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旧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太子读书。方庆又上言:“谨按史籍所载,人臣与人主言及上表,未有 称皇太子名者。当为太子皇储,其名尊重,不敢指斥,所以不言。晋尚书仆射山涛 启事,称皇太子而不言名。涛中朝名士,必详典故,其不称名,应有凭准。朝官尚 犹如此,宫臣归则不疑。今东宫殿及门名,皆有触犯,临事论启,回避甚难。孝敬 皇帝为太子时,改弘教门为崇教门;沛王为皇太子,改崇贤馆为崇文馆。皆避名讳, 以遵典礼。此即成例,足为轨模。伏望天恩因循旧式,付司改换。”制从之。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 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 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 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长子光辅,开元中官至潞州刺 史。少子晙,工书知名,尤善琴棋,而性多严整,官至殿中侍御史。

    姚璹,字令璋,散骑常侍思廉之孙也。少孤,抚弟妹以友爱称。博涉经史,有 才辩。永徽中明经擢第。累补太子宫门郎。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瑶山玉彩 书,书成,迁秘书郎。调露中,累迁至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则天临朝,迁夏官 侍郎。坐从父弟敬节同徐敬业之乱,贬桂州都督府长史。时则天雅好符瑞,璹至岭 南,访诸山川草树,其名号有“武”字者,皆以为上膺国姓,列奏其事。则天大悦, 召拜天官侍郎。善于选补,时人称之。

    长寿二年,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虽得对仗 承旨,仗下后谋议,皆不预闻。璹以为帝王谟训,不可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 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 封送史馆。宰相之撰时政记,自璹始也。是岁九月,坐事转司宾少卿,罢知政事。 延载初,擢拜纳言。有司以璹从父弟犯法,奏言不合更为侍臣。璹上言:“昔王敦 称兵犯顺,王导仍典枢机;嵇康戮于晋朝,嵇绍忠于晋室。窃惟前古,尚不为疑; 今奉圣恩,岂由臣下。必以体例有乖,伏请甘从屏退。”则天曰:“此乃我意,卿 复何言!但当尽忠,无听浮说。”

    时武三思率蕃夷酋长,请造天枢于端门外,刻字纪功,以颂周德,璹为督作使。 证圣初,璹加秋官尚书、同平章事。是岁,明堂灾,则天欲责躬避正殿,璹奏曰: “此实人火,非曰天灾。至如成周宣榭,卜代愈隆;汉武建章,盛德弥永。臣又见 弥勒下生经云,当弥勒成佛之时,七宝台须臾散坏。睹此无常之相,便成正觉 之因。故知圣人之道,随缘示化,方便之利,博济良多。可使由之,义存于此。况 今明堂,乃是布政之所,非宗庙之地,陛下若避正殿,于礼未为得也。”左拾遗刘 承庆廷奏云:“明堂宗祀之所,今既被焚,陛下宜辍朝思过。”璹又持前议以争之, 则天乃依璹奏。先令璹监造天枢,至是以功当赐爵一等。璹表请回赠父一官,乃追 赠其父豫州司户参军处平为博州刺史。天后将封嵩岳,命璹总知撰仪注,并充封禅 副使。及重造明堂,又令璹充使督作,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时有大石国使请献狮子,璹上疏谏曰:“狮子猛兽,唯止食肉,远从碎叶,以 至神都,肉既难得,检为劳费。陛下以百姓为心,虑一物有失,鹰犬不蓄,渔猎总 停。运不杀以阐大慈,垂好生以敷至德,凡在翾飞蠢动,莫不感荷仁恩。岂容自菲 薄于身,而厚资给于兽,求之至理,必不然乎”疏奏,遽停来使。又九鼎初成, 制令黄金千两涂之。璹进谏曰:“夫鼎者神器,贵在质朴自然,无假别为浮饰。臣 观其状,先有五彩辉焕,错杂其间,岂待金色,方为炫耀?”则天又从之。

    寻属契丹犯塞,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璹为副使以备之。及还,坐 事,神功初左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多贪暴,璹屡有发扌适,奸无所容。 则天嘉之,降玺书劳之曰:“夫严霜之下,识贞松之擅奇,疾风之前,知劲草之为 贵。物既有此,人亦宜哉。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 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乃眷蜀中,氓俗殷杂,久缺良守,弊于侵渔, 政以贿成,人无措足。是用命卿出镇,寄兹存养。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吏不 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扌适,盖非一绪。贪残之伍,屏迹于列城;剽夺之俦,遁 形于外境。讵劳期月,康此黎元,言念德声,良深嘉尚。宜布琅邪之化,当以豫州 为法。”则天又尝谓侍臣曰:“凡为长官,能清自身者甚易,清得僚吏者甚难。至 于姚璹,可谓兼之矣。”

    时新都丞硃待辟坐赃至死,逮捕系狱。待辟素善沙门理中,阴结诸不逞,因待 辟以杀璹为名,拟据巴蜀为乱。人密表告之者,制令璹按其狱。璹深持之,事涉疑 似引而诛死者,仅以千数。则天又令洛州长史宋元爽、御史中丞霍献可等重加详覆, 亦无所发明。逮系狱数百人,不胜酷毒,递相附会,以就反状。因此籍没者复五十 余家,其余称知反配流者亦十八九,道路冤之。监察御史袁恕己劾奏其事。则天初 令璹与恕己对定,又寻令罢推。俄拜地官尚书。岁余,转冬官尚书,仍西京留守。 长安中,累表乞骸骨,制听致仕,进爵为伯。遇官名复旧,为工部尚书。神龙元年 卒,遗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曰成。

    弟班,少好学,以勤苦自立。举明经,累除定、汴、沧、虢、豳等五州刺史, 加银青光禄大夫,转秦州刺史。以善政有闻,玺书褒美,赐绢百匹。神龙元年,累 封宣城郡公,三迁太子詹事,仍兼左庶子。时节愍太子举事不法,班前后上书进谏。 今载四事:

    其一曰:臣闻贾谊曰:“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使与太子居处出 入。故太子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 无正;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无不正。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 史。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箴,大夫进谋,故习与智 长,化与心成。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臣又闻之,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善言古者,所以验于今。伏惟殿下睿德洪深,天姿聪敏, 近代成败,前古安危,莫不悬鉴在心,动合典礼。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叨预股肱,辄荐尘露,庶裨山海。伏以内置作坊,工巧得入宫闱之内、禁卫之所, 或言语内出,或事状外通,小人无知,不识轻重,因为诈伪,有玷徽猷。臣望并付 所司,以停宫内造作。如或要须役造,犹望宫外安置,庶得工匠不于宫禁出入。

    其二曰:臣闻汉文帝身衣弋绨,足履革舄;齐高帝栏槛用铜者,皆易以铁。经 侯带玉具剑环珮以过魏,太子不视,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主信 臣忠,魏之宝也。”经侯委剑珮而去。太子使追还之,谓曰:“珠玉珍玩,寒不可 衣,饥不可食,无遗我贼。”经侯杜门不出。臣观圣贤经籍,务以简素为贵;皇王 政化,皆以菲薄为德。伏惟殿下留心恭俭,靡尚浮奢。臣愚犹望损之又损之,居简 以行简,减省造作,节量用度。

    其三曰:臣闻银牖铜楼,宫闱严秘,门閤来往,皆有簿历。殿下时有所须,唯 门司宣令,或恐奸伪之辈,因此妄为增减,脱有文状舛错,事理便即差违。且近日 吕升之便乃代署宣敕,伏赖殿下睿敏,当即觉其奸伪,自余臣下庸浅,岂能深辨真 虚?望墨令及覆事行下,并用内印印画署之后,冀得免有诈假,乃是长久规模。臣 又闻之,忠臣事君,有犯而无隐;明主驭下,纳谏以进德。故书云:“有言逆 于志,必求诸道;有言顺于心,必求诸非道。”伏惟殿下仁明昭著,圣敬日跻,探 幽洞微,穷神索隐。事之善恶,毫厘靡差;理有危疑,锱铢无爽。臣以庸谬,叨侍 春闱,职居献替,岂敢缄默!

    其四曰:臣闻圣人不专其德,贤智必有所师。故曰:与善人言,如入芝兰之室, 久自芬芳;与不善人言,如火销膏,不觉而尽。今司经见无学士,供奉未有侍读, 伏望时因视膳,奏请置人。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披文扌适句,方资审谕 之勤。臣又闻臣之事主,必尽乃诚;君之进贤,务求忠谠。伏惟殿下养德储闱,以 端静为务;恭膺守器,以学业为先。经所以立行修身,史所以谙识成败。雅诰既习, 忠孝乃成,传记方通,安危斯辨。知父子君臣之道,识古今鉴戒之规,经史为先, 斯乃急务。至于工巧造作,僚吏直司,实为末事,无足劳虑。臣以庸浅,献替是司, 臣而不言,负谴圣日,言而获罪,是所甘心。伏愿留意经书,简略细事,一蒙采纳, 万殒无辞。乞降储明,俯矜狂瞽。

    疏奏,太子虽称善,竟不悛革。太子败,诏遣索其宫中,得班谏书,中宗嘉其 切直。时宫臣皆贬黜,唯班擢拜右散骑常侍。岁余,迁秘书监。

    睿宗即位,累授户部尚书,转太子宾客。先天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复拜户 部尚书。班与兄弟璹,数年间俱为定州刺史、户部尚书,时人荣之。开元二年卒, 年七十四。班尝以其曾祖察所撰汉书训纂,多为后之注汉书者隐没名氏, 将为己说;班乃撰汉书绍训四十卷,以发明旧义,行于代。

    史臣曰: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 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 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 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王方庆干城南海,羽冀东宫,台阁枢机,无不功济, 所谓君子不器者也。苟非文学,斯焉取斯。璹成都布政,始卒不侔;相国上章,或 否或中。且焚明堂而避正殿,固诤何多;黜唐颂而立天枢,一言非措。矧乃妄求符 瑞,已失忠贞;精择楚茅,难裨过咎。不常其德,罔畏承羞。班规谏有才,牧守多 善,储幄之任,可谓得人。

    赞曰:犯颜忤旨,返政扶危。是人杂事,狄能有之。终替武氏,克复唐基。功 之莫大,人无以师。方庆之才,周旋特立。璹也无常,班能操执。

    <b>部分译文</b>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原籍琅笽,后南迁居丹阳,为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家居咸阳。王方庆的祖父,是隋卫尉丞。他的伯父王弘让,有美名。贞观年间为中书舍人。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后渐被疏远排斥,龙朔年中去世。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曾经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受业终止。唐高宗永淳年中(683),王方庆任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授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物珠之类货到中国来卖。旧都督路元容贪求他们的货物,被马来人杀了。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员因先受首领贿赂,也未追查。王方庆就禁止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以法律来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议论,认为唐以来治广州的官长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皇上也亲笔褒扬“:朕因为卿一贯很称职,所以授此官,这使大唐的美名远闻,这的确符合朝廷的希望,现赐卿杂彩六十段并瑞锦等物,以彰善政。”

    证圣元年(695),王方庆被任洛州长史,不久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石泉县男。万岁登封元年(696),调任并州长史,封琅笽县男。未走马上任,又升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代理宰相)。不久又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主持政事。

    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归来,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要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这个时候持疑问不能定,下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对国中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准备用轿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走桥安。’元帝就徒步行走过。这是前代的旧事。今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比于楼船,安危相等。陛下是众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没去。这年,王方庆改封石泉子。

    当时有常制,每月一日在明堂行告朔之礼,司礼博士辟闾仁讠胥奏议,大意是“:经史正文,没有天子每月告朔的事。臣等请求,既然没有这个礼就不可习非,以天子之尊来用诸侯之礼。”王方庆又奏议,大意是:“明堂是天子布政的地方,根据春秋谷梁传记载:‘闰月,就是加上十二月之余日,天子不在闰月告朔。’但又说:‘这样非礼。闰月是为了正时,正时是为了指导农事,农事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于此。闰月不告朔,这就是弃时政。’臣据此文,天子闰月也要行告朔之礼,岂有另外的月份而废弃此礼的呢!先儒旧说,天子行事一年十八度入明堂。大享的祭祀不问卜,第一次入明堂;每月的告朔,十二次入明堂;四时迎气,又四次入明堂,巡狩之年,又一次入明堂。今礼官议论只每年正月初一一次入明堂告朔,这与先儒的说法已经很不同,臣不敢苟同。刘宋时,何承天的礼论,梁代崔灵恩的三礼义宗,隋炀帝命学士写的江都集礼,以及贞观、显庆礼和词令不讲告朔,不等于没有告朔,只是其文乃缺。各书都有各书的缘由,不足为依据,今礼官引用来做证据,在臣来说确实感到有疑惑。”武则天又令礼官广集众儒,取王方庆、辟闾仁讠胥所奏议的内容,来定得失。当时成钧博士吴扬善、太学博士郭山恽等上奏:“按周礼及三传(春秋、谷梁、公羊三传)皆有天子告朔之礼,秦灭诗、书,由此告朔礼废。望依王方庆说。”武则天下诏书,按王方庆的主张每月行告朔之礼。

    武则天以王方庆家多藏书,曾经找他访求王羲之墨迹。王方庆奏道“:臣十代从伯祖王羲之的书法,先有四十余张,贞观十二年(639),太宗购求,先祖一并进献。只有一卷还在家中珍藏,现进献皇上,并进献臣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洽、九代祖王王旬、七代祖王云首、七代祖王僧绰、六代祖王仲宝、五代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王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法共十卷。”武则天武成殿传示群臣,又令中书舍人崔融编宝章集,来叙这件事,又赏赐王方庆,当时很是荣耀。

    王方庆又上告“:法令明文规定‘:期丧,大功未葬,不参加朝贺,未终丧,不能参加宴会,’近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随同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公然违背礼法,名教既亏,实在是玷污风化。伏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听从了这意见。王方庆慢慢因年老多病,请求不参与政事,于是被授麟台监修国史。到中宗立为太子,王方庆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圣历二年(699)元月,武则天想在冬十二月讲习练武,有司考查,缓延到第二年早春二月。王方庆上疏“:谨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练习射箭和御马比武。’这就是三季务农,一季抓练武,来练习射箭、御马、比武,这是王者常规,表明安不忘危之道,‘孟春之月,不可以举兵。’兵,是甲胄干戈的总名。兵,金性,金克木,春盛德在木上,而去举金害盛德,违逆生气,如果‘孟春行冬令,那么水涝而败坏庄稼,霜雪大至,首种不入。’蔡邕月令章句说:‘太阳刚刚休息,少阳还很微弱,而行冬令来导水气,故出现水灾而败坏生物。霜雪大至,挫折阳气。太阳干扰时令,再雪进而大霜,故大大伤首种。首种,就是宿麦,一般麦子秋天种,宿麦春种,所以叫首种。入,收也。春天严寒冰冻所伤,所以导致夏麦不能成长。’今春二月讲武练兵,是行冬令,以阴政犯阳气,伤害万物生长之德。臣担心水涝败坏庄稼,霜雪损坏庄稼,夏麦不能很好生长,没有粮食收入,伏望陛下能顺时令,到冬月讲武习兵,来顺应天道。”武则天亲笔下诏“:这次讲武练兵是因为长久太平,多历年载,人皆废战,均去学文。现在讲武其目的在整兵威,故此令教习演武。卿以春行冬令,则水涝伤庄稼,举金伤木则影响农业生产。卿所陈述,深合典礼,若违此请,这就是使月令虚行,希望倡导直言,依表行事。”

    这年,授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其他职务如故,俸禄等同职事三品,兼侍皇太子读书。王方庆又上言“:谨按史籍所载,人臣和君主在上表中,没有直接写皇太子其名的,皇储太子名应尊重,所以不直接写名,今东宫殿和门名,皆有触犯,临事论议,回避甚难。孝敬皇帝李弘为太子时,改弘教馆为崇教馆;沛王李贤为皇太子,改崇贤馆为崇文馆。皆避名讳,以遵典制。这已成常例,应成为轨模,望陛下能因循旧式,交付有司改换。”武则天下旨听从。

    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好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酬答,都有典据,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编辑成礼杂答问。他家藏书多,不少于礻必阁,至于图画,也多异本。但他的子孙不能守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多散亡。

    姚璹,字令璋,是散骑常侍姚思廉的孙子。少年时就没有父母,自己抚养弟妹,以友爱被世人称扬。他广博学习经史,有才辩。永徽年中,考明经科中举,授太子宫门郎之职,他与司议郎孟利贞等奉令撰写瑶山玉彩一书,书成,升迁秘书郎。调露年中升迁中书舍人,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迁任夏官侍郎。因表弟姚敬节参与徐敬业的叛乱受连累,贬桂州都督府长史。当时武则天雅好符瑞,姚璹到岭南,遍查山川草木,其名凡号有“武”字的,都把它作为承应国姓,一一列表上奏。武则天很高兴,召回京拜为天官侍郎。

    长寿二年(692),升任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宰相)。自永徽年以后,左史、右史虽然要在仪仗下承受圣旨,但谋议却在史官、谏官退朝后密奏,均不参与谋议。姚璹认为帝王决策训导,不可没有记述,如不叫宰相得知,史官也无从记事。他便上表请求凡史官、谏官退朝后所商讨的军国大事,宰相应有一人专门记录,称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撰时政记,就是从姚璹开始的。这年九月,因事犯错,降为司宾少卿,罢免了宰相职务。延载初年(694),提升为纳言。有司以姚璹的表弟犯法,上奏说姚璹不适合继续为侍臣。姚璹上言“:过去王敦起兵反叛,王导仍任枢机重职;稽康在晋朝被杀,嵇绍还是忠于晋王室。就是前代,尚不被怀疑;今天奉圣朝,哪里会这样呢?如果一定要说与体例有违的话,臣请求甘愿屏退。”武则天道“:这就是我的意思,卿不要再说了。只要尽忠心,不要听浮言。”

    当时,武三思率领各少数民族的酋长,请求铸铜柱为天枢,刻武则天功德,立于端门之外,姚璹为督作使。证圣初年(695),姚璹加官职任秋官尚书,代理宰相,这年,明堂遭火灾,武则天自责而避离正殿,姚璹上奏道:“这实际上是人造成的火灾,并非天灾。成周时洛阳的宣檄讲武之地,汉武时的建章宫均遭过火灾,但盛德仍然久远。臣又见弥勒下生经说,当弥勒成佛的时候,七宝台须臾之间散毁。看见这无常之相,弥勒便成正觉之因。所以,圣人之道,随缘而化,因循客观事物变化之利。何况今日之明堂,是布政之所,并非宗庙之地,陛下如避正殿,于礼法上也不妥当。”左拾遗刘承庆却上奏说:“明堂是祭祀的地方,今既已被焚,陛下应当闭门思过。”姚璹又持前议争论,武则天则依姚璹的意见行事。先要姚璹监造天枢,至此以功赐爵一等。姚璹上表请求给自己父亲赠一官,武则天就追赠他的父亲原豫州司户参军姚处平为博州刺史。武则天将去嵩山封禅,命姚璹总管仪礼,充封禅副使。到重造明堂时,又令姚璹充当监造的使者,因建造有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当时有大石国派使来献狮子。姚璹上疏谏道“:狮子是猛兽,只食肉,远从碎叶来到京都,肉既难得,极为劳累耗费。陛下以百姓为心,担忧一物有失,鹰犬也不蓄养,渔猎总是停止,用不杀生来表现大慈悲,来显好生的高尚道德,凡是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虫兽,没有不感受陛下仁恩的。哪里能容得对自身菲薄,而对猛兽给厚资。讲求至理,必然不能这样。”疏奏上,武则天便马上要来使不要送狮子来京都。另外,当时铸九鼎成功,武则天下旨用黄金千两涂饰。姚璹进谏道:“鼎,是神器,贵在质朴自然,不必要另外加上浮饰。臣观鼎的形状,先有五彩光辉,昏杂其间,哪里还要什么金色才算炫耀呢?”武则天又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久契丹侵犯边塞,武则天命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姚璹为副使来防备。到归来,因处事有误,在神功初年(697),降职调任益州大督府长史。蜀中官吏多贪婪残暴,姚璹多次进行严厉打击,奸邪无所容身,武则天对姚璹予以赞扬,下玺书慰劳:“严霜之下,才识青松的高尚;疾风之前,方知劲草的可贵。物既如此,人也是一样。卿早荷朝恩,委以重任。在朝中做相,成绩很大;防边训兵,操尽心力。岁寒不改,始终不渝。又眷顾蜀中,民俗很乱,久缺好的地方官,在侵吞民利上成为官吏之弊,收刮民财成为政务,人无所措手足。因此命卿出镇,果然能驾驭得当,政风澄清,治政整肃,吏不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偏打击犯罪,致使贪残的人躲藏,抢夺的人逃遁。未用一月,安定了世俗百姓,人民念卿之德,很是赞扬。”武则天又曾对侍臣说“:凡为长官,能使自身清白容易,能使下属廉洁很难。而姚璹,可以称得上二者兼有。”

    当时新都丞朱待辟贪赃有死罪,逮捕入狱。朱待辟一向善于佛教教理,他阴谋结交那些不得志之人,朱待辟以杀姚璹为名,打算据巴蜀作乱。有人秘密上表告发此事。武则天下旨令姚璹以法制裁,姚璹把涉嫌有牵连的人处死差不多上千人。武则天又令洛州长史宋元爽、御史中丞霍献可等重新加以详细覆查,也没有什么问题。抓进狱中的数百人,受不了酷刑毒打,都承认反叛罪名。因此没收家产又有五十多家,其余称知情者十有八九被流放,冤声载道。监察御史袁恕己劾奏此事,武则天开始令姚璹与袁恕己对质,后又令不再追问。不久,姚璹拜地官尚书。一年多,调任冬官尚书,仍为西京留守。长安年中,上表请求告老还乡,武则天下旨,姚璹晋爵为伯,正遇上官名复旧,为工部尚书。神龙元年姚璹去世。生前遗嘱令薄葬,赠越州都督,谥号成。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