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郑国时,至少在孔子以前,普通百姓除了从小受父兄们各行职业的专门训练以外,所受的国家教育只有打仗这一件事情。在当时,所谓“庶人没有资格受到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罚”,老百姓接受的国家教育,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奴隶训练而已。郑国是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自然也就比较高。郑国的学制大概分为大学和小学二等,大学立在国都之内,小学立在乡邑和家中。
学校所造就的人才,只是王子、公子和卿大夫、士大夫们的子孙。他们先进小学,然后循序地进入大学。当时教育的课程大致上分为文、武两项:文的教育科目是文字、计数、诗、书、礼、乐以及其他的古典等;武的教育主要是射箭技术和驾驭战车的技术。
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的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一书。列子隐居于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他主张名实相符和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在战国的前期,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列子》又被称为《冲虚经》,一共8卷,共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则,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等,篇篇珠玉,发人深思。《列子》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而在意境上,《列子》要远远地超越了《伊索寓言》。
介绍完郑国的大概情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郑风》。《郑风》是十五国风之一,是先秦时代郑地的民歌。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郑州、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一带的地方,《郑风》大概就是产生于这个区域的诗歌。
公元前806年,宣王封自己的弟弟为郑桓公。当犬戎攻破周王朝时,郑桓公和周幽王同时被杀,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和周平王一同东迁。后来郑武公吞并了虢国与郐国的领土,沿袭郑国的国号,命名新的都城为新郑。
郑国与东周的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为发达。春秋之际,郑国百姓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激越活泼,抒情细腻,和迟缓凝重的雅乐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所以当时很多名人都脱口称赞郑乐优美细腻。孔子责备郑乐,说“郑声淫”,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郑乐这一激越活泼的新声会取代周王朝的正乐。
《郑风》中绝大部分的诗歌是情诗,这不仅和郑国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有关,更重要的是和郑国的风俗习惯有关。郑国的上巳节,实际上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正因为郑国保留着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根据《左传》记载,郑厉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97年,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为亲近一些?她的母亲回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而丈夫却是个个男人都可以做的。
一位世官妇人,居然用这种亵渎礼教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可想而知,郑国的普通百姓在对待男女的问题上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读《郑风》中那些大胆的情诗,也就好理解了。当然,从郑国人民歌唱的本身来说,恐怕反映自己劳苦和怨愤的诗歌也是绝不会少的,因为郑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但关于战争的诗歌,在《郑风》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这可能是编选者的缘故吧!
在《国风》当中,卫国的诗歌作品是保存最多的,《邶风》《鄘风》《卫风》共有诗歌39首。但从十五国风的分类来看,《郑风》无疑是其中存诗最多的一类,共有诗歌21首。卫国是殷商的旧地,卫国诗歌的繁荣,无疑是受到了殷商文化的影响。而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区域,它的文化自然深受殷商的影响。因此,郑卫两地的风俗民情也表现出了许多相同的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之音是新兴音乐的代表,有人说听郑卫之音感觉不到疲倦,可见它们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在郑国时,至少在孔子以前,普通百姓除了从小受父兄们各行职业的专门训练以外,所受的国家教育只有打仗这一件事情。在当时,所谓“庶人没有资格受到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罚”,老百姓接受的国家教育,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奴隶训练而已。郑国是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自然也就比较高。郑国的学制大概分为大学和小学二等,大学立在国都之内,小学立在乡邑和家中。
学校所造就的人才,只是王子、公子和卿大夫、士大夫们的子孙。他们先进小学,然后循序地进入大学。当时教育的课程大致上分为文、武两项:文的教育科目是文字、计数、诗、书、礼、乐以及其他的古典等;武的教育主要是射箭技术和驾驭战车的技术。
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的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一书。列子隐居于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他主张名实相符和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在战国的前期,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列子》又被称为《冲虚经》,一共8卷,共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则,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等,篇篇珠玉,发人深思。《列子》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而在意境上,《列子》要远远地超越了《伊索寓言》。
介绍完郑国的大概情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郑风》。《郑风》是十五国风之一,是先秦时代郑地的民歌。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郑州、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一带的地方,《郑风》大概就是产生于这个区域的诗歌。
公元前806年,宣王封自己的弟弟为郑桓公。当犬戎攻破周王朝时,郑桓公和周幽王同时被杀,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和周平王一同东迁。后来郑武公吞并了虢国与郐国的领土,沿袭郑国的国号,命名新的都城为新郑。
郑国与东周的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为发达。春秋之际,郑国百姓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激越活泼,抒情细腻,和迟缓凝重的雅乐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所以当时很多名人都脱口称赞郑乐优美细腻。孔子责备郑乐,说“郑声淫”,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郑乐这一激越活泼的新声会取代周王朝的正乐。
《郑风》中绝大部分的诗歌是情诗,这不仅和郑国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有关,更重要的是和郑国的风俗习惯有关。郑国的上巳节,实际上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正因为郑国保留着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根据《左传》记载,郑厉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97年,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为亲近一些?她的母亲回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而丈夫却是个个男人都可以做的。
一位世官妇人,居然用这种亵渎礼教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可想而知,郑国的普通百姓在对待男女的问题上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读《郑风》中那些大胆的情诗,也就好理解了。当然,从郑国人民歌唱的本身来说,恐怕反映自己劳苦和怨愤的诗歌也是绝不会少的,因为郑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但关于战争的诗歌,在《郑风》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这可能是编选者的缘故吧!
在《国风》当中,卫国的诗歌作品是保存最多的,《邶风》《鄘风》《卫风》共有诗歌39首。但从十五国风的分类来看,《郑风》无疑是其中存诗最多的一类,共有诗歌21首。卫国是殷商的旧地,卫国诗歌的繁荣,无疑是受到了殷商文化的影响。而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区域,它的文化自然深受殷商的影响。因此,郑卫两地的风俗民情也表现出了许多相同的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之音是新兴音乐的代表,有人说听郑卫之音感觉不到疲倦,可见它们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