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说的不错。
昔日的神医扁鹊曾说过,他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扁鹊家中被推崇备至。扁鹊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扁鹊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扁鹊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扁鹊闻天下。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事情严重到一塌糊涂的地步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韩浩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敢在蝗灾爆发前,做好一切措施,应对蝗灾的爆发。根据属下这些年的经验,既然蝗虫是喜好干燥土壤,那我们就再多兴修水利,多行灌溉,争取做到天气虽旱但田地不燥。既然蝗虫卵都藏在土里面,我们就对大量荒滩做垦荒种植,将蝗虫卵翻出来,提前杀死它们。同时植树造林,改变蝗虫泛滥地区的天气,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合场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精耕细作,深挖田间,以此来减少蝗虫卵,这样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蝗灾。”
金良抚掌笑道:“元嗣,你这些措施都很好,你就把这些措施拟定成条文,着户部发文,要求各地官府积极宣扬,让各地民众从现在开始,积极着手去消除蝗虫卵。”
金良又问道:“元嗣,这样消除蝗虫卵,并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蝗虫卵,到时候还是会有大量蝗虫繁育出来,危害庄稼,你们准备怎么杀死这些蝗虫?”
韩浩稍微想了一下,答道:“《诗经》中‘秉畀炎火’之句,指的便是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而在本朝,民间有汉代灭蝗有沟坎法,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木棍之类的东西,挥舞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的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
金良轻轻摇摇头道:“元嗣,用这个沟坎法埋下蝗虫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蝗虫命非常硬朗,即便刀砍斧凿未必致它死命,它本来便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埋在土里更不能损它性命,将它埋在土里,过不多久,它又会重新祸害庄稼。”
韩浩惊道:“主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笑道:“可以边烧边埋,将诗经上的做法跟沟坎法相结合,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蝗虫见光飞入火堆被烧死,再扫进沟中掩埋。蝗虫喜欢干燥,入水即死,也可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若是扑蝗,以早晨最好,早上蝗虫翅上有露水,跳跃飞翔较差,捕捉起来比较容易。”
韩浩听金良这样一说,喜笑颜开,不住地点头,他想找笔墨把这些记下来,金良摆摆手,指指身后的秘书令路粹,路粹已经飞快地把金良的话语全都记了下来。
金良在后世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知道后世人类灭蝗虫,还有两大助手,一个是蛙,一个是禽。
蛙,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蝗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蝗虫,最多的可达266蝗虫,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蝗虫的生存。
有的鸟专吃虫子,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
金良说出蛙、鸟能极大地帮助人们捕捉蝗虫,韩浩却满脸愁容地说道:“主公,难道要各地民众养蛙养鸟不成?”
金良呵呵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养蛙,那些便于灌溉的水浇地里完全可以养蛙,一亩地只要有四五十头青蛙,就完全不用民众自己扑捉蝗虫,青蛙就可以代劳了。
至于鸟嘛,虽然不便于养殖那些飞来飞去的,但也可以养一些鸡、鸭、鹅来帮助扑捉蝗虫。”
“鸡鸭鹅能帮助消灭蝗虫?”韩浩从未想过那些寻常的家禽可以有这样的功用。
金良郑重地点点头道:“确实如此,我以前在五原郡的时候,就曾见过草原上牧民养殖的鸡鸭吃过蝗虫。”
实际上这个见闻是金良在后世去过蒙古草原见识过的。
那个时候,每年草原蝗虫爆发,当地民众就喷洒农药来消灭蝗虫,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显著的灭蝗效果。但由于连年使用农药,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蝗虫开始产生耐药性,使农药效力降低,为了保证灭蝗效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增加农药残留,污染草场,还使蝗虫的天敌被杀,破坏草原生态平衡。为减轻药物灭蝗带来的弊病,草原牧民引进了牧鸡、牧鸭、火鸡、珍珠鸡等家禽。
那些牧鸡、牧鸭具有捕食蝗虫的能力,一只牧鸡能防治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养鸡灭蝗虫,在保护生态、降低灭蝗成本上已经明显超过飞机和拖拉机喷雾灭蝗。
牧鸡灭蝗。不污染草场,没有农药残留,还给草场带来了有机肥料。培育了草原的生产力。蝗虫富含优质蛋白、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是鸡、鸭等家禽的优质饲料,牧鸡捕食蝗虫。日增重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生产出的肉、蛋是高品质的绿色有机食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金良顿时想起了他之前曾跟韩浩说起过的“牧区养禽、农区养畜”的计划,便跟韩浩算了一笔账道:“养一头牛出栏周期需要四年,一只羊一年产羔一只,收入大概千余钱。牛羊饲养周期长,草场压力大。而且其他成本投入也不小。若是养一只鸡呢,一只鸡从孵化到出栏仅需三四个月时间,一只鸡整个夏季可围剿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由于蝗虫很肥,吃蝗虫长大的鸡售价比普通鸡高得多,初步估计每只五十钱。
一个人大概可以看管一千只鸡,而且不破坏草原。出栏后的总收入不下五万钱。这不只是对草原上的牧民,对冀州、并州的农民亦是如此,养鸡既可以灭蝗,可以致富,我们汉民又可以多吃鸡肉。增强体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元嗣,我希望你来主持这个事宜,让襄阳朝廷治下的民众多多养鸡鸭鹅来防治蝗虫。”
韩浩听金良这样说来,笑逐颜开道:“主公,属下这就拟定公文,鼓励各地民众养鸡。”
金良点点头道:“对,就是鼓励,要将养鸡鸭鹅的好处充分说明出来,不要强制,只是鼓励。”
现在的金良名义上只是骠骑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似乎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别的事情不该由他来管,实际上襄阳朝廷治下的所有大事情都要由金良来定夺,他放心。虽然有一个内处理事情,但内辅臣里面,皇甫嵩、朱儁、刘虞在外,卢植、蔡邕、马日磾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常不理事,原来的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参与世家叛乱身败名裂,唯有尚书令黄琬署理六部,勉强还能为金良分些忧。
于禁、管亥、太史慈平定大半个青州以后,困在山上的郑玄也得脱,来到了襄阳,得老友卢植荐举,并经卢植恳切说服,郑玄高徒崔琰也尽力说服,郑玄也感念金良派兵平定青州黄巾之恩德,只得接受了朝廷的委任,成为一任司徒,专司教化,他也算是整个东汉时期有资格的司徒。
虽然因为铜臭味名誉受挫,崔烈依然是大汉有数的几个名士,他宦场经验老练,也颇为知趣,崔家暗地里也向金良靠近,金良便荐举崔烈为任的司空。
郑玄、崔烈也进入内,成为十大辅臣之一,实际上真正担当起政务实权的只有金良、黄琬、崔烈三人而已,而黄琬、崔烈在近几次的世家叛乱中都牢牢地站在金良这一边,表面上他们很**,实际上却已经是金良的心腹。
卢植是金良在兵法、儒学上的师父,蔡邕不但是金良在琴艺、书法、辞赋上的师父,是金良的准岳父,同时卢植的儿卢毓也时常来大将军府跟金良的义诸葛亮、陆逊、吕蒙等人一起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孔明先生胡昭,蔡邕家义弟有多个都在中央军**职,马日磾、皇甫嵩、朱儁、刘虞、郑玄、崔烈、黄琬这几位海内人望的名士们家义弟也在襄阳朝廷供职,像皇甫嵩的儿皇甫郦、崔烈的儿崔钧、刘虞的儿刘和,都在朝廷荣任三品大员。
在金良的用心经营下,卢植、蔡邕、马日磾、皇甫嵩、朱儁、郑玄这些人虽然口上从不承认,但事实已经注定,他们都已经牢牢地绑在襄阳朝廷这架马车上,也跟中央军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金良对于未来有很多担忧,瘟疫是其一,金良已经颁布了卫生法令,强制治下民众遵循卫生条例,让华佗、张仲景医学院的学生到各地宣讲卫生条例,督促各地民众做好防治瘟疫的措施,短短几个月内,冀州、并州乃至朔州、青州都改头换面,跟大汉其他地方相比,简直是干净整洁的天堂,相信未来的襄阳朝廷治下,金良的地盘里,瘟疫的突发性几乎为零。
金良对未来的担心,还有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原因不外乎大旱大涝和蝗灾、兵灾,对于大旱大涝这样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金良只有严格要求各地官府、民众和军队兴修水利,应对随时而来的大旱大涝。
对于蝗灾,金良从心理建设、预防、根治、消除诸多方面都做了周密安排,相信今年蝗灾虽然无法克制,也不会导致非常惨烈的结果,粮食的减产应该能控制在一成之内。
对于兵灾,金良作为襄阳朝廷下面所有军队的高指挥官,严厉要求各个边境的守军扼守关隘,提防塞外鲜卑胡人入侵,提防董卓西凉兵、兖州黄巾入侵,提防其他地方势力、世家作乱,为了让自己占领的四个州能够休养生息,金良还准备休战一年,到公元192年再行动。
当然金良在这一年内,也没闲着,除了陪着妻妾孩享受天伦之乐之外,他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训练骑兵上了。
之前击败了西部鲜卑入侵的十万骑兵,张辽、鞠义缴获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有了这二十多万鲜卑马,金良决定再行扩编骑兵,中央军精骑要从原来的六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人马,而且是十万战骑兵,另外还有十万辅骑兵,战骑兵一人双骑,辅骑兵一人单骑,总共算起来中央军骑兵有三十万精锐战马,剩下还有十几万战马,这些战马因各种原因都淘汰掉做了拉车的驽马。
在这三十万精锐战马里面有二十多万都是鲜卑马,而这鲜卑马正是后世蒙古马的先祖,而众所周知的是,蒙古马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一**宝。
蒙古马体格不大,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
蒙古马跟其他地方出产的战马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它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它骨骼结实,肌肉充实,虽不善跳跃但不得内科病;运动中不易受伤,体力恢复,耐粗饲,不易掉膘,这点保证了它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的生存,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蹄质异常坚硬,肺部发育良好使其呼吸能适应超负荷的驼载;蒙古马的睫毛致密,无眼疾,视力强于其它马种,色盲程度稍轻;关节不突出,使其善于负重行走;乘骑方面蒙古马的平稳、舒适度,能走多种步伐就不用说了。
蒙古马别看冲刺速度不如欧洲马,可是长途奔袭是其特长,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耐得严酷的自然条件。所以蒙古大军可以“兵马先动,粮草后行”,从小生于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吃苦耐劳,有时候就靠喝马奶充饥。蒙古大军没有辎重的困扰,所以能够展开惊人的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
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成吉思汗的两位大将速布台和哲别攻打花喇漠国讹答刺城时因城内保卫工事坚固而未能攻破,哲别带军队退居五百里远,并休整队伍。敌探得知成吉思汗大军退到五百里远时,城内卫军便放下心来,放松了警惕。蒙古大军休整几天后,有一晚哲别突然下令,率大军进攻讹城。大军夜行五百里次日清晨到达城下,进行突攻。因城内毫无准备,成吉思汗大军轻易攻破了城,并获全胜。此后蒙古军名声大振,仅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强大的花喇漠国。
虽然金良很反感成吉思汗对欧亚大陆民众的屠杀,但他却不得不佩服蒙古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敌的,他打造出来的中央骑兵就是向蒙古骑兵看齐,有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金良用中央军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个理想不是空想。
虽然金良得到了二十多万鲜卑马后,诞生了远追秦皇汉武甚至要超过成吉思汗的疯狂想法,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耕种为本的汉民族,在纵马狂飙征服世界的冷兵器时代,恐怕无法跟历史上的蒙古族相比的。
宋末时期的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强的草原民族,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他们接受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每一个蒙古骑兵身上都有多件称手兵器,不同的打法不同的兵器,可谓是全能型骑兵。
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整体战术先进,他们的战术非常符合某个领袖的军事思想,以高度机动性为主,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追。蒙古骑兵西征时期,遭遇欧洲重甲骑步兵不是一味猛冲,先射一通重箭,如果是敌人军营,则还会发射火箭、用投石机投石等,待敌人阵脚大乱的时候,避开敌人正面,采用包抄的方式进攻敌人。欧洲重甲骑士行动笨拙,一旦队形打乱,无异于一群披着硬壳的乌龟。蒙古武士再用套马索、短斧等武器无异于砍瓜切菜。蒙古骑兵的阵型是宽大展开型,前后队可以轮流射箭,同时敌人如果硬冲,自己可以展开方圆百里的机动,让敌人打不着摸不到。蒙古人匈牙利一战,欧洲重甲武士的伤亡简直不成比例。
你说的不错。
昔日的神医扁鹊曾说过,他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扁鹊家中被推崇备至。扁鹊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扁鹊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扁鹊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扁鹊闻天下。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事情严重到一塌糊涂的地步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韩浩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我们就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敢在蝗灾爆发前,做好一切措施,应对蝗灾的爆发。根据属下这些年的经验,既然蝗虫是喜好干燥土壤,那我们就再多兴修水利,多行灌溉,争取做到天气虽旱但田地不燥。既然蝗虫卵都藏在土里面,我们就对大量荒滩做垦荒种植,将蝗虫卵翻出来,提前杀死它们。同时植树造林,改变蝗虫泛滥地区的天气,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合场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精耕细作,深挖田间,以此来减少蝗虫卵,这样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蝗灾。”
金良抚掌笑道:“元嗣,你这些措施都很好,你就把这些措施拟定成条文,着户部发文,要求各地官府积极宣扬,让各地民众从现在开始,积极着手去消除蝗虫卵。”
金良又问道:“元嗣,这样消除蝗虫卵,并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蝗虫卵,到时候还是会有大量蝗虫繁育出来,危害庄稼,你们准备怎么杀死这些蝗虫?”
韩浩稍微想了一下,答道:“《诗经》中‘秉畀炎火’之句,指的便是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而在本朝,民间有汉代灭蝗有沟坎法,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木棍之类的东西,挥舞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的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
金良轻轻摇摇头道:“元嗣,用这个沟坎法埋下蝗虫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这蝗虫命非常硬朗,即便刀砍斧凿未必致它死命,它本来便是从土里钻出来的,埋在土里更不能损它性命,将它埋在土里,过不多久,它又会重新祸害庄稼。”
韩浩惊道:“主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笑道:“可以边烧边埋,将诗经上的做法跟沟坎法相结合,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蝗虫见光飞入火堆被烧死,再扫进沟中掩埋。蝗虫喜欢干燥,入水即死,也可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若是扑蝗,以早晨最好,早上蝗虫翅上有露水,跳跃飞翔较差,捕捉起来比较容易。”
韩浩听金良这样一说,喜笑颜开,不住地点头,他想找笔墨把这些记下来,金良摆摆手,指指身后的秘书令路粹,路粹已经飞快地把金良的话语全都记了下来。
金良在后世曾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知道后世人类灭蝗虫,还有两大助手,一个是蛙,一个是禽。
蛙,与蝗虫生活在同一类型的生态环境中,凡长有芦苇、杂草的低洼地、坑塘、沟渠等处,都是其良好的生存场所,所以说,蛙类是制约蝗虫生息繁衍的先头部队。一只青蛙一个夏季能消灭一万多只蝗虫;一只泽蛙,平均每天吃掉50只蝗虫,最多的可达266蝗虫,即使是身体笨乎乎的蟾蜍,夏季三个月也能捕食近万只害虫呢,照此推算,两平方米的庄稼地里只要平均有一只青蛙坐镇,便足以抑制蝗虫的生存。
有的鸟专吃虫子,吃蝗虫的鸟类在育雏阶段,更需要捕食大量的蝗虫,以普通燕子为例,一对亲鸟和一窝雏鸟每月吃蝗虫可达16200多只。
金良说出蛙、鸟能极大地帮助人们捕捉蝗虫,韩浩却满脸愁容地说道:“主公,难道要各地民众养蛙养鸟不成?”
金良呵呵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养蛙,那些便于灌溉的水浇地里完全可以养蛙,一亩地只要有四五十头青蛙,就完全不用民众自己扑捉蝗虫,青蛙就可以代劳了。
至于鸟嘛,虽然不便于养殖那些飞来飞去的,但也可以养一些鸡、鸭、鹅来帮助扑捉蝗虫。”
“鸡鸭鹅能帮助消灭蝗虫?”韩浩从未想过那些寻常的家禽可以有这样的功用。
金良郑重地点点头道:“确实如此,我以前在五原郡的时候,就曾见过草原上牧民养殖的鸡鸭吃过蝗虫。”
实际上这个见闻是金良在后世去过蒙古草原见识过的。
那个时候,每年草原蝗虫爆发,当地民众就喷洒农药来消灭蝗虫,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显著的灭蝗效果。但由于连年使用农药,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蝗虫开始产生耐药性,使农药效力降低,为了保证灭蝗效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不仅增加农药残留,污染草场,还使蝗虫的天敌被杀,破坏草原生态平衡。为减轻药物灭蝗带来的弊病,草原牧民引进了牧鸡、牧鸭、火鸡、珍珠鸡等家禽。
那些牧鸡、牧鸭具有捕食蝗虫的能力,一只牧鸡能防治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养鸡灭蝗虫,在保护生态、降低灭蝗成本上已经明显超过飞机和拖拉机喷雾灭蝗。
牧鸡灭蝗。不污染草场,没有农药残留,还给草场带来了有机肥料。培育了草原的生产力。蝗虫富含优质蛋白、多种微量元素、丰富的维生素,是鸡、鸭等家禽的优质饲料,牧鸡捕食蝗虫。日增重显著,经济效益可观,生产出的肉、蛋是高品质的绿色有机食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金良顿时想起了他之前曾跟韩浩说起过的“牧区养禽、农区养畜”的计划,便跟韩浩算了一笔账道:“养一头牛出栏周期需要四年,一只羊一年产羔一只,收入大概千余钱。牛羊饲养周期长,草场压力大。而且其他成本投入也不小。若是养一只鸡呢,一只鸡从孵化到出栏仅需三四个月时间,一只鸡整个夏季可围剿五到十亩草场的蝗虫,由于蝗虫很肥,吃蝗虫长大的鸡售价比普通鸡高得多,初步估计每只五十钱。
一个人大概可以看管一千只鸡,而且不破坏草原。出栏后的总收入不下五万钱。这不只是对草原上的牧民,对冀州、并州的农民亦是如此,养鸡既可以灭蝗,可以致富,我们汉民又可以多吃鸡肉。增强体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元嗣,我希望你来主持这个事宜,让襄阳朝廷治下的民众多多养鸡鸭鹅来防治蝗虫。”
韩浩听金良这样说来,笑逐颜开道:“主公,属下这就拟定公文,鼓励各地民众养鸡。”
金良点点头道:“对,就是鼓励,要将养鸡鸭鹅的好处充分说明出来,不要强制,只是鼓励。”
现在的金良名义上只是骠骑大将军都督内外军事,似乎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别的事情不该由他来管,实际上襄阳朝廷治下的所有大事情都要由金良来定夺,他放心。虽然有一个内处理事情,但内辅臣里面,皇甫嵩、朱儁、刘虞在外,卢植、蔡邕、马日磾年岁已高,身体不好,常不理事,原来的司空刘弘、司徒杨彪参与世家叛乱身败名裂,唯有尚书令黄琬署理六部,勉强还能为金良分些忧。
于禁、管亥、太史慈平定大半个青州以后,困在山上的郑玄也得脱,来到了襄阳,得老友卢植荐举,并经卢植恳切说服,郑玄高徒崔琰也尽力说服,郑玄也感念金良派兵平定青州黄巾之恩德,只得接受了朝廷的委任,成为一任司徒,专司教化,他也算是整个东汉时期有资格的司徒。
虽然因为铜臭味名誉受挫,崔烈依然是大汉有数的几个名士,他宦场经验老练,也颇为知趣,崔家暗地里也向金良靠近,金良便荐举崔烈为任的司空。
郑玄、崔烈也进入内,成为十大辅臣之一,实际上真正担当起政务实权的只有金良、黄琬、崔烈三人而已,而黄琬、崔烈在近几次的世家叛乱中都牢牢地站在金良这一边,表面上他们很**,实际上却已经是金良的心腹。
卢植是金良在兵法、儒学上的师父,蔡邕不但是金良在琴艺、书法、辞赋上的师父,是金良的准岳父,同时卢植的儿卢毓也时常来大将军府跟金良的义诸葛亮、陆逊、吕蒙等人一起师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孔明先生胡昭,蔡邕家义弟有多个都在中央军**职,马日磾、皇甫嵩、朱儁、刘虞、郑玄、崔烈、黄琬这几位海内人望的名士们家义弟也在襄阳朝廷供职,像皇甫嵩的儿皇甫郦、崔烈的儿崔钧、刘虞的儿刘和,都在朝廷荣任三品大员。
在金良的用心经营下,卢植、蔡邕、马日磾、皇甫嵩、朱儁、郑玄这些人虽然口上从不承认,但事实已经注定,他们都已经牢牢地绑在襄阳朝廷这架马车上,也跟中央军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金良对于未来有很多担忧,瘟疫是其一,金良已经颁布了卫生法令,强制治下民众遵循卫生条例,让华佗、张仲景医学院的学生到各地宣讲卫生条例,督促各地民众做好防治瘟疫的措施,短短几个月内,冀州、并州乃至朔州、青州都改头换面,跟大汉其他地方相比,简直是干净整洁的天堂,相信未来的襄阳朝廷治下,金良的地盘里,瘟疫的突发性几乎为零。
金良对未来的担心,还有粮食减产,粮食减产原因不外乎大旱大涝和蝗灾、兵灾,对于大旱大涝这样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金良只有严格要求各地官府、民众和军队兴修水利,应对随时而来的大旱大涝。
对于蝗灾,金良从心理建设、预防、根治、消除诸多方面都做了周密安排,相信今年蝗灾虽然无法克制,也不会导致非常惨烈的结果,粮食的减产应该能控制在一成之内。
对于兵灾,金良作为襄阳朝廷下面所有军队的高指挥官,严厉要求各个边境的守军扼守关隘,提防塞外鲜卑胡人入侵,提防董卓西凉兵、兖州黄巾入侵,提防其他地方势力、世家作乱,为了让自己占领的四个州能够休养生息,金良还准备休战一年,到公元192年再行动。
当然金良在这一年内,也没闲着,除了陪着妻妾孩享受天伦之乐之外,他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训练骑兵上了。
之前击败了西部鲜卑入侵的十万骑兵,张辽、鞠义缴获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有了这二十多万鲜卑马,金良决定再行扩编骑兵,中央军精骑要从原来的六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人马,而且是十万战骑兵,另外还有十万辅骑兵,战骑兵一人双骑,辅骑兵一人单骑,总共算起来中央军骑兵有三十万精锐战马,剩下还有十几万战马,这些战马因各种原因都淘汰掉做了拉车的驽马。
在这三十万精锐战马里面有二十多万都是鲜卑马,而这鲜卑马正是后世蒙古马的先祖,而众所周知的是,蒙古马是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一**宝。
蒙古马体格不大,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
蒙古马跟其他地方出产的战马相比,优势非常明显,它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它骨骼结实,肌肉充实,虽不善跳跃但不得内科病;运动中不易受伤,体力恢复,耐粗饲,不易掉膘,这点保证了它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的生存,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蹄质异常坚硬,肺部发育良好使其呼吸能适应超负荷的驼载;蒙古马的睫毛致密,无眼疾,视力强于其它马种,色盲程度稍轻;关节不突出,使其善于负重行走;乘骑方面蒙古马的平稳、舒适度,能走多种步伐就不用说了。
蒙古马别看冲刺速度不如欧洲马,可是长途奔袭是其特长,而且对草料的需求比其他马低,耐得严酷的自然条件。所以蒙古大军可以“兵马先动,粮草后行”,从小生于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吃苦耐劳,有时候就靠喝马奶充饥。蒙古大军没有辎重的困扰,所以能够展开惊人的大范围不停歇的机动。
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成吉思汗的两位大将速布台和哲别攻打花喇漠国讹答刺城时因城内保卫工事坚固而未能攻破,哲别带军队退居五百里远,并休整队伍。敌探得知成吉思汗大军退到五百里远时,城内卫军便放下心来,放松了警惕。蒙古大军休整几天后,有一晚哲别突然下令,率大军进攻讹城。大军夜行五百里次日清晨到达城下,进行突攻。因城内毫无准备,成吉思汗大军轻易攻破了城,并获全胜。此后蒙古军名声大振,仅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强大的花喇漠国。
虽然金良很反感成吉思汗对欧亚大陆民众的屠杀,但他却不得不佩服蒙古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敌的,他打造出来的中央骑兵就是向蒙古骑兵看齐,有了二十多万匹鲜卑马,金良用中央军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这个理想不是空想。
虽然金良得到了二十多万鲜卑马后,诞生了远追秦皇汉武甚至要超过成吉思汗的疯狂想法,但他却不得不承认,耕种为本的汉民族,在纵马狂飙征服世界的冷兵器时代,恐怕无法跟历史上的蒙古族相比的。
宋末时期的蒙古人,可能是历史上骑射技术强的草原民族,蒙古人从会走路起就接受军事训练,特别是骑射,个个是神射手,且拉得都是硬弓,可以射穿盔甲,他们接受的军事技能训练还包括套马等,每一个蒙古骑兵身上都有多件称手兵器,不同的打法不同的兵器,可谓是全能型骑兵。
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骑兵整体战术先进,他们的战术非常符合某个领袖的军事思想,以高度机动性为主,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敌退我追。蒙古骑兵西征时期,遭遇欧洲重甲骑步兵不是一味猛冲,先射一通重箭,如果是敌人军营,则还会发射火箭、用投石机投石等,待敌人阵脚大乱的时候,避开敌人正面,采用包抄的方式进攻敌人。欧洲重甲骑士行动笨拙,一旦队形打乱,无异于一群披着硬壳的乌龟。蒙古武士再用套马索、短斧等武器无异于砍瓜切菜。蒙古骑兵的阵型是宽大展开型,前后队可以轮流射箭,同时敌人如果硬冲,自己可以展开方圆百里的机动,让敌人打不着摸不到。蒙古人匈牙利一战,欧洲重甲武士的伤亡简直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