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开局继承博物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前博物馆的游客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手机翻译和这些博物馆的“员工”们交流, 现在到了《华夏online》终于可以尽情交流,自然都热情地围着庖丁一顿猛夸。
庖丁以前也是给一国之君表演过的,即便这次的围观人士有点多, 他也一点没紧张, 甚至连解牛过程都变得更有节奏。
倒是这会儿被玩家们围着夸, 叫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笑着回答玩家和村民们的问题,可惜没有牛了, 要不然他还可以再给大伙表演几次慢动作。
不过虽然没有牛, 猪还是有的,村民们眼看就要入冬了,正是做腊肉的好季节,当即请求庖丁留下来给村民们展示展示解猪技巧。
庖丁受到这样热情的款待, 当即欣然留下。
村民们欢喜不已,各自归家搜集建房材料,要动手给庖丁建造一处宅院。
有手艺的人在哪都受欢迎!
玩家们看到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接纳庖丁当新居民, 顿时有些傻眼。这算是技术落户吗?
没想到一两千年前的老祖宗就讲究这个了!
接着玩家们开始狂喜:刚才的庖丁解牛技巧他们没学会,造房子总能学了吧?
由于李白他们回去歇着了, 大伙没机会再出去, 所以自告奋勇要给村民们打下手,学捣浆的学捣浆, 学糊墙的学糊墙, 务必学会茅草屋建造技巧!
当然, 即便是茅草屋, 最开始也是从打地基开始的, 所以学打地基的最先动起手来, 哼哧哼哧干活干得挺欢。其他人挤不进去,就开始去别的地方摸索学习或者开录像记录打地基过程。
村民们必须用脑子记忆, 她们可以依靠登陆舱记忆啊!登陆舱就跟她们的随身电脑差不多,即使她们在游戏里也能调取相关视频或者资料来研究,储存点造房子视频根本不算事!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觉得都玩开放性游戏了,光是造茅草屋有点不太得劲,不如搞点树屋啊悬崖屋啊石头屋啊之类的特色民居。
其他玩家虽然觉得这种想法很好,但是他们没有工具也没有技巧,现在连个堆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准备选攒点贡献值搞个宅基地建个房子再说。
至于房子怎么样,目前还没有多高的要求。
能放东西就好!
背包装不下,是收集癖玩家永远的痛!
现在她们每次采集到新植物新矿物,都得马上吃掉或者送去博物馆分馆那边攒贡献值,自己根本没机会留下点什么。这样简直失去了收集的快乐!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决定学习现成的茅草屋建造技术。
毕竟对于这个村子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村子里这种房屋应该是就地取材能建出来的最优解了。换成别的屋子,可能要么找不到建筑材料,要么生产技术达不到要求。
要相信劳动人民的智慧!
等把周围的资源开发出来,他们大可以再推了房子重造,完全没有问题。
群众顿时干得热火朝天。
吴普倒是带着一群对甲骨文很感兴趣的人与李清照她们一起复原甲骨文做法。
首先当然是要把骨头处理好。
接着是让文豪队诸位代表撰文纪念这次《华夏online》顺利开服。
吴普本人啥都不干,光在旁边敲起了边鼓:“字别太多,我们刻不来,尤其是老杜,你要克制一点,千万别写那种一百句的长诗。我们稍微意思意思就行了,你看看这些骨头,要往上面刻字很不容易的!”
杜甫:“…………”
杜甫想回吴普一句“你行你上”,可惜苦于自己不精通现代网络术语,没法精准而简洁地表达心中感受。
好在几个人还是迅速把诗文写好。
接着由书画队的人负责撰写。
古代搞碑刻的时候都是这么分工的,有文采的人负责写文章,书法好的人负责题写,没机会透露姓名的凿工负责把它们刻到石头上!
不过对于甲骨文来说,业界也是有争议的。
有的专家认为毛笔很早就有了,只是形制可能和后世不太一样。当时的人会用毛笔先把文章写上去,再用凿子和刻刀把它刻出来。
也有专家认为有些甲骨文一看就是没打草稿随便刻上去的,古时候应该还没有毛笔。
两种类型的甲骨文都有出土物当证据,那会儿的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没有人能知道了,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又或者两者兼有!
吴普既然左手有诗文大佬,右手又书法大佬,那当然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他们全部动员起来,留下珍贵的《华夏online》甲骨文祖纂刻作品!
被吴普挑选出来参与这个活动的玩家也非常兴奋,... -->>
以前博物馆的游客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手机翻译和这些博物馆的“员工”们交流, 现在到了《华夏online》终于可以尽情交流,自然都热情地围着庖丁一顿猛夸。
庖丁以前也是给一国之君表演过的,即便这次的围观人士有点多, 他也一点没紧张, 甚至连解牛过程都变得更有节奏。
倒是这会儿被玩家们围着夸, 叫他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笑着回答玩家和村民们的问题,可惜没有牛了, 要不然他还可以再给大伙表演几次慢动作。
不过虽然没有牛, 猪还是有的,村民们眼看就要入冬了,正是做腊肉的好季节,当即请求庖丁留下来给村民们展示展示解猪技巧。
庖丁受到这样热情的款待, 当即欣然留下。
村民们欢喜不已,各自归家搜集建房材料,要动手给庖丁建造一处宅院。
有手艺的人在哪都受欢迎!
玩家们看到村民们欢天喜地地接纳庖丁当新居民, 顿时有些傻眼。这算是技术落户吗?
没想到一两千年前的老祖宗就讲究这个了!
接着玩家们开始狂喜:刚才的庖丁解牛技巧他们没学会,造房子总能学了吧?
由于李白他们回去歇着了, 大伙没机会再出去, 所以自告奋勇要给村民们打下手,学捣浆的学捣浆, 学糊墙的学糊墙, 务必学会茅草屋建造技巧!
当然, 即便是茅草屋, 最开始也是从打地基开始的, 所以学打地基的最先动起手来, 哼哧哼哧干活干得挺欢。其他人挤不进去,就开始去别的地方摸索学习或者开录像记录打地基过程。
村民们必须用脑子记忆, 她们可以依靠登陆舱记忆啊!登陆舱就跟她们的随身电脑差不多,即使她们在游戏里也能调取相关视频或者资料来研究,储存点造房子视频根本不算事!
不过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觉得都玩开放性游戏了,光是造茅草屋有点不太得劲,不如搞点树屋啊悬崖屋啊石头屋啊之类的特色民居。
其他玩家虽然觉得这种想法很好,但是他们没有工具也没有技巧,现在连个堆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还是准备选攒点贡献值搞个宅基地建个房子再说。
至于房子怎么样,目前还没有多高的要求。
能放东西就好!
背包装不下,是收集癖玩家永远的痛!
现在她们每次采集到新植物新矿物,都得马上吃掉或者送去博物馆分馆那边攒贡献值,自己根本没机会留下点什么。这样简直失去了收集的快乐!
所以大多数人还是决定学习现成的茅草屋建造技术。
毕竟对于这个村子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来说,村子里这种房屋应该是就地取材能建出来的最优解了。换成别的屋子,可能要么找不到建筑材料,要么生产技术达不到要求。
要相信劳动人民的智慧!
等把周围的资源开发出来,他们大可以再推了房子重造,完全没有问题。
群众顿时干得热火朝天。
吴普倒是带着一群对甲骨文很感兴趣的人与李清照她们一起复原甲骨文做法。
首先当然是要把骨头处理好。
接着是让文豪队诸位代表撰文纪念这次《华夏online》顺利开服。
吴普本人啥都不干,光在旁边敲起了边鼓:“字别太多,我们刻不来,尤其是老杜,你要克制一点,千万别写那种一百句的长诗。我们稍微意思意思就行了,你看看这些骨头,要往上面刻字很不容易的!”
杜甫:“…………”
杜甫想回吴普一句“你行你上”,可惜苦于自己不精通现代网络术语,没法精准而简洁地表达心中感受。
好在几个人还是迅速把诗文写好。
接着由书画队的人负责撰写。
古代搞碑刻的时候都是这么分工的,有文采的人负责写文章,书法好的人负责题写,没机会透露姓名的凿工负责把它们刻到石头上!
不过对于甲骨文来说,业界也是有争议的。
有的专家认为毛笔很早就有了,只是形制可能和后世不太一样。当时的人会用毛笔先把文章写上去,再用凿子和刻刀把它刻出来。
也有专家认为有些甲骨文一看就是没打草稿随便刻上去的,古时候应该还没有毛笔。
两种类型的甲骨文都有出土物当证据,那会儿的情况到底如何已经没有人能知道了,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又或者两者兼有!
吴普既然左手有诗文大佬,右手又书法大佬,那当然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他们全部动员起来,留下珍贵的《华夏online》甲骨文祖纂刻作品!
被吴普挑选出来参与这个活动的玩家也非常兴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