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寂寞深闺的闲愁——薄雾浓云愁永昼醒时空对烛花红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芳龄二九的李清照结束了待字闺中的青春岁月,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字德父,德甫)喜结连理。赵李两家均属当时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家严赵挺之时为礼部侍郎,宋徽宗崇宁年间官至宰相。在常人看来,赵李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可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据传,身在闺中的李清照外美如花、内秀似竹,聪颖过人、文采斐然,并以其辞章的清丽婉约、严整工巧而名满京城,致使赵明诚倾慕不已、日思夜念。琅嬛记有载:“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记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据考证,琅嬛记乃一伪书,但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姑妄信之。赵明诚早就心仪李清照,旷世才女、艳压群芳、必欲娶之,由此略见一斑。两家父亲同朝为官,兼有同乡之谊和久负文坛盛名,况明诚、易安二人又是文人雅士、郎才女貌,结为伉俪也算是天造地设、各得其所了。
当时还在太学勤奋攻读的赵明诚,既是一位谦谦君子、饱学之士,也是一位风度翩翩、仪态儒雅的豪门公子。他在研读经史之余,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对于书帖、字画、彝鼎、碑刻等等钟爱有加,每每刻意搜求。夫妇二人伉俪相得、琴瑟和鸣;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时常琴棋书画相娱,诗词歌赋唱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对金石研究如痴如醉。明代江之淮在古今女史卷一中有云:“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新婚之初,赵明诚尚在太学习读,并无俸禄。虽然赵李两家都是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但为了搜求名人字画、一代奇器,他们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他们都要到大相国寺去,在京城最为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寻访搜罗金石书画。他们曾发下宏誓:“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如遇珍稀难得的古籍文物,他们都会倾囊相购,即便当时囊中羞涩,夫妻宁可质衣典当,也要携宝而归。宋徽宗崇宁年间,有人拿着徐熙的牡丹图欲索价二十万钱。他们一时无法筹措,不得已终而作罢。由于无缘拥有、错失良机,夫妇二人扼腕痛惜,相对惋怅数日。如若购得珍宝,返回家中,夫妻便在他们的书斋“归来堂”中灯下对坐,反复展玩咀嚼、摩玩舒卷、指摘疵病,沉浸于无限温馨的欢愉之中。闲暇之时,二人赏花品茗、赋诗填词、倾心交谈。在这段时日里,夫妻之间情意相投、如胶似漆,共享鱼水之欢、天伦之乐。
美满的婚姻、甜蜜的生活、共同的喜好与浪漫的情怀也同样在李清照的词中显露无遗。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从沿街走巷的卖花人那里,丫鬟买来一枝含苞欲放的鲜花。鲜嫩的花苞上,仿佛还带着嫣红的朝霞和晶莹的露珠。那晶灿的玉露啊,恍如腮边的清泪一样,轻匀地飘洒在朱颜粉面上。怕郎猜疑新娘不如鲜花更娇美,就把花儿斜簪在鬓发上,非要让他比比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美。
李清照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并非单单表露了新婚时日的儿女之情、闺房之乐,倒是更多地体现了夫妻之间的竟日厮守、谐和融洽、相依相恋、心心相印的婚姻生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依旧平和而稳定。那时,宋金两国的民族矛盾尽管已是山雨欲来、一触即发,但还没有达到兵戈相见、存亡相较的完全激化程度,大宋国内虽然也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但表面看去还是一派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因而,生活的谐美富足与精神的轻逸畅快,也给李清照的词作平添了几分清新鲜活的秾丽气息。这首词肆意落笔、轻巧尖新、姿态绚丽;乐而不淫、娇而不艳、轻而不俗。通篇看来,既不婉约,更不豪放,而是轻灵,这种风格在整个易安词作中并不多见。不过,在她的丑奴儿一词中,也能感知这一特点来: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向晚轻雨,暑热之气为之顿消。一支筝曲才罢,又在菱花镜前轻施淡妆。粉红而透明的晚装啊,薄如蝉翼,更加衬托出冰清玉洁的娇体,酥胸半露,皓腕凝脂,体香芬芳,眉目传情。笑着对那人说道:今晚的枕簟一定很凉爽。
“笙簧”原指笙与笙的簧片,这里特指秦筝。“绛绡”指的是粉红色的薄纱。“雪腻酥香”说的是肌肤像雪一样晶莹洁白,像脂膏一样温润滑腻,像奶酥一样松软润泽。“檀郎”出自成语“檀郎谢女”檀郎,指的是晋代潘岳(潘安,小名檀奴),其人姿仪美好,人云“貌若潘安”;谢女,指的是晋代才女谢道韫,聪敏超群,有咏絮之才。后人常用“檀郎谢女”代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而“檀郎”一词则更多地代指了丈夫或情人。“纱橱”无确切考证,多倾向于笼罩于床上的帏幛或隔开厅堂的纱屏。李清照的醉花阴也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枕簟”指的是枕头和竹席。
李清照的这首词,与她的减字木兰花一样,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心情之下的作品,既不能说含蓄蕴藉,也不能说淫艳轻薄,倒是初为人妇的风情万种、娇态可人、风韵卓然之体现,是易安词中一道明丽而清奇的风景。如果缺少这样的词作,就无法全面展示李清照的个性魅力,也无从解读她的“婉约中偶有豪放,蕴藉中时有直白,奇瑰中间有俗俚,沉郁中亦有轻巧”之别样词风。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赵明诚授鸿胪少卿。在婚后两情绸缪、惟愿相守的岁月里,赵明诚一直不断地潜心于研究考证、致力于搜罗整理、热衷于访古探幽,时常与友人一起离京负笈远游。深深庭院、冷清空闺、漫漫长夜、寂寞心绪、单调生活,只留下李清照独对一蕊灯花、一窗竹影、一庭桐雨、一盏寥落、一砚闲愁
基于这种生活背景和孤寂情绪,李清照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闺怨词,含蓄委婉地倾诉了她的牵念、她的依恋、她的情怀、她的忧心、她的不解和幽怨。如: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晚风叩簾栊,残梅落空庭,月影独徘徊。一番伤春情绪,又一番怀远思人,已经没有多少兴致去梳洗打扮、涂脂抹粉。梅凋零,月疏淡,人孤独。瑞脑香在宝鸭薰炉里业已燃尽而消歇了,精致华美的流苏,掩映着绣有樱桃花的方顶小帐。妆台上的犀梳真的能辟寒么,为什么周身依然感到寒冷?
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赵明诚离家远行、经久未归,独守空帏的李清照哪里还有心思去对镜梳妆、敷粉画眉?深沉庭院,格外空寂;晚凉袭人,梅意落寞。举目望月,云飘影寒。此时此刻,真难说清楚是望月思人的情切意绵、柔肠百转,还是想起月宫嫦娥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庭院伫立良久,心中的愁绪依旧无法排解,她转身回到闺房,而呈现在眼前的,更是凄清伤情的场景:炉香消尽,烟残灰冷;朱樱斗帐,空垂流苏。本该是夫妻相拥而卧、卿卿我我、欢爱缠绵的时候,而今却是空闺独守、人在天涯。春寒料峭,人冷心冷。谁说犀牛角制成的梳子能辟寒呢?为什么自己没有感到丝毫的温暖?
“通犀”即通天犀,是一种名贵的犀牛角,远方列为贡品。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说,开元二年冬至日,交趾国进贡犀牛角一只,色黄似金,置于殿中,有暖气袭人,名曰辟寒犀。此处应指一种首饰,当是犀梳或犀簪之类,尤以犀梳为近。
... -->>
寂寞深闺的闲愁——薄雾浓云愁永昼醒时空对烛花红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芳龄二九的李清照结束了待字闺中的青春岁月,与时年二十一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字德父,德甫)喜结连理。赵李两家均属当时的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家严赵挺之时为礼部侍郎,宋徽宗崇宁年间官至宰相。在常人看来,赵李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可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据传,身在闺中的李清照外美如花、内秀似竹,聪颖过人、文采斐然,并以其辞章的清丽婉约、严整工巧而名满京城,致使赵明诚倾慕不已、日思夜念。琅嬛记有载:“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记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据考证,琅嬛记乃一伪书,但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姑妄信之。赵明诚早就心仪李清照,旷世才女、艳压群芳、必欲娶之,由此略见一斑。两家父亲同朝为官,兼有同乡之谊和久负文坛盛名,况明诚、易安二人又是文人雅士、郎才女貌,结为伉俪也算是天造地设、各得其所了。
当时还在太学勤奋攻读的赵明诚,既是一位谦谦君子、饱学之士,也是一位风度翩翩、仪态儒雅的豪门公子。他在研读经史之余,酷好书画,尤其擅长金石鉴赏,对于书帖、字画、彝鼎、碑刻等等钟爱有加,每每刻意搜求。夫妇二人伉俪相得、琴瑟和鸣;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时常琴棋书画相娱,诗词歌赋唱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对金石研究如痴如醉。明代江之淮在古今女史卷一中有云:“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新婚之初,赵明诚尚在太学习读,并无俸禄。虽然赵李两家都是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但为了搜求名人字画、一代奇器,他们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他们都要到大相国寺去,在京城最为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寻访搜罗金石书画。他们曾发下宏誓:“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如遇珍稀难得的古籍文物,他们都会倾囊相购,即便当时囊中羞涩,夫妻宁可质衣典当,也要携宝而归。宋徽宗崇宁年间,有人拿着徐熙的牡丹图欲索价二十万钱。他们一时无法筹措,不得已终而作罢。由于无缘拥有、错失良机,夫妇二人扼腕痛惜,相对惋怅数日。如若购得珍宝,返回家中,夫妻便在他们的书斋“归来堂”中灯下对坐,反复展玩咀嚼、摩玩舒卷、指摘疵病,沉浸于无限温馨的欢愉之中。闲暇之时,二人赏花品茗、赋诗填词、倾心交谈。在这段时日里,夫妻之间情意相投、如胶似漆,共享鱼水之欢、天伦之乐。
美满的婚姻、甜蜜的生活、共同的喜好与浪漫的情怀也同样在李清照的词中显露无遗。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从沿街走巷的卖花人那里,丫鬟买来一枝含苞欲放的鲜花。鲜嫩的花苞上,仿佛还带着嫣红的朝霞和晶莹的露珠。那晶灿的玉露啊,恍如腮边的清泪一样,轻匀地飘洒在朱颜粉面上。怕郎猜疑新娘不如鲜花更娇美,就把花儿斜簪在鬓发上,非要让他比比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美。
李清照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并非单单表露了新婚时日的儿女之情、闺房之乐,倒是更多地体现了夫妻之间的竟日厮守、谐和融洽、相依相恋、心心相印的婚姻生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依旧平和而稳定。那时,宋金两国的民族矛盾尽管已是山雨欲来、一触即发,但还没有达到兵戈相见、存亡相较的完全激化程度,大宋国内虽然也是风雨飘摇、危机四伏,但表面看去还是一派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歌舞升平的景象。因而,生活的谐美富足与精神的轻逸畅快,也给李清照的词作平添了几分清新鲜活的秾丽气息。这首词肆意落笔、轻巧尖新、姿态绚丽;乐而不淫、娇而不艳、轻而不俗。通篇看来,既不婉约,更不豪放,而是轻灵,这种风格在整个易安词作中并不多见。不过,在她的丑奴儿一词中,也能感知这一特点来: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向晚轻雨,暑热之气为之顿消。一支筝曲才罢,又在菱花镜前轻施淡妆。粉红而透明的晚装啊,薄如蝉翼,更加衬托出冰清玉洁的娇体,酥胸半露,皓腕凝脂,体香芬芳,眉目传情。笑着对那人说道:今晚的枕簟一定很凉爽。
“笙簧”原指笙与笙的簧片,这里特指秦筝。“绛绡”指的是粉红色的薄纱。“雪腻酥香”说的是肌肤像雪一样晶莹洁白,像脂膏一样温润滑腻,像奶酥一样松软润泽。“檀郎”出自成语“檀郎谢女”檀郎,指的是晋代潘岳(潘安,小名檀奴),其人姿仪美好,人云“貌若潘安”;谢女,指的是晋代才女谢道韫,聪敏超群,有咏絮之才。后人常用“檀郎谢女”代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而“檀郎”一词则更多地代指了丈夫或情人。“纱橱”无确切考证,多倾向于笼罩于床上的帏幛或隔开厅堂的纱屏。李清照的醉花阴也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枕簟”指的是枕头和竹席。
李清照的这首词,与她的减字木兰花一样,是特定时期、特定环境、特定心情之下的作品,既不能说含蓄蕴藉,也不能说淫艳轻薄,倒是初为人妇的风情万种、娇态可人、风韵卓然之体现,是易安词中一道明丽而清奇的风景。如果缺少这样的词作,就无法全面展示李清照的个性魅力,也无从解读她的“婉约中偶有豪放,蕴藉中时有直白,奇瑰中间有俗俚,沉郁中亦有轻巧”之别样词风。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赵明诚授鸿胪少卿。在婚后两情绸缪、惟愿相守的岁月里,赵明诚一直不断地潜心于研究考证、致力于搜罗整理、热衷于访古探幽,时常与友人一起离京负笈远游。深深庭院、冷清空闺、漫漫长夜、寂寞心绪、单调生活,只留下李清照独对一蕊灯花、一窗竹影、一庭桐雨、一盏寥落、一砚闲愁
基于这种生活背景和孤寂情绪,李清照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闺怨词,含蓄委婉地倾诉了她的牵念、她的依恋、她的情怀、她的忧心、她的不解和幽怨。如: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晚风叩簾栊,残梅落空庭,月影独徘徊。一番伤春情绪,又一番怀远思人,已经没有多少兴致去梳洗打扮、涂脂抹粉。梅凋零,月疏淡,人孤独。瑞脑香在宝鸭薰炉里业已燃尽而消歇了,精致华美的流苏,掩映着绣有樱桃花的方顶小帐。妆台上的犀梳真的能辟寒么,为什么周身依然感到寒冷?
常言道:女为悦己者容。赵明诚离家远行、经久未归,独守空帏的李清照哪里还有心思去对镜梳妆、敷粉画眉?深沉庭院,格外空寂;晚凉袭人,梅意落寞。举目望月,云飘影寒。此时此刻,真难说清楚是望月思人的情切意绵、柔肠百转,还是想起月宫嫦娥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庭院伫立良久,心中的愁绪依旧无法排解,她转身回到闺房,而呈现在眼前的,更是凄清伤情的场景:炉香消尽,烟残灰冷;朱樱斗帐,空垂流苏。本该是夫妻相拥而卧、卿卿我我、欢爱缠绵的时候,而今却是空闺独守、人在天涯。春寒料峭,人冷心冷。谁说犀牛角制成的梳子能辟寒呢?为什么自己没有感到丝毫的温暖?
“通犀”即通天犀,是一种名贵的犀牛角,远方列为贡品。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说,开元二年冬至日,交趾国进贡犀牛角一只,色黄似金,置于殿中,有暖气袭人,名曰辟寒犀。此处应指一种首饰,当是犀梳或犀簪之类,尤以犀梳为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