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大对垒
大战在即,先来看看钜鹿战役的各军战斗序列:
首先,此役分为正方反方,正方是由诸国联军组成,参加作战的部队有楚军、赵军、齐国游击队,遥远的地带还有一支神秘的燕代军拉拉队。反方就是秦军了。
先来看看反方秦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少府章邯,原本是秦帝国的税务主官,主动请缨,久战成名,是联军最大的克星。特长是善于临阵发明战术,攻其不备,一击致命。
副统帅:裨将王离,名将王翦的孙子,北方名将,因战功而封侯。
将领:长史司马欣。长史是丞相府中的秘书长,也是帝国最高国务机关的事务主官。他实际上是秦二世派来牵扯章邯的政委,却与章邯密切合作,相互信任,从无龌龊。
将领:都尉董翳、苏角、涉间。这几人也都是秦二世派来添乱的,但他们表现得极为明智,甘愿服从章邯调遣,反倒成为了章邯的核心依靠力量。
秦兵的总兵力,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人。
再来看看正方头号种子选手,楚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上将军项羽,就不用介绍了,名气极大。
将领:末将范增,历史上有名的智囊,却莫名其妙地跟在年轻人后面混,年轻人怎么可能听他一个老头的?后来活活气死了。
将领:司马桓楚,他是当时的名将,老成持重之人。
将领:当阳君英布,出了名的狠将军,但现在他还没学会斗狠,非常低调。
将领:蒲将军,不算太能打,但也是当时的名将。
将领:项庄,项羽的大伯,与张良是好朋友。但他显然不看好项羽,所以后来被刘邦统战,出卖了侄子项羽,加盟了刘邦团队。
理论上来说,项羽这边还应该有猛将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人,但由于史书无载,这些人的下落就成了谜。再有就是智商高、情商低的韩信,有消息说韩信被项羽任命为郎中,当时的郎中不是看病的大夫,而是在首长门外放哨站岗的,是警卫员。史书说韩信不务站岗正业,每当项羽经过,都要上前卖弄兵法,让项羽疑心韩信脑子不正常。
楚军的总兵力,约十万人。
来看正方二号非种子选手、赵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赵王赵歇,先前灭亡的赵室后裔,没听说他有什么过人的本事,但中国人对血统迷信得要死,保住了他,就意味着保住了魏国的核心力量,所以此战又可以称为赵歇保卫战。
将领:丞相张耳,当时少有的智识之辈,是憨厚而狡猾的理想主义者,在诸侯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他甚至比赵王歇还要重要,有他在,哪怕是赵王死了,他还可以再立一个。如果他死了,别人因为资格不够,就没人可以立新的赵王了。
将领:大将军陈馀。与张耳齐名的智囊,同样的理想主义者,同样在诸侯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赵王歇和张耳战死了,就该轮到他唱主角。但如果赵王歇和张耳没有死,大家肯定会打成一团。
将领:成都君张敖。他是张耳的儿子,这仗打输了张家就会输到彻底,打赢了,将来就由他来接收战利品了。
将领:张黡、陈泽、司马卬。这三人,前面两位需要承担这场战役的高昂成本,而最后的司马卬剩了下来,成为时代的幸运儿。
赵国的总兵力:说是数万人,但究竟多少不确定。
正方拉拉队出场,由齐国援军组成。齐国这方面,来的是跟田荣闹翻了的将领田都,以及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这是支需要大家照顾的部队,正事指望不上。但他们在这里,就意味着齐国对赵国的鼎力支持,意味着秦军是非正义的。所以齐国援军最多代表舆论界的声讨,是支标准的拉拉队。
此外还有支燕代军,连拉拉队都算不上,承担了此次战役的观众任务。
大家都到齐了,差不多就可以打了吧?
临战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弄清楚各选手的位置,不先搞清这个问题,会死得很惨。
目前诸军位置,如下布列:
赵王歇和赵丞相张耳,躲在钜鹿城里,一日数惊,心胆俱裂。
秦将王离、涉间两军正在攻打钜鹿城。主将章邯,亲率主力部队屯于钜鹿之南,修筑甬道,以防不测,同时也可防止顿兵坚城,久攻不下,过于消耗自己的主要力量。
赵大将军陈馀收常山数万残卒,没有实质性的战斗力,躲在钜鹿城南,避免和秦军打照面。齐军和燕代军,也是躲得极远,其中燕代军躲得找都找不到。还有张耳的儿子张敖,他在北地捡来一些流散的士卒,回来后贴着陈馀的大营扎寨,怕被打死,不敢返回钜鹿。
项羽的楚军,居于黄河之南,还没有渡河,感觉是指望不上。
临战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要制订严密的计划。但是秦军这边,兵精粮足——章邯打通了黄河甬道,络绎不绝地把粮食输送给攻城的王离军和涉间军,可是钜鹿城中,兵少粮绝,张耳心急如焚,一再催促陈馀攻击秦军,都被陈馀拒绝。
最后张耳急了,派了张黡、陈泽二人来找陈馀,传达张耳的话。张耳说:“老陈,你还记得吗?我们两人是有生死之约的,富贵同享,死时同穴。现在我和赵王被困于城中,你手中握有几万兵马,竟然坐视旁观,难道你忘了同生共生的承诺了吗?老陈,如果你还是爷们儿,还拿自己说过的话当回事,那就回来吧,回到钜鹿城中来,咱们一起死。而且,说不定还会侥幸不死,你快点来吧。”
陈馀听了这番话,流泪说:“不是我老陈怕死呀,我和张耳,是死过多少次的人了,这条命是捡来的,怎么可能怕死呢?我之所以不入钜鹿,是因为去了之后,不过是以肉委饿虎,也是个白死。现在这情形,赵王和张耳是死定了,我之所以还活着,是想在他们死后复国呀!我在赵国就在,如果大家一起死了,赵国就算是彻底完了。所以,张耳你死先,我不能死,不可以死。”
张黡和陈泽听了这话非常气愤,就说:“老陈,你这说的是人话吗?噢,大家明明说好的一起死,临死你又赖账了。老陈,说死不死,未免太无耻了吧?你要是害怕,我们两个陪着你,与你一起冲阵而死,非死不可,你敢不敢?”
陈馀说:“这不是敢不敢的事,这是你们两个真敢冲阵?”
张黡和陈泽:“有什么不敢的?实话告诉你老陈,我们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了。”
陈馀道:“真的吗?我看好你们俩,给你们五千人马,你们去冲冲看。”
张黡和陈泽都快要气死了,率了陈馀给的五千军出来,商量说:“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说死不死。现在我们俩就死给老陈看看,让天下人知道,这个老陈是多么无耻卑鄙。”
于是张黡和陈泽真的率五千人向三十万的秦军冲了过去,冲呀,杀哇!秦军很是诧异地看着他们,庞大的军队一开一合,这五千人就彻底消失了。
张耳求死,陈馀求活,多年的生死老兄弟,到这时产生了价值观冲突。但他们谁也没有能力制订作战计划,只能看楚军项羽的了。
2、一战功成天下知
公元前207年,项羽已经二十六岁了。
他召集部将,商议制定攻击秦军的作战方案。会议决定,先行切断秦军的粮道,断绝秦军的后勤补给,置秦军于困乏之地,而后再行决战。
计划是制订了下来,但项羽的心里,应该是胆突突的,无论怎么看,这一仗的胜算都不大,还要不要打呢?
打吧,只恐全盘尽输,还是打吧到底怎么个打法呢?单说你十万大军,渡河就是个天大的麻烦事,万一让章邯给你来个半渡击之,大家就死定了。
所以这场仗,首先得抓冤大头。哪个家伙头大,谁可以拿来冤呢?项羽拿眼睛一寻摸,哈哈哈,发现冤大头两名:英布、蒲将军。
英布和蒲将军,在楚汉时代是赫赫有名的猛将。但这个猛将的名头,就是在这场钜鹿战役中打出来的。在此开战之前,这俩家伙纯粹就是混日子,最早是跟在项梁后面混,项梁死后跟楚怀王混,又跟宋义混,现在跟项羽混。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这俩家伙却低调得很,坚持不吭一声。
于是项羽点将,派英布、蒲将军二人,各统一万楚兵,分头渡过黄河,去章邯建立的运输甬道上打游击,切断秦军粮道。
英布、蒲将军接到任务,大喜。因为他们俩都是正牌的强盗出身,最擅长的就是打游击。不过这次游击战的规模比较宏大,于是二人渡河而来。
黄河很长,有无数地方可以渡河,秦军只能盯着项羽的主力,让英布和蒲将军轻松渡过黄河。然后两人就向着秦军的运输甬道冲杀而来,遇到人数不足万人的秦兵,就大砍大杀,抢走粮食,放火焚烧甬道。
这一手,让秦军顿时束手无策,急忙派部队来剿匪,来的少了被英布和蒲将军吞掉,来得多了,单只是个行军配合就麻烦得要死。让英布和蒲将军大搞运动战,破袭战,生生地掐断了秦军的给养线。
掐断了秦军给养线后,英布和蒲将军感觉到自己很能打,还有余力重创秦军,索性攻至近钜鹿城处,对攻城的王离、涉间两军大行骚扰之事,让秦军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英布、蒲将军两支军队,犹如两只大号的牛虻,嗡嗡嗡围着秦军这头大肥猪打转,玩得不亦乐乎。
陈馀守军屯在钜鹿城南,看到秦军虽然人数众多,明显不是楚军对手。只不过楚军来的数量太少咦,不对呀,不是说来了十万楚军吗?怎么这里才两万人?其余的楚军在哪里?
仔细一寻找,发现楚军的大部队仍然屯于黄河之南,并没有丝毫渡河的意思。陈馀急了,就派使者渡河去找项羽,央求楚军全面进军。此时项羽也在紧张地观察英布和蒲将军的战况,看秦军其实也没什么本事,就决定渡河而来,与秦军展开决战。
陈馀却是有点着急了,打仗这种事,时机最重要。项羽既然掐断了秦军的粮道,那一定要等到这招奏效,至少等秦军粮绝,陷入慌乱之后再进军。去得早了,这招就没效果。所以项羽又耐心等了等,估计差不多了,这才渡黄河,涉漳水。在渡过漳水之后,项羽下令把船只凿沉,烧毁营舍,把用来煮饭的釜甑统统砸烂。从此项羽创造了“破釜沉舟”这个常用成语,为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时的楚军,每人只有三日的干粮,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了。
看到楚军黑压压地上来,章邯高度紧张,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饬令全军,打起精神,为了秦二世,为了秦二世所有的女朋友们,跟楚军拼了。
大战开始了,项羽渡河,英布与蒲将军两支游击队迅速向主力部队靠拢,三军合并之后,先行将正在攻打钜鹿的王离军包围了。
章邯率主力冲上来,狂击项羽的侧翼,要把楚军切割,各个歼灭。
项羽这边则是拼了全力,包括项羽在内,所有的将领都要拎刀子往上冲,不扯列阵布局那一套,玩就玩最狠的。是日也,钜鹿城外,杀声震天,两支军队总数近四十万人,在钜鹿城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死战。但见刀光剑影,杀气弥天,血染黄土,尸委尘间。到处都是厮杀成一团的人们,不死不休地狠命对砍。此时钜鹿城下,包括陈馀的赵军,以及齐军、燕代军,有十数个营垒。但是看到外边厮杀的惨烈景况,大家全都吓坏了,连营垒门都不敢打开,蜷缩在垒中瑟瑟颤抖。
一番血腥的激战过后,秦楚两军暂时分开,相互愤怒地盯视着对方,突然间震天的呐喊声起,两军再度绞杀在一起。厮杀一段时间后分开,然后又相互冲击,纠缠在一起。就这样,两军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总计激战了九个巨大的回合。终于,秦军顶不住了,在楚军的拼命之下现出疲态。这时候楚军得理不饶人,更加疯狂地冲了上来,一战而斩杀秦将苏角,打得章邯不得不向钜鹿以南退走。
章邯退走,标志着秦军的彻底崩溃。值此胜负已定,这时候赵军、齐军及燕代军,才终于鼓足勇气,打开营垒冲出来,参加战斗。
被裹在最里边的秦将王离、间涉两军惨了,霎时就陷入了联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王离被俘,间涉坚决不做俘虏,***而死。其所部悉数被歼。
当钜鹿战役结束之后,项羽堪称名震天下,其勇武凶猛,凛凛杀气,从此不做第二人之想。
排数下来,钜鹿之战,算是项羽打的第六场仗,刘邦已经打了十六场仗了。但刘邦哪怕再打一百六十场仗,其价值也无法与项羽这一仗相比。从这次战役而后,项羽终于具备了向刘邦挑战的资格与权力。
不仅如此,这一仗为项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史书上说,钜鹿战役结束后,项羽于营内召见诸侯各军将领,各将领进入辕门,莫不匍匐于地,膝行而走,连头也不敢抬。史家说这是诸将慑于项羽的巨大声望。实际情况是,这种巨大的声望,赋予了项羽生杀予夺的权力。现在的项羽,完全可以以作壁上观的罪名,诛杀任何一个将领,而且绝不会有人敢指责他。只是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诸侯将领们才吓得膝跪而行。
但是项羽正沉浸在一战功成的巨大幸福之中,心情愉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项羽不追究责任,大家长松了一口气,于是张耳陈馀老哥俩,寂寞之余,百无聊赖,就窝里斗了起来。
3、人性禁不起诱惑
说起张耳和陈馀老哥俩,那可是铁打的交情。两人都是魏国大梁人,脾性爱好一般无二,连身世都雷同。两人都是爱读书、有智慧的穷屌丝,同样逆袭白富美成功而改变了命运。
张耳的妻子,是个富户的女儿,因为嫁的丈夫没文化,缺乏心灵交流,这女人巨苦闷,于是就改嫁给张耳,给张耳带来了巨额嫁妆。陈馀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他很穷,却被一家富户相中,坚决要把漂亮女儿外加巨额嫁妆送过来。两名穷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顿成大梁佳话。
但等到秦始皇扫灭六国,追杀各国优秀的知识分子时,张耳陈馀大名鼎鼎,名列海捕公文榜首。于是两人结伴逃到了陈县,在县衙门里当看门员。每天两人面对面站立,看了好几年的门,一扇门板也没丢。曾有一次,小官吏因陈馀的小过错就抽打他,陈馀大怒,当场要动手杀官吏,被张耳劝止。当时张耳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要爱护自己的有用之身,以求将来一抒青云之志。”
再后来,陈胜起事,直入陈县为王。张耳陈馀终于出山,虽然没有能够阻止陈胜称王,但他们跟着陈胜的部将武臣,打到赵国,并劝说武臣做了赵王。此事激怒陈胜,险些杀掉武臣全家,经人劝乃止。再此后,两人又共同经历了因武臣姐姐而惹出来的李良之乱,两人齐心协力,击退李良,重新建立了赵国。
总之,张耳陈馀,这两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正所谓张不离陈,陈不离张,其相互信任的程度,已经超越了同胞兄弟。
但正因为两人关系太好,所以才会对对方期望过高,一旦期望落空,就难免生出龃龉。此番钜鹿之役大胜,张耳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与陈馀相见,责怪说:“老陈,你让我好失望呀,手中握有几万精兵,却坐视秦兵攻打钜鹿,你有负我们昔日生死与共的诺言。”
被张耳责怪,陈馀也不敢吭声,因为这事确实是自己理亏。可张耳憋的气太大,不是你不吭声就了事的。张耳一定要找陈馀的麻烦,逼陈馀承认错误。
于是张耳就问:“对了老陈,我派了张黡、陈泽两人来向你求救,怎么没见他们两人回来呀,他们两人现在哪里?”
张耳是知道张黡、陈泽冲阵而死的事情的,但他假装不知道,目的就是为了逼陈馀窘迫。
陈馀只能说:“张黡、陈泽,他们两个冲阵死了。”
张耳哈哈大笑:“别逗了老陈,这怎么可能?我是让他们两个去向你求救的,又不是让他们两个去冲阵。假如他们两个真的要冲阵,你还不会拦住吗?对吧老陈?”
陈馀:“你这”陈馀发现,自己说不清楚了。见陈馀说不清楚,张耳大喜,反复追问张黡、陈泽二人何在,并暗示是陈馀杀死了这两人。就这样反复无休地穷诘追问,问得陈馀爆发了。
陈馀愤怒地说:“没想到你怨恨我这么深啊,难道你认为我舍不得交出将军印吗?”
陈馀这个表现,是典型的恼羞成怒,因为他有错在先,所以被张耳吃死。但对于自己的过失,他也有其合理解释。陈馀的解释,就是要等赵王歇和张耳死后,由他来复兴赵国。但这个解释只能说给自己听,却不可能得到张耳的认可,如果张耳听到会更加恼火。
总之陈馀认为自己没错,却得不到张耳的谅解,所以愤怒之下,就解下大将军印,推给张耳。
没想到陈馀急眼了,张耳也尴尬了,正不知所措之际,陈馀愤怒起身,扬言去厕所。实际上是想借此逼迫张耳,让张耳也尴尬一下。可不承想,他前脚走开,后脚冒出来个家伙,对张耳建议说:“我听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害。现在陈馀把大将军印交回来,你如果不接,就不是很吉利的事情。”听了这话,张耳干脆一咬牙,真的把大将军印收了起来。
稍过一会儿,陈馀晃悠晃悠回来,惊讶地发现,张耳居然真的收走了他的大将军印。当时陈馀心里一阵冰冷,心说扯什么生死与共的好兄弟,都他妈的不是好东西。这时候他更担心张耳发狠杀了他,快步出来,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亲信,逃到黄河边的沼泽中,从此狩猎为生。
张耳陈馀把关系弄僵,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现象。起初两人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只是为了宣泄自己心理的不平衡,不断地责怪对方。责怪来责怪去,终于逼得对方失去理性,翻脸摊牌。
在张耳陈馀这件事情上,陈馀最大的错误,是不应该把大将军印解下来,他这样做,是认为张耳爱惜声名,必定不敢收回大将军印,于是这一局自己就算赢了。他却忘了人性是喜欢抬杠顶牛的,也是禁不起诱惑的。张耳知道陈馀认为自己不敢收印,于是偏偏收印,借赌气之机收回权力,结果把一段原本可以流芳青史的兄弟之情,彻底给搞砸了。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称,早在刘邦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曾与张耳交往,还曾在张耳家里住过几个月。这表明刘邦也是很欣赏张耳陈馀的智慧的,但张耳陈馀的智慧,多是来于书本,对于人性的现场博弈态势,这方面还差得远。而刘邦,才是真正洞悉人心人性的智慧大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耳陈馀是书本型智慧,而刘邦的智慧则是来自实践。所以刘邦的人生,不断拉出小阳线,逐步抬升。而张耳陈馀,却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沦为刘邦人生舞台上的配角。
4、组织的秘密
项羽取得钜鹿大捷,一举登上中国著名军事将领的顶峰,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声望。这事,刘邦却是一无所知,他仍然兴致勃勃地统兵向西,准备为自己的业绩表上,再添一朵小红花。
这次,刘邦选择了昌邑县作为攻击的目标。在向昌邑行军的路上,他遇到了猛将彭越。
彭越就是昌邑本地人,他的职业是渔民,兼职客串强盗。人多他就是勤劳热情的鱼贩子,人少他就冲上来直接抢,日子逍遥又快活。到了陈胜吴广起事时,巨野泽中,聚集了一百多名无聊少年,商量着组织军队,趁兵荒马乱的年月,赶紧捞一票。但是少年们都没什么见识,就想让彭越当他们的头儿。
于是少年们就来找彭越,要求彭越当他们的领导,带领他们去抢钱,抢地盘,抢女人。彭越断然拒绝:“不,我不干这事,自己打渔杀家,日子过得多美,干吗要和你们搅和在一起?”
少年们固请,彭越被纠缠不过,只好答应。他与少年们约定,明天日出之时在此相会,迟到者斩。
次日,彭越持剑来到约定地点,少年们络绎不绝赶来,却有十几个人迟到。来得最晚的,已经是大中午了。于是彭越说:“抱歉,我彭越年纪大了点,所以诸位推我为首,我们有约在先,迟到者斩。今天有十几个人迟到,全都杀了?不合适。一个也不杀?更不合适。哪咱们就杀来得最晚的那个吧。”
众少年失笑道:“老大别开玩笑,大家凑在一起为了快活,哪有一个真杀人的道理?好啦好啦,老大不要生气了,以后我们不迟到就是了。”
彭越笑道:“错了,这里不是让你们开心的歌舞厅夜总会,这是军队。令出随行,军令如山,这才是军队的特点。”
于是彭越将来得最晚的人拖过来,扑哧一剑,就砍了脑壳。然后说:“大家站好队,咱们继续。我让你们站好队,是命令,不服从命令者,就是这个人的下场。”
霎时少年们面如土色,胆战心惊地听从号令,再也不敢违背彭越的命令。此后彭越带这些人转战四方,攻城略地,打下了不小的名头。
这件事,可以概述为愚昧丧失自由,无知带来枷锁。在整个事件上,这群少年愚昧到了令人叹息的地步,当他们向彭越提出要求时,彭越就已经决定斩杀其中一人以树威权,彭越知道他们会死,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为什么少年们不知道自己会死?因为他们拒绝思考——倘若读书思考,他们也不干这种杀人放火的营生了。正是因为他们不思考,所以才会愚蠢地看待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如果自己这些人组织起来,就可以威慑别人,强横霸道,抢男霸女,予取予求,却全然没有想过,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虽然付出了代价,却丧失了获得回报的权利,因为他们已经交出了权利。
他们渴望一个强大的组织,却不知道组织之强大,是据有了这个组织的彭越之强大。彭越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手中握有权力。而彭越手中的权力,则来自少年们自愿奉献出来的自由。少年们奉献出多少自由,彭越就拥有多大的权力。当少年们把自己的性命奉献给彭越之后,自然也就丧失了索取回报的权利。
这就是组织的可怕规律。组织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组织中的人交出自己的权利,最后形成拥有这个组织的个人的权力。而之所以有人会甘愿奉献出自己的权利,无非是指望拥有组织的个人,在获取了巨大利益之后会有所回报。
回报也不是没有,但这种回报,只有像刘邦这样的人物才有可能获得。余者,甚至连彭越自己,最后都会输得精光,连汗毛都不剩下一根——历史正是这样,这个彭越,后来被吕后清炖红烧,做成了肉羹,夷三族!
彭越怎么会落得这么惨的下场呢?
因为彭越干了和被他斩首的少年同样的事情。
那少年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缺心眼,莫名其妙地跑来找彭越,要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彭越。你自己送上门来的,不杀岂非没了天理?所以彭越杀之。
彭越之所以被吕后水煮之后夷三族,是因为他自己缺心眼,跑来找刘邦,并把自己的性命委于刘邦。所以刘邦的老婆吕后,当然不跟你彭越客气了。
但是在公元前207年的这一天,当刘邦行军至昌邑,昌邑本地的豪杰彭越率千余人来归,刘邦并没有着急杀彭越,而是大喜,遂与彭越合兵,来攻打昌邑。
5、大拼爹时代
刘邦的昌邑之战,没打出什么名堂来,明确地说就是失败了,昌邑未能攻下。
但刘邦之为人也,就是这点好,失败了就失败了,绝不恋战,而是拔师而走,去寻找下一个机会。
失败乃人生常事,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失败居多,成功极少数。要是有哪个从来不失败,天天成功,那还了得?不得让他闹到火星上去?正因为大家天天失败,所以人类社会才一片祥和,你混得一般般,我也是马马虎虎,大哥别说二哥,维持住心理平衡,才能凝聚精神意志,谋求下一次机会与突破。
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但优秀的人,会视失败为一个小小的进程,绝不泥陷其中。而另外有些人,却终日徘徊在旧有的失败之中,长吁短叹,以泪洗面,感觉上苍待自己太不公道。停留在旧有的失败心境中无法自拔,丧失了寻找新的机遇的能力,是这些人与刘邦的区别。
总之,刘邦这人脸皮巨厚,对失败没有感觉。所以不管他失败多少次,都感受不到挫折感或是产生心理创伤,这是他屡败屡战、不息奋起的最大成因——实际上,刘邦根本没有承认过自己有失败。想想吧,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岁了,而四年前,他还是个一无所有的中年失败男,天天担惊受怕,活一天算一天。不过短短四年,他就成为了所谓的仁慈长者,率万人之众杀奔咸阳,要解放普天下受苦的人民。不过是一两个城池没有打下来,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失败,而是值得炫耀的、不菲的人生成就。
史书上记载说,沛公从砀北上攻击昌邑,彭越援助他。昌邑没有攻下来,沛公带领军队向西进发。彭越也领着他的人马驻扎在钜野泽中,收编魏国逃散的士兵。
和彭越分手之后,刘邦率军兴冲冲地屯于高阳聚,逮了几个美女,关在小屋子里享受起来。
实际上,从刘邦的习性风格上来看,他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乡下土恶霸,率一群家丁,抢几个民女慢慢地蹂躏。但他的个人素质与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这个朴素的愿望,所以总会有人对他的爱好提出不同意见。
现在这个对刘邦提意见的,就是高阳酒徒郦食其。
高阳酒徒郦食其,是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读书读惨了,腹有大才,智计过人。奈何摊上大秦帝国这操蛋时代,这个时代,一个人的人生成就,跟你的能力没关系,只跟血统有关系,总之是个大拼爹时代。所以满腹才学的郦食其,读书读到最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悲愤的郦食其,对社会极为不满,当刘邦率军到来时,郦食其认为发泄自己不满的机会来了。于是郦食其就去刘邦的兵营外边踅摸,看看能不能找个熟人引荐。嘿,突然间他发现了刘邦手下的一名小骑兵,以前跟他认识。
于是郦食其把那个士兵叫过来,说:“嘿,哥们儿,几天不见,你抖起来了。跟你说件事,你帮我在你们老板面前,引荐一下我,如何?”
士兵问:“你怎么就相中我们老板了呢?”
郦食其回答:“跟你实说了吧,每次有人带兵从高阳聚经过,我都过去递求职简历,但那些人都没什么本事,自己器量狭小,却对别人求全责备,端架子摆排场,根本不值一提。我听说这个刘邦对人极是轻慢,两只鼻孔冲天,谁也瞧不起,却有远大的谋略,这是能够赏识我的人,所以我来求见。”
士兵问:“咋个引荐法呢?”
郦食其说:“你去找刘邦,就这样对他说:‘我们高阳聚,有个郦食其,年龄六十多,身长八尺。世人都说他是狂生,他却说:非也非也,我并不是狂生。’”
士兵回答说:“老郦,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刘邦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儒生,每次遇到儒生,他都要把儒生的高帽子摘下来,脱了裤子,恭恭敬敬地往帽子里撒泡尿。而且刘邦脾气暴躁,对人说话,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你自己找上门来,恐怕不会有好受的。”
郦食其说:“没关系,你只管去对刘邦说好了,老子有办法摆平他。”
于是士兵去找刘邦,引荐贤士。刘邦听说高阳聚竟然有此奇人,大喜,赶紧憋足了一泡尿,准备往郦食其的帽子里撒。然后又故意设下两个噱头,准备狠狠地羞辱一下他想象中的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当郦食其来到时,看到的刘邦,是这么个姿势: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原来刘邦正在洗脚。
实际上,刘邦不是非要拣这时候洗脚... -->>
1、大对垒
大战在即,先来看看钜鹿战役的各军战斗序列:
首先,此役分为正方反方,正方是由诸国联军组成,参加作战的部队有楚军、赵军、齐国游击队,遥远的地带还有一支神秘的燕代军拉拉队。反方就是秦军了。
先来看看反方秦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少府章邯,原本是秦帝国的税务主官,主动请缨,久战成名,是联军最大的克星。特长是善于临阵发明战术,攻其不备,一击致命。
副统帅:裨将王离,名将王翦的孙子,北方名将,因战功而封侯。
将领:长史司马欣。长史是丞相府中的秘书长,也是帝国最高国务机关的事务主官。他实际上是秦二世派来牵扯章邯的政委,却与章邯密切合作,相互信任,从无龌龊。
将领:都尉董翳、苏角、涉间。这几人也都是秦二世派来添乱的,但他们表现得极为明智,甘愿服从章邯调遣,反倒成为了章邯的核心依靠力量。
秦兵的总兵力,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人。
再来看看正方头号种子选手,楚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上将军项羽,就不用介绍了,名气极大。
将领:末将范增,历史上有名的智囊,却莫名其妙地跟在年轻人后面混,年轻人怎么可能听他一个老头的?后来活活气死了。
将领:司马桓楚,他是当时的名将,老成持重之人。
将领:当阳君英布,出了名的狠将军,但现在他还没学会斗狠,非常低调。
将领:蒲将军,不算太能打,但也是当时的名将。
将领:项庄,项羽的大伯,与张良是好朋友。但他显然不看好项羽,所以后来被刘邦统战,出卖了侄子项羽,加盟了刘邦团队。
理论上来说,项羽这边还应该有猛将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人,但由于史书无载,这些人的下落就成了谜。再有就是智商高、情商低的韩信,有消息说韩信被项羽任命为郎中,当时的郎中不是看病的大夫,而是在首长门外放哨站岗的,是警卫员。史书说韩信不务站岗正业,每当项羽经过,都要上前卖弄兵法,让项羽疑心韩信脑子不正常。
楚军的总兵力,约十万人。
来看正方二号非种子选手、赵军的战斗序列:
统帅:赵王赵歇,先前灭亡的赵室后裔,没听说他有什么过人的本事,但中国人对血统迷信得要死,保住了他,就意味着保住了魏国的核心力量,所以此战又可以称为赵歇保卫战。
将领:丞相张耳,当时少有的智识之辈,是憨厚而狡猾的理想主义者,在诸侯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他甚至比赵王歇还要重要,有他在,哪怕是赵王死了,他还可以再立一个。如果他死了,别人因为资格不够,就没人可以立新的赵王了。
将领:大将军陈馀。与张耳齐名的智囊,同样的理想主义者,同样在诸侯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如果赵王歇和张耳战死了,就该轮到他唱主角。但如果赵王歇和张耳没有死,大家肯定会打成一团。
将领:成都君张敖。他是张耳的儿子,这仗打输了张家就会输到彻底,打赢了,将来就由他来接收战利品了。
将领:张黡、陈泽、司马卬。这三人,前面两位需要承担这场战役的高昂成本,而最后的司马卬剩了下来,成为时代的幸运儿。
赵国的总兵力:说是数万人,但究竟多少不确定。
正方拉拉队出场,由齐国援军组成。齐国这方面,来的是跟田荣闹翻了的将领田都,以及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这是支需要大家照顾的部队,正事指望不上。但他们在这里,就意味着齐国对赵国的鼎力支持,意味着秦军是非正义的。所以齐国援军最多代表舆论界的声讨,是支标准的拉拉队。
此外还有支燕代军,连拉拉队都算不上,承担了此次战役的观众任务。
大家都到齐了,差不多就可以打了吧?
临战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弄清楚各选手的位置,不先搞清这个问题,会死得很惨。
目前诸军位置,如下布列:
赵王歇和赵丞相张耳,躲在钜鹿城里,一日数惊,心胆俱裂。
秦将王离、涉间两军正在攻打钜鹿城。主将章邯,亲率主力部队屯于钜鹿之南,修筑甬道,以防不测,同时也可防止顿兵坚城,久攻不下,过于消耗自己的主要力量。
赵大将军陈馀收常山数万残卒,没有实质性的战斗力,躲在钜鹿城南,避免和秦军打照面。齐军和燕代军,也是躲得极远,其中燕代军躲得找都找不到。还有张耳的儿子张敖,他在北地捡来一些流散的士卒,回来后贴着陈馀的大营扎寨,怕被打死,不敢返回钜鹿。
项羽的楚军,居于黄河之南,还没有渡河,感觉是指望不上。
临战工作的第二步,就是要制订严密的计划。但是秦军这边,兵精粮足——章邯打通了黄河甬道,络绎不绝地把粮食输送给攻城的王离军和涉间军,可是钜鹿城中,兵少粮绝,张耳心急如焚,一再催促陈馀攻击秦军,都被陈馀拒绝。
最后张耳急了,派了张黡、陈泽二人来找陈馀,传达张耳的话。张耳说:“老陈,你还记得吗?我们两人是有生死之约的,富贵同享,死时同穴。现在我和赵王被困于城中,你手中握有几万兵马,竟然坐视旁观,难道你忘了同生共生的承诺了吗?老陈,如果你还是爷们儿,还拿自己说过的话当回事,那就回来吧,回到钜鹿城中来,咱们一起死。而且,说不定还会侥幸不死,你快点来吧。”
陈馀听了这番话,流泪说:“不是我老陈怕死呀,我和张耳,是死过多少次的人了,这条命是捡来的,怎么可能怕死呢?我之所以不入钜鹿,是因为去了之后,不过是以肉委饿虎,也是个白死。现在这情形,赵王和张耳是死定了,我之所以还活着,是想在他们死后复国呀!我在赵国就在,如果大家一起死了,赵国就算是彻底完了。所以,张耳你死先,我不能死,不可以死。”
张黡和陈泽听了这话非常气愤,就说:“老陈,你这说的是人话吗?噢,大家明明说好的一起死,临死你又赖账了。老陈,说死不死,未免太无耻了吧?你要是害怕,我们两个陪着你,与你一起冲阵而死,非死不可,你敢不敢?”
陈馀说:“这不是敢不敢的事,这是你们两个真敢冲阵?”
张黡和陈泽:“有什么不敢的?实话告诉你老陈,我们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了。”
陈馀道:“真的吗?我看好你们俩,给你们五千人马,你们去冲冲看。”
张黡和陈泽都快要气死了,率了陈馀给的五千军出来,商量说:“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说死不死。现在我们俩就死给老陈看看,让天下人知道,这个老陈是多么无耻卑鄙。”
于是张黡和陈泽真的率五千人向三十万的秦军冲了过去,冲呀,杀哇!秦军很是诧异地看着他们,庞大的军队一开一合,这五千人就彻底消失了。
张耳求死,陈馀求活,多年的生死老兄弟,到这时产生了价值观冲突。但他们谁也没有能力制订作战计划,只能看楚军项羽的了。
2、一战功成天下知
公元前207年,项羽已经二十六岁了。
他召集部将,商议制定攻击秦军的作战方案。会议决定,先行切断秦军的粮道,断绝秦军的后勤补给,置秦军于困乏之地,而后再行决战。
计划是制订了下来,但项羽的心里,应该是胆突突的,无论怎么看,这一仗的胜算都不大,还要不要打呢?
打吧,只恐全盘尽输,还是打吧到底怎么个打法呢?单说你十万大军,渡河就是个天大的麻烦事,万一让章邯给你来个半渡击之,大家就死定了。
所以这场仗,首先得抓冤大头。哪个家伙头大,谁可以拿来冤呢?项羽拿眼睛一寻摸,哈哈哈,发现冤大头两名:英布、蒲将军。
英布和蒲将军,在楚汉时代是赫赫有名的猛将。但这个猛将的名头,就是在这场钜鹿战役中打出来的。在此开战之前,这俩家伙纯粹就是混日子,最早是跟在项梁后面混,项梁死后跟楚怀王混,又跟宋义混,现在跟项羽混。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这俩家伙却低调得很,坚持不吭一声。
于是项羽点将,派英布、蒲将军二人,各统一万楚兵,分头渡过黄河,去章邯建立的运输甬道上打游击,切断秦军粮道。
英布、蒲将军接到任务,大喜。因为他们俩都是正牌的强盗出身,最擅长的就是打游击。不过这次游击战的规模比较宏大,于是二人渡河而来。
黄河很长,有无数地方可以渡河,秦军只能盯着项羽的主力,让英布和蒲将军轻松渡过黄河。然后两人就向着秦军的运输甬道冲杀而来,遇到人数不足万人的秦兵,就大砍大杀,抢走粮食,放火焚烧甬道。
这一手,让秦军顿时束手无策,急忙派部队来剿匪,来的少了被英布和蒲将军吞掉,来得多了,单只是个行军配合就麻烦得要死。让英布和蒲将军大搞运动战,破袭战,生生地掐断了秦军的给养线。
掐断了秦军给养线后,英布和蒲将军感觉到自己很能打,还有余力重创秦军,索性攻至近钜鹿城处,对攻城的王离、涉间两军大行骚扰之事,让秦军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
英布、蒲将军两支军队,犹如两只大号的牛虻,嗡嗡嗡围着秦军这头大肥猪打转,玩得不亦乐乎。
陈馀守军屯在钜鹿城南,看到秦军虽然人数众多,明显不是楚军对手。只不过楚军来的数量太少咦,不对呀,不是说来了十万楚军吗?怎么这里才两万人?其余的楚军在哪里?
仔细一寻找,发现楚军的大部队仍然屯于黄河之南,并没有丝毫渡河的意思。陈馀急了,就派使者渡河去找项羽,央求楚军全面进军。此时项羽也在紧张地观察英布和蒲将军的战况,看秦军其实也没什么本事,就决定渡河而来,与秦军展开决战。
陈馀却是有点着急了,打仗这种事,时机最重要。项羽既然掐断了秦军的粮道,那一定要等到这招奏效,至少等秦军粮绝,陷入慌乱之后再进军。去得早了,这招就没效果。所以项羽又耐心等了等,估计差不多了,这才渡黄河,涉漳水。在渡过漳水之后,项羽下令把船只凿沉,烧毁营舍,把用来煮饭的釜甑统统砸烂。从此项羽创造了“破釜沉舟”这个常用成语,为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时的楚军,每人只有三日的干粮,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了。
看到楚军黑压压地上来,章邯高度紧张,召开了战前动员大会。饬令全军,打起精神,为了秦二世,为了秦二世所有的女朋友们,跟楚军拼了。
大战开始了,项羽渡河,英布与蒲将军两支游击队迅速向主力部队靠拢,三军合并之后,先行将正在攻打钜鹿的王离军包围了。
章邯率主力冲上来,狂击项羽的侧翼,要把楚军切割,各个歼灭。
项羽这边则是拼了全力,包括项羽在内,所有的将领都要拎刀子往上冲,不扯列阵布局那一套,玩就玩最狠的。是日也,钜鹿城外,杀声震天,两支军队总数近四十万人,在钜鹿城下展开了大规模的死战。但见刀光剑影,杀气弥天,血染黄土,尸委尘间。到处都是厮杀成一团的人们,不死不休地狠命对砍。此时钜鹿城下,包括陈馀的赵军,以及齐军、燕代军,有十数个营垒。但是看到外边厮杀的惨烈景况,大家全都吓坏了,连营垒门都不敢打开,蜷缩在垒中瑟瑟颤抖。
一番血腥的激战过后,秦楚两军暂时分开,相互愤怒地盯视着对方,突然间震天的呐喊声起,两军再度绞杀在一起。厮杀一段时间后分开,然后又相互冲击,纠缠在一起。就这样,两军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总计激战了九个巨大的回合。终于,秦军顶不住了,在楚军的拼命之下现出疲态。这时候楚军得理不饶人,更加疯狂地冲了上来,一战而斩杀秦将苏角,打得章邯不得不向钜鹿以南退走。
章邯退走,标志着秦军的彻底崩溃。值此胜负已定,这时候赵军、齐军及燕代军,才终于鼓足勇气,打开营垒冲出来,参加战斗。
被裹在最里边的秦将王离、间涉两军惨了,霎时就陷入了联军的汪洋大海之中,王离被俘,间涉坚决不做俘虏,***而死。其所部悉数被歼。
当钜鹿战役结束之后,项羽堪称名震天下,其勇武凶猛,凛凛杀气,从此不做第二人之想。
排数下来,钜鹿之战,算是项羽打的第六场仗,刘邦已经打了十六场仗了。但刘邦哪怕再打一百六十场仗,其价值也无法与项羽这一仗相比。从这次战役而后,项羽终于具备了向刘邦挑战的资格与权力。
不仅如此,这一仗为项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史书上说,钜鹿战役结束后,项羽于营内召见诸侯各军将领,各将领进入辕门,莫不匍匐于地,膝行而走,连头也不敢抬。史家说这是诸将慑于项羽的巨大声望。实际情况是,这种巨大的声望,赋予了项羽生杀予夺的权力。现在的项羽,完全可以以作壁上观的罪名,诛杀任何一个将领,而且绝不会有人敢指责他。只是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诸侯将领们才吓得膝跪而行。
但是项羽正沉浸在一战功成的巨大幸福之中,心情愉悦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项羽不追究责任,大家长松了一口气,于是张耳陈馀老哥俩,寂寞之余,百无聊赖,就窝里斗了起来。
3、人性禁不起诱惑
说起张耳和陈馀老哥俩,那可是铁打的交情。两人都是魏国大梁人,脾性爱好一般无二,连身世都雷同。两人都是爱读书、有智慧的穷屌丝,同样逆袭白富美成功而改变了命运。
张耳的妻子,是个富户的女儿,因为嫁的丈夫没文化,缺乏心灵交流,这女人巨苦闷,于是就改嫁给张耳,给张耳带来了巨额嫁妆。陈馀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他很穷,却被一家富户相中,坚决要把漂亮女儿外加巨额嫁妆送过来。两名穷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顿成大梁佳话。
但等到秦始皇扫灭六国,追杀各国优秀的知识分子时,张耳陈馀大名鼎鼎,名列海捕公文榜首。于是两人结伴逃到了陈县,在县衙门里当看门员。每天两人面对面站立,看了好几年的门,一扇门板也没丢。曾有一次,小官吏因陈馀的小过错就抽打他,陈馀大怒,当场要动手杀官吏,被张耳劝止。当时张耳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要爱护自己的有用之身,以求将来一抒青云之志。”
再后来,陈胜起事,直入陈县为王。张耳陈馀终于出山,虽然没有能够阻止陈胜称王,但他们跟着陈胜的部将武臣,打到赵国,并劝说武臣做了赵王。此事激怒陈胜,险些杀掉武臣全家,经人劝乃止。再此后,两人又共同经历了因武臣姐姐而惹出来的李良之乱,两人齐心协力,击退李良,重新建立了赵国。
总之,张耳陈馀,这两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正所谓张不离陈,陈不离张,其相互信任的程度,已经超越了同胞兄弟。
但正因为两人关系太好,所以才会对对方期望过高,一旦期望落空,就难免生出龃龉。此番钜鹿之役大胜,张耳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与陈馀相见,责怪说:“老陈,你让我好失望呀,手中握有几万精兵,却坐视秦兵攻打钜鹿,你有负我们昔日生死与共的诺言。”
被张耳责怪,陈馀也不敢吭声,因为这事确实是自己理亏。可张耳憋的气太大,不是你不吭声就了事的。张耳一定要找陈馀的麻烦,逼陈馀承认错误。
于是张耳就问:“对了老陈,我派了张黡、陈泽两人来向你求救,怎么没见他们两人回来呀,他们两人现在哪里?”
张耳是知道张黡、陈泽冲阵而死的事情的,但他假装不知道,目的就是为了逼陈馀窘迫。
陈馀只能说:“张黡、陈泽,他们两个冲阵死了。”
张耳哈哈大笑:“别逗了老陈,这怎么可能?我是让他们两个去向你求救的,又不是让他们两个去冲阵。假如他们两个真的要冲阵,你还不会拦住吗?对吧老陈?”
陈馀:“你这”陈馀发现,自己说不清楚了。见陈馀说不清楚,张耳大喜,反复追问张黡、陈泽二人何在,并暗示是陈馀杀死了这两人。就这样反复无休地穷诘追问,问得陈馀爆发了。
陈馀愤怒地说:“没想到你怨恨我这么深啊,难道你认为我舍不得交出将军印吗?”
陈馀这个表现,是典型的恼羞成怒,因为他有错在先,所以被张耳吃死。但对于自己的过失,他也有其合理解释。陈馀的解释,就是要等赵王歇和张耳死后,由他来复兴赵国。但这个解释只能说给自己听,却不可能得到张耳的认可,如果张耳听到会更加恼火。
总之陈馀认为自己没错,却得不到张耳的谅解,所以愤怒之下,就解下大将军印,推给张耳。
没想到陈馀急眼了,张耳也尴尬了,正不知所措之际,陈馀愤怒起身,扬言去厕所。实际上是想借此逼迫张耳,让张耳也尴尬一下。可不承想,他前脚走开,后脚冒出来个家伙,对张耳建议说:“我听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害。现在陈馀把大将军印交回来,你如果不接,就不是很吉利的事情。”听了这话,张耳干脆一咬牙,真的把大将军印收了起来。
稍过一会儿,陈馀晃悠晃悠回来,惊讶地发现,张耳居然真的收走了他的大将军印。当时陈馀心里一阵冰冷,心说扯什么生死与共的好兄弟,都他妈的不是好东西。这时候他更担心张耳发狠杀了他,快步出来,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亲信,逃到黄河边的沼泽中,从此狩猎为生。
张耳陈馀把关系弄僵,是人类社会最常见的现象。起初两人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个结果,只是为了宣泄自己心理的不平衡,不断地责怪对方。责怪来责怪去,终于逼得对方失去理性,翻脸摊牌。
在张耳陈馀这件事情上,陈馀最大的错误,是不应该把大将军印解下来,他这样做,是认为张耳爱惜声名,必定不敢收回大将军印,于是这一局自己就算赢了。他却忘了人性是喜欢抬杠顶牛的,也是禁不起诱惑的。张耳知道陈馀认为自己不敢收印,于是偏偏收印,借赌气之机收回权力,结果把一段原本可以流芳青史的兄弟之情,彻底给搞砸了。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称,早在刘邦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就曾与张耳交往,还曾在张耳家里住过几个月。这表明刘邦也是很欣赏张耳陈馀的智慧的,但张耳陈馀的智慧,多是来于书本,对于人性的现场博弈态势,这方面还差得远。而刘邦,才是真正洞悉人心人性的智慧大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耳陈馀是书本型智慧,而刘邦的智慧则是来自实践。所以刘邦的人生,不断拉出小阳线,逐步抬升。而张耳陈馀,却渐渐淡出世人的视线,沦为刘邦人生舞台上的配角。
4、组织的秘密
项羽取得钜鹿大捷,一举登上中国著名军事将领的顶峰,为自己赢得了不朽的声望。这事,刘邦却是一无所知,他仍然兴致勃勃地统兵向西,准备为自己的业绩表上,再添一朵小红花。
这次,刘邦选择了昌邑县作为攻击的目标。在向昌邑行军的路上,他遇到了猛将彭越。
彭越就是昌邑本地人,他的职业是渔民,兼职客串强盗。人多他就是勤劳热情的鱼贩子,人少他就冲上来直接抢,日子逍遥又快活。到了陈胜吴广起事时,巨野泽中,聚集了一百多名无聊少年,商量着组织军队,趁兵荒马乱的年月,赶紧捞一票。但是少年们都没什么见识,就想让彭越当他们的头儿。
于是少年们就来找彭越,要求彭越当他们的领导,带领他们去抢钱,抢地盘,抢女人。彭越断然拒绝:“不,我不干这事,自己打渔杀家,日子过得多美,干吗要和你们搅和在一起?”
少年们固请,彭越被纠缠不过,只好答应。他与少年们约定,明天日出之时在此相会,迟到者斩。
次日,彭越持剑来到约定地点,少年们络绎不绝赶来,却有十几个人迟到。来得最晚的,已经是大中午了。于是彭越说:“抱歉,我彭越年纪大了点,所以诸位推我为首,我们有约在先,迟到者斩。今天有十几个人迟到,全都杀了?不合适。一个也不杀?更不合适。哪咱们就杀来得最晚的那个吧。”
众少年失笑道:“老大别开玩笑,大家凑在一起为了快活,哪有一个真杀人的道理?好啦好啦,老大不要生气了,以后我们不迟到就是了。”
彭越笑道:“错了,这里不是让你们开心的歌舞厅夜总会,这是军队。令出随行,军令如山,这才是军队的特点。”
于是彭越将来得最晚的人拖过来,扑哧一剑,就砍了脑壳。然后说:“大家站好队,咱们继续。我让你们站好队,是命令,不服从命令者,就是这个人的下场。”
霎时少年们面如土色,胆战心惊地听从号令,再也不敢违背彭越的命令。此后彭越带这些人转战四方,攻城略地,打下了不小的名头。
这件事,可以概述为愚昧丧失自由,无知带来枷锁。在整个事件上,这群少年愚昧到了令人叹息的地步,当他们向彭越提出要求时,彭越就已经决定斩杀其中一人以树威权,彭越知道他们会死,而他们自己却不知道。
为什么少年们不知道自己会死?因为他们拒绝思考——倘若读书思考,他们也不干这种杀人放火的营生了。正是因为他们不思考,所以才会愚蠢地看待问题。他们只看到了,如果自己这些人组织起来,就可以威慑别人,强横霸道,抢男霸女,予取予求,却全然没有想过,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可怕的是,他们虽然付出了代价,却丧失了获得回报的权利,因为他们已经交出了权利。
他们渴望一个强大的组织,却不知道组织之强大,是据有了这个组织的彭越之强大。彭越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手中握有权力。而彭越手中的权力,则来自少年们自愿奉献出来的自由。少年们奉献出多少自由,彭越就拥有多大的权力。当少年们把自己的性命奉献给彭越之后,自然也就丧失了索取回报的权利。
这就是组织的可怕规律。组织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组织中的人交出自己的权利,最后形成拥有这个组织的个人的权力。而之所以有人会甘愿奉献出自己的权利,无非是指望拥有组织的个人,在获取了巨大利益之后会有所回报。
回报也不是没有,但这种回报,只有像刘邦这样的人物才有可能获得。余者,甚至连彭越自己,最后都会输得精光,连汗毛都不剩下一根——历史正是这样,这个彭越,后来被吕后清炖红烧,做成了肉羹,夷三族!
彭越怎么会落得这么惨的下场呢?
因为彭越干了和被他斩首的少年同样的事情。
那少年之所以被杀,就是因为他缺心眼,莫名其妙地跑来找彭越,要把自己的性命交给彭越。你自己送上门来的,不杀岂非没了天理?所以彭越杀之。
彭越之所以被吕后水煮之后夷三族,是因为他自己缺心眼,跑来找刘邦,并把自己的性命委于刘邦。所以刘邦的老婆吕后,当然不跟你彭越客气了。
但是在公元前207年的这一天,当刘邦行军至昌邑,昌邑本地的豪杰彭越率千余人来归,刘邦并没有着急杀彭越,而是大喜,遂与彭越合兵,来攻打昌邑。
5、大拼爹时代
刘邦的昌邑之战,没打出什么名堂来,明确地说就是失败了,昌邑未能攻下。
但刘邦之为人也,就是这点好,失败了就失败了,绝不恋战,而是拔师而走,去寻找下一个机会。
失败乃人生常事,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失败居多,成功极少数。要是有哪个从来不失败,天天成功,那还了得?不得让他闹到火星上去?正因为大家天天失败,所以人类社会才一片祥和,你混得一般般,我也是马马虎虎,大哥别说二哥,维持住心理平衡,才能凝聚精神意志,谋求下一次机会与突破。
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但优秀的人,会视失败为一个小小的进程,绝不泥陷其中。而另外有些人,却终日徘徊在旧有的失败之中,长吁短叹,以泪洗面,感觉上苍待自己太不公道。停留在旧有的失败心境中无法自拔,丧失了寻找新的机遇的能力,是这些人与刘邦的区别。
总之,刘邦这人脸皮巨厚,对失败没有感觉。所以不管他失败多少次,都感受不到挫折感或是产生心理创伤,这是他屡败屡战、不息奋起的最大成因——实际上,刘邦根本没有承认过自己有失败。想想吧,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岁了,而四年前,他还是个一无所有的中年失败男,天天担惊受怕,活一天算一天。不过短短四年,他就成为了所谓的仁慈长者,率万人之众杀奔咸阳,要解放普天下受苦的人民。不过是一两个城池没有打下来,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失败,而是值得炫耀的、不菲的人生成就。
史书上记载说,沛公从砀北上攻击昌邑,彭越援助他。昌邑没有攻下来,沛公带领军队向西进发。彭越也领着他的人马驻扎在钜野泽中,收编魏国逃散的士兵。
和彭越分手之后,刘邦率军兴冲冲地屯于高阳聚,逮了几个美女,关在小屋子里享受起来。
实际上,从刘邦的习性风格上来看,他老人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乡下土恶霸,率一群家丁,抢几个民女慢慢地蹂躏。但他的个人素质与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这个朴素的愿望,所以总会有人对他的爱好提出不同意见。
现在这个对刘邦提意见的,就是高阳酒徒郦食其。
高阳酒徒郦食其,是中国古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读书读惨了,腹有大才,智计过人。奈何摊上大秦帝国这操蛋时代,这个时代,一个人的人生成就,跟你的能力没关系,只跟血统有关系,总之是个大拼爹时代。所以满腹才学的郦食其,读书读到最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
悲愤的郦食其,对社会极为不满,当刘邦率军到来时,郦食其认为发泄自己不满的机会来了。于是郦食其就去刘邦的兵营外边踅摸,看看能不能找个熟人引荐。嘿,突然间他发现了刘邦手下的一名小骑兵,以前跟他认识。
于是郦食其把那个士兵叫过来,说:“嘿,哥们儿,几天不见,你抖起来了。跟你说件事,你帮我在你们老板面前,引荐一下我,如何?”
士兵问:“你怎么就相中我们老板了呢?”
郦食其回答:“跟你实说了吧,每次有人带兵从高阳聚经过,我都过去递求职简历,但那些人都没什么本事,自己器量狭小,却对别人求全责备,端架子摆排场,根本不值一提。我听说这个刘邦对人极是轻慢,两只鼻孔冲天,谁也瞧不起,却有远大的谋略,这是能够赏识我的人,所以我来求见。”
士兵问:“咋个引荐法呢?”
郦食其说:“你去找刘邦,就这样对他说:‘我们高阳聚,有个郦食其,年龄六十多,身长八尺。世人都说他是狂生,他却说:非也非也,我并不是狂生。’”
士兵回答说:“老郦,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刘邦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儒生,每次遇到儒生,他都要把儒生的高帽子摘下来,脱了裤子,恭恭敬敬地往帽子里撒泡尿。而且刘邦脾气暴躁,对人说话,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你自己找上门来,恐怕不会有好受的。”
郦食其说:“没关系,你只管去对刘邦说好了,老子有办法摆平他。”
于是士兵去找刘邦,引荐贤士。刘邦听说高阳聚竟然有此奇人,大喜,赶紧憋足了一泡尿,准备往郦食其的帽子里撒。然后又故意设下两个噱头,准备狠狠地羞辱一下他想象中的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当郦食其来到时,看到的刘邦,是这么个姿势:史记高祖本纪中说:“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原来刘邦正在洗脚。
实际上,刘邦不是非要拣这时候洗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