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文心雕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志气高大、文辞宏伟的作品了。西晋赵至的与嵇茂齐书,是年轻人的心情激切之作。至于西汉陈遵,他口授下属作书,数百封信,各有不同用意;汉末祢衡代黄祖写信,该亲该疏,各得其当:这两位又是作书的偏才了。仔细总结书这种体制,本在于把话说透彻,是用以舒散郁积的心情,表达美好的言行;因此,应该条理畅达而放任志气,从容不迫而悦其胸怀。能够条理畅达和从容不迫,就有效地发挥相互赠答、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二)
至于尊贵有别,就须严肃地合于礼仪。战国以前,君臣上下都用书;到秦汉时期确立仪法,臣下对帝王开始用表奏;在诸侯王国中,也称“奏书”;如西汉张敞对胶东王太后的奏书,其意义是美好的。到了东汉,逐渐有了名位等级的不同:对三公上书称“奏记”对郡守上书称“奏笺”“记”是言志,就是对上表达自己的情志。“笺”就是表,就是表明自己的情志。东汉崔寔给大将军梁冀的奏记,则是崇尚谦让的好作品了;黄香给江夏太守的奏笺,就是严肃恭敬的遗范了。汉末刘桢的笺记,写得华丽而有益于规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没有论及他的笺记,因而一般人都不知道;如抛开名称而看实质,刘桢的笺记更美于他的诗篇。三国时刘廙的上疏谢徙署丞相仓曹属,所用比喻极为确切;陆机自辩其枉罪的表笺,说理周密而文辞巧妙:这可算是笺表的佳作了。查笺记的格式,上和表奏接近,下与书记相似;要像表奏那样恭敬,但没有畏惧的表示;可以像书札那样从简,但不能表现得傲慢无礼。用清丽的文笔以施展其才能,借光华的盛采以加强其感人的力量:这就是笺记的基本特点。
(三)
书记的内容十分广大,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事体。笔札的名目更为繁杂,古今门类甚多。关于总领百姓事务的,则有谱、籍、簿、录;关于医药、历法和星象占卜的,则有方、术、占、试;关于申明法令和讲兵法的,则有律、令、法、制;关于朝廷和商业方面讲求凭信的,则有符、契、券、疏;关于各种官吏之间询问事情的,则有关、刺、解、牒;关于百姓表达情志的,则有状、列、辞、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内心出发来叙述事理,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的下品,却是处理政事的要务。
所谓“谱”就是普。编著世代相承的统系,必须完整普遍,汉代郑玄为诗经编的诗谱,就是取这个意思。
所谓“籍”就是借。古代每年借用百姓的劳力,要记在简板上;左传中所说“司晋之典籍”就指此事。
所谓“簿”就是圃。和各种草木分别种植于园圃一样,有关文案也是分类汇集在文簿里面。汉代的张汤、李广,都曾被官吏按簿问罪,就是为了辨别真伪。
所谓“录”就是领。如记载古史的世本,就是编成简策,总的记录诸侯大夫的户籍,所以叫做“录”
所谓“方”就是隅。用医药治病,各有主治之疾,用药的人也专精某个方面,所以称用药之术为“方”
所谓“术”就是路。要用最精的技术推算,道路才看得清楚;九章算术积聚了数学的精妙,所以称之为“术”淮南王刘安的万毕术,也是这方面的著作。
所谓“占”就是觇。根据星辰的变化来占验往来升降的吉凶,要通过观察才能看清;古人是登上观台进行观察而书写云物气色的变化,所以叫做“占”
所谓“式”就是则。天地之间阴阳五行的消长盛衰,虽然变化无常,但考察其变化是有一定法则的。
所谓“律”就是中。乐律由黄钟起调,五声都据以正音。用法律来治理百姓,根据周代所制八法就能处理公平。用“律”这个名称,就是取公平中正之意。
所谓“令”就是命。发出命令,申明禁戒,有如从天而降。管仲说下令如流水,意思是使百姓顺从。
所谓“法”就是象。军事上的谋略没有一定,但战术的奇正有一定的兵法,所以称之为“法”
所谓“制”就是裁。由上而下贯彻执行,犹如工匠依照规矩制造器具。
所谓“符”就是孚。为了防上征聘召集的虚伪,就依靠出自内心的诚信。夏、商、周三代用玉制的信物,汉代用铜虎和竹箭代替,魏晋以后从简,就改用书翰了。
所谓“契”就是结。上古时期的人很质朴,以结绳为契约;至今羌人胡人验数,以及商贩记钱的办法,大概就是古代结绳为契的遗风吧。
所谓“券”就是束。明确的约束,是为了防止虚伪。剖开约券上的文字各执一半,所以周代称为“判书”古代还有丹书铁券,用以确保信誓。汉代王褒的僮约,可说是约券的楷模了。
所谓“疏”就是布。布置陈列事物,只是摘要写明其大意,所以对短小的字据叫做“疏”
所谓“关”就是闭。进出都要经过门,关闭就必须慎重。各种事务决定于当时的政局,政局的顺利或阻塞是应该详细了解的。韩非子中曾说:“公孙亶回虽然是圣明之相,却起于地方官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刺”就是达。诗经的作者写诗以讽刺统治者,周礼中说断狱要向三种人逐一询问。这种依次到达的方式,就像用针的刺通到底。
所谓“解”就是释。解释凝结积滞的问题,证验有关之事加以核对。
所谓“牒”就是叶。用短小的竹简编成碟,就像树枝上的树叶;汉代路温舒截断蒲叶编成牒,就是这种事例。议论政事尚未作出决定,便用简短的牒文相商议。牒文中更为细密的一种叫做“签”所谓“签”就是细密的意思。
所谓“状”就是貌:描述其本原,采取其事实。古代贤人死后,要给他追赠谥号,同时写一篇死者生平事迹的行状,这是较重要的一种状文。
所谓“列”就是陈。把有关内容一一列举陈述出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所谓“辞”就是口头上的言辞,由自己转达给他人。左传中说,郑国于产善于言辞,诸侯都全靠它,可见言辞是不可没有的。
所谓“谚”就是直质的话。丧弔父母的话不能有文采,所以弔辞也叫“谚”民间的谚语,也是有实无华的。春秋时邹穆公说的“口袋虽漏仍在其中”就是这类话了。尚书-牧誓中说“古人有言,母鸡不司晨。”诗经-大雅说:“人亦有言,因忧而老。”这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谚语,诗经、尚书所引用过的。至于陈琳在谏何进召外兵中说的“掩目捕雀”潘岳在哀弔之作中用的“掌珠”、“伉俪”等,都是引用民间俗语写成的。文辞的鄙俗,没有超过谚语的了,可是古代圣贤在诗经、尚书中,也采为言谈,何况不如谚语鄙俗的种种书记,岂能忽视呢!
上述六类各四条,都包括在书记之中:其中有的本是相通的,但文意各不相同;有的完全用质朴之辞,有的则杂以文采。应根据情况的不同来确定体制,而以精当简要为贵。意思缺少一字就会不全面,一句之中多一个不必要的字也有防害。这都是各级官吏必须实行的,而为追求浮华藻饰的作者所忽略。但有的作者其才气虽为巨著之冠,却常常疏于书札小文,这就如善于相马的九方堙,虽能识别千里骏马,却不能辨别马的毛色和雌雄。文辞不仅可以美化作者自身,也是一个国家的光彩;因此,文坛之土,应该考虑从事实务。
(四)
总之,文章的各种支流,都容纳在笔札之中。有的要驰骋文采,有的则运用朴质。优秀的书札使作者声名显扬于万古,影响很快就传遍千里。众多纷杂的政务,就靠书记得以明察。
志气高大、文辞宏伟的作品了。西晋赵至的与嵇茂齐书,是年轻人的心情激切之作。至于西汉陈遵,他口授下属作书,数百封信,各有不同用意;汉末祢衡代黄祖写信,该亲该疏,各得其当:这两位又是作书的偏才了。仔细总结书这种体制,本在于把话说透彻,是用以舒散郁积的心情,表达美好的言行;因此,应该条理畅达而放任志气,从容不迫而悦其胸怀。能够条理畅达和从容不迫,就有效地发挥相互赠答、交流思想的作用了。
(二)
至于尊贵有别,就须严肃地合于礼仪。战国以前,君臣上下都用书;到秦汉时期确立仪法,臣下对帝王开始用表奏;在诸侯王国中,也称“奏书”;如西汉张敞对胶东王太后的奏书,其意义是美好的。到了东汉,逐渐有了名位等级的不同:对三公上书称“奏记”对郡守上书称“奏笺”“记”是言志,就是对上表达自己的情志。“笺”就是表,就是表明自己的情志。东汉崔寔给大将军梁冀的奏记,则是崇尚谦让的好作品了;黄香给江夏太守的奏笺,就是严肃恭敬的遗范了。汉末刘桢的笺记,写得华丽而有益于规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没有论及他的笺记,因而一般人都不知道;如抛开名称而看实质,刘桢的笺记更美于他的诗篇。三国时刘廙的上疏谢徙署丞相仓曹属,所用比喻极为确切;陆机自辩其枉罪的表笺,说理周密而文辞巧妙:这可算是笺表的佳作了。查笺记的格式,上和表奏接近,下与书记相似;要像表奏那样恭敬,但没有畏惧的表示;可以像书札那样从简,但不能表现得傲慢无礼。用清丽的文笔以施展其才能,借光华的盛采以加强其感人的力量:这就是笺记的基本特点。
(三)
书记的内容十分广大,它包括各种各样的事体。笔札的名目更为繁杂,古今门类甚多。关于总领百姓事务的,则有谱、籍、簿、录;关于医药、历法和星象占卜的,则有方、术、占、试;关于申明法令和讲兵法的,则有律、令、法、制;关于朝廷和商业方面讲求凭信的,则有符、契、券、疏;关于各种官吏之间询问事情的,则有关、刺、解、牒;关于百姓表达情志的,则有状、列、辞、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内心出发来叙述事理,在笔札上写下言辞;虽然是各种文辞的下品,却是处理政事的要务。
所谓“谱”就是普。编著世代相承的统系,必须完整普遍,汉代郑玄为诗经编的诗谱,就是取这个意思。
所谓“籍”就是借。古代每年借用百姓的劳力,要记在简板上;左传中所说“司晋之典籍”就指此事。
所谓“簿”就是圃。和各种草木分别种植于园圃一样,有关文案也是分类汇集在文簿里面。汉代的张汤、李广,都曾被官吏按簿问罪,就是为了辨别真伪。
所谓“录”就是领。如记载古史的世本,就是编成简策,总的记录诸侯大夫的户籍,所以叫做“录”
所谓“方”就是隅。用医药治病,各有主治之疾,用药的人也专精某个方面,所以称用药之术为“方”
所谓“术”就是路。要用最精的技术推算,道路才看得清楚;九章算术积聚了数学的精妙,所以称之为“术”淮南王刘安的万毕术,也是这方面的著作。
所谓“占”就是觇。根据星辰的变化来占验往来升降的吉凶,要通过观察才能看清;古人是登上观台进行观察而书写云物气色的变化,所以叫做“占”
所谓“式”就是则。天地之间阴阳五行的消长盛衰,虽然变化无常,但考察其变化是有一定法则的。
所谓“律”就是中。乐律由黄钟起调,五声都据以正音。用法律来治理百姓,根据周代所制八法就能处理公平。用“律”这个名称,就是取公平中正之意。
所谓“令”就是命。发出命令,申明禁戒,有如从天而降。管仲说下令如流水,意思是使百姓顺从。
所谓“法”就是象。军事上的谋略没有一定,但战术的奇正有一定的兵法,所以称之为“法”
所谓“制”就是裁。由上而下贯彻执行,犹如工匠依照规矩制造器具。
所谓“符”就是孚。为了防上征聘召集的虚伪,就依靠出自内心的诚信。夏、商、周三代用玉制的信物,汉代用铜虎和竹箭代替,魏晋以后从简,就改用书翰了。
所谓“契”就是结。上古时期的人很质朴,以结绳为契约;至今羌人胡人验数,以及商贩记钱的办法,大概就是古代结绳为契的遗风吧。
所谓“券”就是束。明确的约束,是为了防止虚伪。剖开约券上的文字各执一半,所以周代称为“判书”古代还有丹书铁券,用以确保信誓。汉代王褒的僮约,可说是约券的楷模了。
所谓“疏”就是布。布置陈列事物,只是摘要写明其大意,所以对短小的字据叫做“疏”
所谓“关”就是闭。进出都要经过门,关闭就必须慎重。各种事务决定于当时的政局,政局的顺利或阻塞是应该详细了解的。韩非子中曾说:“公孙亶回虽然是圣明之相,却起于地方官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刺”就是达。诗经的作者写诗以讽刺统治者,周礼中说断狱要向三种人逐一询问。这种依次到达的方式,就像用针的刺通到底。
所谓“解”就是释。解释凝结积滞的问题,证验有关之事加以核对。
所谓“牒”就是叶。用短小的竹简编成碟,就像树枝上的树叶;汉代路温舒截断蒲叶编成牒,就是这种事例。议论政事尚未作出决定,便用简短的牒文相商议。牒文中更为细密的一种叫做“签”所谓“签”就是细密的意思。
所谓“状”就是貌:描述其本原,采取其事实。古代贤人死后,要给他追赠谥号,同时写一篇死者生平事迹的行状,这是较重要的一种状文。
所谓“列”就是陈。把有关内容一一列举陈述出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所谓“辞”就是口头上的言辞,由自己转达给他人。左传中说,郑国于产善于言辞,诸侯都全靠它,可见言辞是不可没有的。
所谓“谚”就是直质的话。丧弔父母的话不能有文采,所以弔辞也叫“谚”民间的谚语,也是有实无华的。春秋时邹穆公说的“口袋虽漏仍在其中”就是这类话了。尚书-牧誓中说“古人有言,母鸡不司晨。”诗经-大雅说:“人亦有言,因忧而老。”这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谚语,诗经、尚书所引用过的。至于陈琳在谏何进召外兵中说的“掩目捕雀”潘岳在哀弔之作中用的“掌珠”、“伉俪”等,都是引用民间俗语写成的。文辞的鄙俗,没有超过谚语的了,可是古代圣贤在诗经、尚书中,也采为言谈,何况不如谚语鄙俗的种种书记,岂能忽视呢!
上述六类各四条,都包括在书记之中:其中有的本是相通的,但文意各不相同;有的完全用质朴之辞,有的则杂以文采。应根据情况的不同来确定体制,而以精当简要为贵。意思缺少一字就会不全面,一句之中多一个不必要的字也有防害。这都是各级官吏必须实行的,而为追求浮华藻饰的作者所忽略。但有的作者其才气虽为巨著之冠,却常常疏于书札小文,这就如善于相马的九方堙,虽能识别千里骏马,却不能辨别马的毛色和雌雄。文辞不仅可以美化作者自身,也是一个国家的光彩;因此,文坛之土,应该考虑从事实务。
(四)
总之,文章的各种支流,都容纳在笔札之中。有的要驰骋文采,有的则运用朴质。优秀的书札使作者声名显扬于万古,影响很快就传遍千里。众多纷杂的政务,就靠书记得以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