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碧之筱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峰上,连8岁的儿子都伸手可摘。我只挑黄的,摘一个,丢进口中,甜,打心眼的甜。儿子黄的半黄的都在摘,我摘了一个麻黄的(黄中有稀疏的小黑点,是熟透了的标志)给他,他一尝,吐之不及,酸,太酸了。不过,他还是乐意帮我摘,我们摘了一小袋,有半斤的样子。
儿子从没有吃过酸枣,吃葡萄都嫌酸,何况酸枣。他是吃蜜喝奶成长的一代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妻不爱吃,尝了一个,也许她小时候吃得太多,醋了牙。我不怕酸,对酸枣很有感情,它是我童年时代最好的水果和玩具。
酸枣树一般野生在河边。成熟的酸枣很容易掉落,用脚一蹬树干,就纷纷离开树枝,扑通扑通掉进河里。看得见吃不到,口水泉水般上涌。为此,我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就是把竹竿尖去节,编一个倒锥形的小篓,用小篓对准酸枣向上一冲,酸枣就掉进了篓里,百发百中。伙伴们都喜欢用我的发明,纷纷仿制。可惜我当时没有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也就由他们侵权去吧,反正我又没有折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点小聪明,我才读出了书来,而他们,脚都长出了根,永远扎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酸枣的汁肉吃完之后,核可以用来抓子儿,或用线串起来,圈在手腕上,绝对绿色环保。我到峨眉山游玩时,买过木珠子手环,上过漆的,虽然精致好看,但仍然觉得没有酸枣核做的好。
我有好多年没有吃酸枣了。真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能遇到儿时的酸枣,久违的朋友。只可惜,酸枣只能鲜吃,很不便于贮运,要不,我会摘一麻袋,带回城去慢慢品尝。
王保长的龙隐镇
以60元/人的代价踏进寻龙山,开始颇有点上当的感觉。不过,来到“天下第一保”时,便觉得有些不虚此行了。
王麻子,也就是王保长的故事,在这里多次上演。王保长是一个喜剧人物,可恶又可恨,可笑又可怜,可气又可爱,在川人中知名度很高。如果说龙隐镇还有点名气的话,完全是沾了这位保长大人的光。游客来寻龙山,多半也就是冲着王保长而来的。当然,我们也是。
龙隐镇在寻龙山的制高处,是民国时期川西小镇的代表之作。我们来到龙隐镇,登上了镇门楼。楼上有一面大鼓,专为游人而设。我和儿子以拳头为槌,梆梆地擂响大鼓,像王保长一样,召集四方乡民开会,发号施令。只可惜这时候是旅游淡季,游玩的人不多,没有人来响应。过了把瘾之后,我们走下门楼,来到街上。儿子对模型的猪肉,大饼很感兴趣,东摸摸,西看看,神秘而新鲜;但对街边有那个时代特色的农具和日用品,如犁头、锄头、斗篷、撮箕、笆篓、石磨等,却没有什么兴趣。当我们津津有味看时想时,他已经坐到戏台上去了。
的确有历史的感觉,难怪在影视里面那么逼真。
前不久我看过王保长新传,对这里已留下印象,但看介绍说,还拍过酒巷深深,一找,还能找出点感觉。影视中的一些典型建筑,如王保长的天下第一保、潘驼背儿的潘家茶楼、幺姝子的酒楼、赌局、烟馆等,历历在目。龙隐镇不大,在影视家的镜头里,却有无限风光。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就看各自如何导演了。
在这里,最适合的是拍照,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很新鲜,随选一处,都是标志。走在街头,坐进茶楼,回味影视中的镜头,别是一番感受。小地方,大世界,人生舞台上,千古风流事,都付笑谈中。
鱼凫的龙洞
寻龙山的精华,在卧龙洞。
在青铜时代,传说蜀之先民在部落首领鱼凫的带领下,和另一个部落首领杜宇打了一仗。鱼凫兵败,逃之山中。山中有一蛇妖,藏之洞中,昼伏夜出,危害人民。鱼凫为救民于水火之中,化为神龙,潜入洞中,与妖蛇大战,舍身除妖。后人为了纪念鱼凫,称此山为寻龙山,此洞为卧龙洞。
传说是神奇而美丽的,赞扬了我们先祖伟大的献身精神。然而龙洞并非龙居之地,而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大型溶洞。冰川消融,暗河浸蚀,千年万年,形成了这一旷世的地质奇观。
走进溶洞,暑气顿消。滴滴嗒嗒的水珠,像音符一样散落而下,为寂静的洞穴带来了一点生气。溶洞已经进行了很好地开发,曲折盘旋的道路,闪烁迷离的灯光,扑面而来的水雾,无疑会将游客带进神话般的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此时的游人不多,进洞的只有5人,我们一家三口,另外一对恋人。神秘和未知总是令人恐惧,刚才这对年青人下洞又折了回来,遇见我们,约我们结伴而行。灯为我们而亮,路在脚下延伸,高悬的钟乳和对接的石笋像巨兽大口中尖牙,宽阔的洞顶仿若天穹。人们把良洞称之为福地洞天,洞是另外一个世界,是神仙高人的居所。龙洞从山顶进入,一层层旋转而下,走来走去只是时间上的长,在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洞有上中下三层(又说是六层),由上而下,一层一层走下去,在山肚子里面盘旋。要不是有人介绍,游人会以为走了很远。我们一路上借助或明或暗的灯光,细看石壁上的说明,欣赏瀑布般的石流,惊叹葡萄般的石珠,仰望洞顶石质的云彩。钟乳石在灯光下有玉一般的质感,石缝中流出的清泉水胜似冰露甘霖,冰凉的洞壁浸出的水珠发着宝石的光芒,空穴的自然来风比任何空调的冷风都湿润清凉。洞中宽大之处,海阔天空;狭窄之时,侧身葡伏;顺畅之处,裘马轻骑;曲折之时,小心谨慎。脚下时有磕绊,头顶常常碰壁,有精彩风光的画卷,有蹉跎参差的经历。走过平坦,淌过泥泞;旱路尽头,水路相接;凝无路时,柳暗花明;黑暗过后,豁然光亮——穿过龙洞之后,回想经历,应是与人生之路一般无二。
石洞长有4公里,最后几百米,是一条地下河,必须要坐船通行。暗河之上,怪石之下,灯光朦胧,水波闪动,浆声灯影,凉风扑面。走出洞口,强烈的阳光和灼烧的热浪一起袭来,睁不开眼,汗毛竖立,回到人间。
寻龙山之行,到此嘎然而止。
2006-8-10/家中
峰上,连8岁的儿子都伸手可摘。我只挑黄的,摘一个,丢进口中,甜,打心眼的甜。儿子黄的半黄的都在摘,我摘了一个麻黄的(黄中有稀疏的小黑点,是熟透了的标志)给他,他一尝,吐之不及,酸,太酸了。不过,他还是乐意帮我摘,我们摘了一小袋,有半斤的样子。
儿子从没有吃过酸枣,吃葡萄都嫌酸,何况酸枣。他是吃蜜喝奶成长的一代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妻不爱吃,尝了一个,也许她小时候吃得太多,醋了牙。我不怕酸,对酸枣很有感情,它是我童年时代最好的水果和玩具。
酸枣树一般野生在河边。成熟的酸枣很容易掉落,用脚一蹬树干,就纷纷离开树枝,扑通扑通掉进河里。看得见吃不到,口水泉水般上涌。为此,我有一项特别的发明,就是把竹竿尖去节,编一个倒锥形的小篓,用小篓对准酸枣向上一冲,酸枣就掉进了篓里,百发百中。伙伴们都喜欢用我的发明,纷纷仿制。可惜我当时没有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也就由他们侵权去吧,反正我又没有折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正是这点小聪明,我才读出了书来,而他们,脚都长出了根,永远扎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酸枣的汁肉吃完之后,核可以用来抓子儿,或用线串起来,圈在手腕上,绝对绿色环保。我到峨眉山游玩时,买过木珠子手环,上过漆的,虽然精致好看,但仍然觉得没有酸枣核做的好。
我有好多年没有吃酸枣了。真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能遇到儿时的酸枣,久违的朋友。只可惜,酸枣只能鲜吃,很不便于贮运,要不,我会摘一麻袋,带回城去慢慢品尝。
王保长的龙隐镇
以60元/人的代价踏进寻龙山,开始颇有点上当的感觉。不过,来到“天下第一保”时,便觉得有些不虚此行了。
王麻子,也就是王保长的故事,在这里多次上演。王保长是一个喜剧人物,可恶又可恨,可笑又可怜,可气又可爱,在川人中知名度很高。如果说龙隐镇还有点名气的话,完全是沾了这位保长大人的光。游客来寻龙山,多半也就是冲着王保长而来的。当然,我们也是。
龙隐镇在寻龙山的制高处,是民国时期川西小镇的代表之作。我们来到龙隐镇,登上了镇门楼。楼上有一面大鼓,专为游人而设。我和儿子以拳头为槌,梆梆地擂响大鼓,像王保长一样,召集四方乡民开会,发号施令。只可惜这时候是旅游淡季,游玩的人不多,没有人来响应。过了把瘾之后,我们走下门楼,来到街上。儿子对模型的猪肉,大饼很感兴趣,东摸摸,西看看,神秘而新鲜;但对街边有那个时代特色的农具和日用品,如犁头、锄头、斗篷、撮箕、笆篓、石磨等,却没有什么兴趣。当我们津津有味看时想时,他已经坐到戏台上去了。
的确有历史的感觉,难怪在影视里面那么逼真。
前不久我看过王保长新传,对这里已留下印象,但看介绍说,还拍过酒巷深深,一找,还能找出点感觉。影视中的一些典型建筑,如王保长的天下第一保、潘驼背儿的潘家茶楼、幺姝子的酒楼、赌局、烟馆等,历历在目。龙隐镇不大,在影视家的镜头里,却有无限风光。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就看各自如何导演了。
在这里,最适合的是拍照,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很新鲜,随选一处,都是标志。走在街头,坐进茶楼,回味影视中的镜头,别是一番感受。小地方,大世界,人生舞台上,千古风流事,都付笑谈中。
鱼凫的龙洞
寻龙山的精华,在卧龙洞。
在青铜时代,传说蜀之先民在部落首领鱼凫的带领下,和另一个部落首领杜宇打了一仗。鱼凫兵败,逃之山中。山中有一蛇妖,藏之洞中,昼伏夜出,危害人民。鱼凫为救民于水火之中,化为神龙,潜入洞中,与妖蛇大战,舍身除妖。后人为了纪念鱼凫,称此山为寻龙山,此洞为卧龙洞。
传说是神奇而美丽的,赞扬了我们先祖伟大的献身精神。然而龙洞并非龙居之地,而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大型溶洞。冰川消融,暗河浸蚀,千年万年,形成了这一旷世的地质奇观。
走进溶洞,暑气顿消。滴滴嗒嗒的水珠,像音符一样散落而下,为寂静的洞穴带来了一点生气。溶洞已经进行了很好地开发,曲折盘旋的道路,闪烁迷离的灯光,扑面而来的水雾,无疑会将游客带进神话般的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此时的游人不多,进洞的只有5人,我们一家三口,另外一对恋人。神秘和未知总是令人恐惧,刚才这对年青人下洞又折了回来,遇见我们,约我们结伴而行。灯为我们而亮,路在脚下延伸,高悬的钟乳和对接的石笋像巨兽大口中尖牙,宽阔的洞顶仿若天穹。人们把良洞称之为福地洞天,洞是另外一个世界,是神仙高人的居所。龙洞从山顶进入,一层层旋转而下,走来走去只是时间上的长,在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洞有上中下三层(又说是六层),由上而下,一层一层走下去,在山肚子里面盘旋。要不是有人介绍,游人会以为走了很远。我们一路上借助或明或暗的灯光,细看石壁上的说明,欣赏瀑布般的石流,惊叹葡萄般的石珠,仰望洞顶石质的云彩。钟乳石在灯光下有玉一般的质感,石缝中流出的清泉水胜似冰露甘霖,冰凉的洞壁浸出的水珠发着宝石的光芒,空穴的自然来风比任何空调的冷风都湿润清凉。洞中宽大之处,海阔天空;狭窄之时,侧身葡伏;顺畅之处,裘马轻骑;曲折之时,小心谨慎。脚下时有磕绊,头顶常常碰壁,有精彩风光的画卷,有蹉跎参差的经历。走过平坦,淌过泥泞;旱路尽头,水路相接;凝无路时,柳暗花明;黑暗过后,豁然光亮——穿过龙洞之后,回想经历,应是与人生之路一般无二。
石洞长有4公里,最后几百米,是一条地下河,必须要坐船通行。暗河之上,怪石之下,灯光朦胧,水波闪动,浆声灯影,凉风扑面。走出洞口,强烈的阳光和灼烧的热浪一起袭来,睁不开眼,汗毛竖立,回到人间。
寻龙山之行,到此嘎然而止。
2006-8-10/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