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县委组织部长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保管室弥漫着辛辣和霉腐的气味,四个老式书柜码满了马列书籍和档案资料,其他资料装在油漆斑驳的木箱里,撂在地上,木箱上写着"白云人委会,一九五四年制"字样。看着比自己年纪还长的木箱,韩江林心生敬畏。每一个木箱上贴着一张小卡片,注明木箱里的材料类别。他打开眼前一只标注"干审材料"的箱子,目光从装载的材料目录上溜过,忽然停留在一个熟悉的名字上面——罗映舒干审材料,立刻联想起这个男性化名字的乡下瘦黑女人形象。
罗映舒在南江一带十分有名,被前任称为上访专业户。韩江林刚当上南江党委书记那段时间,每逢赶场天,罗映舒就挑着一个小木凳来到书记办公室,屁股像钉子一样坐在沙发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悲惨遭遇,她用响亮的嗓门和哭丧歌一般凄惨的旋律唱诉,把周围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她说在文化革命运动中,自己出身不好,被人揪掉头发,被捆起双手吊了三天三夜,公社书记趁机欺负她她的故事让韩江林为之动容,聚集在楼下的居民纷纷落下伤心泪。韩江林接受了申诉书,答应向上级反映她的情况,罗映舒则满怀希望地挑起小木凳下楼,沉重的挑子在她瘦弱的肩头跳跃。
之后每到赶场天,她就像一只嗡嗡的蝴蝶,围着韩江林翩翩起舞,好像他是一朵盛满花蜜的花蕾。刘永健介绍了罗映舒的情况,上级审干办已经多次审查了她的材料,结论是不符合政策。韩江林不堪一次次的凄惨表白,又没办法帮她落实政策,每到赶场天就下村检查工作,尽量躲避她的申诉。
写着罗映舒名字的卷宗材料,被装订得整整齐齐。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罗映舒写的落实政策申请书,证人材料,组织调查结论。韩江林把申请书看了一遍,对她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证人证言都不利于罗映舒。组织结论做出了多次,每一次都补充不少东西,但缺乏有价值的证据。调查结论的基本要点是,罗映舒家庭成分不好是事实,确证是南原师范的学生,在南原师范的毕业生登记本上,找不到罗映舒毕业的任何证据,也没有找到她遭遇不公平处理的任何依据。罗映舒陈述曾经在老家大地乡东盘村当过三年老师,调查结果是,在东盘大队、公社、区、县任何一级政府的工资花名册上,都没有找到罗映舒的名字,也找不到罗映舒领取工资的任何凭据。结论是罗映舒不符合落实政策的任何条件。
最近一次审查是刘政道签字转来的申请,组织部重新调查得出相同的结论。
韩江林又随手翻了一个人的审查材料,申请落实政策的人是一个水利工,属于现在聘请水利管护、守林员性质,也不符合落实政策的性质。他数了数一个箱子里所装材料的份数,又数了数装着审干材料的箱子,足足有十个箱子,也就是说,有近一百五十人曾经希望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和生活依靠,这些人背后站着一百五十多个家庭,心想,在这些陈年旧箱里,装着关乎多少人希望的材料啊。
其他一些箱子装有一些与干部作风相关的调查材料,或与某位领导相关的财务调查。早年的组织部门工作几乎无所不包,凡是与领导和党员干部相关的情况,组织部门都有调查涉及。组织工作无小事,韩江林第一次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分量。这么多调查材料,需要多少人付出艰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深刻的思想智慧。调查或涉及干部个人的隐私,或涉及工作机密,时过境迁,仍然无法成为正式的档案,也无法变成公开的文件,只能变成一堆废纸,静静地躺在箱子里遭受虫子的蛀蚀。
屠晋平把草拟分流聘用人员第三套方案的任务交给了他,这是只烫手的山芋,但哪怕被烫伤,韩江林也只能紧紧捂在手心。县委常委属于市委管理的干部,但天高皇帝远,除了换届考核,市委对所管理的干部考核,就是上级领导对副县级干部的印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县委书记的汇报。做为班子的一员,韩江林始终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唯书记马首是瞻。要在是与非之间,找到第三条路,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十分狭隘的道路,根本行不通。要完成这一棘手的任务,他只能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智慧,这是他走进废旧资料档案室的目的。
呼吸着腐浊的空气,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韩江林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索性打开窗,随手从文件柜上抽出一本最新的干部调动卷宗,坐在木箱上翻阅。这是一本四年前装订的干部调动卷宗,扉页上明显地标注着"副本"字样。韩江林一边翻阅里面的材料,心里渐生疑团,卷宗里装订的都是正式的干部调动文件,怎么会是一个副本呢?
把卷宗材料从头至尾翻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心想,或许这是一份多余的档案吧。他在跟张副县长当秘书时,有时为了查阅资料的方便,往往会把一些日常要用、又非机密材料复制两份,一份交办公室存档,另一份则按类别保存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干部调动档案卷宗只有两卷,另一卷时间更长,装订更为粗糙。韩江林看到标注文书档案的柜子,想起前几天施超然副部长曾经向他请示,说文书档案太多,已经没有地方放了,需要移交档案局。移交的档案一般放在档案室里,这些档案堆在死角里,看来并非属于移交的范围。
文书档案里每一份正式文件后面都附有一份领导签发的手写草稿,韩江林翻遍了卷宗,手头的这卷干部调动档案里没有签发的手写稿。他抽出另一卷干部调动档案浏览一下,立即发现了里面的问题,在那本卷宗里干部调动文件也就二十来份,可是在这二十多人中,有四个人的名字竟然重复出现了两次。
"姜明珠"的名字像珠子一般在他脑海里转来转去,总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他翻到姜明珠的第一份调动档案,这是一份调入档案。姜明珠从东江县调入白云县教育局分配工作。而第二份调动档案显示,仅仅在白云中学工作了一个学期,姜明珠立即调到县教育局工作,第三份文件,姜明珠调到了南原市第三中学。
一般人办理调动有如愚公移山般艰难,这个姜明珠调动工作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她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靠山?
姜明珠?韩江林轻轻念了一下名字,眼前忽然一亮。姜明珠不就是苟政达的女儿吗?她姓姜,跟她母亲的姓。他记起来了,姜明珠调到白云中学时,曾经引起了一阵议论,有一位叫吴芳... -->>
保管室弥漫着辛辣和霉腐的气味,四个老式书柜码满了马列书籍和档案资料,其他资料装在油漆斑驳的木箱里,撂在地上,木箱上写着"白云人委会,一九五四年制"字样。看着比自己年纪还长的木箱,韩江林心生敬畏。每一个木箱上贴着一张小卡片,注明木箱里的材料类别。他打开眼前一只标注"干审材料"的箱子,目光从装载的材料目录上溜过,忽然停留在一个熟悉的名字上面——罗映舒干审材料,立刻联想起这个男性化名字的乡下瘦黑女人形象。
罗映舒在南江一带十分有名,被前任称为上访专业户。韩江林刚当上南江党委书记那段时间,每逢赶场天,罗映舒就挑着一个小木凳来到书记办公室,屁股像钉子一样坐在沙发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悲惨遭遇,她用响亮的嗓门和哭丧歌一般凄惨的旋律唱诉,把周围人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她说在文化革命运动中,自己出身不好,被人揪掉头发,被捆起双手吊了三天三夜,公社书记趁机欺负她她的故事让韩江林为之动容,聚集在楼下的居民纷纷落下伤心泪。韩江林接受了申诉书,答应向上级反映她的情况,罗映舒则满怀希望地挑起小木凳下楼,沉重的挑子在她瘦弱的肩头跳跃。
之后每到赶场天,她就像一只嗡嗡的蝴蝶,围着韩江林翩翩起舞,好像他是一朵盛满花蜜的花蕾。刘永健介绍了罗映舒的情况,上级审干办已经多次审查了她的材料,结论是不符合政策。韩江林不堪一次次的凄惨表白,又没办法帮她落实政策,每到赶场天就下村检查工作,尽量躲避她的申诉。
写着罗映舒名字的卷宗材料,被装订得整整齐齐。材料分为三个部分,罗映舒写的落实政策申请书,证人材料,组织调查结论。韩江林把申请书看了一遍,对她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证人证言都不利于罗映舒。组织结论做出了多次,每一次都补充不少东西,但缺乏有价值的证据。调查结论的基本要点是,罗映舒家庭成分不好是事实,确证是南原师范的学生,在南原师范的毕业生登记本上,找不到罗映舒毕业的任何证据,也没有找到她遭遇不公平处理的任何依据。罗映舒陈述曾经在老家大地乡东盘村当过三年老师,调查结果是,在东盘大队、公社、区、县任何一级政府的工资花名册上,都没有找到罗映舒的名字,也找不到罗映舒领取工资的任何凭据。结论是罗映舒不符合落实政策的任何条件。
最近一次审查是刘政道签字转来的申请,组织部重新调查得出相同的结论。
韩江林又随手翻了一个人的审查材料,申请落实政策的人是一个水利工,属于现在聘请水利管护、守林员性质,也不符合落实政策的性质。他数了数一个箱子里所装材料的份数,又数了数装着审干材料的箱子,足足有十个箱子,也就是说,有近一百五十人曾经希望得到梦寐以求的工作和生活依靠,这些人背后站着一百五十多个家庭,心想,在这些陈年旧箱里,装着关乎多少人希望的材料啊。
其他一些箱子装有一些与干部作风相关的调查材料,或与某位领导相关的财务调查。早年的组织部门工作几乎无所不包,凡是与领导和党员干部相关的情况,组织部门都有调查涉及。组织工作无小事,韩江林第一次感觉到了这句话的分量。这么多调查材料,需要多少人付出艰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深刻的思想智慧。调查或涉及干部个人的隐私,或涉及工作机密,时过境迁,仍然无法成为正式的档案,也无法变成公开的文件,只能变成一堆废纸,静静地躺在箱子里遭受虫子的蛀蚀。
屠晋平把草拟分流聘用人员第三套方案的任务交给了他,这是只烫手的山芋,但哪怕被烫伤,韩江林也只能紧紧捂在手心。县委常委属于市委管理的干部,但天高皇帝远,除了换届考核,市委对所管理的干部考核,就是上级领导对副县级干部的印象,绝大多数来自于县委书记的汇报。做为班子的一员,韩江林始终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唯书记马首是瞻。要在是与非之间,找到第三条路,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十分狭隘的道路,根本行不通。要完成这一棘手的任务,他只能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智慧,这是他走进废旧资料档案室的目的。
呼吸着腐浊的空气,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韩江林一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索性打开窗,随手从文件柜上抽出一本最新的干部调动卷宗,坐在木箱上翻阅。这是一本四年前装订的干部调动卷宗,扉页上明显地标注着"副本"字样。韩江林一边翻阅里面的材料,心里渐生疑团,卷宗里装订的都是正式的干部调动文件,怎么会是一个副本呢?
把卷宗材料从头至尾翻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心想,或许这是一份多余的档案吧。他在跟张副县长当秘书时,有时为了查阅资料的方便,往往会把一些日常要用、又非机密材料复制两份,一份交办公室存档,另一份则按类别保存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干部调动档案卷宗只有两卷,另一卷时间更长,装订更为粗糙。韩江林看到标注文书档案的柜子,想起前几天施超然副部长曾经向他请示,说文书档案太多,已经没有地方放了,需要移交档案局。移交的档案一般放在档案室里,这些档案堆在死角里,看来并非属于移交的范围。
文书档案里每一份正式文件后面都附有一份领导签发的手写草稿,韩江林翻遍了卷宗,手头的这卷干部调动档案里没有签发的手写稿。他抽出另一卷干部调动档案浏览一下,立即发现了里面的问题,在那本卷宗里干部调动文件也就二十来份,可是在这二十多人中,有四个人的名字竟然重复出现了两次。
"姜明珠"的名字像珠子一般在他脑海里转来转去,总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说过。他翻到姜明珠的第一份调动档案,这是一份调入档案。姜明珠从东江县调入白云县教育局分配工作。而第二份调动档案显示,仅仅在白云中学工作了一个学期,姜明珠立即调到县教育局工作,第三份文件,姜明珠调到了南原市第三中学。
一般人办理调动有如愚公移山般艰难,这个姜明珠调动工作就像玩游戏一样轻松,她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靠山?
姜明珠?韩江林轻轻念了一下名字,眼前忽然一亮。姜明珠不就是苟政达的女儿吗?她姓姜,跟她母亲的姓。他记起来了,姜明珠调到白云中学时,曾经引起了一阵议论,有一位叫吴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