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谨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松佐河战役中,对上奥匈帝国军队,总算取得了一定战果,尽管他们每次的伤亡人数都比奥匈军队要多不少,而在德国军队增援时,这个数字还会成倍扩大……
此刻,意大利正计划发起第十次伊松佐河进攻,无论如何,只有协约国取得胜利,意大利才能得到期望的战争红利。不过,意大利人还是失算了,就算同盟国被打败了,意大利也没捞到任何好处,之前承诺的条件,英国人和法国人完全没有兑现的打算。
习惯于戳盟友一刀的意大利面条,终于被盟友给摆了一道。
当然,现在的意大利并不知道会受到何种“待遇”,难得鼓起勇气,激-发出斗志的面条军们,正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重要准备。
从尼德商行购买的头盔,大量药品,还有新式冲锋枪,都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
至少,意大利人是这样认为的。
二月底,两艘载有华夏古董的商船再次从欧洲,这已经是第四批装船的“货物”了,此时,第三批“货物”还在海面航行。
随着欧战的再一次升级,也可称之为欧洲各国“最后的疯狂”,尼德商行的出货量和交易额都达到了“令人恐怖”的数字。
李谨言旗下的各家工厂全部开足马力,机器日以继夜的隆隆作响,运送原料和货物的车队排成长龙,关北城外的工业区,从未像现在这么繁忙。即便是在战争激烈的1916年,出厂的货物也不到如今的三分之二。
不只是北六省,南六省,西北,西南,中原,几乎整个华夏的工厂,在一夕之间都变得异常忙碌。农民种出的粮食,牧民饲养的牛羊,甚至是早些年几乎被市场淘汰的土布,都被大量收购。
同时,华夏联合政府再度颁布筑路计划,这一次的工程规模和资金投入是以往的几倍,楼大总统和交通部长也终于体会了一把有钱不怕花的豪爽。
工程师们聚在了一起,包括华夏人,比利时人,俄国人以及少数美国人。
华夏要修的路很多,不用担心分不到“活”干。
这其中,比利时人是最不需要担心的,按照华夏人的话来说,真金不怕火炼,有之前主持修筑的铁路在,他们都是经过了考验的。自从为躲避战火来到华夏,连简单的打招呼都不会,到如今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华夏语,又用赚到的薪水把家人全部接到华夏来定居,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在这里的生活,让他们远离了战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了在华夏定居的打算,即便欧洲战争结束,也不打算回去了。
俄国人的想法一样,现在的俄国比被德国占领的比利时还要混乱,与其回到国内,不如留在华夏。他们不只把家人接到北六省,还给昔日许多同僚写信,发电报,劝说他们一同到华夏来工作。
沙皇时代的俄国,尽管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各领域涌现的人才却并不少。
化学,物理,军工。
若是没有庞大的人才基础,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包含有与德国合作的因素在内,无可否认,俄国除了黄金和矿产资源,也是座人才的宝库。
李谨言想的明白,与其等到一年后和美国开始人才争夺,不如提早对俄国下手。
二月革命还好,十月革命后,大量的俄国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地主阶级,贵族,背景不够贫苦大众的军官都要去见上帝。贵族和地主就算了,那些有真材实料的军官,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都是笔值得挖掘的财富。布琼尼,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铁木辛格……这些后世有名苏联元帅和将军,都曾在沙皇军队中服役。
说不定还能借此和高尔察克的白军搭上线,加上冬宫中的伊莲娜,潜入俄国的情报人员,楼少帅手下的军队,尼古拉二世的黄金,早晚是华夏的囊中之物。
有了钱,有了更多的人才,才会有更多的底气。
李谨言不会以为这场战争结束,世界就太平了。一战的进程足以表明,历史仍在遵循着固有的轨迹,李谨言拼命扇翅膀,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脚下的土地。若没有楼家,李谨言能把厂子办起来,别被三天两头的打秋风就算万幸。
一朝穿-越,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中间站的想法,傻缺才会有。
李谨言是傻缺吗?显然不是。
三月初,几位老先生重新到大帅府中安营扎寨,还带来不少小辈和徒子徒孙。随着一艘又一艘“运宝”船抵达,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
李谨言将建造图书馆的工程交给了孟氏兄弟,同时将在京城建造博物馆的计划告知了楼大总统。
楼大总统的回电也很快,答应得也很痛快。
拿着电报,李谨言蹬蹬蹬跑上二楼,在书房里找到正伏案工作的楼少帅,“少帅,大总统答应了。”
“什么?”
“博物馆的事。”李谨言几步走到桌旁,“我三月要去大连,少帅,你看派谁和孟涛一起进京比较好?”
关北图书馆由孟波设计建造,京城博物馆则交给了孟涛和四处的那位机关大拿。将这些宝贝从国外运回来费了李谨言多少心血,若是损失一件,李三少都想抱头撞墙。
比起大院深宅,博物院一旦建成,更容易被盯上。在后世,博物馆失窃案也不少见。
哑叔就提醒过李谨言,江湖上可有不少“能人”。李谨言拍拍脑袋,赫赫有名的“燕子李三”,不就出现在民国时期?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谁也无法能保证不会再出个王三赵三。
防贼的同时,也要提放建馆中途有人插手。
“请孟老上京。”
“孟老?”
“外祖父也会亲自去京城一趟,不需要担心。”楼少帅又拿过一份文件,埋头看了起来。
李谨言想想,好像也只能这么办了。总不能让楼少帅派军队进京武装建馆吧?
三月四日,许二姐接到了哑叔发来的电报,同日,俄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和示威活动,被派去镇压的士兵当场哗变,加入了游行人群,大喊着“不要战争,要面包”的口号。
三月七日,局势进一步恶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彻底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三月八日,沙皇从前线调回的士兵拒绝对群众开枪,宫廷大臣也不再支持他,尼古拉二世彻底孤立无援,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退位。
为了维持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尼古拉二世想把皇位传给弟弟米哈伊尔,却遭到了拒绝,无论是谁,在此时登上皇位都不会受到民众“欢迎”。
此时的俄国,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不再需要皇帝和国王。
伊莲娜提起裙摆,在长长的宫廷走廊中奔跑,房间中,皇后亚历山德拉以及沙皇夫妇的五个子女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消息。
“尊敬的皇后陛下,皇帝陛下宣布退位。”
话音刚落,皇后亚历山德拉便晕了过去。
沙皇退位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领导的政府,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
而在俄国国内风起云涌的同时,大西洋的海面上,一艘挂有华夏旗帜的商船,突然被一枚鱼雷击中,船上的一百二十八名船员,只有五人幸存。
这艘商船正巧沉没在德国潜艇时常出没的海域,虽然德国政府当即出面否认,但英法各国的报纸已经开始大肆宣传,称在美国商船发生的惨剧再度重演。
华夏国内的多家报纸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其中上海公共租界中的几份英文报纸最为活跃。民众开始上街游行,德国公使辛慈几次照会华夏政府,都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
经国会讨论,华夏政府终于正式对外宣告,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
这一天,是民国八年,公历1917年3月14日。
正举杯庆祝的英法等国并不知道,那艘被击沉的商船上,死去的虽然都是黄种人,却并不是华夏人。所以说,究竟是谁设计了谁,还真无法轻易下结论。
毕竟,在欧洲大6,还有一个马尔科夫在发光发热。
松佐河战役中,对上奥匈帝国军队,总算取得了一定战果,尽管他们每次的伤亡人数都比奥匈军队要多不少,而在德国军队增援时,这个数字还会成倍扩大……
此刻,意大利正计划发起第十次伊松佐河进攻,无论如何,只有协约国取得胜利,意大利才能得到期望的战争红利。不过,意大利人还是失算了,就算同盟国被打败了,意大利也没捞到任何好处,之前承诺的条件,英国人和法国人完全没有兑现的打算。
习惯于戳盟友一刀的意大利面条,终于被盟友给摆了一道。
当然,现在的意大利并不知道会受到何种“待遇”,难得鼓起勇气,激-发出斗志的面条军们,正在为接下来的战斗做重要准备。
从尼德商行购买的头盔,大量药品,还有新式冲锋枪,都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巨大”作用。
至少,意大利人是这样认为的。
二月底,两艘载有华夏古董的商船再次从欧洲,这已经是第四批装船的“货物”了,此时,第三批“货物”还在海面航行。
随着欧战的再一次升级,也可称之为欧洲各国“最后的疯狂”,尼德商行的出货量和交易额都达到了“令人恐怖”的数字。
李谨言旗下的各家工厂全部开足马力,机器日以继夜的隆隆作响,运送原料和货物的车队排成长龙,关北城外的工业区,从未像现在这么繁忙。即便是在战争激烈的1916年,出厂的货物也不到如今的三分之二。
不只是北六省,南六省,西北,西南,中原,几乎整个华夏的工厂,在一夕之间都变得异常忙碌。农民种出的粮食,牧民饲养的牛羊,甚至是早些年几乎被市场淘汰的土布,都被大量收购。
同时,华夏联合政府再度颁布筑路计划,这一次的工程规模和资金投入是以往的几倍,楼大总统和交通部长也终于体会了一把有钱不怕花的豪爽。
工程师们聚在了一起,包括华夏人,比利时人,俄国人以及少数美国人。
华夏要修的路很多,不用担心分不到“活”干。
这其中,比利时人是最不需要担心的,按照华夏人的话来说,真金不怕火炼,有之前主持修筑的铁路在,他们都是经过了考验的。自从为躲避战火来到华夏,连简单的打招呼都不会,到如今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华夏语,又用赚到的薪水把家人全部接到华夏来定居,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在这里的生活,让他们远离了战火,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了在华夏定居的打算,即便欧洲战争结束,也不打算回去了。
俄国人的想法一样,现在的俄国比被德国占领的比利时还要混乱,与其回到国内,不如留在华夏。他们不只把家人接到北六省,还给昔日许多同僚写信,发电报,劝说他们一同到华夏来工作。
沙皇时代的俄国,尽管落后于西方国家,但在各领域涌现的人才却并不少。
化学,物理,军工。
若是没有庞大的人才基础,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包含有与德国合作的因素在内,无可否认,俄国除了黄金和矿产资源,也是座人才的宝库。
李谨言想的明白,与其等到一年后和美国开始人才争夺,不如提早对俄国下手。
二月革命还好,十月革命后,大量的俄国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地主阶级,贵族,背景不够贫苦大众的军官都要去见上帝。贵族和地主就算了,那些有真材实料的军官,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都是笔值得挖掘的财富。布琼尼,华西列夫斯基,朱可夫,铁木辛格……这些后世有名苏联元帅和将军,都曾在沙皇军队中服役。
说不定还能借此和高尔察克的白军搭上线,加上冬宫中的伊莲娜,潜入俄国的情报人员,楼少帅手下的军队,尼古拉二世的黄金,早晚是华夏的囊中之物。
有了钱,有了更多的人才,才会有更多的底气。
李谨言不会以为这场战争结束,世界就太平了。一战的进程足以表明,历史仍在遵循着固有的轨迹,李谨言拼命扇翅膀,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脚下的土地。若没有楼家,李谨言能把厂子办起来,别被三天两头的打秋风就算万幸。
一朝穿-越,天老大地老二,自己中间站的想法,傻缺才会有。
李谨言是傻缺吗?显然不是。
三月初,几位老先生重新到大帅府中安营扎寨,还带来不少小辈和徒子徒孙。随着一艘又一艘“运宝”船抵达,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
李谨言将建造图书馆的工程交给了孟氏兄弟,同时将在京城建造博物馆的计划告知了楼大总统。
楼大总统的回电也很快,答应得也很痛快。
拿着电报,李谨言蹬蹬蹬跑上二楼,在书房里找到正伏案工作的楼少帅,“少帅,大总统答应了。”
“什么?”
“博物馆的事。”李谨言几步走到桌旁,“我三月要去大连,少帅,你看派谁和孟涛一起进京比较好?”
关北图书馆由孟波设计建造,京城博物馆则交给了孟涛和四处的那位机关大拿。将这些宝贝从国外运回来费了李谨言多少心血,若是损失一件,李三少都想抱头撞墙。
比起大院深宅,博物院一旦建成,更容易被盯上。在后世,博物馆失窃案也不少见。
哑叔就提醒过李谨言,江湖上可有不少“能人”。李谨言拍拍脑袋,赫赫有名的“燕子李三”,不就出现在民国时期?虽然历史已经改变,但谁也无法能保证不会再出个王三赵三。
防贼的同时,也要提放建馆中途有人插手。
“请孟老上京。”
“孟老?”
“外祖父也会亲自去京城一趟,不需要担心。”楼少帅又拿过一份文件,埋头看了起来。
李谨言想想,好像也只能这么办了。总不能让楼少帅派军队进京武装建馆吧?
三月四日,许二姐接到了哑叔发来的电报,同日,俄国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和示威活动,被派去镇压的士兵当场哗变,加入了游行人群,大喊着“不要战争,要面包”的口号。
三月七日,局势进一步恶化,沙皇尼古拉二世彻底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三月八日,沙皇从前线调回的士兵拒绝对群众开枪,宫廷大臣也不再支持他,尼古拉二世彻底孤立无援,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退位。
为了维持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尼古拉二世想把皇位传给弟弟米哈伊尔,却遭到了拒绝,无论是谁,在此时登上皇位都不会受到民众“欢迎”。
此时的俄国,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法国,不再需要皇帝和国王。
伊莲娜提起裙摆,在长长的宫廷走廊中奔跑,房间中,皇后亚历山德拉以及沙皇夫妇的五个子女都在焦急的等待着消息。
“尊敬的皇后陛下,皇帝陛下宣布退位。”
话音刚落,皇后亚历山德拉便晕了过去。
沙皇退位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领导的政府,出现了两个政府并存的局面。
而在俄国国内风起云涌的同时,大西洋的海面上,一艘挂有华夏旗帜的商船,突然被一枚鱼雷击中,船上的一百二十八名船员,只有五人幸存。
这艘商船正巧沉没在德国潜艇时常出没的海域,虽然德国政府当即出面否认,但英法各国的报纸已经开始大肆宣传,称在美国商船发生的惨剧再度重演。
华夏国内的多家报纸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其中上海公共租界中的几份英文报纸最为活跃。民众开始上街游行,德国公使辛慈几次照会华夏政府,都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
经国会讨论,华夏政府终于正式对外宣告,断绝同德国的外交关系。
这一天,是民国八年,公历1917年3月14日。
正举杯庆祝的英法等国并不知道,那艘被击沉的商船上,死去的虽然都是黄种人,却并不是华夏人。所以说,究竟是谁设计了谁,还真无法轻易下结论。
毕竟,在欧洲大6,还有一个马尔科夫在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