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往事百语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种种改革时,才感到大不易也!
当年台湾民风保守,耶教盛行,而且正值戒严时期,言行有些许开放,佛教有稍许改革,均足以惊世骇俗,小至出家人戴手表、用钢笔、坐车子都会备受指摘。而我却教导学生打篮球、组织青年成立佛教歌咏队,因此更是被人视为异端,饱受恐吓。从到处弘法布教,被警察人员频频监视,到大胆启用言论开放的学者讲课,被有关当局连番调查……乃至不实的毁谤连番而至,使得一向求全求好的我一度感到悲愤难平,然而念及佛教的未来,心中又顿生动力,奋勇向前。如今我冲破种种难关,回想过去种种,深感成功之道无他,只要凡事往大处、远处着想,不在无谓的事情上“比较、计较”,当因缘成熟时,自然水到渠成,一切现前。
新观念的建立固然耗时费事,新方式的推展也必须拥有“不比较”辛劳、“不计较错误”的雅量,才不至前功尽弃。一九五八年,台湾电影界首次开拍《释迦传》时邀我当顾问,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但当时缺乏经验,只知助成好事,没有细看脚本,没想到演出后因剧情不当,引起轩然大波,不但台湾的信徒们纷纷来到三重市新成立的“佛教文化服务处”向我谩骂,扬言要捣毁办公的地方,甚至到马来西亚上映时,当地僧侣也聚集在戏院门口静坐抗议,在台湾的我当然也连带受责。尽管知情者为我叫屈,但我未尝以只字词组怪罪电影制作单位,因为我总认为,佛教电影化在刚开始时难免有各种缺点,必须有人担当责难,否则因噎废食,阻碍了佛教的进步,岂不枉哉!后来游娟女士在台视制作《佛祖传》连续剧,也是因为以我的著作《释迦牟尼佛传》为蓝本,而让我再度遭受无妄之灾,但我觉得一些不如法的地方只是过程,将来一定会有所改善。所以只有自己含垢忍辱,“不予计较”。果真,现在制作的佛教影片不是越来越进步了吗?
三年前,勾峰先生将我撰写的《玉琳国师》改编成《再世情缘》剧本在中视上演,不但轰动岛内外,而且度化了影片的男女主角、工作人员,乃至许多电视观众此片皈依佛教。记得二十多年前,《玉琳国师》在空军电台以文艺小说播出时,教界乏人认同,直至今日,大家才日益肯定声光化电对弘扬佛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不是很好的事吗?
一九九四年的一日午后,周游女士来电表示想来拜访我,没想到见面时,她已经带了一组摄影队来到现场,并且要我为她新制作的连续剧《唐太宗》说几句好话。我一向不逆人意,虽然心中不悦,明知此举将遭到议论,依然勉为其难,满人所愿。后来片头上演后,多少通电话、多少封来信交相指责。但由于这个因缘,佛教得到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度化更多的民众。所以,凡事无法尽如人意,如果只是在枝末细节上“比较、计较”,不惟因此蹉跎光阴,也往往错过良机,倒不如直下承担,忍辱负重。
四十年前刚到宜兰弘法时,为了化导顽强的民众,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像林松年每次进我的寮房,总是踢门而入,怒言相向;熊岫云一向以知识分子自诩,在他伯父的劝诱下前来宜兰念佛会听我讲经,刚开始时也都是双手抱胸,一副倨傲怀疑的模样。我当时自忖来到一个新地方,必定会有新的挑战,但对于个人有利与否,我“不想比较、计较”,唯愿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大众,所以仍以平常心来待人处事,后来他们都成为最忠实的佛教护法者,而我也从此没有离开过宜兰。
俗语说:“同行相轻。”但我的同道中,却不乏互相提携的善友,其中煮云法师是我在栖霞佛学院的同学,因为我们彼此“不比较,不计较”,所以成为莫逆之交。记得一九五三年在宜兰念佛会,一位老居士对我说:二月份煮云法师要到高雄凤山,但他很喜欢在宜兰弘法,希望我能和他调换。我想到大家同学一场,所以欣然答应,没想到后来煮云法师从花莲经台东来到凤山时,受到当地信徒的盛大欢迎,于是就在当地落脚。
一九六四年,我在寿山寺创立佛学院,特邀煮云法师前来授课。他每次来,信徒供养的水果、从报摊上买来的杂志都放在桌上,甚至厨房里好一点的菜,总是先被他的弟子收去给他。我的弟子三番两次和我抱怨,我都和他们说:“煮师和我数十年的交情,如今他不嫌弃和我同住,我没什么好供养他,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同道们都称煮老为“上、中、前”的法师,因为他每次用餐时习惯坐在“上”位,照相时喜欢坐在“中”间,走路时自动走在“前”面,唯独外出买车票付钱时,他一定“后”退,由我付钱。次数一多,我的弟子又发出不满的声音,我经常告诉他们:“钱就是要拿来用的,不劳你们为我担心!”
煮云法师对我很好。有位同道多少次背后说我的坏话,从中挑拨我们之间的友谊,他不是哈哈一笑,就是为我说好话。我们相知相惜,直到他往生为止。
一九五五年,我着手筹建高雄佛教堂,没想到从开工伊始,人为纷争即不断发生。我一生做事,觉得完成使命才是重点,从未在利上和人“比较、计较”,所以一落成以后,便交给我过去的师长月基法师主持。
后来,我以此为据点,创建寿山寺,开辟佛光山,在岛内外发展一百多个佛教事业单位。回想来台四十年,之所以能为佛教做这么多的事,不在于我有智慧、有能力,而是跟随我的弟子也都与我一样,具有“不比较,不计较”的性格,大家分工合作,集体创作,所以能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于今我云游世界讲经说法,海外华人问我应如何出人头地时,我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不要只在私利上“比较、计较”,而应抱持“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融入当地社会,努力奉献服务,和大家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要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和虚空一样,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一九九六年九月)
种种改革时,才感到大不易也!
当年台湾民风保守,耶教盛行,而且正值戒严时期,言行有些许开放,佛教有稍许改革,均足以惊世骇俗,小至出家人戴手表、用钢笔、坐车子都会备受指摘。而我却教导学生打篮球、组织青年成立佛教歌咏队,因此更是被人视为异端,饱受恐吓。从到处弘法布教,被警察人员频频监视,到大胆启用言论开放的学者讲课,被有关当局连番调查……乃至不实的毁谤连番而至,使得一向求全求好的我一度感到悲愤难平,然而念及佛教的未来,心中又顿生动力,奋勇向前。如今我冲破种种难关,回想过去种种,深感成功之道无他,只要凡事往大处、远处着想,不在无谓的事情上“比较、计较”,当因缘成熟时,自然水到渠成,一切现前。
新观念的建立固然耗时费事,新方式的推展也必须拥有“不比较”辛劳、“不计较错误”的雅量,才不至前功尽弃。一九五八年,台湾电影界首次开拍《释迦传》时邀我当顾问,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但当时缺乏经验,只知助成好事,没有细看脚本,没想到演出后因剧情不当,引起轩然大波,不但台湾的信徒们纷纷来到三重市新成立的“佛教文化服务处”向我谩骂,扬言要捣毁办公的地方,甚至到马来西亚上映时,当地僧侣也聚集在戏院门口静坐抗议,在台湾的我当然也连带受责。尽管知情者为我叫屈,但我未尝以只字词组怪罪电影制作单位,因为我总认为,佛教电影化在刚开始时难免有各种缺点,必须有人担当责难,否则因噎废食,阻碍了佛教的进步,岂不枉哉!后来游娟女士在台视制作《佛祖传》连续剧,也是因为以我的著作《释迦牟尼佛传》为蓝本,而让我再度遭受无妄之灾,但我觉得一些不如法的地方只是过程,将来一定会有所改善。所以只有自己含垢忍辱,“不予计较”。果真,现在制作的佛教影片不是越来越进步了吗?
三年前,勾峰先生将我撰写的《玉琳国师》改编成《再世情缘》剧本在中视上演,不但轰动岛内外,而且度化了影片的男女主角、工作人员,乃至许多电视观众此片皈依佛教。记得二十多年前,《玉琳国师》在空军电台以文艺小说播出时,教界乏人认同,直至今日,大家才日益肯定声光化电对弘扬佛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不是很好的事吗?
一九九四年的一日午后,周游女士来电表示想来拜访我,没想到见面时,她已经带了一组摄影队来到现场,并且要我为她新制作的连续剧《唐太宗》说几句好话。我一向不逆人意,虽然心中不悦,明知此举将遭到议论,依然勉为其难,满人所愿。后来片头上演后,多少通电话、多少封来信交相指责。但由于这个因缘,佛教得到更开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度化更多的民众。所以,凡事无法尽如人意,如果只是在枝末细节上“比较、计较”,不惟因此蹉跎光阴,也往往错过良机,倒不如直下承担,忍辱负重。
四十年前刚到宜兰弘法时,为了化导顽强的民众,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像林松年每次进我的寮房,总是踢门而入,怒言相向;熊岫云一向以知识分子自诩,在他伯父的劝诱下前来宜兰念佛会听我讲经,刚开始时也都是双手抱胸,一副倨傲怀疑的模样。我当时自忖来到一个新地方,必定会有新的挑战,但对于个人有利与否,我“不想比较、计较”,唯愿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大众,所以仍以平常心来待人处事,后来他们都成为最忠实的佛教护法者,而我也从此没有离开过宜兰。
俗语说:“同行相轻。”但我的同道中,却不乏互相提携的善友,其中煮云法师是我在栖霞佛学院的同学,因为我们彼此“不比较,不计较”,所以成为莫逆之交。记得一九五三年在宜兰念佛会,一位老居士对我说:二月份煮云法师要到高雄凤山,但他很喜欢在宜兰弘法,希望我能和他调换。我想到大家同学一场,所以欣然答应,没想到后来煮云法师从花莲经台东来到凤山时,受到当地信徒的盛大欢迎,于是就在当地落脚。
一九六四年,我在寿山寺创立佛学院,特邀煮云法师前来授课。他每次来,信徒供养的水果、从报摊上买来的杂志都放在桌上,甚至厨房里好一点的菜,总是先被他的弟子收去给他。我的弟子三番两次和我抱怨,我都和他们说:“煮师和我数十年的交情,如今他不嫌弃和我同住,我没什么好供养他,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同道们都称煮老为“上、中、前”的法师,因为他每次用餐时习惯坐在“上”位,照相时喜欢坐在“中”间,走路时自动走在“前”面,唯独外出买车票付钱时,他一定“后”退,由我付钱。次数一多,我的弟子又发出不满的声音,我经常告诉他们:“钱就是要拿来用的,不劳你们为我担心!”
煮云法师对我很好。有位同道多少次背后说我的坏话,从中挑拨我们之间的友谊,他不是哈哈一笑,就是为我说好话。我们相知相惜,直到他往生为止。
一九五五年,我着手筹建高雄佛教堂,没想到从开工伊始,人为纷争即不断发生。我一生做事,觉得完成使命才是重点,从未在利上和人“比较、计较”,所以一落成以后,便交给我过去的师长月基法师主持。
后来,我以此为据点,创建寿山寺,开辟佛光山,在岛内外发展一百多个佛教事业单位。回想来台四十年,之所以能为佛教做这么多的事,不在于我有智慧、有能力,而是跟随我的弟子也都与我一样,具有“不比较,不计较”的性格,大家分工合作,集体创作,所以能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于今我云游世界讲经说法,海外华人问我应如何出人头地时,我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不要只在私利上“比较、计较”,而应抱持“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融入当地社会,努力奉献服务,和大家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在大自然的世界里,树木因为承受风吹雨打,所以浓荫密布,众鸟栖息;海水因为不辞百川,所以宽广深邃,水族群集。人,也唯有秉持“不比较,不计较”的胸怀,才能涵容万物,罗致十方。在佛教里,禅门所谓的“不思善,不思恶”,正是要我们不在表相上分别“比较”;《心经》所说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要我们不在外境上执著“计较”。唯有超越对待,我们才能和虚空一样,随缘自在,任性逍遥。
(一九九六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