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火星救援(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得过去。物资毕竟没有大活人那么脆弱,所以那些飞船可以高速着陆。不过带来的问题就是:它们会弹得老远。
自然,在确定所有物资都抵达指定位置并且包装完好之前,他们是不会将我们送往火星的。从开始到结束,包括物资运送,整个火星任务得花三年时间。实际上,当阿瑞斯2的船员还在回家路上时,阿瑞斯3的物资飞船就已经飞往火星。
所有提前抵达的物资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mav,火星升空载具。完成地表作业之后,要回到赫耳墨斯,全得靠它。mav与其他那些欢快地砸向地面,跳得满地皆是的物资不同,它得软着陆。当然了,它和休斯敦之间一直保有联络,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我们就会掠过火星,直接回老家,取消登陆任务。
mav超级酷。简单说来,通过一系列精巧绝伦的与火星大气的化学反应,它每携带1千克氢去火星,就能产生13千克燃料。不过反应过程很缓慢,得花上24个月才能填满燃料槽。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提前那么久把mav送上火星的原因。
所以,你能想象到,当我发现mav不见了该有多么失望。
一系列荒谬透顶的事件差点把我给整死,然后又一轮更荒谬的事件把我给整活了。
地表任务的设计上限可以让我们应付150kph的沙尘暴。所以,当我们遭遇175kph的狂风时,休斯敦完全有理由感到紧张。全体人员穿上太空服挤在栖息舱中央,以防突然减压。但是,栖息舱不是问题所在。
mav是一艘太空飞船,上面有许多精密仪器。虽然它能在风暴中屹立一段时间,但也撑不了多久。在风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后,nasa下令放弃任务。没人甘愿终止这项原本为期一个月的任务,我们到这儿一共才六天,但要是mav真的受到严重损伤,所有人都得趴这儿了。
我们必须离开栖息舱,冒着沙尘暴,步行去mav。风险很大,但别无他法。
大家全都抵达了mav,除了我。
我们的主通讯碟——负责将信号从栖息舱发送到赫耳墨斯——被大风刮得脱离了基座,像具降落伞似的,裹进了风暴中。通讯碟猛冲进接收天线阵列,然后,一根又长又细的天线笔直向我飞来。那家伙穿过我的太空服,像子弹穿过黄油一样轻松。被这玩意扎中腰部肌肉,真是钻心疼。我模模糊糊记得大风把我带倒(实际上是完全掀翻),太空服气压骤降,我的耳朵突突疼。
我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约翰森毫无希望地想伸手抓住我。
太空服的氧气警报声吵醒了我。我本来已经昏死得跟什么似的,却被这持续不断、令人讨厌的哔哔声彻底弄醒了。
风暴已经减弱,我面朝下躺着,整个人几乎全被埋在沙子里。在我缓缓醒来的时候,我很纳闷自己怎么没死得更干净些。
那根天线本来足以把太空服和我的腰部全部刺穿,却让骨盆给挡住了。结果,它只是在太空服上留了一个洞(当然,我身上也有个洞)。
那阵风把我带得可够远,整个人从陡坡上滚下去。最后我面朝下着地,使天线弯了个很大的斜角,由此在洞口产生的扭力足以让那里产生一点密封效应。
很快,从我体内涌出的血液开始在洞口汇聚。血液碰到破损处,其中的水分在强气流和低压下迅速蒸发,留下黏糊糊的残余物。流血越聚越多,黏稠残余物越来越密集。这些残余物慢慢加强了洞口的密封,将太空服泄漏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太空服的活儿干得极其漂亮。察觉到压力下降时,它立即从我的氮气罐里释放气体进行补压。等到泄漏速度降了下来,对损耗进行压力补偿所需的气体也大为减少。
用不了多久,太空服里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就会耗竭。这是整个生命维持系统的瓶颈。问题不在于你携带了多少氧气,而在于你能把多少二氧化碳从太空服里排出去。栖息舱里有氧合机,这个大块头仪器可以从二氧化碳中分解出氧气。太空服可带不了这么大的玩意,所以才会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吸收装置来对付二氧化碳,但它的过滤器会耗竭。我一定是昏迷时间太长,所以过滤器早就报废了。
太空服对这个事态作出的反应就是切换到应急模式,工程师们称之为“放血”。既然没办法阻隔二氧化碳,太空服就会自动打开通风口,同时以氮气补压。先是泄漏,再是放血,我的氮气罐早已空了。现在唯一剩下的就只有氧气罐。
为了让我活下去,太空服最后的选择是:用纯氧进行补压。我现在所面临的危险是死于氧中毒,浓度过高的氧气会燎烧我的神经系统、肺部和眼睛。对于穿着带洞太空服的人来说,最后因氧中毒而死实在太讽刺了。
太空服上戳了个洞会触发各种警报、警示和警告,但最终却是氧浓度过高的警报哔醒了我。
太空任务所需的训练繁杂到不可想象。在地球上,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专门进行太空服应急状态演练。所以,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小心探着头盔侧面,摸到补丁包。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漏斗,大头那边是高黏性树胶,小头这边有个小阀门。操作方法就是打开阀门,用大头封住洞口。泄漏的空气可以从阀门走,不会干扰树胶形成密封。然后你再把阀门关上,洞口就封死了。
麻烦在于,我得先把天线弄出来。我用最快速度把它拔了出来,压力骤降让我一阵晕眩,腰部伤口的剧痛更是引发肌肉抽搐,让我苦不堪言。
我用补丁包把洞口封住。太空服马上用更多氧气进行补压。手臂上的面板数据告诉我,现在氧气浓度高达85%。对比一下,地球上的氧气浓度是21%。还行,只要我别在这种环境下待太久。
一路蹒跚爬上山坡,走向栖息舱。随着视野逐渐开阔,我发现了叫人兴奋的好形势,以及当头一棒的坏消息:栖息舱没事(耶!),mav不见了(呜!)。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死定了。但我不想就这么死在地表上。我跛着脚走近栖息舱,摸索着打开一扇气闸。增压一完成,我就把头盔摘了。
回到栖息舱内部,脱下太空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伤口。看来需要缝合。走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受过基本的医疗训练,栖息舱里也有足够的医药补给。局部麻醉,冲洗伤口,缝九针,搞定。得吃几周抗生素,其他方面倒没什么问题。
我知道徒劳无望,但还是尝试重启通讯阵列。结果自然是没信号。还记得吗?主卫星碟毁了,还让接收天线去陪葬了。栖息舱里还有次级和三级通讯系统,但全都只能跟mav进行联络,后者可以用它所携带的大功率装置向赫耳墨斯转发信号。不过前提是,mav得在附近。
我没法跟赫耳墨斯联络。来得及的话,我能在地表找到通讯碟,但得花上好几周才能将其修复,那说什么也迟了。任务一旦执行放弃命令,赫耳墨斯就会在24小时之内离开轨道。根据轨道动力学,既然离开得越早,接下来的行程就越安全,所费时间也越短,那你干吗要等呢?
我又检查了一遍太空服,发现那根天线戳破了我的生化监测仪。在执行eva时,所有宇航员的太空服都会联网,让大家能知晓各自的体征。其他队友一定先看到我的气压降到接近零点,然后生化信号立刻中断。除此之外,他们还亲眼看到我身上插了根天线,在猛烈的沙尘暴中从小山头上滚了下去……好吧,他们认为我死了。如何不这么认为呢?
他们可能有过短暂的讨论来决定是否寻找尸体。但规定上写得很明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有船员死在火星上,必须留在火星。将尸体留在这儿能减小mav的回程负载。减小回程负载也就意味着提高燃料使用机动,增大回程推力容错度。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多愁善感放弃这些。
情况就是这样。我给困在火星上了。无论是赫耳墨斯还是地球,我都没法联络。所有人都认为我死了。我目前所在的栖息舱只能维持31天。
如果氧合机坏了,我会窒息而死。如果水循环装置坏了,我会渴死。如果栖息舱泄漏,我会给炸飞。即便这些都没发生,我也会在食物耗尽之后饿死。
说得过去。物资毕竟没有大活人那么脆弱,所以那些飞船可以高速着陆。不过带来的问题就是:它们会弹得老远。
自然,在确定所有物资都抵达指定位置并且包装完好之前,他们是不会将我们送往火星的。从开始到结束,包括物资运送,整个火星任务得花三年时间。实际上,当阿瑞斯2的船员还在回家路上时,阿瑞斯3的物资飞船就已经飞往火星。
所有提前抵达的物资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mav,火星升空载具。完成地表作业之后,要回到赫耳墨斯,全得靠它。mav与其他那些欢快地砸向地面,跳得满地皆是的物资不同,它得软着陆。当然了,它和休斯敦之间一直保有联络,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我们就会掠过火星,直接回老家,取消登陆任务。
mav超级酷。简单说来,通过一系列精巧绝伦的与火星大气的化学反应,它每携带1千克氢去火星,就能产生13千克燃料。不过反应过程很缓慢,得花上24个月才能填满燃料槽。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提前那么久把mav送上火星的原因。
所以,你能想象到,当我发现mav不见了该有多么失望。
一系列荒谬透顶的事件差点把我给整死,然后又一轮更荒谬的事件把我给整活了。
地表任务的设计上限可以让我们应付150kph的沙尘暴。所以,当我们遭遇175kph的狂风时,休斯敦完全有理由感到紧张。全体人员穿上太空服挤在栖息舱中央,以防突然减压。但是,栖息舱不是问题所在。
mav是一艘太空飞船,上面有许多精密仪器。虽然它能在风暴中屹立一段时间,但也撑不了多久。在风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后,nasa下令放弃任务。没人甘愿终止这项原本为期一个月的任务,我们到这儿一共才六天,但要是mav真的受到严重损伤,所有人都得趴这儿了。
我们必须离开栖息舱,冒着沙尘暴,步行去mav。风险很大,但别无他法。
大家全都抵达了mav,除了我。
我们的主通讯碟——负责将信号从栖息舱发送到赫耳墨斯——被大风刮得脱离了基座,像具降落伞似的,裹进了风暴中。通讯碟猛冲进接收天线阵列,然后,一根又长又细的天线笔直向我飞来。那家伙穿过我的太空服,像子弹穿过黄油一样轻松。被这玩意扎中腰部肌肉,真是钻心疼。我模模糊糊记得大风把我带倒(实际上是完全掀翻),太空服气压骤降,我的耳朵突突疼。
我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约翰森毫无希望地想伸手抓住我。
太空服的氧气警报声吵醒了我。我本来已经昏死得跟什么似的,却被这持续不断、令人讨厌的哔哔声彻底弄醒了。
风暴已经减弱,我面朝下躺着,整个人几乎全被埋在沙子里。在我缓缓醒来的时候,我很纳闷自己怎么没死得更干净些。
那根天线本来足以把太空服和我的腰部全部刺穿,却让骨盆给挡住了。结果,它只是在太空服上留了一个洞(当然,我身上也有个洞)。
那阵风把我带得可够远,整个人从陡坡上滚下去。最后我面朝下着地,使天线弯了个很大的斜角,由此在洞口产生的扭力足以让那里产生一点密封效应。
很快,从我体内涌出的血液开始在洞口汇聚。血液碰到破损处,其中的水分在强气流和低压下迅速蒸发,留下黏糊糊的残余物。流血越聚越多,黏稠残余物越来越密集。这些残余物慢慢加强了洞口的密封,将太空服泄漏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太空服的活儿干得极其漂亮。察觉到压力下降时,它立即从我的氮气罐里释放气体进行补压。等到泄漏速度降了下来,对损耗进行压力补偿所需的气体也大为减少。
用不了多久,太空服里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就会耗竭。这是整个生命维持系统的瓶颈。问题不在于你携带了多少氧气,而在于你能把多少二氧化碳从太空服里排出去。栖息舱里有氧合机,这个大块头仪器可以从二氧化碳中分解出氧气。太空服可带不了这么大的玩意,所以才会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吸收装置来对付二氧化碳,但它的过滤器会耗竭。我一定是昏迷时间太长,所以过滤器早就报废了。
太空服对这个事态作出的反应就是切换到应急模式,工程师们称之为“放血”。既然没办法阻隔二氧化碳,太空服就会自动打开通风口,同时以氮气补压。先是泄漏,再是放血,我的氮气罐早已空了。现在唯一剩下的就只有氧气罐。
为了让我活下去,太空服最后的选择是:用纯氧进行补压。我现在所面临的危险是死于氧中毒,浓度过高的氧气会燎烧我的神经系统、肺部和眼睛。对于穿着带洞太空服的人来说,最后因氧中毒而死实在太讽刺了。
太空服上戳了个洞会触发各种警报、警示和警告,但最终却是氧浓度过高的警报哔醒了我。
太空任务所需的训练繁杂到不可想象。在地球上,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专门进行太空服应急状态演练。所以,我知道该怎么做。
我小心探着头盔侧面,摸到补丁包。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漏斗,大头那边是高黏性树胶,小头这边有个小阀门。操作方法就是打开阀门,用大头封住洞口。泄漏的空气可以从阀门走,不会干扰树胶形成密封。然后你再把阀门关上,洞口就封死了。
麻烦在于,我得先把天线弄出来。我用最快速度把它拔了出来,压力骤降让我一阵晕眩,腰部伤口的剧痛更是引发肌肉抽搐,让我苦不堪言。
我用补丁包把洞口封住。太空服马上用更多氧气进行补压。手臂上的面板数据告诉我,现在氧气浓度高达85%。对比一下,地球上的氧气浓度是21%。还行,只要我别在这种环境下待太久。
一路蹒跚爬上山坡,走向栖息舱。随着视野逐渐开阔,我发现了叫人兴奋的好形势,以及当头一棒的坏消息:栖息舱没事(耶!),mav不见了(呜!)。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自己死定了。但我不想就这么死在地表上。我跛着脚走近栖息舱,摸索着打开一扇气闸。增压一完成,我就把头盔摘了。
回到栖息舱内部,脱下太空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伤口。看来需要缝合。走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受过基本的医疗训练,栖息舱里也有足够的医药补给。局部麻醉,冲洗伤口,缝九针,搞定。得吃几周抗生素,其他方面倒没什么问题。
我知道徒劳无望,但还是尝试重启通讯阵列。结果自然是没信号。还记得吗?主卫星碟毁了,还让接收天线去陪葬了。栖息舱里还有次级和三级通讯系统,但全都只能跟mav进行联络,后者可以用它所携带的大功率装置向赫耳墨斯转发信号。不过前提是,mav得在附近。
我没法跟赫耳墨斯联络。来得及的话,我能在地表找到通讯碟,但得花上好几周才能将其修复,那说什么也迟了。任务一旦执行放弃命令,赫耳墨斯就会在24小时之内离开轨道。根据轨道动力学,既然离开得越早,接下来的行程就越安全,所费时间也越短,那你干吗要等呢?
我又检查了一遍太空服,发现那根天线戳破了我的生化监测仪。在执行eva时,所有宇航员的太空服都会联网,让大家能知晓各自的体征。其他队友一定先看到我的气压降到接近零点,然后生化信号立刻中断。除此之外,他们还亲眼看到我身上插了根天线,在猛烈的沙尘暴中从小山头上滚了下去……好吧,他们认为我死了。如何不这么认为呢?
他们可能有过短暂的讨论来决定是否寻找尸体。但规定上写得很明白,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果有船员死在火星上,必须留在火星。将尸体留在这儿能减小mav的回程负载。减小回程负载也就意味着提高燃料使用机动,增大回程推力容错度。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多愁善感放弃这些。
情况就是这样。我给困在火星上了。无论是赫耳墨斯还是地球,我都没法联络。所有人都认为我死了。我目前所在的栖息舱只能维持31天。
如果氧合机坏了,我会窒息而死。如果水循环装置坏了,我会渴死。如果栖息舱泄漏,我会给炸飞。即便这些都没发生,我也会在食物耗尽之后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