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大明抗倭英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汤克宽调到金山卫后连续与倭寇发生战斗,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金山卫处在抗倭前沿,倭寇侵扰频繁,汤克宽有点难于应付了。就在汤克宽在海盐、乍浦等地忙于剿倭的同时,金山卫的重要商业城市上海又连续遭受倭寇侵扰。
上海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在苏州,上海是吴国东境的边地。楚灭越后,上海属楚。此时,楚国的黄歇被考烈王封相为春申君,上海地区曾是春申君的封地,所有上海简称“申”。上海还有个别称叫“沪”,沪,渔具也。渔人用绳编列竹栅,插在水中的涨沙上,向两岸张开。潮水来时,竹栅倒伏,潮水退去时,立起如初,随潮而入的鱼群受阻于竹栅,渔人就能轻易地把鱼捕获。沪名与捕鱼活动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设会稷郡,治所在苏州。会稷郡下所辖嵺县,便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城镇。唐天宝十年新建华亭县,治所在松江境内,这是上海地区正式设县的开始。青龙镇成为上海地区早期对外贸易港口。青龙镇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到北宋时期已经很繁荣了。宋代的杨潜对青龙镇有过这样的描述:“青龙镇瞰松江之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广之途所自出。海舶辐辏,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当时日本,新罗等国的海舶常来此贸易。来自杭、嘉、湖、常、漳、泉、明、越、温、台等的船更是络绎不绝。青龙镇建筑颇具规模,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镇上设有官署、学校、仓库、税场、酒务、监牢、茶楼、酒肆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时人誉之为“小杭州”。南宋中期以后,由于吴淞江潮淤水涸,海船无法再溯沪渎,导致了青龙镇的衰废。这时黄埔江发育壮大起来,并与吴淞江南岸的一条支流上海浦相连。由于吴淞江和上海浦合流入海,商船便改道南下,停在上海浦集镇旁。南宋咸淳三年正式设立镇治,有镇将驻守。元至元十四年,朝廷在上海镇设市舶司,上海的市舶司后来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的市舶司齐名,合称为全国七大市舶司。上海镇当时“有市舶,有榷场,有酒库,有军隘,官署,儒塾,佛宫,仙馆、居民区和客栈等,鳞次栉比,成为华亭东北的巨镇。元至元二十七年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地大,民众难理”为由上疏朝廷,要求分设上海县,得到批准,于是分割华亭东北,黄埔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个乡,设立上海县,这便是上海独立设县的开始。到了嘉靖年间,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六十三条,商店林立,钱庄广布,闽、广、辽、沈之货云集于市,西洋,暹罗的商船频繁来此,真乃“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历史进入嘉靖年间,倭患空前严重起来,上海也不再安宁。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有倭寇六十四人由六团抢民船渡到周浦海域,在周浦附近上岸。哪里去呢?倭寇们早就听说上海的繁华,直向上海县城杀来。本来倭寇只有六十四个人,要凭着这六十四个人去攻打一个县城,几乎是等于送死。但是倭寇们想检验一下上海的城防情况,也冒着巨大风险去上海闯一闯。那时候上海还没有修筑城墙,虽然驻扎有守城部队,但是守城部队都驻扎在县城外的一个什么所,在县城内是看不到军人的。倭寇大摇大摆地赶到上海附近,在上海城外到处转悠。市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日本人,只是为这群人的穿着稀奇感到奇怪。有见识的人怀疑这些外来人是传说中的倭寇,把消息报告给县太爷。县太爷是俞显科,市民们都叫他愈大人。报告的人把事情说得很夸张:
“愈大人,不好了!有倭寇大队人马杀来了!”
“什么?你你你是说倭寇杀来了?”愈知县惊惶地问。
“是啊,是有倭寇杀来了,一百多人啊,全都拿着白晃晃的大刀,那些人都好胆大呀,在大街上走,人们都给他们让路,谁要是挡道,那些人就拳打脚踢,很不讲道理的。奥,那些人说话都是唔里哇啦地,一点儿也听不懂。奥,那些人还打手势问一座房子在哪里。”
“是不是问县衙在哪里?”
“应该是吧。看样子他们是要找你愈大人。”
俞显科听到这里哆嗦了一下。普通市民们可能还不太了解倭寇,但是俞显科作为朝廷命官,对倭寇的残忍已经很了解,现在听说有一百多人的倭寇杀入县城,而且是直奔县衙而来,愈知县害怕起来,于是说:“知道了,你走吧,我有要紧事要办。”愈知县把报告人支开了,赶忙回到家里,收拾了细软,给县臣宋鳌写了一个纸条,说是母亲重病,需要回家料理,带着家人离开了县衙。倭寇在城内各大街逗留,在六十三条街巷穿行,看到街巷商店林立,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奇货宝物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丝织品,成堆的棉布,塞满货柜的陶器、瓷器、漆器,川芎、甘草、人参等名贵药材,最让倭寇们眼馋的是女人的首饰柜,那黄灿灿的金项链、金戒指、金簪子,那白花花的银项链、银手镯、银筷子,那大小不一的红宝石... -->>
却说汤克宽调到金山卫后连续与倭寇发生战斗,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金山卫处在抗倭前沿,倭寇侵扰频繁,汤克宽有点难于应付了。就在汤克宽在海盐、乍浦等地忙于剿倭的同时,金山卫的重要商业城市上海又连续遭受倭寇侵扰。
上海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在苏州,上海是吴国东境的边地。楚灭越后,上海属楚。此时,楚国的黄歇被考烈王封相为春申君,上海地区曾是春申君的封地,所有上海简称“申”。上海还有个别称叫“沪”,沪,渔具也。渔人用绳编列竹栅,插在水中的涨沙上,向两岸张开。潮水来时,竹栅倒伏,潮水退去时,立起如初,随潮而入的鱼群受阻于竹栅,渔人就能轻易地把鱼捕获。沪名与捕鱼活动相关。秦始皇统一中国,设会稷郡,治所在苏州。会稷郡下所辖嵺县,便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城镇。唐天宝十年新建华亭县,治所在松江境内,这是上海地区正式设县的开始。青龙镇成为上海地区早期对外贸易港口。青龙镇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到北宋时期已经很繁荣了。宋代的杨潜对青龙镇有过这样的描述:“青龙镇瞰松江之上,据沪渎之口,岛夷闽广之途所自出。海舶辐辏,风樯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之所会。”当时日本,新罗等国的海舶常来此贸易。来自杭、嘉、湖、常、漳、泉、明、越、温、台等的船更是络绎不绝。青龙镇建筑颇具规模,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镇上设有官署、学校、仓库、税场、酒务、监牢、茶楼、酒肆等,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时人誉之为“小杭州”。南宋中期以后,由于吴淞江潮淤水涸,海船无法再溯沪渎,导致了青龙镇的衰废。这时黄埔江发育壮大起来,并与吴淞江南岸的一条支流上海浦相连。由于吴淞江和上海浦合流入海,商船便改道南下,停在上海浦集镇旁。南宋咸淳三年正式设立镇治,有镇将驻守。元至元十四年,朝廷在上海镇设市舶司,上海的市舶司后来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的市舶司齐名,合称为全国七大市舶司。上海镇当时“有市舶,有榷场,有酒库,有军隘,官署,儒塾,佛宫,仙馆、居民区和客栈等,鳞次栉比,成为华亭东北的巨镇。元至元二十七年松江知府仆散翰文以“华亭地大,民众难理”为由上疏朝廷,要求分设上海县,得到批准,于是分割华亭东北,黄埔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个乡,设立上海县,这便是上海独立设县的开始。到了嘉靖年间,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六十三条,商店林立,钱庄广布,闽、广、辽、沈之货云集于市,西洋,暹罗的商船频繁来此,真乃“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历史进入嘉靖年间,倭患空前严重起来,上海也不再安宁。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有倭寇六十四人由六团抢民船渡到周浦海域,在周浦附近上岸。哪里去呢?倭寇们早就听说上海的繁华,直向上海县城杀来。本来倭寇只有六十四个人,要凭着这六十四个人去攻打一个县城,几乎是等于送死。但是倭寇们想检验一下上海的城防情况,也冒着巨大风险去上海闯一闯。那时候上海还没有修筑城墙,虽然驻扎有守城部队,但是守城部队都驻扎在县城外的一个什么所,在县城内是看不到军人的。倭寇大摇大摆地赶到上海附近,在上海城外到处转悠。市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日本人,只是为这群人的穿着稀奇感到奇怪。有见识的人怀疑这些外来人是传说中的倭寇,把消息报告给县太爷。县太爷是俞显科,市民们都叫他愈大人。报告的人把事情说得很夸张:
“愈大人,不好了!有倭寇大队人马杀来了!”
“什么?你你你是说倭寇杀来了?”愈知县惊惶地问。
“是啊,是有倭寇杀来了,一百多人啊,全都拿着白晃晃的大刀,那些人都好胆大呀,在大街上走,人们都给他们让路,谁要是挡道,那些人就拳打脚踢,很不讲道理的。奥,那些人说话都是唔里哇啦地,一点儿也听不懂。奥,那些人还打手势问一座房子在哪里。”
“是不是问县衙在哪里?”
“应该是吧。看样子他们是要找你愈大人。”
俞显科听到这里哆嗦了一下。普通市民们可能还不太了解倭寇,但是俞显科作为朝廷命官,对倭寇的残忍已经很了解,现在听说有一百多人的倭寇杀入县城,而且是直奔县衙而来,愈知县害怕起来,于是说:“知道了,你走吧,我有要紧事要办。”愈知县把报告人支开了,赶忙回到家里,收拾了细软,给县臣宋鳌写了一个纸条,说是母亲重病,需要回家料理,带着家人离开了县衙。倭寇在城内各大街逗留,在六十三条街巷穿行,看到街巷商店林立,商铺里各种各样的奇货宝物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丝织品,成堆的棉布,塞满货柜的陶器、瓷器、漆器,川芎、甘草、人参等名贵药材,最让倭寇们眼馋的是女人的首饰柜,那黄灿灿的金项链、金戒指、金簪子,那白花花的银项链、银手镯、银筷子,那大小不一的红宝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