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令皇帝心痛的损失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第一日不落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位俊才将生意扩展到几乎所有辽国可以开展的行业,南京道的粮食、长芦盐、木材家具、建材,西京道的煤炭、石油、白蜡、药材,中京道和上京道的牛羊、乳肉、皮草、马匹、羊毛、东京道(大部分为女真人的地盘)的人参、原木、金银铜铁矿产的开采加工冶炼运输。基本能赚钱的都被哥三个插足并抢占很大的市场。
利用发达的科技和领先的管理组织,基本每个月都有三百万贯的营业额,在纺织行业中,亚麻和羊毛纺织的基地就在大宋帝国北方边境几个大城市,蒙古利亚大草原和东北平原源源不断的将产出的农副产品和矿产运到宋辽边境,辽国看上去处于绝对的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水平。
卖到辽国的货物则涉及到大量的禁运战略物资,除了盐酒茶糖、笔墨纸砚、陶瓷、砖瓦、铁器、印花布、麻袋之外,还有要价黑到极点的诸如望远镜、穿衣镜、钢锭、耐火砖、精巧轻盈的近现代珠宝(古代可以压死人的珠宝带多了就会压断颈子)
勉强算5*30的单筒望远镜竟然要价千两白银,一面30*200厘米的穿衣镜要价7千两,一吨钢锭要价竟然要500两黄金,能盖30立方米土高炉的硅基耐火砖要价600两,一个石墨坩埚要价700两。每件纯金珠宝项链的价格都在4倍于金子质量。
那些让贵族都不敢问价的顶级奢侈品和高技术产品几乎全部都是用来送人情的行贿专用物资。真正为辰基集团牟利的还是交易量巨大的进出口大宗商品。一件珠宝最多赚300两黄金,但是只能带动几个就业岗位,而一千头牛生产的奶制品、皮革、角筋、至少可以带来6000贯钱的净利润,带动200以上的就业岗位。
地广人稀的辽国对大宋帝国出口大量原材料,进口少量供应权贵的奢侈品和消费品还是可以产生贸易盈余的。这些贸易盈余大大的缓解了辽国的钱荒,通过辰基钱的推广,辰基集团将铸币税的开征地区扩大到整个东北亚。
这一切都要多亏了契丹贵族们戮力同心的主动追求汉化之功,尤其要感谢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陛下。免去十年的税款,随便算一下至少就有4000万贯以上。爆炸式发展的速度下,乐观估计最多减免了税金达到一亿贯之巨。这笔钱本来都是应该进入国库和皇帝内帑的,皇帝要是有这笔钱也就不会头疼镇压金国的事了。大大小小的契丹贵族宗室起码可以瓜分到2000万贯。要知道辽国一年的岁入加上宋国的岁币也不过几百万贯和宋国动不动就过亿的岁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辽国总人口也不过千万出头,生产力只有宋帝国的三分之一,和人口过亿的大宋帝国比拼的仅仅只是军事优势而已。北宋军事上的“阳痿”众所周知,但它在没有硝烟的战争——商战中收放自如,成功地阻击了敌人。
和汉唐惯用的“打不过人家,就通过做老丈人或大舅哥来换取和平”的和亲策略不同,北宋主要用金钱与物资来换取和平。北宋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协定每年贡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搔扰。打了胜仗还要“请客送礼”,表面上看吃了大亏,实则不然:如果继续打仗,不但百姓得不到安宁,社会经济无法发展,而且每年的军费开支就是“岁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协议:双方在边境设立5个榷场,开展有限制的自由贸易。辽国地处北方,物产丰富,畜牧业发达。辽国的原材料与羊、马、骆驼等不断输入北宋,北宋的铁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等则不断输入辽国。在经贸往来中,原材料pk手工业品,胜负已没有悬念:辽国不仅赔光了所收的“岁币”,年年还得倒贴。后来,辽国陷入两难的境地:继续向北宋出口小批量的马匹,北宋会用这些马匹装备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高机动姓的马匹是步兵的噩梦,辽国能够得到“岁币”,靠的不就是这些“尖端武器”?可是,不向北宋出口马匹,又实在没有东西可卖。辽国的gdp生生被这场贸易战限制在几乎零增长的状态几十年。
为了实现目的,三个贪得无厌的家伙绕开马匹这个敏感商品,大肆的进口其他辽国特产,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吃的辰基作风发挥到极致。扩张的速度简直就是疯狂,只要不卖马给宋国,辽国边境的管理形同虚设。一船辽河来的满载皮货的商船换一面镜子加200贯铜钱,双方皆大欢喜。一百匹装满草原药材、金沙、玉石玛瑙的骆驼在辽国西京道应州节度和宋国河东路代州的边境新开的榷场换取一百口铁锅一百麻袋茶砖的情况也很常见。
这些都是相当于辰基公司内部交易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名义上的代理人都是三个杀才。用大量好处堵住收取税收的官员的嘴,加上皇帝答应免税的赏赐,那些公忠体国勤于王事的知情官员哪怕顶着让皇帝不快,带上出尔反尔臭不要脸帽子的压力据理上谏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大量和辰基集团合作的酋长、贵族、宗室都会因为损害自己利益为由反对皇帝背信弃义重新征税。
在大朝会中讨论了一下提高商税和对辰基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草原公司、宋辽贸易公司等子公司征税的事情之后,立马引来一堆有分量的反对之声。不了了之的耶律洪基也只有看着数字流口水了。一脸心痛的样子持续了几个月,一直到与辰基合作的其他产业(国营专卖的商品和大宋类似,都是央企)规模扩大,上交利税大幅增加之后才有所好转。
朝廷中反对加税的那些宗室贵戚也不好意思把皇帝瞥到一边吃独食,源源不断的礼物和进献的好东西也足以安抚没见过世面的耶律洪基同志了。一套套上等抛光的明清家具和席梦思、沙发搬进的四时捺钵的行宫,涂上新式化妆品的**美人也让年老力衰的他色心又起。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装上透明玻璃的窗外的明月和桌上精美的文具,耶律洪基就有一种想砸东西的冲动。他心里想来想去的就是这些玩意能值千万贯的税收吗?能值吗?要是耶律洪基会唱歌没准一定会唱《你快回来》。
三位俊才将生意扩展到几乎所有辽国可以开展的行业,南京道的粮食、长芦盐、木材家具、建材,西京道的煤炭、石油、白蜡、药材,中京道和上京道的牛羊、乳肉、皮草、马匹、羊毛、东京道(大部分为女真人的地盘)的人参、原木、金银铜铁矿产的开采加工冶炼运输。基本能赚钱的都被哥三个插足并抢占很大的市场。
利用发达的科技和领先的管理组织,基本每个月都有三百万贯的营业额,在纺织行业中,亚麻和羊毛纺织的基地就在大宋帝国北方边境几个大城市,蒙古利亚大草原和东北平原源源不断的将产出的农副产品和矿产运到宋辽边境,辽国看上去处于绝对的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水平。
卖到辽国的货物则涉及到大量的禁运战略物资,除了盐酒茶糖、笔墨纸砚、陶瓷、砖瓦、铁器、印花布、麻袋之外,还有要价黑到极点的诸如望远镜、穿衣镜、钢锭、耐火砖、精巧轻盈的近现代珠宝(古代可以压死人的珠宝带多了就会压断颈子)
勉强算5*30的单筒望远镜竟然要价千两白银,一面30*200厘米的穿衣镜要价7千两,一吨钢锭要价竟然要500两黄金,能盖30立方米土高炉的硅基耐火砖要价600两,一个石墨坩埚要价700两。每件纯金珠宝项链的价格都在4倍于金子质量。
那些让贵族都不敢问价的顶级奢侈品和高技术产品几乎全部都是用来送人情的行贿专用物资。真正为辰基集团牟利的还是交易量巨大的进出口大宗商品。一件珠宝最多赚300两黄金,但是只能带动几个就业岗位,而一千头牛生产的奶制品、皮革、角筋、至少可以带来6000贯钱的净利润,带动200以上的就业岗位。
地广人稀的辽国对大宋帝国出口大量原材料,进口少量供应权贵的奢侈品和消费品还是可以产生贸易盈余的。这些贸易盈余大大的缓解了辽国的钱荒,通过辰基钱的推广,辰基集团将铸币税的开征地区扩大到整个东北亚。
这一切都要多亏了契丹贵族们戮力同心的主动追求汉化之功,尤其要感谢辽国皇帝耶律洪基陛下。免去十年的税款,随便算一下至少就有4000万贯以上。爆炸式发展的速度下,乐观估计最多减免了税金达到一亿贯之巨。这笔钱本来都是应该进入国库和皇帝内帑的,皇帝要是有这笔钱也就不会头疼镇压金国的事了。大大小小的契丹贵族宗室起码可以瓜分到2000万贯。要知道辽国一年的岁入加上宋国的岁币也不过几百万贯和宋国动不动就过亿的岁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辽国总人口也不过千万出头,生产力只有宋帝国的三分之一,和人口过亿的大宋帝国比拼的仅仅只是军事优势而已。北宋军事上的“阳痿”众所周知,但它在没有硝烟的战争——商战中收放自如,成功地阻击了敌人。
和汉唐惯用的“打不过人家,就通过做老丈人或大舅哥来换取和平”的和亲策略不同,北宋主要用金钱与物资来换取和平。北宋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协定每年贡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搔扰。打了胜仗还要“请客送礼”,表面上看吃了大亏,实则不然:如果继续打仗,不但百姓得不到安宁,社会经济无法发展,而且每年的军费开支就是“岁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值得注意的是,北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协议:双方在边境设立5个榷场,开展有限制的自由贸易。辽国地处北方,物产丰富,畜牧业发达。辽国的原材料与羊、马、骆驼等不断输入北宋,北宋的铁器、瓷器、丝绸、茶叶、稻米等则不断输入辽国。在经贸往来中,原材料pk手工业品,胜负已没有悬念:辽国不仅赔光了所收的“岁币”,年年还得倒贴。后来,辽国陷入两难的境地:继续向北宋出口小批量的马匹,北宋会用这些马匹装备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高机动姓的马匹是步兵的噩梦,辽国能够得到“岁币”,靠的不就是这些“尖端武器”?可是,不向北宋出口马匹,又实在没有东西可卖。辽国的gdp生生被这场贸易战限制在几乎零增长的状态几十年。
为了实现目的,三个贪得无厌的家伙绕开马匹这个敏感商品,大肆的进口其他辽国特产,把蛋糕做大然后再吃的辰基作风发挥到极致。扩张的速度简直就是疯狂,只要不卖马给宋国,辽国边境的管理形同虚设。一船辽河来的满载皮货的商船换一面镜子加200贯铜钱,双方皆大欢喜。一百匹装满草原药材、金沙、玉石玛瑙的骆驼在辽国西京道应州节度和宋国河东路代州的边境新开的榷场换取一百口铁锅一百麻袋茶砖的情况也很常见。
这些都是相当于辰基公司内部交易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名义上的代理人都是三个杀才。用大量好处堵住收取税收的官员的嘴,加上皇帝答应免税的赏赐,那些公忠体国勤于王事的知情官员哪怕顶着让皇帝不快,带上出尔反尔臭不要脸帽子的压力据理上谏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大量和辰基集团合作的酋长、贵族、宗室都会因为损害自己利益为由反对皇帝背信弃义重新征税。
在大朝会中讨论了一下提高商税和对辰基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草原公司、宋辽贸易公司等子公司征税的事情之后,立马引来一堆有分量的反对之声。不了了之的耶律洪基也只有看着数字流口水了。一脸心痛的样子持续了几个月,一直到与辰基合作的其他产业(国营专卖的商品和大宋类似,都是央企)规模扩大,上交利税大幅增加之后才有所好转。
朝廷中反对加税的那些宗室贵戚也不好意思把皇帝瞥到一边吃独食,源源不断的礼物和进献的好东西也足以安抚没见过世面的耶律洪基同志了。一套套上等抛光的明清家具和席梦思、沙发搬进的四时捺钵的行宫,涂上新式化妆品的**美人也让年老力衰的他色心又起。
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装上透明玻璃的窗外的明月和桌上精美的文具,耶律洪基就有一种想砸东西的冲动。他心里想来想去的就是这些玩意能值千万贯的税收吗?能值吗?要是耶律洪基会唱歌没准一定会唱《你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