞开。不论你余生是否还有归来之日,这府邸门额上都将悬着建安郡主府的匾额,面朝北燕,百年不落。”暮青不喜与人道别的场面,说罢便转身离去。

    姚蕙青深深一拜,望向暮青的背影时,眸中已含了泪,“我走之后,香儿那丫头就交给都督了。”

    暮青闻言住步回身,“她倔得很,认准了的事儿谁也劝不住,你要走的事没瞒她吧?”

    姚蕙青淡淡地笑道:“我既是来当面道别的,又岂能瞒她?但为了绝她跟我走的念头,不得已……说了些伤人之言。”

    暮青微微蹙眉,猜也知道,八成是些“深宫险恶,你于我无助”之类的话。她来了两回都未见到香儿,想来不仅仅是姚蕙青遣退了下人之故,也许这丫头是真伤心了吧?

    “你在保她的命,她终会理解你的。”说罢,暮青别无他话,道了声宫里尚有政事要理,便出了郡主府,回宫了。

    汴都宫,立政殿内,的确有人在恭候凤驾。

    来者一身粗衫布衣,两鬓皆白,相貌苍老得叫人几乎认不出是当年那横刀立马的老将了。

    这人是卢景山,当年他为报恩护驾南渡,一直觉得愧对元修,渡江后不肯受封,终日闭门不出。暮青护送巫瑾回南图前,将古水县家中那间院子交给了卢景山看护,这些年,他一直在古水县看家护院,昨日一队禁军奉旨将他接了回来。

    “不知殿下召草民觐见,所为何事?”一别多年,再见时江山国号已由南兴改为大齐,卢景山的眼底却寂若死水,与从前别无两样。

    暮青问:“建安郡主要渡江北上去往盛京,将军可愿领兵护送?”

    卢景山闻言,眼底似有巨石沉湖,波澜激荡,过于猛烈,以至于怔在当场,木讷地问:“建安郡主?”

    这些年他在古水县看家护院,依旧是闭门不出,日常所需皆有县衙小吏来送,以至于天下间发生了何事,他并不知晓。帝后渡海归来、大图帝退位献降和大齐建国的事皆是小吏来送吃食时告知的,但建安郡主是哪位,他委实不知。

    暮青道:“当年嫁入都督府的姚姑娘,这些年来一直被禁在盛京,去年秋被赦渡江,却因放不下燕帝而自请回燕,过几日就动身。此去路遥,需得护送,郡主府缺个侍卫长,将军可愿领这差事?”

    郡主府的侍卫长自然要跟着郡主,主子在哪儿,下人就在哪儿。卢景山知道,皇后将他安排成建安郡主府的人,不仅是想让他跟着郡主回北燕,还想借郡主的身份庇护他,保他回去之后不会被问罪。

    卢景山从没想过此生还能再回北燕,他出神了许久,心中波澜始终难平,叩头谢恩时双目通红,声哑身颤,“殿下大恩,无以为报,来世再还!”

    暮青走下来,亲手将卢景山扶了起来,“若无当年将军等人护驾南渡,陛下不会亲政,也不会有今日的大齐。我对此恩也无以为报,仅能借此事了却将军之愿,盼将军……余生安好。”

    *

    大齐定安初年,二月二十八日,建安郡主远走北燕。

    破晓时分,姚蕙青戴钗十二,霞披双佩,着郡主礼服,进殿朝见,拜别帝后。随后,由侍卫长卢景山率卫队护着上了候在宫门外的车驾,吉时一到,礼乐齐奏,仪仗浩浩荡荡地行过长街,往堤边而去。

    江上,水师战船已迎候多时,一名男子正凭栏北望,姚蕙青落驾登船,见到男子时端量了许久,差点儿没认出来。

    “……季小公爷?”

    季延当年被俘,随驾南渡,到了南兴后便被软禁在汴都城中,至今六年寒暑,已磨去了当年的纨绔之气,腮颌上蓄起了胡须,人看起来沉稳了许多。

    “见过郡主。”季延端端正正地作揖一礼。

    姚蕙青凭栏南望,望着汴都宫的方向,半晌,遥遥一拜!

    季延的祖父镇国公乃是燕帝陛下的启蒙恩师,自小公爷被俘,老镇国公忧思成疾,这两年卧病府中,也就是熬着一口气罢了。

    姚蕙青原本以为暮青所言之人是卢景山,没料想见到的人会是季延!大齐与北燕两国宿怨颇深,她身为大齐郡主,自愿入燕,处境尴尬,若能将季小公爷带回去,必成北燕的功臣,此功能堵悠悠众口,能结交镇国公一族,甚至能使燕帝陛下感念此恩。

    姚蕙青知道,没有北燕的求亲国书,她这大齐郡主自己送上门去,说来是有辱大齐颜面的,朝中文武对此不可能没有异议,但帝后对此只字未提,决事甚快,甚至愿放季延——这是送给她的嫁妆,一份饱含情义的厚礼。

    大齐将要迁都,滇州与盛京,江山阻隔,万里之遥,今日一别,余生大抵难再相见了。

    姚蕙青跪在船首,与再披战甲的卢景山一同摇拜汴都宫,直至铜号齐鸣,战船拔锚,乘着春风白浪向北而去……

    *

    六月初一,大齐建安郡主抵达盛京,季延随同仪仗一起归来,北燕帝元修亲自扶着恩师镇国公出城相迎,礼象鼓乐开道,文武百官相随,兵卫仪仗浩荡,盛京多年不遇的盛事令百姓议论纷纷。

    当年嫁入江北水师都督府的姚府庶女去年被赦离京,一年之后摇身一变,竟从一介阶下囚成了大齐郡主,不由让人感叹人生如戏。

    就像镇国公府的小公爷,当年领着一群纨绔子弟在玉春楼里和英睿都督对赌,输得只剩一条亵裤,一群人冒着大雪沿着长街奔回府中,一时被引为盛京怪谈。而今,天下早知英睿都督是女儿身,她名扬四海,贵为大齐皇后、鄂族神女,季小公爷却被软禁于汴都城多年,回来时已不见纨绔神气,而当年常动家法的老国公已挥不动棍棒马鞭了。

    人生际遇,是命是运,是祸是幸,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这天晚上,皇帝在盛京宫中豪宴群臣,二更末,宴散人去,酒冷烛残。集英殿里,元修扶起季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些年,你受苦了。”

    季延哂然一笑,“受什么苦?华堂美宅,锦衣玉食,要美酒有美酒,要美人有美人,除了不能出府,日子甭提有多逍遥。”

    “所以你小子是靠着美酒和美人把自个儿给熬稳重了?”元修端量着季延谈笑间依稀流露出的几分当年神采,笑着问道。

    “那倒不是。”季延咧嘴一笑,半真半假地答,“这些年我闲得发慌,靠读书习武打发时日,把从前祖父命我熟读的史论兵书都读通了。”

    元修扬了扬眉,有些意外。想当年,他们一同上学堂,那些书这小子读不到三句就喊头疼,翻不到三页就得逃学,为此可没少挨罚。

    冷不丁的,季延忽然敛了笑意,跪下禀道:“大哥,我想去西北戍边!”

    当年他被俘时,大哥尚未称帝,如今他有幸回来,无论路上听见多少铁血治国的风声,大哥还是大哥,在他心里永不会变。

    元修怔住,“……戍边?”

    季延道:“我路上听郡主说了,这些年辽帝西征,辽国疆域日广,骑军骁勇,虎视西北,野心勃勃。而今,大齐建国,大燕夹在齐辽之间,如不开疆拓土,厉兵秣马,积蓄国力,不出二十年,边关必危。”

    元修听笑了,“行啊!看来史论兵书真读进去了。”

    季延道:“那您答不答应?不答应的话,我可学您当年一样偷跑了啊。”

    “胡闹!你祖父这些年一直在盼你回来,他年事已高,你若戍边去,万一恩师有事,你身在军中,可不是想回来就能回来的,还是先尽孝吧!免得日后见不着了,再生悔意……”元修斥着季延,望着殿外,眉宇在昏黄的烛光里幽深玄虚,仿佛锁着某些陈年旧事。

    季延望着元修的神色,沉默良久,抱拳禀道:“大哥,季家人丁单薄,我自幼……祖父就盼我成才,目送我去戍卫边疆才是他平生所愿,小弟以为……这才是尽孝。”

    听闻此话,殿内的掌事太监被吓了一跳,心登时提到了嗓子眼儿——季小公爷今夜是喝傻了吗?哪壶不开提哪壶,跟皇上辩哪门子的孝道!

    季延低着头,感觉头顶如悬重剑,那落来的目光沉凛慑人,不怒而威。

    许久后,元修一言不发地出了集英殿,夏夜的风荡起墨色的衣袂,如刀影般挥斩在重重叠叠的宫墙殿宇当中,刀影落下,人也远去了。

    季延没有起身,殿门敞着,唧唧虫鸣闹着夏夜,为人心头添了些许烦乱。宫人们不敢跟上去,掌事太监忧心忡忡地瞥着殿外,瞥着季延,季延却毫无悔色。

    宫里三更的梆子敲响时,殿内三足烛台上的一支宫烛燃尽了。掌事太监忙命宫女去取新烛,无意间瞥见殿外,顿时大惊,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元修上了殿阶,到了门外,冲着季延的背影道:“抬头!”

    季延跪着转过身来,把头一抬,顿时怔住——元修立在殿外,手里捧着一件银甲,甲胄上压着一张神臂弓!

    “到了西北,凡事跟顾老将军多学着些,切莫急于建功而意气用事,如若犯了军规,军棍鞭罚,自个儿扛着!”说罢,元修将战甲神弓往季延面前一递。

    季延忽然哽咽,这甲这弓陪伴着曾经的西北战神,十年英雄志,此生报国梦,这一递,便是托付了。

    季延郑重地接下弓甲,一时间如鲠在喉,竟说不出半句豪言壮语来。

    “去吧!大漠关山,长河落日,去看看!”元修拍了拍季延的肩膀,转身下了殿阶,抬手一挥,背影洒脱,“你比我当年看得透,我就在这儿等着你建功归来的那日。”

    季延依旧一言不发,只是伏身而拜,待元修远去,他起身时,已泪洒脸庞。

    ……

    次日,早朝一下,命季延去西北戍边的圣旨就下到了镇国公府。元修下朝后未往集英殿理政,而是微服出了宫,往驿馆而去。

    姚蕙青归来已是大齐郡主的身份,不适合住在都督府,便下榻在了盛京城的驿馆当中。

    元修未叫人通报,来到时,花厅里已摆好了早膳,桌上搁着两副碗筷。姚蕙青料到他一下早朝就会来,正等着他。

    元修迈进花厅,径自入席,一坐下就问道:“怎么又回来了?”

    他穿着身燕居服,面门而坐,夏日的晨光渡着眉宇,往日的幽沉郁气似乎消解了些,当年的爽朗之气依稀复见,只是消瘦了许多。

    姚蕙青笑道:“我若不归,何人伴君闲谈古今,饮酒对弈?”

    元修笑了,似恼未恼,像是诘问友人,“你哪回让我喝痛快了?我又哪盘棋赢过你?”

    姚蕙青笑而不答,盛了碗桂圆粥递了过去,这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是她昨夜就吩咐下去的,他劳伤心脾,思虑过重,当常补之。

    元修端起粥来尝了一口,却说不出是何滋味儿,半晌后才道:“多谢你把季延带回来。”

    姚蕙青未居此功,“此事陛下当谢都督。”

    元修笑了笑,“她是看在你的份儿上才放季延回来的,若不是你要回来,季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来。”

    当时在船上,阿青提出放姚蕙青和老熊的家眷过江时,他本该提出放了季延。但盛京之变那日,他有愧于她,她又指明了外公中箭之事有疑,他实在没什么条件能跟她换人了……恩师年事已高,本以为他会抱憾而终,没料想会有今日的转机。

    看着男子苦涩的笑意,姚蕙青只是微微一笑,沉默以对。

    两人枯坐了会儿,元修冷不丁地道:“被你说中了……”

    这话没头没尾,姚蕙青却懂得,回道:“至少试过,陛下也算无悔了。”

    元修闻言自嘲地笑了笑,“人这辈子,有些事,不为也悔,为之也悔,一生都将刻在心上,至死方休。”

    姚蕙青垂下眼眸,又沉默了。

    元修看着她道:“你……何苦回来?儿女情长,我此生难再许人,与其在我这儿蹉跎大好年华,何不寻个良人?这世间的好儿郎大有人在,你值得更好的归宿。”

    说罢,他搁下碗筷,起身出了花厅,“回去吧!各安己命,勿再牵挂。”

    “陛下怎么就知道我问你要的是儿女情长呢?”姚蕙青回身问道。

    元修闻言住步,回头望去,见庭花烂漫,朱门四敞,姚蕙青坐在门内,笑中含泪,对他道:“人这辈子,七情六欲,儿女情长只占其一。除却至爱,尚有至亲、挚友、儿女、信随。自入都督府的那天起,我就已无至亲,陛下也无,那你我何不作个伴,余生做彼此的至亲挚友,相濡以沫,白首不离?”

    “……”元修少见的出了神,晨辉树影洒在肩头,斑斑驳驳,似幻似真。

    姚蕙青与元修对望了许久,方才行出花厅,来到庭院,取出封信来递上前去,“此乃临行前,都督嘱咐我代为转交给陛下的书信。”

    元修见信猛然回神,眼中刹那间生出的神采说不清是诧异还是欢喜,他下意识地接了信,想要立刻拆阅,却又心有忧惧,于是将信往怀中一揣,疾步出了驿馆,纵身上马,疾驰而去。

    晨风扑面,市井热闹,元修并不知要去何方,只是纵着马蹄,一路向南,不知不觉到了城郊。

    桦树成林,茂叶成荫,元修勒马,取出信来,信上封着火漆,他拆了几下竟未拆开,不由看了眼满是细汗的掌心,苦笑一声,在马背上干坐了会儿,待心绪平复了些,方才拆了信。

    信一展开,元修就怔住了,信笺甚是平常,其上空无一言——一张白纸。

    穿林风荡着衣袂,白纸在元修手中哗啦作响,他僵坐在马背上,许久后,仰头望了望天。天远树高,人生而立,此刻除了坐下战马,伴在他身边的竟唯有风声了。

    阿青,你我之间,果真是……无话可说了吗?

    一阵马蹄声驰进林中,侍卫们终于追了上来。

    元修将信随风扬去,打马回头,扬鞭而去,话音随着风声传入侍卫们耳中,“传旨!着礼部起草求亲国书送往大齐,备——立后诏书!”

    *

    六月的汴都已入了盛夏,江波如镜,满城芳菲。

    黄梅时节刚过,暮青收到了呼延查烈的消息。

    他去年年初从北燕沂东港的渔村登岸,趁北燕朝廷清算沈党、皇帝在地方上休养的混乱时机,一路潜至西北边关,八月份才在大辽密探的帮助下出了关。出关前,他不准侍卫们再跟随,侍卫们只好留在关内探听消息。

    九月中旬,呼延查烈一回辽都就遭到了囚禁,期间吃了不少苦头。但今年三月,被囚禁了半年之久的呼延查烈忽然遭赦,而后竟被立为大辽太子,与此同时,大辽改年号为:本初。

    侍卫们得知此事后,方才回来复命。

    暮青对着奏本翻来覆去地看了一日,二更时分,步惜欢忙罢政事回寝宫时,见暮青仍不肯把那奏本搁下,不由打趣道:“盼了这么久,总算有信儿了,怎么反倒魂不守舍起来了?”

    暮青道:“福兮祸之所倚,查烈被立为太子自是好事,但呼延昊立查烈为储君,怕是没安什么好心。”

    步惜欢失笑,她这些年理政,尔虞我诈经历得多了,看谁都要琢磨琢磨。大辽立储一事能有什么阴谋?还不是因为她?

    呼延昊称帝多年,一直未曾立后,后宫虽嫔妃成群,但嫔妾皆无所出,他安着什么心,不是再明显不过?余女镇一役,元修失手,未将青青带回北燕,而狼卫暴露,最终只将呼延查烈带回了大辽。如今大齐建国,迁都在即,呼延昊自当清楚,齐辽两国关海远隔,谋她之机已失,余生难再相见了。

    而查烈自入盛京为质时起,青青就护着他,后来更是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视如己出。呼延昊将查烈立为太子,即便明知此子有杀他之心,以他的性情,怕也乐在其中。且这些年来,大辽频频西征,虽疆域日广,但局势不甚稳定,亡部时有叛乱,储君一立,部族旧臣们心向太子,为助太子蓄养实力,定会选择隐忍,以待厚积而发。各部安生几年,对稳定局势有益,呼延昊何乐而不为呢?

    步惜欢噙着冷笑,目光淡凉如水,指尖在桌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

    呵,本初……

    都多少年了,一个个的都还不死心,看来……大婚之礼需得叫礼部抓紧了。

    ……

    自帝驾南渡亲政起,织造局和将作监就领了织造帝后冠袍和备制大婚器用的差事,一晃数年,差事早已办妥,只是开国帝后大婚,礼制应加一等,故而大齐一建国,各局各司就又忙了起来,改制、查缺、采办、报检,从二月忙到六月,筹备的差事已临近尾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