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魏游子手札 (2/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大魏宫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不得不佩服,这位魏游子绝对是一位会“玩”的主,根据游历的记录,赵弘润感觉这位先人的足迹似乎遍布巴黔蜀的每个地方,他“告诫”魏人:蜀人并不是他们魏人曾经所以为的,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事实上蜀地有着其悠长的人文,他们懂得耕种、懂得养蚕、懂得捕鱼,是勤劳的人。
总而言之,就是赞美蜀人,贬低巴人,通篇都是如此。
由此赵弘润猜测,这可能与当时大魏的国策有关:拉拢蜀人,对付巴人。
而相比较巴蜀,魏游子对黔地的评价就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可能在于他在文中评价黔地是『穷山恶水』,甚至于在文中又着重注明,『地不可养人、水不可活鱼』。
赵弘润起初实在很纳闷,纳闷于魏游子在文中所描写的『不能使鱼活命的黔水(黑水)』,究竟是什么,直到他看到了『玄(黑)且粘稠』、『气味刺鼻』等描述后,他险些要吐血。
他怀疑那是石油。
石油能养鱼么?不能!
出产石油的地方能种植农作物么?不能!
魏游子对这片土地所评价的『穷山恶水』是没错,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片土地的真正价值。
『天然易开采的石油……』
不得不说赵弘润有些心动,毕竟石油那可是重要能源之一。不过仔细想想,目前他大魏好像并没有用得到石油的地方,这份心动也就逐渐退了下去。
但不可否认,赵弘润还是记了下来。就跟他记下巴蜀之地的那种白蜡树与白蜡虫一样。
等日后有机会的时候,他并不介意将这些珍贵的资源全部收归到他们的大魏的囊中,为子孙后代谋福。
至于对黔人的评价,魏游子比较巴人也显得客观许多,他在文中猜测。黔人或有可能是曾经某些国家流放的囚犯之后,也有可能是巴蜀两地的迁移之民,但不管怎样,黔人的数量不会太多,因为那片土地,在他看来实在是不适合居住。
『倒也不是丝毫收获没有,好歹是得知了一个出产石油的地方……』
在心中安慰着自己,赵弘润将手中的那卷逐渐放入了竹筐。
其原因就在于,在他桌上,就只剩下最后一卷竹简了。倘若这卷竹简内也没有任何有关于巫术的记载,那么,他要么再去宗府翻箱倒柜找,要么就只能放弃,改变策略从其他途径想办法。
微微吐了口气,赵弘润摊开最后一卷竹简,早已不抱持什么期待的他,还真是没想到,那位魏游子的先人还真在这卷竹简内描绘了有关于巫术的事。
只不过,并非是赵弘润所以为的巴蛊。而是黔蛊。
『……巴、黔之地,有族黔苗,敬畏天地万物……』
根据魏游子在竹简内的记载,他在这卷竹简内推翻了他曾经误以为黔人乃巴、蜀迁移子民的猜测。而更加倾向于另外一个说法:这极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各国争夺领土失败,而遭到驱逐的人,因为魏游子在文中写下了『亡于黔』的注解,根据前后文猜测,应该是『向黔地逃亡』的意思。
赵弘润总结前后推断,黔人的前身。很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某个大国争夺领土失败遭到驱逐的族群,他们逃到了黔这个穷山恶水,并且中原大国也不稀罕的不毛之地,顽强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逐渐演变了敬畏大自然的苗族人。
在演变的过程中,黔人因为黔地的贫瘠,不得不与巴人接触,甚至是通婚,久而久之地,黔人的文化与巴族的文化交汇到了一起。
而让赵弘润感到欣喜的是,魏游子还真的提到了黔人的蛊术。
魏游子在文中记载道,因为黔地穷山恶水,因此黔人往往会因为误食了什么东西,或者被什么毒虫、毒蛇咬到而毒发身亡。
起初,敬畏大自然的黔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戒,直到一名被毒蛇咬到的黔人自暴自弃,吞食了另外一株毒草,却侥幸活了下来,黔人这才学会了以毒攻毒。
别说赵弘润,就连魏游子也在文中用惊叹的口吻记载这件事:黔人养蛊祛毒,竟使必死之人而活。
而随后,随着巴黔两族人文化的逐渐交汇,巴人的巫文化与黔人的蛊文化也逐渐融汇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巫蛊。
更让赵弘润欣喜若狂的是,魏游子在文中对一种『相思蛊』的下蛊方式的描述,与他当时被芈芮下蛊时的情景十分相似,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而不可思议的,则是魏游子对这种蛊虫的评价:不伤命,然,使男子难离此女,其神乎、邪乎,非凡人所能妄测。其奥秘或在喂蛊之女子血乎?
“呼……”
虽然未能从中获得解除青蛊的办法,但赵弘润已经很满意了,毕竟魏游子在竹简中注明,这种青蛊或者相思蛊,并不致命,这就足够了。
只不过那句『难离此女』,让赵弘润有些不能理解,因为他不觉得他会离不开芈姜。
或者说,还未到那个阶段。(未完待续。)
br />
不得不佩服,这位魏游子绝对是一位会“玩”的主,根据游历的记录,赵弘润感觉这位先人的足迹似乎遍布巴黔蜀的每个地方,他“告诫”魏人:蜀人并不是他们魏人曾经所以为的,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事实上蜀地有着其悠长的人文,他们懂得耕种、懂得养蚕、懂得捕鱼,是勤劳的人。
总而言之,就是赞美蜀人,贬低巴人,通篇都是如此。
由此赵弘润猜测,这可能与当时大魏的国策有关:拉拢蜀人,对付巴人。
而相比较巴蜀,魏游子对黔地的评价就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可能在于他在文中评价黔地是『穷山恶水』,甚至于在文中又着重注明,『地不可养人、水不可活鱼』。
赵弘润起初实在很纳闷,纳闷于魏游子在文中所描写的『不能使鱼活命的黔水(黑水)』,究竟是什么,直到他看到了『玄(黑)且粘稠』、『气味刺鼻』等描述后,他险些要吐血。
他怀疑那是石油。
石油能养鱼么?不能!
出产石油的地方能种植农作物么?不能!
魏游子对这片土地所评价的『穷山恶水』是没错,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片土地的真正价值。
『天然易开采的石油……』
不得不说赵弘润有些心动,毕竟石油那可是重要能源之一。不过仔细想想,目前他大魏好像并没有用得到石油的地方,这份心动也就逐渐退了下去。
但不可否认,赵弘润还是记了下来。就跟他记下巴蜀之地的那种白蜡树与白蜡虫一样。
等日后有机会的时候,他并不介意将这些珍贵的资源全部收归到他们的大魏的囊中,为子孙后代谋福。
至于对黔人的评价,魏游子比较巴人也显得客观许多,他在文中猜测。黔人或有可能是曾经某些国家流放的囚犯之后,也有可能是巴蜀两地的迁移之民,但不管怎样,黔人的数量不会太多,因为那片土地,在他看来实在是不适合居住。
『倒也不是丝毫收获没有,好歹是得知了一个出产石油的地方……』
在心中安慰着自己,赵弘润将手中的那卷逐渐放入了竹筐。
其原因就在于,在他桌上,就只剩下最后一卷竹简了。倘若这卷竹简内也没有任何有关于巫术的记载,那么,他要么再去宗府翻箱倒柜找,要么就只能放弃,改变策略从其他途径想办法。
微微吐了口气,赵弘润摊开最后一卷竹简,早已不抱持什么期待的他,还真是没想到,那位魏游子的先人还真在这卷竹简内描绘了有关于巫术的事。
只不过,并非是赵弘润所以为的巴蛊。而是黔蛊。
『……巴、黔之地,有族黔苗,敬畏天地万物……』
根据魏游子在竹简内的记载,他在这卷竹简内推翻了他曾经误以为黔人乃巴、蜀迁移子民的猜测。而更加倾向于另外一个说法:这极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各国争夺领土失败,而遭到驱逐的人,因为魏游子在文中写下了『亡于黔』的注解,根据前后文猜测,应该是『向黔地逃亡』的意思。
赵弘润总结前后推断,黔人的前身。很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某个大国争夺领土失败遭到驱逐的族群,他们逃到了黔这个穷山恶水,并且中原大国也不稀罕的不毛之地,顽强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逐渐演变了敬畏大自然的苗族人。
在演变的过程中,黔人因为黔地的贫瘠,不得不与巴人接触,甚至是通婚,久而久之地,黔人的文化与巴族的文化交汇到了一起。
而让赵弘润感到欣喜的是,魏游子还真的提到了黔人的蛊术。
魏游子在文中记载道,因为黔地穷山恶水,因此黔人往往会因为误食了什么东西,或者被什么毒虫、毒蛇咬到而毒发身亡。
起初,敬畏大自然的黔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戒,直到一名被毒蛇咬到的黔人自暴自弃,吞食了另外一株毒草,却侥幸活了下来,黔人这才学会了以毒攻毒。
别说赵弘润,就连魏游子也在文中用惊叹的口吻记载这件事:黔人养蛊祛毒,竟使必死之人而活。
而随后,随着巴黔两族人文化的逐渐交汇,巴人的巫文化与黔人的蛊文化也逐渐融汇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巫蛊。
更让赵弘润欣喜若狂的是,魏游子在文中对一种『相思蛊』的下蛊方式的描述,与他当时被芈芮下蛊时的情景十分相似,简直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而不可思议的,则是魏游子对这种蛊虫的评价:不伤命,然,使男子难离此女,其神乎、邪乎,非凡人所能妄测。其奥秘或在喂蛊之女子血乎?
“呼……”
虽然未能从中获得解除青蛊的办法,但赵弘润已经很满意了,毕竟魏游子在竹简中注明,这种青蛊或者相思蛊,并不致命,这就足够了。
只不过那句『难离此女』,让赵弘润有些不能理解,因为他不觉得他会离不开芈姜。
或者说,还未到那个阶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