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方寸之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袁士元出生的那一年,正值全国干旱。虽然和常年相比,全国降水总量只是略少于常年,但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有些地方的降水量明显较往年偏少许多,袁士元出生的地方就在其中。
袁士元出生的当天夜里凌晨,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反向以移动,在近海转向,北上后期折向西北行在辽鲁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了缓解干旱的及时雨。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袁士元的父母于是翻遍了新华字典,给他们心爱的女儿起了个响亮亮的名字——士元。
士,是知识分子的统称,也是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元,是第一首位,也是开始起端,更是根源根本。恰巧,也是袁士元母亲的姓氏。于是袁士元取谐音也有三口之家的意思。
随着袁士元一天天长大,袁士元的母亲元秋惊喜地发现自家女儿对云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浓厚兴趣。于是开始憧憬着有一天,袁士元也可以像她一样工作在气象领域。袁父袁微白便和袁母元秋商量,将袁士元的乳名从阿元改成了阿园。取气象观测场地的园,也是家园的园。
袁父袁母之于袁士元的乳名就如同对待旧时人的表字,讲究与本名含义相辅相成。合在一起的意思,更是希望袁士元无论是在大国还是小家都能顶天立地有一番作为。
可袁父袁母这样的期许又不敢直接和袁士元讲,生怕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压力。故而,每当袁士元问起乳名的缘由,袁母总是闭口不言,袁父则含糊其辞地回答四个字:“大国小家。”
**
袁士元刚出生那会儿,中国气象事业已经有所起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已经开始发力,从1999年到2008年,中国气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动气象站推广建设和应用。
受地形气候等一系列不可抗力因素,袁士元的家乡因为处在中国的北方,地处寒冷地带,完成自动气象站推广建设和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故而袁士元小时候见到的,依旧是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靠笔和纸观测的情景。
在袁父袁母看来,袁士元这一辈已经很幸福了。毕竟经过了50后、60后、70后乃至80后的不断耕耘,气象观测方面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不会用煤油灯读数据,更不会因为值班错过发报二十四小时不敢合眼。
袁母元秋是70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气象观测工作较老一辈已经改善不少,但依旧较为简陋。房子甚至有些还是60年代用砖混结构建的老房子,冬冷夏热。满屋子值钱的东西除了仪器和发报设备,只有一台老式的风扇,转起来吱吱呀呀的叫。
那会儿的观测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发报,只要值班,别管白班夜班,大家都不敢合眼,生怕打个盹迷糊一下就错过了发报。每个观测员手腕上也都会戴着一块手表,即便哪天谁忘记带了也不要紧,值班室最不缺的就是钟表,随便抓过来一个看就可以了。若是害怕只看一只表会存在误差,还可以多对照几只表。
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袁士元有时就会跟着母亲一起值班。夜里袁士元总会在睡得迷迷糊糊间看到母亲拿着记录簿和铅笔急匆匆地往外走,别管外面是什么情景,下雨下雪打雷刮风,只要有闹钟或者电脑提示要去观测,袁母总是风雨无阻。
很长一段时间里,袁士元似乎也习惯了。只要是从梦中被外面的雷声和风声惊醒,第一反应是睁开眼睛喊妈妈,叫她快去观测场看看。
因为害怕出现错误,值班期间观测员的脑子里要时刻绷着一根弦,每天7此绘图报、24次航空报,还有不定时的危险报、重要报,每份都不能迟发。别管是冬天的大风还是夏天的雷电,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一代代的气象观测人,就守着这块一亩三分地,守着那些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因为长时间的神经紧绷,以及不定期的黑白颠倒,很多观测员都会有多梦或者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袁母元秋算是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气象工作的无数气象观测工作者的其中之一,经历过人工观测、手工编报、手工抄报表,也一步步看着设备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脑,逐步视线地面观测资料自动化处理的那一辈气象人。
**
气象观测场不大,但要求却很严格。因为是获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观测场往往都要建在能较好反应当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也就是要求尽可能避免因为局部地形等问题,最大限度还原当地平均地理环境,尽量避免有任何人工误差存在干扰测量数... -->>
袁士元出生的那一年,正值全国干旱。虽然和常年相比,全国降水总量只是略少于常年,但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有些地方的降水量明显较往年偏少许多,袁士元出生的地方就在其中。
袁士元出生的当天夜里凌晨,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反向以移动,在近海转向,北上后期折向西北行在辽鲁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了缓解干旱的及时雨。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袁士元的父母于是翻遍了新华字典,给他们心爱的女儿起了个响亮亮的名字——士元。
士,是知识分子的统称,也是对品德好、有学识、有技艺的人的美称。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元,是第一首位,也是开始起端,更是根源根本。恰巧,也是袁士元母亲的姓氏。于是袁士元取谐音也有三口之家的意思。
随着袁士元一天天长大,袁士元的母亲元秋惊喜地发现自家女儿对云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浓厚兴趣。于是开始憧憬着有一天,袁士元也可以像她一样工作在气象领域。袁父袁微白便和袁母元秋商量,将袁士元的乳名从阿元改成了阿园。取气象观测场地的园,也是家园的园。
袁父袁母之于袁士元的乳名就如同对待旧时人的表字,讲究与本名含义相辅相成。合在一起的意思,更是希望袁士元无论是在大国还是小家都能顶天立地有一番作为。
可袁父袁母这样的期许又不敢直接和袁士元讲,生怕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压力。故而,每当袁士元问起乳名的缘由,袁母总是闭口不言,袁父则含糊其辞地回答四个字:“大国小家。”
**
袁士元刚出生那会儿,中国气象事业已经有所起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已经开始发力,从1999年到2008年,中国气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动气象站推广建设和应用。
受地形气候等一系列不可抗力因素,袁士元的家乡因为处在中国的北方,地处寒冷地带,完成自动气象站推广建设和应用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故而袁士元小时候见到的,依旧是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靠笔和纸观测的情景。
在袁父袁母看来,袁士元这一辈已经很幸福了。毕竟经过了50后、60后、70后乃至80后的不断耕耘,气象观测方面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不会用煤油灯读数据,更不会因为值班错过发报二十四小时不敢合眼。
袁母元秋是70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气象观测工作较老一辈已经改善不少,但依旧较为简陋。房子甚至有些还是60年代用砖混结构建的老房子,冬冷夏热。满屋子值钱的东西除了仪器和发报设备,只有一台老式的风扇,转起来吱吱呀呀的叫。
那会儿的观测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发报,只要值班,别管白班夜班,大家都不敢合眼,生怕打个盹迷糊一下就错过了发报。每个观测员手腕上也都会戴着一块手表,即便哪天谁忘记带了也不要紧,值班室最不缺的就是钟表,随便抓过来一个看就可以了。若是害怕只看一只表会存在误差,还可以多对照几只表。
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袁士元有时就会跟着母亲一起值班。夜里袁士元总会在睡得迷迷糊糊间看到母亲拿着记录簿和铅笔急匆匆地往外走,别管外面是什么情景,下雨下雪打雷刮风,只要有闹钟或者电脑提示要去观测,袁母总是风雨无阻。
很长一段时间里,袁士元似乎也习惯了。只要是从梦中被外面的雷声和风声惊醒,第一反应是睁开眼睛喊妈妈,叫她快去观测场看看。
因为害怕出现错误,值班期间观测员的脑子里要时刻绷着一根弦,每天7此绘图报、24次航空报,还有不定时的危险报、重要报,每份都不能迟发。别管是冬天的大风还是夏天的雷电,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一代代的气象观测人,就守着这块一亩三分地,守着那些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数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因为长时间的神经紧绷,以及不定期的黑白颠倒,很多观测员都会有多梦或者神经衰弱的职业病。
袁母元秋算是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气象工作的无数气象观测工作者的其中之一,经历过人工观测、手工编报、手工抄报表,也一步步看着设备从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脑,逐步视线地面观测资料自动化处理的那一辈气象人。
**
气象观测场不大,但要求却很严格。因为是获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观测场往往都要建在能较好反应当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也就是要求尽可能避免因为局部地形等问题,最大限度还原当地平均地理环境,尽量避免有任何人工误差存在干扰测量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