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相比较而言,各朝的皇帝对军机处更为感兴趣。
毕竟军机处号称君主集权的顶峰,这是每一个皇帝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就各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摊丁入亩。
清朝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之前有提及过,但并没有涉及很深。
尽管这样,各朝的老百姓对摊丁入亩可谓是记忆犹新,一直惦记到现在。
毕竟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仅此一点就让各朝老百姓心动不已。
他们希望主播可以详细说一下摊丁入亩的相关内容,这样当今皇上听完之后,说不定可以体恤他们,从而紧跟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
同样的,各朝一些有远大抱负的皇帝也同样期待主播讲述摊丁入亩。
因为他们深深的明白,摊丁入亩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可以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顽疾。
苏晨介绍完军机处的情况后,接下来又讲述其雍正另一个名垂千古的政策摊丁入亩。
“说到封建时代的改革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无论是青苗法,还是一条鞭法,都是利国利民的治世良策。”
“可惜这些政策的推行遭遇了士绅阶级的极大反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亡政息的结局,令无数人惋惜。”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改革若想取得成绩,必须有来自强权的保障,故而封建时代的成功改革多由帝王亲自执行。”
“比如雍正力推的多项改革政策都取得了不世之功,以一己之力夯实了大清根基。”
“其中大名鼎鼎的摊丁入亩政策,更是彻底改变了古代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堪称旷古烁今。”
王安石变法政策目前推进良好,我也有信心让变法大获成功。
从主播那里得知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后,他痛定思痛,制定了更适合当前环境的一系列变法政策。
各方面的政策中,其中就有最重要的青苗法优化版。
这是他补上了之前青苗法的政策漏洞,再加上借鉴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重新改进的。
就目前全国推行的青苗法优化版,一切都在像好的地方进行。
众多的变法政策中,解决大宋当前困境最关键的就是青苗法。
只要青苗法可以大获成功,那他的一系列变法就成功了一大半,大宋也可以起死回生。
现在又来了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号称彻底改变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
他说不定也能从中借鉴一二,让青苗法更完善,这样变法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想到这里,他集中注意力,更加认真的倾听主播接下来的话。
“在了解摊丁入亩政策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老百姓当时面对的赋税情况。”
“明朝时期的地方官员,其实还是非常幸福的。”
“因为他们可支配的税收是比较多的,比如丁银,明朝的地方官就不需要上交给朝廷。”
“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地方官员是非常看中的。”
“可是明朝朝廷却把这一重要的收入,当成了一笔糊涂账,任意地划拨给了地方官。”
“所谓丁银,也就是按照人口来收取的赋税。”
“简单来说,谁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缴纳的人头税也就相对要多。”
“丁银制度的实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那些穷苦人家要是多生了几個孩子,那身上的负担可就大了去了。”
“而富足的人家,其实那点丁税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
“也就是说有钱人手里的田多地多,却在丁差方面比较少。”
“而穷苦的老百姓,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是借来的,可是徭役却相对要多。”
“一时之间,是很难看出这件事的弊端的。”
“可是长年累月下来,穷苦人压根就活不下去。”
“可对富人来说,却丝毫没有半点影响。”
“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只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穷人活不下去了,去造富人的反。”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可操作性太大了。”
“所有的丁银都是归地方官来收缴和使用,这就会滋生出一系列的贪污行为。”
“首先丁银肯定是要贪污的,毕竟是不用交给朝廷的。”
“其次就是富人们可以通过关系,使得自家的丁差减少甚至免除,而穷人的徭役则相对就要增加了。”
“毕竟活就那么多,你不干了,其他人均摊的自然要多。”
“地方官员和富人之间达成勾结协议,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的穷苦人民,这便是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件大事。”
大明朝各个时期的官员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暗暗在心中责怪主播多管闲事。
要不是怕主播把他们拉黑了,他们真想发送狂轰乱炸的弹幕问候一下主播。
征收人头税是他们这些官员心照不宣的秘密,现在主播当众抖了出来,这完全就是给他们找麻烦。
要是万一当今皇上注意到了人头税,强行把人头税收归朝廷国库,那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大明朝官员的俸禄低得令人发指,朝廷下方的俸禄也只够一家老小温饱而已。
好不容易征收的人头税可以补贴家用,要是当今皇上听了主播的话要求他们上缴人头税,那他们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这件事在整个大明王朝时期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直到大明朝灭亡了,在地方上的官员们依旧还是在征收人头税。”
“清朝建国初期,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不过顺治皇帝当时还没有一统天下,只是在部分地区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政策。”
“尤其是多尔衮看到了丁银的数量可观,认为这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
“所以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项命令,将人头税收归朝廷所有。”
“康熙皇帝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他知道人头税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可是人头税这笔钱,所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实在是太强大了。”
“尤其是康熙当时正在跟吴三桂打仗,八年的战争,胜负难料。”
“即使康熙有心要做出改革,也必须要在打赢了这一战以后再说。”
“有两方面原因需要考虑,第一如果彻底取消人头税,那么各层地方官员将会没有油水可捞,那么他们投靠谁可就是未知数了。”
“第二人头税当时在名义上已经完全收归国有,所以这是康熙军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等到八年以后,康熙彻底将吴三桂击败了,他终于再次想起了这件事。”
康熙人头税的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好在老四帮助朕完成了夙愿。
他清楚的知道官员征收人头税的危害,这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种不合理的人头税,大明官员把老百姓逼上绝路,最终才引得全国老百姓纷纷起义。
不过他尽管想要解决人头税的危害,但实在是困难重重,让他无从下手。
毕竟太多人盯着人头税这块肥肉,大清刚刚立国还不稳定,他要是大动干戈冒险,很可能让大清的大好局势付诸东流。
也正因如此,尽管知道人头税对大清不利,他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人头税的顽疾由来已久,绝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了,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一直看好的老四最终成功解决了人头税的危机,让大清朝得以安稳如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头税的弊端再次暴露。”
“康熙统治的后期,土地兼并,隐瞒户口和逃荒流民的问题再次出现。”
“吸取了大明灭亡的命运后,康熙对于土地兼并问题非常敏感。”
“但是他一时间也没找到去除人头税的办法,只能采取缓冲之策。”
“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康熙喊出了一个惊天地的口号,永不加赋。”
“不是说永不加税的意思,而是说在人头税这一块,征收的人口数量,永远都按照康熙五十年的标准来征收。”
“在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不管生多少,都不会再增加任何人头税。”
“这下子可把老百姓给乐坏了,虽然还是要交人头税,不过相对来说宽松了许多,不少老百姓都愿意生二胎了。”
“不过需要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永不加赋并没有彻底解决人头税的事情,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为有利益在里面,就连康熙都不敢轻易去动。”
“康熙五十二年,御史翻阅了明朝典籍后,找到了张居正提出的摊丁入亩之策,将其献给了康熙。”
“后者看了龙颜大悦,认为是拯救时局的良策。”
“不过老年的康熙治国喜欢稳妥起见,只是下令在广东和四川试行摊丁入亩政策,以观后效。”
各朝的老百姓听到永不加赋四个字,心猛的一跳,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
尽管不是永不加税的意思,但永不增加人头税,依旧让各朝老百姓心生羡慕。
他们老百姓身上的赋税有两个重担,一个是粮食税,一个就是人头税了。
粮食税还要好说一些,毕竟和土地收成挂钩,收成少粮食税也少。
但人头税是强制征收的,可没有减少一说,家里有多少男丁就要征税多少人头税。
遇上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强制征收的人头税就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他们当今皇上也能颁布永不加赋的政策,他们恐怕做梦都要笑醒。
可他们也不知道当今皇上会不会有所改变,此刻也只能羡慕清朝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少一些。
对于当今皇上是一代明君的各朝老百姓来说,他们相信当今皇上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人头税依旧存在,这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永远的负担。”
“雍正在做皇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出了事情的端倪。”
“但是他当时没有权力,为了争夺皇位,他甚至都不敢随便提这件事。”
“因为改革这件事,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连康熙都不敢得罪的人,当时身为皇子的雍正选择明哲保身自然是最合适的。”
“康熙虽然是一代雄主,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对手下人太好了,这么一来这帮手下人在地方上便成了作威作福的贪官。”
“他们的关系网络千丝万缕,这就造成了他们跟各地的地方官员之间,有着扯不清楚的关系。”
“而地方官员们手里,直接掌握着人头税的征收标准。”
“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可不管那些人情世故。”
“丁银制度必须要废除,摊丁入亩的改革必须要实行到全国,这是谁都无法阻挡的。”
“所谓的摊丁入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头税平摊到田地中。”
“从此朝廷征税只看田地数量的多少,本质就是变相地废除了人头税。”
“在封建时代,农民是缴税的主力军。”
“从汉朝开始,朝廷对农民的征税就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地税和人头税。”
“所谓的地税很容易理解,它根据一户家庭的土地收成来征收。”
“考虑到土地收成是农民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地税类似于后世的所得税。”
“而所谓的人头税是按照一户家庭中成年男子的数量来征收,与家庭的收入完全无关。”
“比如汉代的人头税是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穷人和富人一视同仁,总数多少只看家中男丁数量。”
“摊丁入亩的好处显而易见,过去是按照人头和田产分别收税,现在是统一按照田产来收税了。”
“这家人拥有多少田产,就配多少人头税,人口再多,也只有相应田产的人口需要交税。”... -->>
相比较而言,各朝的皇帝对军机处更为感兴趣。
毕竟军机处号称君主集权的顶峰,这是每一个皇帝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就各朝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摊丁入亩。
清朝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之前有提及过,但并没有涉及很深。
尽管这样,各朝的老百姓对摊丁入亩可谓是记忆犹新,一直惦记到现在。
毕竟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仅此一点就让各朝老百姓心动不已。
他们希望主播可以详细说一下摊丁入亩的相关内容,这样当今皇上听完之后,说不定可以体恤他们,从而紧跟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
同样的,各朝一些有远大抱负的皇帝也同样期待主播讲述摊丁入亩。
因为他们深深的明白,摊丁入亩对于国家而言意义重大,可以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顽疾。
苏晨介绍完军机处的情况后,接下来又讲述其雍正另一个名垂千古的政策摊丁入亩。
“说到封建时代的改革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安石和张居正。”
“无论是青苗法,还是一条鞭法,都是利国利民的治世良策。”
“可惜这些政策的推行遭遇了士绅阶级的极大反对,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亡政息的结局,令无数人惋惜。”
“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改革若想取得成绩,必须有来自强权的保障,故而封建时代的成功改革多由帝王亲自执行。”
“比如雍正力推的多项改革政策都取得了不世之功,以一己之力夯实了大清根基。”
“其中大名鼎鼎的摊丁入亩政策,更是彻底改变了古代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堪称旷古烁今。”
王安石变法政策目前推进良好,我也有信心让变法大获成功。
从主播那里得知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后,他痛定思痛,制定了更适合当前环境的一系列变法政策。
各方面的政策中,其中就有最重要的青苗法优化版。
这是他补上了之前青苗法的政策漏洞,再加上借鉴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而重新改进的。
就目前全国推行的青苗法优化版,一切都在像好的地方进行。
众多的变法政策中,解决大宋当前困境最关键的就是青苗法。
只要青苗法可以大获成功,那他的一系列变法就成功了一大半,大宋也可以起死回生。
现在又来了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号称彻底改变延续两千多年的赋税体系。
他说不定也能从中借鉴一二,让青苗法更完善,这样变法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想到这里,他集中注意力,更加认真的倾听主播接下来的话。
“在了解摊丁入亩政策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老百姓当时面对的赋税情况。”
“明朝时期的地方官员,其实还是非常幸福的。”
“因为他们可支配的税收是比较多的,比如丁银,明朝的地方官就不需要上交给朝廷。”
“丁银做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地方官员是非常看中的。”
“可是明朝朝廷却把这一重要的收入,当成了一笔糊涂账,任意地划拨给了地方官。”
“所谓丁银,也就是按照人口来收取的赋税。”
“简单来说,谁家的人口多,那所要缴纳的人头税也就相对要多。”
“丁银制度的实行,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为是按照人口来交税,那些穷苦人家要是多生了几個孩子,那身上的负担可就大了去了。”
“而富足的人家,其实那点丁税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极端的现象。”
“也就是说有钱人手里的田多地多,却在丁差方面比较少。”
“而穷苦的老百姓,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是借来的,可是徭役却相对要多。”
“一时之间,是很难看出这件事的弊端的。”
“可是长年累月下来,穷苦人压根就活不下去。”
“可对富人来说,却丝毫没有半点影响。”
“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只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穷人活不下去了,去造富人的反。”
“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可操作性太大了。”
“所有的丁银都是归地方官来收缴和使用,这就会滋生出一系列的贪污行为。”
“首先丁银肯定是要贪污的,毕竟是不用交给朝廷的。”
“其次就是富人们可以通过关系,使得自家的丁差减少甚至免除,而穷人的徭役则相对就要增加了。”
“毕竟活就那么多,你不干了,其他人均摊的自然要多。”
“地方官员和富人之间达成勾结协议,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的穷苦人民,这便是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件大事。”
大明朝各个时期的官员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暗暗在心中责怪主播多管闲事。
要不是怕主播把他们拉黑了,他们真想发送狂轰乱炸的弹幕问候一下主播。
征收人头税是他们这些官员心照不宣的秘密,现在主播当众抖了出来,这完全就是给他们找麻烦。
要是万一当今皇上注意到了人头税,强行把人头税收归朝廷国库,那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大明朝官员的俸禄低得令人发指,朝廷下方的俸禄也只够一家老小温饱而已。
好不容易征收的人头税可以补贴家用,要是当今皇上听了主播的话要求他们上缴人头税,那他们真的要去喝西北风了。
“这件事在整个大明王朝时期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直到大明朝灭亡了,在地方上的官员们依旧还是在征收人头税。”
“清朝建国初期,立刻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不过顺治皇帝当时还没有一统天下,只是在部分地区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政策。”
“尤其是多尔衮看到了丁银的数量可观,认为这是朝廷的一项重要收入。”
“所以多尔衮以顺治皇帝的名义,颁布了一项命令,将人头税收归朝廷所有。”
“康熙皇帝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他知道人头税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可是人头税这笔钱,所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实在是太强大了。”
“尤其是康熙当时正在跟吴三桂打仗,八年的战争,胜负难料。”
“即使康熙有心要做出改革,也必须要在打赢了这一战以后再说。”
“有两方面原因需要考虑,第一如果彻底取消人头税,那么各层地方官员将会没有油水可捞,那么他们投靠谁可就是未知数了。”
“第二人头税当时在名义上已经完全收归国有,所以这是康熙军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等到八年以后,康熙彻底将吴三桂击败了,他终于再次想起了这件事。”
康熙人头税的改革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好在老四帮助朕完成了夙愿。
他清楚的知道官员征收人头税的危害,这也是大明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种不合理的人头税,大明官员把老百姓逼上绝路,最终才引得全国老百姓纷纷起义。
不过他尽管想要解决人头税的危害,但实在是困难重重,让他无从下手。
毕竟太多人盯着人头税这块肥肉,大清刚刚立国还不稳定,他要是大动干戈冒险,很可能让大清的大好局势付诸东流。
也正因如此,尽管知道人头税对大清不利,他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人头税的顽疾由来已久,绝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了,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他一直看好的老四最终成功解决了人头税的危机,让大清朝得以安稳如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头税的弊端再次暴露。”
“康熙统治的后期,土地兼并,隐瞒户口和逃荒流民的问题再次出现。”
“吸取了大明灭亡的命运后,康熙对于土地兼并问题非常敏感。”
“但是他一时间也没找到去除人头税的办法,只能采取缓冲之策。”
“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康熙喊出了一个惊天地的口号,永不加赋。”
“不是说永不加税的意思,而是说在人头税这一块,征收的人口数量,永远都按照康熙五十年的标准来征收。”
“在康熙五十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不管生多少,都不会再增加任何人头税。”
“这下子可把老百姓给乐坏了,虽然还是要交人头税,不过相对来说宽松了许多,不少老百姓都愿意生二胎了。”
“不过需要面对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永不加赋并没有彻底解决人头税的事情,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因为有利益在里面,就连康熙都不敢轻易去动。”
“康熙五十二年,御史翻阅了明朝典籍后,找到了张居正提出的摊丁入亩之策,将其献给了康熙。”
“后者看了龙颜大悦,认为是拯救时局的良策。”
“不过老年的康熙治国喜欢稳妥起见,只是下令在广东和四川试行摊丁入亩政策,以观后效。”
各朝的老百姓听到永不加赋四个字,心猛的一跳,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
尽管不是永不加税的意思,但永不增加人头税,依旧让各朝老百姓心生羡慕。
他们老百姓身上的赋税有两个重担,一个是粮食税,一个就是人头税了。
粮食税还要好说一些,毕竟和土地收成挂钩,收成少粮食税也少。
但人头税是强制征收的,可没有减少一说,家里有多少男丁就要征税多少人头税。
遇上粮食收成不好的时候,强制征收的人头税就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他们当今皇上也能颁布永不加赋的政策,他们恐怕做梦都要笑醒。
可他们也不知道当今皇上会不会有所改变,此刻也只能羡慕清朝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少一些。
对于当今皇上是一代明君的各朝老百姓来说,他们相信当今皇上肯定不会无动于衷的。
“人头税依旧存在,这就是压在老百姓身上永远的负担。”
“雍正在做皇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出了事情的端倪。”
“但是他当时没有权力,为了争夺皇位,他甚至都不敢随便提这件事。”
“因为改革这件事,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连康熙都不敢得罪的人,当时身为皇子的雍正选择明哲保身自然是最合适的。”
“康熙虽然是一代雄主,可是他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对手下人太好了,这么一来这帮手下人在地方上便成了作威作福的贪官。”
“他们的关系网络千丝万缕,这就造成了他们跟各地的地方官员之间,有着扯不清楚的关系。”
“而地方官员们手里,直接掌握着人头税的征收标准。”
“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可不管那些人情世故。”
“丁银制度必须要废除,摊丁入亩的改革必须要实行到全国,这是谁都无法阻挡的。”
“所谓的摊丁入亩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头税平摊到田地中。”
“从此朝廷征税只看田地数量的多少,本质就是变相地废除了人头税。”
“在封建时代,农民是缴税的主力军。”
“从汉朝开始,朝廷对农民的征税就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地税和人头税。”
“所谓的地税很容易理解,它根据一户家庭的土地收成来征收。”
“考虑到土地收成是农民财富的唯一来源,因此地税类似于后世的所得税。”
“而所谓的人头税是按照一户家庭中成年男子的数量来征收,与家庭的收入完全无关。”
“比如汉代的人头税是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穷人和富人一视同仁,总数多少只看家中男丁数量。”
“摊丁入亩的好处显而易见,过去是按照人头和田产分别收税,现在是统一按照田产来收税了。”
“这家人拥有多少田产,就配多少人头税,人口再多,也只有相应田产的人口需要交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