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楚史乱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人,却从未修改过评语,一直以来,只有两个特例。
一是当初还未当上车骑将军的曹操,用刀胁迫许邵,改其评语,从普普通通变为人中龙凤。曹操本人也对得起那句评语,三十多岁便成为大汉朝堂最顶尖的那一批臣子,前途无量。
而眼前之人更是特殊,是自己兄弟二人主动更改的评语,自然印象深刻。
双方客套一番之后,项明主动开口:
“明寻二位先生确实有事相求,只是此地非讲话之所,不如明做东,请二位先生至酒舍一言,还望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
对于项明,许邵兄弟也是极为敬畏,正好讲述半日,口干舌燥腹中饥饿,有人请客怎有不去之理。
于是,众人在许邵兄弟的引领下,寻到了一家酒舍。
酒过三巡之后,项明见双方稍稍熟悉,知晓时机成熟,当即说明了来意:
“二位先生有所不知,明此番上任扬州刺史,虽承蒙天子厚爱,但实则毫无经验,沙场征战尚可,但治理地方,目前还是一窍不通,因此特来请教二位先生。”
“阳羡侯何须如此,生而知之者乃是圣人,对于治理地方,只需循序渐进,唯才是用便好。”
“不过,我等兄弟自认不通政事,月旦评同治理天差异别,恐怕,阳羡侯要白跑一趟了。”
对于项明不惜自贬的语言艺术,许邵表示极为适用,但评人多了,也有自知自明,他们对于治理,只是纸上谈兵。一郡一县尚可讨论,可上升到一州治理,他们自认没有出言的能力与资格,不敢胡言。
一旦胡言乱语,徒劳无功倒还好说,倘若出现差错,他们两人担不起这个责任。
对于两人的担忧顾忌,项明也有所推断,但他的目的本来也不是如此,所以淡笑开口:
“二位先生也不必妄自菲薄,各有所长,明在寻访之前也对两位稍作了解,倘若真会白跑,那明根本不会出现在二位面前。”
“哦?阳羡侯有何问,但凡我二人明了,当知无不言。”
听闻此言,许靖接过许邵的话头,拱手道。
“明之所愿,唯百姓安居耳。所以,明虽对治理地方知之甚少,却还是曾想出一策,名为‘增社均摊制’,欲解决百姓贫苦之难。”
项明正色道。
“此制,我等兄弟也有所耳闻,确实令我二人耳目一新,却没有想到竟是出自阳羡侯之手。”
如此超越时代的制度,虽各州尚未实行,但关于新增社制,还是在整个天下传了开来。
即便未流传开,许邵兄弟也能知晓,毕竟此制关乎到大汉农业大事,只要在朝堂提出,便必然能够传到两兄弟耳中。
毕竟,倘若真的要计较起来,历代司农大多都和潜隐的农家有着些许联系。
他们对于这种制度算是持开放态度,虽看起来确实可以切切实实改变当下生产落后的形式,但未经实践,带来的问题还并没有体现出来,现在谁也说不清是好是坏。
只是,他们对于项明此行的目的依旧是一头雾水。
之人,却从未修改过评语,一直以来,只有两个特例。
一是当初还未当上车骑将军的曹操,用刀胁迫许邵,改其评语,从普普通通变为人中龙凤。曹操本人也对得起那句评语,三十多岁便成为大汉朝堂最顶尖的那一批臣子,前途无量。
而眼前之人更是特殊,是自己兄弟二人主动更改的评语,自然印象深刻。
双方客套一番之后,项明主动开口:
“明寻二位先生确实有事相求,只是此地非讲话之所,不如明做东,请二位先生至酒舍一言,还望不吝赐教。”
“好说好说。”
对于项明,许邵兄弟也是极为敬畏,正好讲述半日,口干舌燥腹中饥饿,有人请客怎有不去之理。
于是,众人在许邵兄弟的引领下,寻到了一家酒舍。
酒过三巡之后,项明见双方稍稍熟悉,知晓时机成熟,当即说明了来意:
“二位先生有所不知,明此番上任扬州刺史,虽承蒙天子厚爱,但实则毫无经验,沙场征战尚可,但治理地方,目前还是一窍不通,因此特来请教二位先生。”
“阳羡侯何须如此,生而知之者乃是圣人,对于治理地方,只需循序渐进,唯才是用便好。”
“不过,我等兄弟自认不通政事,月旦评同治理天差异别,恐怕,阳羡侯要白跑一趟了。”
对于项明不惜自贬的语言艺术,许邵表示极为适用,但评人多了,也有自知自明,他们对于治理,只是纸上谈兵。一郡一县尚可讨论,可上升到一州治理,他们自认没有出言的能力与资格,不敢胡言。
一旦胡言乱语,徒劳无功倒还好说,倘若出现差错,他们两人担不起这个责任。
对于两人的担忧顾忌,项明也有所推断,但他的目的本来也不是如此,所以淡笑开口:
“二位先生也不必妄自菲薄,各有所长,明在寻访之前也对两位稍作了解,倘若真会白跑,那明根本不会出现在二位面前。”
“哦?阳羡侯有何问,但凡我二人明了,当知无不言。”
听闻此言,许靖接过许邵的话头,拱手道。
“明之所愿,唯百姓安居耳。所以,明虽对治理地方知之甚少,却还是曾想出一策,名为‘增社均摊制’,欲解决百姓贫苦之难。”
项明正色道。
“此制,我等兄弟也有所耳闻,确实令我二人耳目一新,却没有想到竟是出自阳羡侯之手。”
如此超越时代的制度,虽各州尚未实行,但关于新增社制,还是在整个天下传了开来。
即便未流传开,许邵兄弟也能知晓,毕竟此制关乎到大汉农业大事,只要在朝堂提出,便必然能够传到两兄弟耳中。
毕竟,倘若真的要计较起来,历代司农大多都和潜隐的农家有着些许联系。
他们对于这种制度算是持开放态度,虽看起来确实可以切切实实改变当下生产落后的形式,但未经实践,带来的问题还并没有体现出来,现在谁也说不清是好是坏。
只是,他们对于项明此行的目的依旧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