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长河薄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条大山脉,披着亘古的深黛,绵延几千里,忽然被一只大手轻轻一抹,渐平渐缓的山势,就如一波挨着一波的浪,一直荡漾,最后铺成了一块辽阔的平原。
这是南方典型的丘陵地带,几座大大小小的山,支撑着几条散落不齐的领,几条小河绕过几个小村庄,汇入一座小城,又滔滔东流而去。
西边的山岭上,一条隐隐约约的小溪,紫雾烟霞,流泉飞瀑,好似唐代一位丹青妙手浓墨泼洒,又如月宫嫦娥在轻抚古琴。
半山腰上,据说有一座古寺。沿着一条山沟往上攀登,来到一块不算太宽的平地,断瓦残壁里,还遗留着几块巨大的岩石,大概是依山取势的寺壁了。回想昔日的寺庙,香火可能也不算太旺盛的。从一处狭小的入口进去,耳边仿佛回响着依稀的钟声,几间大小不等的岩洞,互相通连。凡是大的石壁缝隙,都用竹篱笆糊过,烟尘水渍,斑驳陆离,刻满岁月的沧桑。
洞里忽明忽暗,寒气不算太重,在一个干燥一些的洞穴里,铺着一张简易的木板床,里边蜷缩着一张薄薄的棉被,一条蚊帐斜挂在洞壁上,几根稻草,从草席下伸了出来。
这里,还住着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穿过几个石洞,就来到另一条山沟的旁边,一条山溪顺着山势,时隐时现,奔向谷底;抬头向上望去,山势越发陡峭,山顶隐约可见,雾气缭绕,如烟如纱。山路上,怪石嶙峋,荆棘丛生。好不容易登上山顶,才看清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岭的另一边悬崖绝壁,半山腰里古木苍苍,虬曲盘旋。远处的平原依稀可辨,偶尔一声汽笛,轰鸣声由远而近,又渐行渐远
岭脊上一条窄窄的小路,好像盘旋在缥缈云天。峰回路转,一巨石壁立成峰,抬头仰望,凌空约百米处的石壁上,镌刻着“云从天边来,鸡鸣见日升”两行诗句,隶体古朴苍劲,风霜浸润,细沙欲剥未落。
终于见到那位守林的老人,他约摸50多岁,清瘦矍铄的脸庞,刻满岁月的斧痕,略有些浑浊的眼窝里,荡漾着浅浅的笑意。解放前,他曾被国民党军拉过壮丁,后来投诚了解放军。解放后,回到生产队里,任过生产队长。在那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由于他的妥善经营,队里没有饿死一个人。山里民风淳朴得如同这悠久的老林。邻里和睦,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哪家有大盘小事,总是杀猪宰羊,吹拉敲打,觥筹筵宴,歌舞礼乐,热闹非凡。年轻的时候,他也当过鼓手,还会唱几曲古老的山谣,每次总是热茶老酒,一醉方归。听他说,这座山岭上原来有茂密的森林,却被砍伐一空,炼成了钢炭。后来,村民在山上种了树,他早年丧妻,两个女儿已远嫁他乡,大队支书就选中了他来看山护林。他就只身一人,来到这里,一住就是七、八年了。
早些时候,山里还有金钱豹出没,他有一支猎枪,是防身用的,自从山下平原上修了铁路以后,那些野兽都逃往深山里去了,前些年用来打过斑鸠、竹鸡,偶尔还可以猎到兔子、老鹰,后来一直挂在石洞的壁上,都不用了,枪筒锈蚀得很厉害。
如今,老人已经习惯了这孤灯清影、冷壁深林,偶尔,也有相邻为他沽一壶老酒,送上山门。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山上就来了很多采茶叶的人,这段时间,是守林人最快乐的日子,他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清冷的空山,飞满着欢声笑语,几个年轻的姑娘还不时来搭话:“老爷爷,你一个人住在山上,夜里不怕吗?有没有想家呢?”
老人笑着说:“山上可清静着呢,我有这深山丛林,还想什么啊!”是啊,小小的一片茶山,封住了老人的心,清幽的一段守候,淡然了岁月的蹉跎。有时候,他也感到孤独,总是想起死去的妻子,还有远嫁的女儿。有一年,女儿带着刚满六岁的外孙来看他,外孙抱着一瓶酒,刚进石门的时候,把瓶子碰碎了,一瓶酒慢慢地浸入了干燥疏松的山泥里,他只能眼巴巴地看了一眼,赶忙来哄啼哭的小外孙了。
一个守林人,与其说是爱上了大山,还不如说是在体味着林魂!在他的信念里,也许是为了赎一段过失,也许是为了守望一段丰收;他原本酷爱喝酒,而年迈单薄的身体,已经时常不胜酒力。也许他曾醉卧山林,也许他也曾飘游云天,没有人如此清楚地了解,他内心的超然与豁达。
去年,全村人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在山沟里修筑了一条堤坝,一汪平湖静卧山岭间,湖光山色,小岛孤舟,一条高速公路绕山而过,这里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就连那座小城里的人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郊游娱乐。
漫步湖边,新芽嫩绿,花香鸟语,转过一个山嘴,半山腰里,静默的丛林,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落叶疏松满地,温暖如席,但再也找不到古寺的遗迹,也没有人记得那位守林老人的故事了。
一条大山脉,披着亘古的深黛,绵延几千里,忽然被一只大手轻轻一抹,渐平渐缓的山势,就如一波挨着一波的浪,一直荡漾,最后铺成了一块辽阔的平原。
这是南方典型的丘陵地带,几座大大小小的山,支撑着几条散落不齐的领,几条小河绕过几个小村庄,汇入一座小城,又滔滔东流而去。
西边的山岭上,一条隐隐约约的小溪,紫雾烟霞,流泉飞瀑,好似唐代一位丹青妙手浓墨泼洒,又如月宫嫦娥在轻抚古琴。
半山腰上,据说有一座古寺。沿着一条山沟往上攀登,来到一块不算太宽的平地,断瓦残壁里,还遗留着几块巨大的岩石,大概是依山取势的寺壁了。回想昔日的寺庙,香火可能也不算太旺盛的。从一处狭小的入口进去,耳边仿佛回响着依稀的钟声,几间大小不等的岩洞,互相通连。凡是大的石壁缝隙,都用竹篱笆糊过,烟尘水渍,斑驳陆离,刻满岁月的沧桑。
洞里忽明忽暗,寒气不算太重,在一个干燥一些的洞穴里,铺着一张简易的木板床,里边蜷缩着一张薄薄的棉被,一条蚊帐斜挂在洞壁上,几根稻草,从草席下伸了出来。
这里,还住着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穿过几个石洞,就来到另一条山沟的旁边,一条山溪顺着山势,时隐时现,奔向谷底;抬头向上望去,山势越发陡峭,山顶隐约可见,雾气缭绕,如烟如纱。山路上,怪石嶙峋,荆棘丛生。好不容易登上山顶,才看清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岭,岭的另一边悬崖绝壁,半山腰里古木苍苍,虬曲盘旋。远处的平原依稀可辨,偶尔一声汽笛,轰鸣声由远而近,又渐行渐远
岭脊上一条窄窄的小路,好像盘旋在缥缈云天。峰回路转,一巨石壁立成峰,抬头仰望,凌空约百米处的石壁上,镌刻着“云从天边来,鸡鸣见日升”两行诗句,隶体古朴苍劲,风霜浸润,细沙欲剥未落。
终于见到那位守林的老人,他约摸50多岁,清瘦矍铄的脸庞,刻满岁月的斧痕,略有些浑浊的眼窝里,荡漾着浅浅的笑意。解放前,他曾被国民党军拉过壮丁,后来投诚了解放军。解放后,回到生产队里,任过生产队长。在那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由于他的妥善经营,队里没有饿死一个人。山里民风淳朴得如同这悠久的老林。邻里和睦,每逢过年过节,或者哪家有大盘小事,总是杀猪宰羊,吹拉敲打,觥筹筵宴,歌舞礼乐,热闹非凡。年轻的时候,他也当过鼓手,还会唱几曲古老的山谣,每次总是热茶老酒,一醉方归。听他说,这座山岭上原来有茂密的森林,却被砍伐一空,炼成了钢炭。后来,村民在山上种了树,他早年丧妻,两个女儿已远嫁他乡,大队支书就选中了他来看山护林。他就只身一人,来到这里,一住就是七、八年了。
早些时候,山里还有金钱豹出没,他有一支猎枪,是防身用的,自从山下平原上修了铁路以后,那些野兽都逃往深山里去了,前些年用来打过斑鸠、竹鸡,偶尔还可以猎到兔子、老鹰,后来一直挂在石洞的壁上,都不用了,枪筒锈蚀得很厉害。
如今,老人已经习惯了这孤灯清影、冷壁深林,偶尔,也有相邻为他沽一壶老酒,送上山门。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山上就来了很多采茶叶的人,这段时间,是守林人最快乐的日子,他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清冷的空山,飞满着欢声笑语,几个年轻的姑娘还不时来搭话:“老爷爷,你一个人住在山上,夜里不怕吗?有没有想家呢?”
老人笑着说:“山上可清静着呢,我有这深山丛林,还想什么啊!”是啊,小小的一片茶山,封住了老人的心,清幽的一段守候,淡然了岁月的蹉跎。有时候,他也感到孤独,总是想起死去的妻子,还有远嫁的女儿。有一年,女儿带着刚满六岁的外孙来看他,外孙抱着一瓶酒,刚进石门的时候,把瓶子碰碎了,一瓶酒慢慢地浸入了干燥疏松的山泥里,他只能眼巴巴地看了一眼,赶忙来哄啼哭的小外孙了。
一个守林人,与其说是爱上了大山,还不如说是在体味着林魂!在他的信念里,也许是为了赎一段过失,也许是为了守望一段丰收;他原本酷爱喝酒,而年迈单薄的身体,已经时常不胜酒力。也许他曾醉卧山林,也许他也曾飘游云天,没有人如此清楚地了解,他内心的超然与豁达。
去年,全村人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在山沟里修筑了一条堤坝,一汪平湖静卧山岭间,湖光山色,小岛孤舟,一条高速公路绕山而过,这里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旅游区,就连那座小城里的人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郊游娱乐。
漫步湖边,新芽嫩绿,花香鸟语,转过一个山嘴,半山腰里,静默的丛林,古木参天,郁郁葱葱,落叶疏松满地,温暖如席,但再也找不到古寺的遗迹,也没有人记得那位守林老人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