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北上 (2/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嘉靖风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人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级别都比较低。但只要朱厚熜登基,都会迅速升官,甚至可以升好几个级别。军队职务和文官升官完全不一样,只要皇帝愿意,十几岁正四品、正三品都是不少见的事情。甚至锦衣卫当中,几岁孩子封为从三品指挥同知都很常见。这几个人当中,特别是像朱宸,原来就是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朱厚熜登基之后连升三四级,成为指挥同知是很轻松的事情。甚至朱厚熜高兴,一跃成为锦衣卫指挥使都有可能,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也就是说很容易成为锦衣卫实权派人物。
此次南下跟着钦差使团的一些锦衣卫,找机会就跟他们套近乎。
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势力都已经是知道了正德皇帝驾崩,兴王世子成为嗣皇的消息。朱厚熜这边的队伍从安陆出发,沿途的藩王,沿途的文武百官都过来迎接朱厚熜。
都想在新皇面前刷脸。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接见他们,而是派人告诉路上的藩王和文武百官。告诉他们北上的队伍不会停,因此用不着迎接。朱厚熜这个时候也不想节外生枝,尽快的赶到京城登基才是王道。
部队北上三天左右之后,和钦差队伍一起出发的大部队会和。这些部队因为是大部队,所以南下速度比较慢,比先头部队慢了好几天。这支部队大约有4600多人,这样朱厚熜的队伍变成了7600多人,快8000人。
四月十六日,队伍过了黄河。
在真定,和过来迎驾的6000官兵相遇。这是杨廷和他们完全稳定了朝局之后,专门为了迎接朱厚熜派遣的部队。两支队伍会和之后,朱厚熜这边的队伍就变成了14000人左右。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起北上,速度也开始慢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梁储他们也不着急了。
因为京城局势稳定。
四月二十二日,经过了二十一天的路程,队伍终于来到了京城。
朱厚熜落在了行殿。
在行殿等着礼官呈上继位礼仪。登基为帝,是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朱厚熜虽然也是皇族中人,但毕竟只是藩王世子出身,不可能和整天研究礼仪的礼官相比。
很快礼部上呈继位礼。
礼部上呈的是皇太子继位礼,意思就是说,朱厚熜要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然后在宫中登基。朱厚熜看着礼部上呈的继位礼,转过头问了袁宗皋。
“袁大人,遗诏要孤为嗣皇帝位,而非皇子继位。”
正德皇帝的遗诏写的不清不楚。
这个为后来的大礼仪之争留下了尾巴。如果遗诏直接写,让朱厚熜过继,之后接皇帝位,那么事情就会很明确,而且很简单。朱厚熜还敢反对不成?不一样要乖乖的接旨,乖乖的过继,乖乖的北上登基。
但遗诏并没有那么写。
只是匆忙当中写上了,让朱厚熜嗣皇帝位,写的不清不楚。朱厚熜并不愿意和杨廷和他们闹矛盾,说句实话朱厚熜本人对于杨廷和还是很佩服的,或者说是很欣赏的。
能力很强。
但没有办法。朱厚熜如果今天退了一步,就会被外面的勋戚、朝臣小觑,以后就会被杨廷和他们压制。自己本身就是藩王继位,根底不足,底气不足。如果来到京城之后,乖乖的听话,那么以后就没有自己这个皇帝说话的余地。说不定未来几年之内,自己都要看杨廷和的脸色,这可不是朱厚熜想要的事情。
因此该坚持的必须要坚持。
袁宗皋点点头,立马是上前,告诉礼部的礼官,要他们重新拟定礼仪。消息传到杨廷和这边,杨廷和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反而是再次派遣礼部礼官,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拟定的礼仪行事。其他几名内阁大佬都是赞成杨廷和的意见,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礼官制定的礼仪行事。
但朱厚熜不同意。
当然朱厚熜虽然不同意,但不会亲自出场和杨廷和他们对峙。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可就是地动山摇的政治事件,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朱厚熜是嗣君,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两个人一旦发生直接冲突,那么问题就大了。
所以真正在前台互不相让的,一个是兴王府长吏袁宗皋,一个是礼部尚书毛澄。他们一个代表嗣皇帝朱厚熜,一个代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佬。
僵持了几个小时,也没能够谈妥,谁也不妥协。
时间越久,双方都是非常着急。朱厚熜这边的人心情都是七上八下,担心朱厚熜的皇位出现变故。大家跟着朱厚熜高高兴兴的来到了京城,如果朱厚熜无法登基,那么大家的结局都不会很好。新皇一旦不是朱厚熜,那么任何一个人成为皇帝,都不会放过朱厚熜。
当然杨廷和这边也是如此。
明朝不是汉朝,杨廷和也不是霍光。
明朝的内阁,不过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把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结果是皇帝非常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皇帝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成立了一个帮助皇帝处理事情的秘书机构,这就是明朝内阁的由来。虽然后来内阁权力大增,但内阁毕竟只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出身,并不是汉唐时期的丞相。朱厚熜虽然现在没有登基,但已经接受了遗旨,所有人都知道朱厚熜是嗣皇帝。甚至这份遗旨已经明发天下,全国都知道了朱厚熜是嗣皇帝。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廷和他们也不敢说,因为朱厚熜使性子,就真的不让朱厚熜登基。杨廷和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结果是朱厚熜入宫的事情,就这么僵持,已经几个小时。
这些人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级别都比较低。但只要朱厚熜登基,都会迅速升官,甚至可以升好几个级别。军队职务和文官升官完全不一样,只要皇帝愿意,十几岁正四品、正三品都是不少见的事情。甚至锦衣卫当中,几岁孩子封为从三品指挥同知都很常见。这几个人当中,特别是像朱宸,原来就是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朱厚熜登基之后连升三四级,成为指挥同知是很轻松的事情。甚至朱厚熜高兴,一跃成为锦衣卫指挥使都有可能,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也就是说很容易成为锦衣卫实权派人物。
此次南下跟着钦差使团的一些锦衣卫,找机会就跟他们套近乎。
到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势力都已经是知道了正德皇帝驾崩,兴王世子成为嗣皇的消息。朱厚熜这边的队伍从安陆出发,沿途的藩王,沿途的文武百官都过来迎接朱厚熜。
都想在新皇面前刷脸。
不过朱厚熜并没有接见他们,而是派人告诉路上的藩王和文武百官。告诉他们北上的队伍不会停,因此用不着迎接。朱厚熜这个时候也不想节外生枝,尽快的赶到京城登基才是王道。
部队北上三天左右之后,和钦差队伍一起出发的大部队会和。这些部队因为是大部队,所以南下速度比较慢,比先头部队慢了好几天。这支部队大约有4600多人,这样朱厚熜的队伍变成了7600多人,快8000人。
四月十六日,队伍过了黄河。
在真定,和过来迎驾的6000官兵相遇。这是杨廷和他们完全稳定了朝局之后,专门为了迎接朱厚熜派遣的部队。两支队伍会和之后,朱厚熜这边的队伍就变成了14000人左右。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起北上,速度也开始慢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梁储他们也不着急了。
因为京城局势稳定。
四月二十二日,经过了二十一天的路程,队伍终于来到了京城。
朱厚熜落在了行殿。
在行殿等着礼官呈上继位礼仪。登基为帝,是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朱厚熜虽然也是皇族中人,但毕竟只是藩王世子出身,不可能和整天研究礼仪的礼官相比。
很快礼部上呈继位礼。
礼部上呈的是皇太子继位礼,意思就是说,朱厚熜要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然后在宫中登基。朱厚熜看着礼部上呈的继位礼,转过头问了袁宗皋。
“袁大人,遗诏要孤为嗣皇帝位,而非皇子继位。”
正德皇帝的遗诏写的不清不楚。
这个为后来的大礼仪之争留下了尾巴。如果遗诏直接写,让朱厚熜过继,之后接皇帝位,那么事情就会很明确,而且很简单。朱厚熜还敢反对不成?不一样要乖乖的接旨,乖乖的过继,乖乖的北上登基。
但遗诏并没有那么写。
只是匆忙当中写上了,让朱厚熜嗣皇帝位,写的不清不楚。朱厚熜并不愿意和杨廷和他们闹矛盾,说句实话朱厚熜本人对于杨廷和还是很佩服的,或者说是很欣赏的。
能力很强。
但没有办法。朱厚熜如果今天退了一步,就会被外面的勋戚、朝臣小觑,以后就会被杨廷和他们压制。自己本身就是藩王继位,根底不足,底气不足。如果来到京城之后,乖乖的听话,那么以后就没有自己这个皇帝说话的余地。说不定未来几年之内,自己都要看杨廷和的脸色,这可不是朱厚熜想要的事情。
因此该坚持的必须要坚持。
袁宗皋点点头,立马是上前,告诉礼部的礼官,要他们重新拟定礼仪。消息传到杨廷和这边,杨廷和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反而是再次派遣礼部礼官,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拟定的礼仪行事。其他几名内阁大佬都是赞成杨廷和的意见,认为朱厚熜应该按照礼官制定的礼仪行事。
但朱厚熜不同意。
当然朱厚熜虽然不同意,但不会亲自出场和杨廷和他们对峙。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那可就是地动山摇的政治事件,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朱厚熜是嗣君,杨廷和是内阁首辅,两个人一旦发生直接冲突,那么问题就大了。
所以真正在前台互不相让的,一个是兴王府长吏袁宗皋,一个是礼部尚书毛澄。他们一个代表嗣皇帝朱厚熜,一个代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佬。
僵持了几个小时,也没能够谈妥,谁也不妥协。
时间越久,双方都是非常着急。朱厚熜这边的人心情都是七上八下,担心朱厚熜的皇位出现变故。大家跟着朱厚熜高高兴兴的来到了京城,如果朱厚熜无法登基,那么大家的结局都不会很好。新皇一旦不是朱厚熜,那么任何一个人成为皇帝,都不会放过朱厚熜。
当然杨廷和这边也是如此。
明朝不是汉朝,杨廷和也不是霍光。
明朝的内阁,不过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把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结果是皇帝非常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皇帝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成立了一个帮助皇帝处理事情的秘书机构,这就是明朝内阁的由来。虽然后来内阁权力大增,但内阁毕竟只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出身,并不是汉唐时期的丞相。朱厚熜虽然现在没有登基,但已经接受了遗旨,所有人都知道朱厚熜是嗣皇帝。甚至这份遗旨已经明发天下,全国都知道了朱厚熜是嗣皇帝。这样的情况之下,杨廷和他们也不敢说,因为朱厚熜使性子,就真的不让朱厚熜登基。杨廷和可没有那么大的权力。
结果是朱厚熜入宫的事情,就这么僵持,已经几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