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鱼跃龙门(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沉吟片刻后说道:“贤侄,给我几天时间,我想再想想,可不敢轻易落笔。”
之后又过去了几天,方常庆简直入了魔,天天对着那幅画看着,然后在另外一旁的桌子上写了好几十幅字出来。最后才沐浴更衣后,提笔在李鸿过的画作上面一气呵成的写出那首诗来,同时还不忘将李鸿过的创作经过也写入了小序之中。
李鸿过看到那幅字以后震惊异常,说道:“方夫子,您的字又有进益了!”
方常庆哈哈大笑,说道:“还是托你的福,走走,今天咱们爷俩要好好庆祝一番,喝酒去!”便拉着李鸿过的手出去酒楼喝了一顿酒,李茂祖也立即就带着那幅已经完成了的画作去了齐宝斋。
听到李鸿过的新作被送过来装裱了,钱明福十分激动,立即就从床上跳起来匆匆穿上衣服从家中跑到店里面了。店里的装裱师傅也知道老板对这幅画的看重,一点儿也不敢动这一幅画,等着钱明福来亲自上手。
钱明福家中一直也富裕,他从小十分爱好书画之道,于装裱、修补画作非常在行,所以才能在考童生失利之后也能将诺大一个书画铺子开得有声有色。他虽然也请了很多手艺好的师傅过来帮忙,但是最重要的画作他还是会亲自上手装裱的,就比如上一次李鸿过画的那一幅,又比如今天送来的这一幅画。
画非常好,更难得的是还配了这么一首诗,本来因为字是方常庆的字迹,钱明福还以为是不是方常庆偶得了这么一首震惊世人的诗,然后李鸿过将诗中的意境画了出来,但是待他看过诗中的小序之后才知道这首诗乃是李鸿过所做!
不得了啊!李鸿过居然能做出这样的诗来,其品质之高洁,志向之远大可见一斑,完全没有一点点心胸狭窄只看到仇恨之人的小家子气。
这么说来,张子鸣是将李鸿过惹急了,所以才逼得他干出了割袍断义这种事情来,但是李鸿过本人并没有把小小的张子鸣看在眼里,他着眼于更大的地方。
怪不得赵志刚看好他,甚至愿意让与他们李家结亲!赵志刚那个人他还是了解的,十分的耿直,只看重学问和人品,别的一概不论。可想而知李鸿过是个什么样的美玉良才。
钱明福瞬间就下了一个决定——牢牢地跟着赵志刚,继续拉拢李鸿过。他对着立在一旁的掌柜说道:“告诉齐宝斋所有的伙计,我们日后不做张子鸣的生意了,齐宝斋明确表示支持李鸿过李童生。”
不久之后,秀才考试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永平县还是和前几科一样,无一人中秀才。于是学正赵志刚便开始筹谋表彰大会的事情了,没有需要表彰的秀才,只要表彰新考上的童生便可以了,经过表彰之后,新考上童生试的学子们就有了正式的童生身份,可以参加下一科的秀才考试了。
只是在今年考中童生的三人之中,李鸿过和张子鸣已经割袍断义了,这就使得以往简单的表彰仪式变得复杂了起来。
况且,自己的手边还放着一份州学的录取通知书,也让他十分的纠结。
居然是录取张子鸣的!
也不知道州学的人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在李鸿过和张子鸣之中瞎子也知道是李鸿过读书更有灵性、更有前途的吧?但是这种决定还是被做出来了。真是昏庸!禄蠹!难道就不怕言官弹劾吗?
本来他还想着李鸿过的成绩到了全郡前二十名,而且又没有年满十八周岁,虽然没有达到州学直接录取的标准,但是已经达到了可以推荐入学的标准,想着自己等到童生试的表彰出来就给他写一份推荐信,推荐他下个学年到州学去念书呢!
现在州学抢先录取了张子鸣,他的推荐信也不用写了。这两人可是割袍断义了的,州学录取了张子鸣之后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录取李鸿过了!
赵志刚心中也有一些暗暗的高兴,他本来有着那么一点点私心,但是胸中的正义感又常常为自己居然有这种私心鄙视自己,把自己折磨了好几天。
童生也可以在县学里面学习去考秀才的,这一科没有童生考中秀才不打紧,他才来两年,可是如果下一科还没有童生考上秀才,可就实实在在会影响他的政绩了!他可不愿意带着这样一个“零”秀才的帽子离开,那太丢人了!
正好州学里录取了张子鸣,他也不用在那里纠结半天,是给李鸿过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好,还是满足自己的私心比较好。也不用让自己在那里饱受煎熬,是否要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了。
再看着李鸿过昨天才给自己送来的那副《秋蝉图》,赵志刚心中甚至闪过了一个念头——既然已经站定了李鸿过这一边,不如就再推他一把吧!
下定了决心之后,赵志刚摊开了纸提笔开始写他作为一县学正对张子鸣的评价,评价中对张子鸣的学问评价中肯,但是对他的人品评价却不高,还将李鸿过之姐与其定亲,但是张子鸣悔婚另娶、恶语伤人、逼得李鸿过的姐姐投缳自尽的事情写进其中,并且写上自己已经正式给二人出具了割袍断义的文书,将文书附在张子鸣学籍之后,最后表态:县学学正赵志刚认为李鸿过是个可造之材,想要悉心培养他,所以张子鸣已经不适宜在永平县学念书,建议其另择一校继续学业。
同样是去州学,究竟是自己找了门路被州学录取而抛弃县学,还是先被县学抛弃再不得不另找州学去念书,其间意义可是天壤之别啊!
虽然赵志刚也知道张子鸣在州学之内必然有关系,自己这份对他的不利评价在目前还起不了多少的作用,但是赵志刚知道州学的人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将自己... -->>
他沉吟片刻后说道:“贤侄,给我几天时间,我想再想想,可不敢轻易落笔。”
之后又过去了几天,方常庆简直入了魔,天天对着那幅画看着,然后在另外一旁的桌子上写了好几十幅字出来。最后才沐浴更衣后,提笔在李鸿过的画作上面一气呵成的写出那首诗来,同时还不忘将李鸿过的创作经过也写入了小序之中。
李鸿过看到那幅字以后震惊异常,说道:“方夫子,您的字又有进益了!”
方常庆哈哈大笑,说道:“还是托你的福,走走,今天咱们爷俩要好好庆祝一番,喝酒去!”便拉着李鸿过的手出去酒楼喝了一顿酒,李茂祖也立即就带着那幅已经完成了的画作去了齐宝斋。
听到李鸿过的新作被送过来装裱了,钱明福十分激动,立即就从床上跳起来匆匆穿上衣服从家中跑到店里面了。店里的装裱师傅也知道老板对这幅画的看重,一点儿也不敢动这一幅画,等着钱明福来亲自上手。
钱明福家中一直也富裕,他从小十分爱好书画之道,于装裱、修补画作非常在行,所以才能在考童生失利之后也能将诺大一个书画铺子开得有声有色。他虽然也请了很多手艺好的师傅过来帮忙,但是最重要的画作他还是会亲自上手装裱的,就比如上一次李鸿过画的那一幅,又比如今天送来的这一幅画。
画非常好,更难得的是还配了这么一首诗,本来因为字是方常庆的字迹,钱明福还以为是不是方常庆偶得了这么一首震惊世人的诗,然后李鸿过将诗中的意境画了出来,但是待他看过诗中的小序之后才知道这首诗乃是李鸿过所做!
不得了啊!李鸿过居然能做出这样的诗来,其品质之高洁,志向之远大可见一斑,完全没有一点点心胸狭窄只看到仇恨之人的小家子气。
这么说来,张子鸣是将李鸿过惹急了,所以才逼得他干出了割袍断义这种事情来,但是李鸿过本人并没有把小小的张子鸣看在眼里,他着眼于更大的地方。
怪不得赵志刚看好他,甚至愿意让与他们李家结亲!赵志刚那个人他还是了解的,十分的耿直,只看重学问和人品,别的一概不论。可想而知李鸿过是个什么样的美玉良才。
钱明福瞬间就下了一个决定——牢牢地跟着赵志刚,继续拉拢李鸿过。他对着立在一旁的掌柜说道:“告诉齐宝斋所有的伙计,我们日后不做张子鸣的生意了,齐宝斋明确表示支持李鸿过李童生。”
不久之后,秀才考试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永平县还是和前几科一样,无一人中秀才。于是学正赵志刚便开始筹谋表彰大会的事情了,没有需要表彰的秀才,只要表彰新考上的童生便可以了,经过表彰之后,新考上童生试的学子们就有了正式的童生身份,可以参加下一科的秀才考试了。
只是在今年考中童生的三人之中,李鸿过和张子鸣已经割袍断义了,这就使得以往简单的表彰仪式变得复杂了起来。
况且,自己的手边还放着一份州学的录取通知书,也让他十分的纠结。
居然是录取张子鸣的!
也不知道州学的人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在李鸿过和张子鸣之中瞎子也知道是李鸿过读书更有灵性、更有前途的吧?但是这种决定还是被做出来了。真是昏庸!禄蠹!难道就不怕言官弹劾吗?
本来他还想着李鸿过的成绩到了全郡前二十名,而且又没有年满十八周岁,虽然没有达到州学直接录取的标准,但是已经达到了可以推荐入学的标准,想着自己等到童生试的表彰出来就给他写一份推荐信,推荐他下个学年到州学去念书呢!
现在州学抢先录取了张子鸣,他的推荐信也不用写了。这两人可是割袍断义了的,州学录取了张子鸣之后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录取李鸿过了!
赵志刚心中也有一些暗暗的高兴,他本来有着那么一点点私心,但是胸中的正义感又常常为自己居然有这种私心鄙视自己,把自己折磨了好几天。
童生也可以在县学里面学习去考秀才的,这一科没有童生考中秀才不打紧,他才来两年,可是如果下一科还没有童生考上秀才,可就实实在在会影响他的政绩了!他可不愿意带着这样一个“零”秀才的帽子离开,那太丢人了!
正好州学里录取了张子鸣,他也不用在那里纠结半天,是给李鸿过一个好的学习机会好,还是满足自己的私心比较好。也不用让自己在那里饱受煎熬,是否要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了。
再看着李鸿过昨天才给自己送来的那副《秋蝉图》,赵志刚心中甚至闪过了一个念头——既然已经站定了李鸿过这一边,不如就再推他一把吧!
下定了决心之后,赵志刚摊开了纸提笔开始写他作为一县学正对张子鸣的评价,评价中对张子鸣的学问评价中肯,但是对他的人品评价却不高,还将李鸿过之姐与其定亲,但是张子鸣悔婚另娶、恶语伤人、逼得李鸿过的姐姐投缳自尽的事情写进其中,并且写上自己已经正式给二人出具了割袍断义的文书,将文书附在张子鸣学籍之后,最后表态:县学学正赵志刚认为李鸿过是个可造之材,想要悉心培养他,所以张子鸣已经不适宜在永平县学念书,建议其另择一校继续学业。
同样是去州学,究竟是自己找了门路被州学录取而抛弃县学,还是先被县学抛弃再不得不另找州学去念书,其间意义可是天壤之别啊!
虽然赵志刚也知道张子鸣在州学之内必然有关系,自己这份对他的不利评价在目前还起不了多少的作用,但是赵志刚知道州学的人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将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