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定个小目标,一个月挣一百万! (1/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大明之最浪太子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玻璃熔炉里火红粘稠的玻璃液被取了出来,放在模具中压制成了平板玻璃,成型之后在放回火窑之中退火,平衡应力,防止爆裂,最后静待冷却。
“恭喜太子爷,贺喜太子爷,成了!”
谷大用看着制作出来的平板玻璃,惊喜的向太子道喜!
朱厚照抚摸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丝丝冰凉。
工厂终于能正式生产了,不枉费自己和众人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思。
“谷大用,知道第一批的玻璃要干什么用吧?”
“回太子爷,第一批玻璃先供应大棚所需。”
之前朱厚照曾嘱咐过谷大用,要建一批大棚,并雇佣了一批擅长暖房种植的农夫,朱厚照整理了《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知识,提前培训好了。
负责建造大棚的匠人早就按这位年轻东家的要求,打造好了奇怪的暖房,但是却没有屋顶。
据那个年轻的东家所说以后会用玻璃覆盖。
今天见到了这玻璃之后,工匠震惊无比,这像是薄冰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就是珍贵之物,用玻璃做暖房的瓦也太奢侈了吧,有钱人的世界真是难以理解。
不光匠人理解不了,在场的刘瑾,张永,谷大用也理解不了,这玻璃再加工一下做成镜子,一面少说就是一万两。
不,不止一万两,之前在拍卖会上卖的镜子才多大啊,现在有专门的玻璃熔炉,制作的整块儿玻璃比人都高,这么大的玻璃制成镜子,得多少两银子一块儿啊。
而且太子爷还不是造了一个暖房,整整造了十个,每个暖房都有一分地,十个暖房大概就是一亩地。
要在一亩地上铺满玻璃,刘瑾他们看着都心疼。
朱厚照不管他们的想法,用玻璃赚钱是早晚的事儿,培育土豆和玉米,这是天大要紧的事儿。
自从上次出宫回来之后,朱厚照就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给土豆育芽,刘瑾虽然奇怪太子爷的爱好,但是总比出宫去浪要强。
眼看着一个暖房建好,朱厚照带着几个老农就开始在暖房里开始研究怎么种土豆。
朱厚照亲自动手刨土挖坑,刘瑾等人哪能让太子干这种粗活啊,上去要劝却被一脚踢开。
刘瑾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子非要干,自己也不能闲着,想上去帮忙,被太子呵斥,这几个家伙伺候人还行,干农活就是添乱,被朱厚照嫌弃了。
其实朱厚照自己干的也是一般,但是自己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我,朱厚照,大明太子,对这个大棚里的东西有多重视要让你们知道。
有了高产又适应性极强的土豆和玉米,大明朝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了吧,要让父皇知道自己说的人人吃饱饭并不是自己说的大话。
天色渐晚的时候,朱厚照带着玻璃工厂试制的样品回到了东宫,打算给弘治一个惊喜。
乾清宫里弘治正看着三位重臣唇枪舌战。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张升争吵了半个时辰了。
弘治听得头都大了,这时候有人来报,太子殿下来请安了。
弘治心说让太子殿下来参与一下政事也好,便让太子也进来旁听。
朱厚照进来的时候,几位大人吵得正凶,也没注意到太子殿下进来了,可能注意到了,也当没看见,正吵架呢,哪有功夫给太子行礼,此时万万不能输了气势。
弘治见太子进来了,示意免礼,让大太监萧敬给太子搬了个锦墩。
朱厚照明白弘治在忙,在锦墩坐好,听几位朝中大佬吵架,啊不是,是议事。
朱厚照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三位朝中大佬,吵架只为一件事。
钱!
明朝北边儿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至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朝廷要钱支付拖欠的兵饷和抚民的银子。
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有民乱发生。
户部尚书韩文要拿钱赈灾
最没底气的就是礼部尚书张升了,马上就是太皇太后七十岁生辰,明朝以孝治国,依礼应该大操大办,弘治已经跟太皇太后说过要一切从简,太皇太后也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要按韩文和刘大夏的意思,再削减的话,太皇太后过个七十大寿也太寒酸了,还不如不过,到时候还有藩王和国外的使臣也要来祝寿。
三个人各抒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但是国库的钱就那些,谁拿得少了事情就办不好,办不好可是要背锅的,谁又愿意背锅呢。
三人吵累了,把问题丢到弘治那里,让弘治决定。
朱厚照看明白了,这仨人吵来吵去最后把问题丢给皇帝做主,你说把钱给谁吧,要是给我分的少了,到时候别怪臣办事不力就行。
朱厚照心里暗骂,这帮朝臣都是老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可倒好,最后把难题留给我爹了。
弘治拿着几份奏章思来想去,也只能和稀泥了,狠狠心,给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再削减... -->>
玻璃熔炉里火红粘稠的玻璃液被取了出来,放在模具中压制成了平板玻璃,成型之后在放回火窑之中退火,平衡应力,防止爆裂,最后静待冷却。
“恭喜太子爷,贺喜太子爷,成了!”
谷大用看着制作出来的平板玻璃,惊喜的向太子道喜!
朱厚照抚摸着晶莹剔透的玻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丝丝冰凉。
工厂终于能正式生产了,不枉费自己和众人花费了这么多的心思。
“谷大用,知道第一批的玻璃要干什么用吧?”
“回太子爷,第一批玻璃先供应大棚所需。”
之前朱厚照曾嘱咐过谷大用,要建一批大棚,并雇佣了一批擅长暖房种植的农夫,朱厚照整理了《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知识,提前培训好了。
负责建造大棚的匠人早就按这位年轻东家的要求,打造好了奇怪的暖房,但是却没有屋顶。
据那个年轻的东家所说以后会用玻璃覆盖。
今天见到了这玻璃之后,工匠震惊无比,这像是薄冰一样的东西看起来就是珍贵之物,用玻璃做暖房的瓦也太奢侈了吧,有钱人的世界真是难以理解。
不光匠人理解不了,在场的刘瑾,张永,谷大用也理解不了,这玻璃再加工一下做成镜子,一面少说就是一万两。
不,不止一万两,之前在拍卖会上卖的镜子才多大啊,现在有专门的玻璃熔炉,制作的整块儿玻璃比人都高,这么大的玻璃制成镜子,得多少两银子一块儿啊。
而且太子爷还不是造了一个暖房,整整造了十个,每个暖房都有一分地,十个暖房大概就是一亩地。
要在一亩地上铺满玻璃,刘瑾他们看着都心疼。
朱厚照不管他们的想法,用玻璃赚钱是早晚的事儿,培育土豆和玉米,这是天大要紧的事儿。
自从上次出宫回来之后,朱厚照就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农学习农业知识,给土豆育芽,刘瑾虽然奇怪太子爷的爱好,但是总比出宫去浪要强。
眼看着一个暖房建好,朱厚照带着几个老农就开始在暖房里开始研究怎么种土豆。
朱厚照亲自动手刨土挖坑,刘瑾等人哪能让太子干这种粗活啊,上去要劝却被一脚踢开。
刘瑾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太子非要干,自己也不能闲着,想上去帮忙,被太子呵斥,这几个家伙伺候人还行,干农活就是添乱,被朱厚照嫌弃了。
其实朱厚照自己干的也是一般,但是自己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我,朱厚照,大明太子,对这个大棚里的东西有多重视要让你们知道。
有了高产又适应性极强的土豆和玉米,大明朝的百姓不至于挨饿了吧,要让父皇知道自己说的人人吃饱饭并不是自己说的大话。
天色渐晚的时候,朱厚照带着玻璃工厂试制的样品回到了东宫,打算给弘治一个惊喜。
乾清宫里弘治正看着三位重臣唇枪舌战。
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礼部尚书张升争吵了半个时辰了。
弘治听得头都大了,这时候有人来报,太子殿下来请安了。
弘治心说让太子殿下来参与一下政事也好,便让太子也进来旁听。
朱厚照进来的时候,几位大人吵得正凶,也没注意到太子殿下进来了,可能注意到了,也当没看见,正吵架呢,哪有功夫给太子行礼,此时万万不能输了气势。
弘治见太子进来了,示意免礼,让大太监萧敬给太子搬了个锦墩。
朱厚照明白弘治在忙,在锦墩坐好,听几位朝中大佬吵架,啊不是,是议事。
朱厚照听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三位朝中大佬,吵架只为一件事。
钱!
明朝北边儿的鞑靼部和瓦剌部持续骚扰北部边境,从河北至山西,皆遭受荼毒无数,百姓损失惨重。
兵部尚书刘大夏向朝廷要钱支付拖欠的兵饷和抚民的银子。
河南遭受特大洪灾,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已经有民乱发生。
户部尚书韩文要拿钱赈灾
最没底气的就是礼部尚书张升了,马上就是太皇太后七十岁生辰,明朝以孝治国,依礼应该大操大办,弘治已经跟太皇太后说过要一切从简,太皇太后也爽快的答应了。
但是要按韩文和刘大夏的意思,再削减的话,太皇太后过个七十大寿也太寒酸了,还不如不过,到时候还有藩王和国外的使臣也要来祝寿。
三个人各抒己见,谁都不肯让步,但是国库的钱就那些,谁拿得少了事情就办不好,办不好可是要背锅的,谁又愿意背锅呢。
三人吵累了,把问题丢到弘治那里,让弘治决定。
朱厚照看明白了,这仨人吵来吵去最后把问题丢给皇帝做主,你说把钱给谁吧,要是给我分的少了,到时候别怪臣办事不力就行。
朱厚照心里暗骂,这帮朝臣都是老狐狸,老朱家请你们来是解决问题的,你们可倒好,最后把难题留给我爹了。
弘治拿着几份奏章思来想去,也只能和稀泥了,狠狠心,给太皇太后寿辰的用度再削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