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曹晓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深藏于海拔三千米之上的青白色大大小小的石头经年沉默着,它们或排列有序、或层峦叠嶂、或矗立于裹着厚厚苔衣的苍松翠柏之间、或卧倒在月明星稀的路旁守望着岁月的寒歌忽一日,轰鸣的马达声碾碎了久远的宁静,喧闹的人声回荡在猎猎的寒风中,古老的石林苏醒了!
位于攀枝花格萨拉宝石山风景区的大小石林,以大石林的风趣厚重、小石林的清雅疏朗而著名,可是,由于路途远海拔高,它却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鼠年春节期间,我和队友们骑车上山,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经渔门过格萨拉,进入宝石山风景区已是下午三点。立春后的攀枝花乍暖还寒,沿途随处可见还未来得及融化的冰雪,片片雪白点缀着翠绿的索玛花枝,翻过山坡撞入眼帘的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墨绿矮松,大约只齐腰深,一眼望不到边,好纯粹的美,连空气都干净得有一种浸人心脾的清凉。行至无路可走时,高大苍劲又略显萎顿的古树挡在我们面前,宝石山到了。当地一个叫“李查卜”的老乡热情的给我们做起了向导,把车停在他家的小院里之后,一行人便向石林出发了。
山上没有路,雪融后的泥泞很是溜滑,跟着向导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到处可见被厚厚的青苔全副武装的怪石掩映在枯树背后,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小石林。这里的石林疏朗清雅、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不高大但都各具特色。在一块状如蟾蜍的大石面前,我们席地而卧纷纷合影,而它不远处,苍松翠柏的映衬下,一只灰白色的“小提兔”仰面向天,与“蟾蜍”遥相呼应,十分有趣。为了赶在天黑前下山,我们继续向山林更深处探幽。山风劲朔,刺骨的凉。途中看到几处“天坑地漏”所谓“天坑地漏”地质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和冲刷作用形成的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地质现象。林中不知名的小黄花使得空气中飘逸着淡淡的清香,可是路越来越难行了,大家步履蹒跚,队长拿出仪表一看,海拔三千一百多米了。在状如迷宫的“密林”里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紧跟着向导来到了一大片石盆地,这里就是大石林——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这片林区分割成若干园林。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去夺石林之高峻,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身处其间,感受与小石林截然不同。我们行走在峰林间,不几步便被石峰挡道,曲折迂回之后,又是另一番天地。这里在整个石林风景区里地势最高,到处散落着许多造型怪趣的石峰。有块奇石状如一个大猩猩的脸孔,最搞笑的是他的头上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配上它那深沉幽默的表情,生动之极。而另一座高约10米犹如人形的石峰,其头裹青帕,身上披一彝民为御寒而穿的“擦尔瓦”目视远方,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之下,让人心生敬畏之感。
大自然的魅力就是这样神奇,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因为人们赋予了它们思想感情,它们由此而获得了灵性。想那化作望夫石的妇人,立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更有那集日月之精华的天产石猴,生于花果山水帘洞,得遇明师,修成大道。自古以来,人们对石头普遍怀有崇敬心理,石头崇拜先于图腾崇拜。即使是现代人仍然对石头抱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于奇石收藏、石雕、佩带玉器和钻石,以及把天然岩石想象成人和动物,如雁荡山的夫妻峰、石林的阿诗玛等。早在清代曹雪芹就有诗为证: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温馨提示:
路线:经渔门过格萨拉到宝石山风景区,大约150公里。路况很好,可自驾车前往,只是沿途回头弯较多,注意安全。风景区目前正在建“五一”之后开始收门票。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所以要带上足够的水、防晒霜和厚衣服。
吃:目前风景区没有接待能力,山上居住着许多彝民,要么自己带吃的东西,要么在当地老乡家吃颇有特色的彝族风味菜,也可以下山到渔门吃老盐边菜,或是到箐河瀑布吃浑浆豆花,价格便宜,味道不错。
住:由于山上夜间寒冷,最好下山到渔门去住,也可以在箐河瀑布露营。
二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深藏于海拔三千米之上的青白色大大小小的石头经年沉默着,它们或排列有序、或层峦叠嶂、或矗立于裹着厚厚苔衣的苍松翠柏之间、或卧倒在月明星稀的路旁守望着岁月的寒歌忽一日,轰鸣的马达声碾碎了久远的宁静,喧闹的人声回荡在猎猎的寒风中,古老的石林苏醒了!
位于攀枝花格萨拉宝石山风景区的大小石林,以大石林的风趣厚重、小石林的清雅疏朗而著名,可是,由于路途远海拔高,它却一直藏在深山人未识,鼠年春节期间,我和队友们骑车上山,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经渔门过格萨拉,进入宝石山风景区已是下午三点。立春后的攀枝花乍暖还寒,沿途随处可见还未来得及融化的冰雪,片片雪白点缀着翠绿的索玛花枝,翻过山坡撞入眼帘的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墨绿矮松,大约只齐腰深,一眼望不到边,好纯粹的美,连空气都干净得有一种浸人心脾的清凉。行至无路可走时,高大苍劲又略显萎顿的古树挡在我们面前,宝石山到了。当地一个叫“李查卜”的老乡热情的给我们做起了向导,把车停在他家的小院里之后,一行人便向石林出发了。
山上没有路,雪融后的泥泞很是溜滑,跟着向导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到处可见被厚厚的青苔全副武装的怪石掩映在枯树背后,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小石林。这里的石林疏朗清雅、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不高大但都各具特色。在一块状如蟾蜍的大石面前,我们席地而卧纷纷合影,而它不远处,苍松翠柏的映衬下,一只灰白色的“小提兔”仰面向天,与“蟾蜍”遥相呼应,十分有趣。为了赶在天黑前下山,我们继续向山林更深处探幽。山风劲朔,刺骨的凉。途中看到几处“天坑地漏”所谓“天坑地漏”地质学名叫喀斯特漏斗,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和冲刷作用形成的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地质现象。林中不知名的小黄花使得空气中飘逸着淡淡的清香,可是路越来越难行了,大家步履蹒跚,队长拿出仪表一看,海拔三千一百多米了。在状如迷宫的“密林”里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紧跟着向导来到了一大片石盆地,这里就是大石林——整个景区由密集的石峰组成,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这片林区分割成若干园林。方圆数十里的荒山野丘上,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去夺石林之高峻,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身处其间,感受与小石林截然不同。我们行走在峰林间,不几步便被石峰挡道,曲折迂回之后,又是另一番天地。这里在整个石林风景区里地势最高,到处散落着许多造型怪趣的石峰。有块奇石状如一个大猩猩的脸孔,最搞笑的是他的头上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配上它那深沉幽默的表情,生动之极。而另一座高约10米犹如人形的石峰,其头裹青帕,身上披一彝民为御寒而穿的“擦尔瓦”目视远方,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之下,让人心生敬畏之感。
大自然的魅力就是这样神奇,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因为人们赋予了它们思想感情,它们由此而获得了灵性。想那化作望夫石的妇人,立于山石之上,向远方眺望,盼望其夫归来,日久年深,化作石头仍保持着遥望的姿势。更有那集日月之精华的天产石猴,生于花果山水帘洞,得遇明师,修成大道。自古以来,人们对石头普遍怀有崇敬心理,石头崇拜先于图腾崇拜。即使是现代人仍然对石头抱有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于奇石收藏、石雕、佩带玉器和钻石,以及把天然岩石想象成人和动物,如雁荡山的夫妻峰、石林的阿诗玛等。早在清代曹雪芹就有诗为证: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温馨提示:
路线:经渔门过格萨拉到宝石山风景区,大约150公里。路况很好,可自驾车前往,只是沿途回头弯较多,注意安全。风景区目前正在建“五一”之后开始收门票。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强、早晚温差大,所以要带上足够的水、防晒霜和厚衣服。
吃:目前风景区没有接待能力,山上居住着许多彝民,要么自己带吃的东西,要么在当地老乡家吃颇有特色的彝族风味菜,也可以下山到渔门吃老盐边菜,或是到箐河瀑布吃浑浆豆花,价格便宜,味道不错。
住:由于山上夜间寒冷,最好下山到渔门去住,也可以在箐河瀑布露营。
二八年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