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玄学女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待戚鸿得知这事, 惊讶极了:“什么啊?怎么想到要取个雅号,又为什么叫这个名?”
还用说吗?
“你看人家说起来都是这个先生那个大师,就我, 连个尊称也无, 都一年时间了他们背着我还是戚敏当而改成戚姑娘,喊的是我名字, 可这也太输气势了。明灯居士多好?明灯就是指路明灯之意,我寻思好久才想到的。”戚敏哼哼唧唧说着,完事儿问戚鸿,“哥你觉得不衬我?”
……
“衬啊, 别提多衬了, 就你配得上这雅号。”
戚鸿奇怪的本来也不是这个称号,称号就像人名或者表字,都是人取的,会这么取总是因为她喜欢。戚鸿纳闷的是她为什么忽然想起来要取这个, 听了那番说明回头一想也在理。
不管是戚敏或者戚姑娘确实都没有明灯居士想那么回事。
作为女人, 在外边居然能有公认的字号, 本身就意味着她很有本事。明白她心中想法之后戚鸿直接把这个称号给宣扬了出去,来套近乎的也懂事, 他那么说人就立刻改口那么喊,这下子戚敏总算有了个正式出道的艺名。将来混出大名声了以后野史上也好写。
就像这样:
戚敏,无字, 号明灯居士,禹州府长阳县康平镇人,初为秀才女, 十数载浑浑噩噩,偶得一婆子指点, 入了玄门。敏天纵奇才,一会百通,修为大进常一日千里。如此修行数月以后,恩师卒,敏却不敢懈怠,日夜精研如此往复终成大器……
戚鸿越想越觉得不错,甚至想到之后妹妹要是越混越好,将来他还能把之前在书院学的东西捡起来,亲自操刀写个《我们兄妹俩》、《我眼中的明灯居士》……这样也算没白交束脩。当然戚鸿可以发誓他绝对不是见钱眼开想写老妹的回忆录发财,而是吧,但凡名人的经历都有人编故事流传下去,入不得正史至少能在野史中记上一笔,能被写成什么样就很考验编写史书那些人的品德和良心。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就算编纂史书的人尽可能让自己中立客观了,在一些问题上也难免带上自己的偏见。
比如说在修撰前朝历史的时候,人们容易对前朝的帝王将相苛刻,可在记录本朝大小事件时,即便没有随意增删,也会用一些更能让人接受的措辞,在敏感问题上还会避重就轻。
都说著书写史的人得有胸怀气节,不可阿谀奉承。
事实是什么?
人都有立场有观点,有欣赏和厌恶的人,有想赞颂或者抨击得事……而书是人写的,少不了夹带情绪,完全客观的书籍根本不存在。基于此,戚鸿想着以妹妹的传奇经历肯定少不了有人写故事著书,她必定会以本朝奇人的身份留名后世,可是别人了解她吗?都不了解怎么能真正还原她写出讨人喜欢的人物来呢?
戚鸿想着,不管别人怎么着,他作为哥哥可以安排个回忆录。
假如说妹在之后的人生里真的越来越辉煌,成了这段历史中颇有分量的一个人物,那至少不会被乱七八糟的故事歪曲了,后人想要了解戚敏不得找个最靠谱的书?
谁的书最靠谱?
——她亲哥的。
戚鸿越想越激动,恨不得这就抽空先把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记下来,这会儿妹妹成名还不久,甚至还没到名扬九州四海的程度,他正好先把以前一些重要的事情记一笔,省得以后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忘记了。
先把事情记下来,估摸能成一本的,就修改出来。
等这玩意儿写成,不光能作为考古戚敏的重要依据,让百年以后的人清楚知道她的人生经历,还能当传家宝呢。还有!他读书虽然一般般,考运好像也不好,可好歹给书院交了几年的钱,刻苦用功那么久一事无成说不过去啊,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家伙,戚鸿深知他与鸿儒功名无缘了,虽然无缘了,也还有个名传后世的机会,只要老妹成了当世奇女子,他为奇女子写了书,书传下去了……过几百年后人们不知道戚敏同时代的大儒名字也得知道他,毕竟他有作品传世!
这波钻空子技术满分。
那些年的书没白读啊,虽然没考出任何的功名,想到还能著书传世,赚了赚了。
戚鸿靠着幻想爽歪歪了一波,完事以后还特好意思把这想法说给妹妹听了,换个人听说有人要记下自己各种事件以便将来写回忆录,估计能尴尬得当场抠出三室一厅。
戚敏不曾,她托腮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哦,自己才一年时间就蹦跶成这样了,继续折腾下去将来没准能著书立说……
要被写上正史是够呛,被民间野史记上大大一笔可能性很高。
想到十有八九能名传后世,与其等别人凭想象胡编乱写真不如老哥执笔,如此作者是戚鸿,主角是她,兄妹双赢。
戚敏眼神鼓励过去,让老哥想做就去做,说要鼎力支持。
而后忽的提议他说几句来听听,想看他大概想写个啥东西,戚鸿才起了个头,居然就被否了。这时候他还没理解到戚敏让说几句的用以,以为妹妹只是实际行动表示支持,结果呢?
戚敏探了一下他的路数,完事以后叮嘱说将来写成雕版印刷之前一定先给她过个目。
“咋?这就等不及想看?”
戚敏摆手。
戚鸿狐疑道:“总不是不放心我吧?我可是你亲哥,能抹黑你吗???”
 ... -->>
待戚鸿得知这事, 惊讶极了:“什么啊?怎么想到要取个雅号,又为什么叫这个名?”
还用说吗?
“你看人家说起来都是这个先生那个大师,就我, 连个尊称也无, 都一年时间了他们背着我还是戚敏当而改成戚姑娘,喊的是我名字, 可这也太输气势了。明灯居士多好?明灯就是指路明灯之意,我寻思好久才想到的。”戚敏哼哼唧唧说着,完事儿问戚鸿,“哥你觉得不衬我?”
……
“衬啊, 别提多衬了, 就你配得上这雅号。”
戚鸿奇怪的本来也不是这个称号,称号就像人名或者表字,都是人取的,会这么取总是因为她喜欢。戚鸿纳闷的是她为什么忽然想起来要取这个, 听了那番说明回头一想也在理。
不管是戚敏或者戚姑娘确实都没有明灯居士想那么回事。
作为女人, 在外边居然能有公认的字号, 本身就意味着她很有本事。明白她心中想法之后戚鸿直接把这个称号给宣扬了出去,来套近乎的也懂事, 他那么说人就立刻改口那么喊,这下子戚敏总算有了个正式出道的艺名。将来混出大名声了以后野史上也好写。
就像这样:
戚敏,无字, 号明灯居士,禹州府长阳县康平镇人,初为秀才女, 十数载浑浑噩噩,偶得一婆子指点, 入了玄门。敏天纵奇才,一会百通,修为大进常一日千里。如此修行数月以后,恩师卒,敏却不敢懈怠,日夜精研如此往复终成大器……
戚鸿越想越觉得不错,甚至想到之后妹妹要是越混越好,将来他还能把之前在书院学的东西捡起来,亲自操刀写个《我们兄妹俩》、《我眼中的明灯居士》……这样也算没白交束脩。当然戚鸿可以发誓他绝对不是见钱眼开想写老妹的回忆录发财,而是吧,但凡名人的经历都有人编故事流传下去,入不得正史至少能在野史中记上一笔,能被写成什么样就很考验编写史书那些人的品德和良心。
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就算编纂史书的人尽可能让自己中立客观了,在一些问题上也难免带上自己的偏见。
比如说在修撰前朝历史的时候,人们容易对前朝的帝王将相苛刻,可在记录本朝大小事件时,即便没有随意增删,也会用一些更能让人接受的措辞,在敏感问题上还会避重就轻。
都说著书写史的人得有胸怀气节,不可阿谀奉承。
事实是什么?
人都有立场有观点,有欣赏和厌恶的人,有想赞颂或者抨击得事……而书是人写的,少不了夹带情绪,完全客观的书籍根本不存在。基于此,戚鸿想着以妹妹的传奇经历肯定少不了有人写故事著书,她必定会以本朝奇人的身份留名后世,可是别人了解她吗?都不了解怎么能真正还原她写出讨人喜欢的人物来呢?
戚鸿想着,不管别人怎么着,他作为哥哥可以安排个回忆录。
假如说妹在之后的人生里真的越来越辉煌,成了这段历史中颇有分量的一个人物,那至少不会被乱七八糟的故事歪曲了,后人想要了解戚敏不得找个最靠谱的书?
谁的书最靠谱?
——她亲哥的。
戚鸿越想越激动,恨不得这就抽空先把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记下来,这会儿妹妹成名还不久,甚至还没到名扬九州四海的程度,他正好先把以前一些重要的事情记一笔,省得以后发生的事情越来越多就忘记了。
先把事情记下来,估摸能成一本的,就修改出来。
等这玩意儿写成,不光能作为考古戚敏的重要依据,让百年以后的人清楚知道她的人生经历,还能当传家宝呢。还有!他读书虽然一般般,考运好像也不好,可好歹给书院交了几年的钱,刻苦用功那么久一事无成说不过去啊,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家伙,戚鸿深知他与鸿儒功名无缘了,虽然无缘了,也还有个名传后世的机会,只要老妹成了当世奇女子,他为奇女子写了书,书传下去了……过几百年后人们不知道戚敏同时代的大儒名字也得知道他,毕竟他有作品传世!
这波钻空子技术满分。
那些年的书没白读啊,虽然没考出任何的功名,想到还能著书传世,赚了赚了。
戚鸿靠着幻想爽歪歪了一波,完事以后还特好意思把这想法说给妹妹听了,换个人听说有人要记下自己各种事件以便将来写回忆录,估计能尴尬得当场抠出三室一厅。
戚敏不曾,她托腮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哦,自己才一年时间就蹦跶成这样了,继续折腾下去将来没准能著书立说……
要被写上正史是够呛,被民间野史记上大大一笔可能性很高。
想到十有八九能名传后世,与其等别人凭想象胡编乱写真不如老哥执笔,如此作者是戚鸿,主角是她,兄妹双赢。
戚敏眼神鼓励过去,让老哥想做就去做,说要鼎力支持。
而后忽的提议他说几句来听听,想看他大概想写个啥东西,戚鸿才起了个头,居然就被否了。这时候他还没理解到戚敏让说几句的用以,以为妹妹只是实际行动表示支持,结果呢?
戚敏探了一下他的路数,完事以后叮嘱说将来写成雕版印刷之前一定先给她过个目。
“咋?这就等不及想看?”
戚敏摆手。
戚鸿狐疑道:“总不是不放心我吧?我可是你亲哥,能抹黑你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