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职业打手板楯蛮 (1/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汉末书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了表叔方便,表嫂也方便;
下面的地名,沿用现代地名进行表述。)
…………
板楯蛮又造反了!
板楯蛮,先秦时期,朝廷将它招了安,成为朝廷里“安保集团”的一份子。
给他们配备上长矛、盾牌,喂上一点饭食;就是秦朝、汉代两个王朝的合格保安。
成年累月的出去打羌人、揍氐人,捶僰人、宰僕人…
板楯蛮到处去替朝廷打架,生猛倒是生猛,可那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替朝廷卖命,打死了人,家里连一顿猪肉白菜,都拿不出来招待那些左邻右舍,帮忙下葬的人。
不造反,迟早也是个饿死…
就这,
朝廷依旧不放心板楯蛮们。出了一个妙招,将板楯蛮——“划成小单位、各部独立核算”。
一共封赏了“板楯七姓夷王”:罗、朴、督、鄂、度、龚。
——这些人,都是能够为朝廷“默默地奉献、还不讲条件”、“献完热血献青春、献完自己献子孙”的先进少数名族代表;朝廷给他们的优惠政策就是:你们好好替我砍人,咱免你们的人头税!
其余的板楯蛮,敢跟征服讲条件?统统课以重税!
然后将板楯蛮拆散,一部分迁徙往湖北、一部分安顿在湖南;便是“武陵蛮”的由来。
此时的板楯蛮,还没有北上,去吃张鲁这个大户;“杨车巴”还没有诞生。
更没有被曹操派到甘肃去与氐人干架。
曹操派板楯蛮去甘肃搞“西北大开发”后,自称“巴人”的板楯蛮,与一样爱打架的氐人,合并为大名鼎鼎的“巴氐人”,又被甘肃、陕西的汉人称作“巴氐胡”。
~~~~
县尉史大人,原本是不必出征的。
不过史大人听说自称“巴人”的板楯蛮,比丐帮还穷、铁刀都没几把。
作为一名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蜀人”,能够有机会揍一次巴人,史大人感觉自己,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的
——更何况,犍为郡校尉贾龙,是出了名的能打;尤其是贾龙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的情况下。
史大人更是觉得,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
蜀人揍巴人,那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后世重庆人、四川人,时常互怼的基因,大致便是源自秦汉时期。
那时,广汉郡、蜀郡、犍为郡,合称“三蜀”,被亲昵的叫做“三叔”。
重庆、安康一带,分成巴东、巴西、巴中,简称“三巴”,习惯性的叫“三爸”。
三叔、三爸,总是爱掐架…
连吃个火锅,都要怼一下,强调自己的火锅,才是正宗。
后世的“重庆川菜馆”,也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强调自己是重庆人;却不得不承认,自家做的是“川菜”。
实在是可惜,没有单列一个“重庆菜系”。
否则那招牌,铁定换成“重庆菜馆”——必须尽最大可能地消除蜀人的痕迹…
~~~~
史县尉连同文呈,东拼西凑了八百歪瓜裂枣;一路晃晃悠悠地往东北方向行进。
经大足、过潼南,绕道武胜,最终在岳池这个小县驻扎下来——再往前,校尉贾龙,正在与板楯蛮打的热闹!
史大人还是很理智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这八百颗歪瓜,能够喂饱前方的一万多“三爸”。
虽然三叔,特别想揍三爸一顿,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一同驻扎在岳池的,还有来自蜀郡、广汉郡的两只兵马。三支兵马,足足两千多军士,天天人吃马嚼的,将小小的岳池县,祸祸的着实不轻!
朝廷派来一位“都尉长史兼领别部司马”,姓萧,萧敬——不带“腾”;乃是朝廷大佬、御史中丞萧瑗之子,暂且统领这三支队伍。
看来,朝廷压根就没太在意,这次板楯蛮的造小、小、小反;连一个战时临封的“杂号将军”也不派一位、甚至是“中郎将”都懒得来一只;全权交托给贾龙这个“校尉”处理。
汉代的校尉其实也挺值钱的,‘比两千石’高官。
不像随后的三国时期,立下军功的人多如牛毛,“将军满街走、校尉不如狗”、见面都是‘将军、都督’的滥大街。
汉安县来的兵马,驻扎在岳池县城外的一座小山坡上;也无战事,成日里都是操练兵马。
文呈作为文吏,一到军营里,便被县尉史大人安排负责文书往来。
后勤粮秣,尽皆交给他的十弟、大名鼎鼎的“屎壳郎”史十郎操持。
谁都看得出来,这史大人,是在给屎壳郎贴金呢!
分润点军功,何愁那史十郎日后不发达?
这些“支前民兵”们,祸祸了岳池县半月功夫,前方战事陡然开始吃紧起来!
据传回的战报,贾龙属下的一支军队,遭到了板楯蛮的伏击;一千人的军队,被干掉了六百!
山林里面打群架,被干掉两成士兵,都极易崩溃;那支千人队伍被干掉六百,鬼才知道跑掉的是多少!
以王霸和史大人的联合保守估计:那号称“千人”的军伍,能够数出来八百实数,都算领兵之人有良心了!
领六百兵马敢吹一千、领八千敢吹三万的,都算不上奇闻。
勇于放卫星的,领兵八万,能给你吹出来十八湾……... -->>
(为了表叔方便,表嫂也方便;
下面的地名,沿用现代地名进行表述。)
…………
板楯蛮又造反了!
板楯蛮,先秦时期,朝廷将它招了安,成为朝廷里“安保集团”的一份子。
给他们配备上长矛、盾牌,喂上一点饭食;就是秦朝、汉代两个王朝的合格保安。
成年累月的出去打羌人、揍氐人,捶僰人、宰僕人…
板楯蛮到处去替朝廷打架,生猛倒是生猛,可那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替朝廷卖命,打死了人,家里连一顿猪肉白菜,都拿不出来招待那些左邻右舍,帮忙下葬的人。
不造反,迟早也是个饿死…
就这,
朝廷依旧不放心板楯蛮们。出了一个妙招,将板楯蛮——“划成小单位、各部独立核算”。
一共封赏了“板楯七姓夷王”:罗、朴、督、鄂、度、龚。
——这些人,都是能够为朝廷“默默地奉献、还不讲条件”、“献完热血献青春、献完自己献子孙”的先进少数名族代表;朝廷给他们的优惠政策就是:你们好好替我砍人,咱免你们的人头税!
其余的板楯蛮,敢跟征服讲条件?统统课以重税!
然后将板楯蛮拆散,一部分迁徙往湖北、一部分安顿在湖南;便是“武陵蛮”的由来。
此时的板楯蛮,还没有北上,去吃张鲁这个大户;“杨车巴”还没有诞生。
更没有被曹操派到甘肃去与氐人干架。
曹操派板楯蛮去甘肃搞“西北大开发”后,自称“巴人”的板楯蛮,与一样爱打架的氐人,合并为大名鼎鼎的“巴氐人”,又被甘肃、陕西的汉人称作“巴氐胡”。
~~~~
县尉史大人,原本是不必出征的。
不过史大人听说自称“巴人”的板楯蛮,比丐帮还穷、铁刀都没几把。
作为一名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蜀人”,能够有机会揍一次巴人,史大人感觉自己,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的
——更何况,犍为郡校尉贾龙,是出了名的能打;尤其是贾龙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了局面的情况下。
史大人更是觉得,应该“宜将剩勇追穷寇”;
蜀人揍巴人,那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
后世重庆人、四川人,时常互怼的基因,大致便是源自秦汉时期。
那时,广汉郡、蜀郡、犍为郡,合称“三蜀”,被亲昵的叫做“三叔”。
重庆、安康一带,分成巴东、巴西、巴中,简称“三巴”,习惯性的叫“三爸”。
三叔、三爸,总是爱掐架…
连吃个火锅,都要怼一下,强调自己的火锅,才是正宗。
后世的“重庆川菜馆”,也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强调自己是重庆人;却不得不承认,自家做的是“川菜”。
实在是可惜,没有单列一个“重庆菜系”。
否则那招牌,铁定换成“重庆菜馆”——必须尽最大可能地消除蜀人的痕迹…
~~~~
史县尉连同文呈,东拼西凑了八百歪瓜裂枣;一路晃晃悠悠地往东北方向行进。
经大足、过潼南,绕道武胜,最终在岳池这个小县驻扎下来——再往前,校尉贾龙,正在与板楯蛮打的热闹!
史大人还是很理智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这八百颗歪瓜,能够喂饱前方的一万多“三爸”。
虽然三叔,特别想揍三爸一顿,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一同驻扎在岳池的,还有来自蜀郡、广汉郡的两只兵马。三支兵马,足足两千多军士,天天人吃马嚼的,将小小的岳池县,祸祸的着实不轻!
朝廷派来一位“都尉长史兼领别部司马”,姓萧,萧敬——不带“腾”;乃是朝廷大佬、御史中丞萧瑗之子,暂且统领这三支队伍。
看来,朝廷压根就没太在意,这次板楯蛮的造小、小、小反;连一个战时临封的“杂号将军”也不派一位、甚至是“中郎将”都懒得来一只;全权交托给贾龙这个“校尉”处理。
汉代的校尉其实也挺值钱的,‘比两千石’高官。
不像随后的三国时期,立下军功的人多如牛毛,“将军满街走、校尉不如狗”、见面都是‘将军、都督’的滥大街。
汉安县来的兵马,驻扎在岳池县城外的一座小山坡上;也无战事,成日里都是操练兵马。
文呈作为文吏,一到军营里,便被县尉史大人安排负责文书往来。
后勤粮秣,尽皆交给他的十弟、大名鼎鼎的“屎壳郎”史十郎操持。
谁都看得出来,这史大人,是在给屎壳郎贴金呢!
分润点军功,何愁那史十郎日后不发达?
这些“支前民兵”们,祸祸了岳池县半月功夫,前方战事陡然开始吃紧起来!
据传回的战报,贾龙属下的一支军队,遭到了板楯蛮的伏击;一千人的军队,被干掉了六百!
山林里面打群架,被干掉两成士兵,都极易崩溃;那支千人队伍被干掉六百,鬼才知道跑掉的是多少!
以王霸和史大人的联合保守估计:那号称“千人”的军伍,能够数出来八百实数,都算领兵之人有良心了!
领六百兵马敢吹一千、领八千敢吹三万的,都算不上奇闻。
勇于放卫星的,领兵八万,能给你吹出来十八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