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重做世家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梁京这边风俗如此,在院子的东边摆个金鱼缸,养些金鱼。一来因为鱼缸的位置刚好是四神位的青龙位,而青龙喜水,此处有金鱼缸的话有利于此位的生发,会有财运,另一方面,金鱼活泼游动,象征财运的风生水起。”
崔老太太很满意孙女的解释,虽说崔家是读书人家,但谁说君子不爱财呢?族中为崔四爷购买的这个宅子只有三进,最开始考虑的是崔四爷小两口在京中居住,房子比较逼仄,只有一个主院和一个小跨院,如今崔老太爷和老太太来了,崔四爷自然是将主院让出给长辈,自己和四奶奶居小跨院,五弟过来时,就住在主院的东厢房,主院的南房一间用作书房,一间是客厅。崔宁呢,便从小跨院移出来,住到后罩房去了。
崔老太太虽然也知道梁京居、大不易,但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孙子、孙媳同居于一个大院落,虽说孙媳妇是在小跨院,可是出来还必须经过主院,甚是不便。想想清河老家的院落,连绵不绝、庭深木广,虽说目前自己只是暂居于此,也难以忍受,而且四房的长孙在京为官,也稳定下来,过几日老三家的五孙子也要来国子监读书,总不能和嫂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面吧,而且四房这次进京,本就有置产的打算,现在看来这事情还比较急迫啊!
两位老人家刚安顿好,侍郎府那边的晚辈们就来请安了,一大家子拜见完,也花了一点功夫。崔老太爷是老一辈兄弟中仅存的长辈了,他在外为官多年,前几年因腿疾告老还乡,没有想到在乡中几年,身体反而越来越硬朗了,他自觉还有余热为家中后辈指点指点,才不辞辛苦来到京师,如今见到大侄子已是身居侍郎之位,依然对自己恭敬有加、谦虚有度,不禁满意地笑了。
老少爷们在书房里议论着朝廷时政。崔老太太和柳氏、崔敏等一帮女眷在正房的明间内说话。崔老太太见崔敏比去年离家时清减了不少,虽然依然是华服淡妆,但整个人没有什么精气神,不禁暗自叹息,这个侄孙女,她一直看好的,算是这一辈孙女中的佼佼者,可惜有了这么一对急功近利、眼睛只往上看的父母,婚事如此不顺,如今在京中一番折腾不成,只得缓上两年才好重新相看,可那样年龄又拖大了。崔氏族长这两口子见识如此浅薄,实不为家族之福啊!
柳氏也在暗暗打量这位四婶,柳氏因一直随大老爷在京中,只在节庆时才返乡,其实和这位婶婶接触不多,印象中不苟言笑、略微古板,这会儿相见,只见她笑容和熙地温声安慰着崔敏,和从前的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家人,又在异乡,自然是休戚相关、守望相助了。这位婶婶也是命苦之人,本来是生下三子一女的有福之人,可长子夭亡,二儿子本是乡试解元,功名在望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再也不肯科举,一直在家乡著书,三儿子也是在清河打点家族庶务,唯一的女儿已经长成,据说本是倾国之色,更是才情过人,学问见识连当初自己公公在世时都夸奖过的,可惜在四叔湖州任上时一病而亡,四婶几乎崩溃,一个人从湖州返乡,过了好几年才缓过来。儿女不顺,才是做父母最痛心的事情。还好这几年四侄子科举成名,又在礼部扎下根来,他堂弟也取得举人功名,不日进京入读国子监,四房眼见得也要翻身了。四叔四婶这次进京,看来也是准备好好支持一下孙辈了。
侍郎府的晚辈们说话至掌灯时方回去,一宿晚景不提。
,梁京这边风俗如此,在院子的东边摆个金鱼缸,养些金鱼。一来因为鱼缸的位置刚好是四神位的青龙位,而青龙喜水,此处有金鱼缸的话有利于此位的生发,会有财运,另一方面,金鱼活泼游动,象征财运的风生水起。”
崔老太太很满意孙女的解释,虽说崔家是读书人家,但谁说君子不爱财呢?族中为崔四爷购买的这个宅子只有三进,最开始考虑的是崔四爷小两口在京中居住,房子比较逼仄,只有一个主院和一个小跨院,如今崔老太爷和老太太来了,崔四爷自然是将主院让出给长辈,自己和四奶奶居小跨院,五弟过来时,就住在主院的东厢房,主院的南房一间用作书房,一间是客厅。崔宁呢,便从小跨院移出来,住到后罩房去了。
崔老太太虽然也知道梁京居、大不易,但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孙子、孙媳同居于一个大院落,虽说孙媳妇是在小跨院,可是出来还必须经过主院,甚是不便。想想清河老家的院落,连绵不绝、庭深木广,虽说目前自己只是暂居于此,也难以忍受,而且四房的长孙在京为官,也稳定下来,过几日老三家的五孙子也要来国子监读书,总不能和嫂子住在一个大院子里面吧,而且四房这次进京,本就有置产的打算,现在看来这事情还比较急迫啊!
两位老人家刚安顿好,侍郎府那边的晚辈们就来请安了,一大家子拜见完,也花了一点功夫。崔老太爷是老一辈兄弟中仅存的长辈了,他在外为官多年,前几年因腿疾告老还乡,没有想到在乡中几年,身体反而越来越硬朗了,他自觉还有余热为家中后辈指点指点,才不辞辛苦来到京师,如今见到大侄子已是身居侍郎之位,依然对自己恭敬有加、谦虚有度,不禁满意地笑了。
老少爷们在书房里议论着朝廷时政。崔老太太和柳氏、崔敏等一帮女眷在正房的明间内说话。崔老太太见崔敏比去年离家时清减了不少,虽然依然是华服淡妆,但整个人没有什么精气神,不禁暗自叹息,这个侄孙女,她一直看好的,算是这一辈孙女中的佼佼者,可惜有了这么一对急功近利、眼睛只往上看的父母,婚事如此不顺,如今在京中一番折腾不成,只得缓上两年才好重新相看,可那样年龄又拖大了。崔氏族长这两口子见识如此浅薄,实不为家族之福啊!
柳氏也在暗暗打量这位四婶,柳氏因一直随大老爷在京中,只在节庆时才返乡,其实和这位婶婶接触不多,印象中不苟言笑、略微古板,这会儿相见,只见她笑容和熙地温声安慰着崔敏,和从前的感觉有点不一样了,也是,毕竟都是一家人,又在异乡,自然是休戚相关、守望相助了。这位婶婶也是命苦之人,本来是生下三子一女的有福之人,可长子夭亡,二儿子本是乡试解元,功名在望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再也不肯科举,一直在家乡著书,三儿子也是在清河打点家族庶务,唯一的女儿已经长成,据说本是倾国之色,更是才情过人,学问见识连当初自己公公在世时都夸奖过的,可惜在四叔湖州任上时一病而亡,四婶几乎崩溃,一个人从湖州返乡,过了好几年才缓过来。儿女不顺,才是做父母最痛心的事情。还好这几年四侄子科举成名,又在礼部扎下根来,他堂弟也取得举人功名,不日进京入读国子监,四房眼见得也要翻身了。四叔四婶这次进京,看来也是准备好好支持一下孙辈了。
侍郎府的晚辈们说话至掌灯时方回去,一宿晚景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