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司马昌明虽然心里嫉恨,但提拔司马道子上位的,又不是旁人,而是他自己,所以碍于面子,并不好公然撕破脸皮,表面上仍对兄弟宽容优待。
只不过嫌隙已生,再难亲密了,而司马道子也能感受到这点,两人都是貌合神离。
时任高级咨询官的王国宝,因有高超的谄媚技能,深受司马道子的宠爱,为了更受重视,暗中煽动八座官员上奏章给司马昌明,请求擢升司马道子为丞相,再加授特别崇敬的礼节。
许多人畏惧司马道子的权势,都在奏章上签字了,只有护军将军车胤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言辞尖锐地指出:“这是姬诵尊敬叔叔姬旦的办法,而今主上在位,不可以比姬诵,而相王又怎么能比周公?”
王国宝颇感没趣,但他知道车胤向来耿直惯了,倒也没有在意,拿着其他官员的签名奏章就去找皇帝了。
车胤并没有极显赫的家世,小时候家中甚至还很贫困,可他喜爱读书,非常勤奋,因为晚上用不起油灯,捕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小手绢里,用萤光照明。
这就是囊萤映雪中“囊萤”的来历,“映雪”则是同时代的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两人都是勤奋刻苦的典型。
司马昌明接过奏章后,十分恼怒,但得知车胤的言行,深感欣慰,特意下诏表扬了他的节操。
司马道子一派发难后,司马昌明的亲信也不甘示弱,立法院主任立法官范宁和徐邈,深受司马昌明信任,屡次贡献忠言,弥补缺失,抨击奸邪之辈,是难得的良臣,而且范宁还是王国宝的舅舅。
听说外甥的恶行之后,范宁深为痛恨,经常劝司马昌明罢黜王国宝,只是司马昌明仍旧没下定决心打压司马道子,所以对王国宝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
王国宝于是更加变本加厉,指使袁悦之通过尼姑妙音,写信给太子司马德宗的母亲、淑媛陈归女,信上说:“王国宝这个人,十分忠心,而且谨慎,可以亲近信任。”
这么厚颜无耻地自吹自擂,也真是没谁了,范宁耿直地把此事报告给了司马昌明,司马昌明简直不能忍,随便找了一个别的理由,斩了袁悦之,但他不知道其实王国宝才是幕后黑手。
王国宝这回真的害怕了,与司马道子紧密勾结,陷害范宁,并成功把范宁逐出朝廷,去当豫章郡长。
范宁临走时,仍然心系朝廷,上奏说:“现在边疆并没有烽火,可是仓库却很空乏!古代的差役,一年不过三天,而今一年之中,人民甚至都没有三天能休息!如此种种,陛下不可不察啊!”
到任后又再上奏说:“中原人士当初逃难到江南,日子一久,人民安居乐业,我认为应该就现有的疆域,对人民户籍,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住在某郡某县,就是某郡某县之人,这样能免去许多混乱的因子。
无论奢侈或是节俭,都是环境造成,当初那些兼并别人财产的强族豪门,已多数不能维持,并不是他们的财... -->>
司马昌明虽然心里嫉恨,但提拔司马道子上位的,又不是旁人,而是他自己,所以碍于面子,并不好公然撕破脸皮,表面上仍对兄弟宽容优待。
只不过嫌隙已生,再难亲密了,而司马道子也能感受到这点,两人都是貌合神离。
时任高级咨询官的王国宝,因有高超的谄媚技能,深受司马道子的宠爱,为了更受重视,暗中煽动八座官员上奏章给司马昌明,请求擢升司马道子为丞相,再加授特别崇敬的礼节。
许多人畏惧司马道子的权势,都在奏章上签字了,只有护军将军车胤拒绝与他们同流合污,言辞尖锐地指出:“这是姬诵尊敬叔叔姬旦的办法,而今主上在位,不可以比姬诵,而相王又怎么能比周公?”
王国宝颇感没趣,但他知道车胤向来耿直惯了,倒也没有在意,拿着其他官员的签名奏章就去找皇帝了。
车胤并没有极显赫的家世,小时候家中甚至还很贫困,可他喜爱读书,非常勤奋,因为晚上用不起油灯,捕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小手绢里,用萤光照明。
这就是囊萤映雪中“囊萤”的来历,“映雪”则是同时代的孙康,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两人都是勤奋刻苦的典型。
司马昌明接过奏章后,十分恼怒,但得知车胤的言行,深感欣慰,特意下诏表扬了他的节操。
司马道子一派发难后,司马昌明的亲信也不甘示弱,立法院主任立法官范宁和徐邈,深受司马昌明信任,屡次贡献忠言,弥补缺失,抨击奸邪之辈,是难得的良臣,而且范宁还是王国宝的舅舅。
听说外甥的恶行之后,范宁深为痛恨,经常劝司马昌明罢黜王国宝,只是司马昌明仍旧没下定决心打压司马道子,所以对王国宝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
王国宝于是更加变本加厉,指使袁悦之通过尼姑妙音,写信给太子司马德宗的母亲、淑媛陈归女,信上说:“王国宝这个人,十分忠心,而且谨慎,可以亲近信任。”
这么厚颜无耻地自吹自擂,也真是没谁了,范宁耿直地把此事报告给了司马昌明,司马昌明简直不能忍,随便找了一个别的理由,斩了袁悦之,但他不知道其实王国宝才是幕后黑手。
王国宝这回真的害怕了,与司马道子紧密勾结,陷害范宁,并成功把范宁逐出朝廷,去当豫章郡长。
范宁临走时,仍然心系朝廷,上奏说:“现在边疆并没有烽火,可是仓库却很空乏!古代的差役,一年不过三天,而今一年之中,人民甚至都没有三天能休息!如此种种,陛下不可不察啊!”
到任后又再上奏说:“中原人士当初逃难到江南,日子一久,人民安居乐业,我认为应该就现有的疆域,对人民户籍,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住在某郡某县,就是某郡某县之人,这样能免去许多混乱的因子。
无论奢侈或是节俭,都是环境造成,当初那些兼并别人财产的强族豪门,已多数不能维持,并不是他们的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