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往事(最后一个道士)_分卷阅读_87 (1/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道门往事(最后一个道士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轻轻的,叶秋挪动着脚下的步子,他放佛就像是幽灵一般无声无息的穿越了这道门,就在他半个身子穿进去之后,我听到查文斌喊了一句:“等等!”可是叶秋并没有停下,他的另一个肩膀马上就要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这时查文斌对我大喊道:“小忆,快拉住他!”
这个变故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当我做出反应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我的手和他的手擦肩而过,就差那么一丝,我就能够着了。当我想往前探一步伸进门内的时候,我已经被查文斌拉扯住了,他的脸上布满了不安的情绪道:“刚才,他没有听到。”
我还在自我安慰道:“正常,二呆不是向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嘛。”
“我刚看到他进去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那时候也是他俩先后进了那口棺材,那个画面在我脑海里很久没出现过了,可是就在刚才,又是那样的一闪而过,我有点怕。”
“第六感?”被他这么一说,我自然更加担心了,于是我说道:“他的第六感向来比我们要准,如果有危险,他应该自己就能感觉到,像你说的,都到了这一步了,不走也得走了。要不这样文斌,你拿根绳子给我拴着,我进去要是有事你拉我出来,要是没事,我拉你进来。”
“那还是我进吧。”
“不,向来你们都是比较照顾我的,这一次也该轮到我了。”说着我从背包里取出一根登山索往手腕上打了一个结,另外一头则丢向了地上,我对他说道:“里面的有可能是我们的兄弟,这一次,我不想再离他那么远。”
转身,踏步,一阵幽冷的寒气扑面而来,只觉得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之外别无他物,难怪叶秋会没听到。手腕上的绳索被绷得紧紧的,进了门,一片漆黑,我拍了一下头顶的矿灯,似乎这点光并不能满足黑色的吞噬,我的四周好似是一片朦胧。靠着石门,不敢大意,我紧紧抓着手中的五六半。
“老二!”我喊了一声,空荡荡的世界让我的声音格外的空灵,这空的让我心头有些发麻。
“叶秋!”我又喊了一声,回应我的依旧是我自己的回声,我拉了拉手中的绳索,还好,挺结实,我想查文斌应该可以感觉到,其实我俩不过只隔了一道门的距离。
突然间我的肩膀被人搭了一下,我条件反射般地喝道:“谁!”
“我!”查文斌低声道:“叶秋呢?”
“你动作还真快。”我默默地想到这家伙该不是跟着我脚后跟就进来了吧,“不知道,我喊了几声没人应,这里好像雾气很浓,也根本看不清。”
“嗯,头上都能拧出水来。”查文斌答了一声后拍着我道:“把灯关掉吧,省点电,这种地方用心走比你用眼要靠谱的多。”
我辩解道:“查爷,我可不会特异功能。”
他拿着绳索往前一步道:“跟着我走,我感觉到他的气息就在不远处。”
他走,我跟着,又变成了这样,似乎我和他之间的角色,永远是他在引领着我,我苦笑,为什么在你们的眼里我始终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人呢?
四周竟是一片黑暗,脚下时不时传来鞋子和水渍发出的“啪啪”声,我的眉毛凝成了大团的水珠很是不舒服,索性也就闭上了眼。
就这样,我跟在他的后面一直走,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他停了下来。
“到了?”我睁眼,依旧是黑,我害怕他也会突然不见,赶忙死死的抓着他的手臂道:“找到老二了嘛?”
“好奇怪。”查文斌转过身来对我说道:“明明就觉得他在身边,怎么就碰不到呢,要是他看到我们也不该不知声啊。”
“这是走了多久?”我胡乱的把矿灯拧开,此时我发现我们还是在那道石门边,这倒是稀罕了,兜兜转转又回了原点,不过浓雾好像已经散开了,四周竟是一些乱石。
查文斌的表情有些兴奋,他盯着身后那扇石门道:“小忆,我想我们可能走出来了。”
“走哪儿了?”
“不知道怎么和你解释,”查文斌指着不远处道:“看那,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是一个巨大的器物,有四个脚支撑,上面有一个大型的箱子状模样的东西。我的脑海里跳出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该不会是个鼎吧!
我没有去过博物馆,我也从没有看见过鼎的实物,可是我读过书,课本上关于鼎这种器物的插画我可是记得,不过好像也没这么大的体积啊,这都快赶上两层小楼了。我的矿灯照射到那个鼎上,一片金光闪闪,那真是连眼睛都要给刺瞎了。
那鼎上的表面布满着各式从未见过的花纹,其精美程度简直让人觉得发指,我惊叹道:“老天爷,该不会真的是让那老头说准了吧。”
“吁”查文斌长出了一口气道:“走,瞧瞧去。”
“国宝!”我喊了一声:“我来了!”
或许是初次遇到这样罕见的器物让我暂时忘记了叶秋到底去了哪儿,可这也仅仅是暂时而已,因为很快,我就再次和他相遇,只不过,叶秋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座鼎的确非常威武,它的其中一个脚就有一层楼高,我张开手臂试着去环抱还差大约一臂的距离。满身的金光似乎看不到历史的尘埃,充满着艺术感的浮雕从第一眼开始就放佛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而那些故事有些还是我都听过的。
查文斌轻轻摸着粗壮的鼎脚,他抬头仰望着这个神迹,他拉着我往后退,一直退到我能看见那个鼎的全貌时,他说道:“用灯照着它,我要看看那最顶上的浮雕!”
那是怎样一幅画?或许我应该用一个故事来形容它更为恰当,因为这幅浮雕实在是太过于震撼和繁琐了。
浮雕是从一个圆开始的,圆中尚是混沌初开的时候,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只在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结成一颗莲籽,待得亿万年期满,莲籽中竟然隐约有了一个人形。
又经过了很久很久,莲籽中的那个人长大了,他手持斧子,这个人便是盘古。盘古用斧子辟出天地,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
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而他的肚脐却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圆几万里,里面血浪滚滚,鱼虾不兴、鸟虫不至,天地戾气全都聚在了此处,洪荒众人将此处唤做幽冥血海。
“小忆你看,在盘古大神倒下的瞬间,从他身上一共逸出三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这和我们道教流传的说法是吻合的。那三道清气上升化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十二道浊气下降化为了十二祖巫,分别为: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天昊:风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强良:雷之祖巫。翕兹:电之祖巫。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烛九阴:时间之祖巫。奢比尸:天气之祖巫。后土:土之祖巫。
你再看他的斧头化成了太极图,而他的混沌青莲也因天地开裂而毁损,二十四瓣莲花化成二十四片造化玉牒,上面记载着大道三千,后为鸿钧所得,并籍此悟道。混沌青莲的五片叶子化成了十大先天灵宝为五行旗、乾坤鼎、十二品莲台、山河社稷图、河图洛书、七宝妙树、天书、地书、冥书、红绣球;唯独只有那莲茎不知所终,这简直让我觉得太震撼了。”
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金鼎上浮雕的内容,他的眼神已经开始越发狂热了,一个信仰了宗教的人,从书本上,从前辈的口中曾经无数次的听到过这些传说,可是他依旧还是会怀疑,这些难道是真的嘛?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所谓的“传说”或许真的是存在的,你的信仰并非是精神食粮,那么这一切都有可能会全部改写!
第一百九十二章金鼎(二)
《礼记·礼运》中记载道:“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这是西汉时期的文人对于古人的生活记载,然而,即便把最早的出土文献算上,一些记录同时代历史的文献也只能追溯到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关于“三皇五帝”时期的真实与否在历史界从来便是争论不休的,甚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史学界兴起的“古史辨”运动,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以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考辨上古史料,一度曾经有大量学者否认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这仅仅是历史的争辩便到了如此的程度,那就更加别提宗教了。作为中国唯一纯正的本土宗教,道教的诞生初期一直就是一个谜。根据传说和零星的史学记载,早在黄帝时期有了对于天帝的祭祀,其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接万灵于明廷”等。这种由来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这个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并且在今天依旧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重复上演。
如果说宗教出现的初期是源自人对自然力的膜拜,对一些超乎他们认知的力量便加以神鬼化的描述,那么道教不仅承袭了这种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将这个神灵系统纳入神仙体系。后来大约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追逐长生的梦想到达顶峰,尤其是秦始皇为代表。同时期的荆楚地区的《庄子》和《楚辞》等对神灵仙境的屡见不鲜的描述,给神仙方士很大的启迪和思考;燕齐地区流传着海上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的传说,驱动着帝王和方士前往寻访。方仙信仰和方技术数被道教继承,方士逐渐演化为道士。
再加上这一时期,老子的道家文化横空出世,于是一些寻仙的道士便把“道”视为天地宇宙、阴阳五行、万物生灵的本源,以此为基点... -->>
轻轻的,叶秋挪动着脚下的步子,他放佛就像是幽灵一般无声无息的穿越了这道门,就在他半个身子穿进去之后,我听到查文斌喊了一句:“等等!”可是叶秋并没有停下,他的另一个肩膀马上就要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这时查文斌对我大喊道:“小忆,快拉住他!”
这个变故发生的太快了,以至于当我做出反应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我的手和他的手擦肩而过,就差那么一丝,我就能够着了。当我想往前探一步伸进门内的时候,我已经被查文斌拉扯住了,他的脸上布满了不安的情绪道:“刚才,他没有听到。”
我还在自我安慰道:“正常,二呆不是向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嘛。”
“我刚看到他进去的那一刻突然想起了那时候也是他俩先后进了那口棺材,那个画面在我脑海里很久没出现过了,可是就在刚才,又是那样的一闪而过,我有点怕。”
“第六感?”被他这么一说,我自然更加担心了,于是我说道:“他的第六感向来比我们要准,如果有危险,他应该自己就能感觉到,像你说的,都到了这一步了,不走也得走了。要不这样文斌,你拿根绳子给我拴着,我进去要是有事你拉我出来,要是没事,我拉你进来。”
“那还是我进吧。”
“不,向来你们都是比较照顾我的,这一次也该轮到我了。”说着我从背包里取出一根登山索往手腕上打了一个结,另外一头则丢向了地上,我对他说道:“里面的有可能是我们的兄弟,这一次,我不想再离他那么远。”
转身,踏步,一阵幽冷的寒气扑面而来,只觉得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之外别无他物,难怪叶秋会没听到。手腕上的绳索被绷得紧紧的,进了门,一片漆黑,我拍了一下头顶的矿灯,似乎这点光并不能满足黑色的吞噬,我的四周好似是一片朦胧。靠着石门,不敢大意,我紧紧抓着手中的五六半。
“老二!”我喊了一声,空荡荡的世界让我的声音格外的空灵,这空的让我心头有些发麻。
“叶秋!”我又喊了一声,回应我的依旧是我自己的回声,我拉了拉手中的绳索,还好,挺结实,我想查文斌应该可以感觉到,其实我俩不过只隔了一道门的距离。
突然间我的肩膀被人搭了一下,我条件反射般地喝道:“谁!”
“我!”查文斌低声道:“叶秋呢?”
“你动作还真快。”我默默地想到这家伙该不是跟着我脚后跟就进来了吧,“不知道,我喊了几声没人应,这里好像雾气很浓,也根本看不清。”
“嗯,头上都能拧出水来。”查文斌答了一声后拍着我道:“把灯关掉吧,省点电,这种地方用心走比你用眼要靠谱的多。”
我辩解道:“查爷,我可不会特异功能。”
他拿着绳索往前一步道:“跟着我走,我感觉到他的气息就在不远处。”
他走,我跟着,又变成了这样,似乎我和他之间的角色,永远是他在引领着我,我苦笑,为什么在你们的眼里我始终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人呢?
四周竟是一片黑暗,脚下时不时传来鞋子和水渍发出的“啪啪”声,我的眉毛凝成了大团的水珠很是不舒服,索性也就闭上了眼。
就这样,我跟在他的后面一直走,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他停了下来。
“到了?”我睁眼,依旧是黑,我害怕他也会突然不见,赶忙死死的抓着他的手臂道:“找到老二了嘛?”
“好奇怪。”查文斌转过身来对我说道:“明明就觉得他在身边,怎么就碰不到呢,要是他看到我们也不该不知声啊。”
“这是走了多久?”我胡乱的把矿灯拧开,此时我发现我们还是在那道石门边,这倒是稀罕了,兜兜转转又回了原点,不过浓雾好像已经散开了,四周竟是一些乱石。
查文斌的表情有些兴奋,他盯着身后那扇石门道:“小忆,我想我们可能走出来了。”
“走哪儿了?”
“不知道怎么和你解释,”查文斌指着不远处道:“看那,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是一个巨大的器物,有四个脚支撑,上面有一个大型的箱子状模样的东西。我的脑海里跳出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该不会是个鼎吧!
我没有去过博物馆,我也从没有看见过鼎的实物,可是我读过书,课本上关于鼎这种器物的插画我可是记得,不过好像也没这么大的体积啊,这都快赶上两层小楼了。我的矿灯照射到那个鼎上,一片金光闪闪,那真是连眼睛都要给刺瞎了。
那鼎上的表面布满着各式从未见过的花纹,其精美程度简直让人觉得发指,我惊叹道:“老天爷,该不会真的是让那老头说准了吧。”
“吁”查文斌长出了一口气道:“走,瞧瞧去。”
“国宝!”我喊了一声:“我来了!”
或许是初次遇到这样罕见的器物让我暂时忘记了叶秋到底去了哪儿,可这也仅仅是暂时而已,因为很快,我就再次和他相遇,只不过,叶秋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这座鼎的确非常威武,它的其中一个脚就有一层楼高,我张开手臂试着去环抱还差大约一臂的距离。满身的金光似乎看不到历史的尘埃,充满着艺术感的浮雕从第一眼开始就放佛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而那些故事有些还是我都听过的。
查文斌轻轻摸着粗壮的鼎脚,他抬头仰望着这个神迹,他拉着我往后退,一直退到我能看见那个鼎的全貌时,他说道:“用灯照着它,我要看看那最顶上的浮雕!”
那是怎样一幅画?或许我应该用一个故事来形容它更为恰当,因为这幅浮雕实在是太过于震撼和繁琐了。
浮雕是从一个圆开始的,圆中尚是混沌初开的时候,生灵万物俱无,天地连成一片,只在其间孕育着一株混沌青莲,那青莲有叶五片,开花二十四瓣,结成一颗莲籽,待得亿万年期满,莲籽中竟然隐约有了一个人形。
又经过了很久很久,莲籽中的那个人长大了,他手持斧子,这个人便是盘古。盘古用斧子辟出天地,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并渐渐散开,变成蓝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浊的东西慢慢地下降,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终于把天地开辟出来了。
可是盘古也累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四季飘动的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而脊梁却成了天地间的支点不周山脉……
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农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而他的肚脐却化成了一片血海,那血海方圆几万里,里面血浪滚滚,鱼虾不兴、鸟虫不至,天地戾气全都聚在了此处,洪荒众人将此处唤做幽冥血海。
“小忆你看,在盘古大神倒下的瞬间,从他身上一共逸出三道清气和十二道浊气,这和我们道教流传的说法是吻合的。那三道清气上升化为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道人。十二道浊气下降化为了十二祖巫,分别为:蓐收:金之祖巫。句芒:木之祖巫。共工:水之祖巫。祝融:火之祖巫。天昊:风之祖巫。玄冥:雨之祖巫。强良:雷之祖巫。翕兹:电之祖巫。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烛九阴:时间之祖巫。奢比尸:天气之祖巫。后土:土之祖巫。
你再看他的斧头化成了太极图,而他的混沌青莲也因天地开裂而毁损,二十四瓣莲花化成二十四片造化玉牒,上面记载着大道三千,后为鸿钧所得,并籍此悟道。混沌青莲的五片叶子化成了十大先天灵宝为五行旗、乾坤鼎、十二品莲台、山河社稷图、河图洛书、七宝妙树、天书、地书、冥书、红绣球;唯独只有那莲茎不知所终,这简直让我觉得太震撼了。”
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金鼎上浮雕的内容,他的眼神已经开始越发狂热了,一个信仰了宗教的人,从书本上,从前辈的口中曾经无数次的听到过这些传说,可是他依旧还是会怀疑,这些难道是真的嘛?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所谓的“传说”或许真的是存在的,你的信仰并非是精神食粮,那么这一切都有可能会全部改写!
第一百九十二章金鼎(二)
《礼记·礼运》中记载道:“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这是西汉时期的文人对于古人的生活记载,然而,即便把最早的出土文献算上,一些记录同时代历史的文献也只能追溯到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关于“三皇五帝”时期的真实与否在历史界从来便是争论不休的,甚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史学界兴起的“古史辨”运动,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以批判精神和科学方法考辨上古史料,一度曾经有大量学者否认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这仅仅是历史的争辩便到了如此的程度,那就更加别提宗教了。作为中国唯一纯正的本土宗教,道教的诞生初期一直就是一个谜。根据传说和零星的史学记载,早在黄帝时期有了对于天帝的祭祀,其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接万灵于明廷”等。这种由来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这个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并且在今天依旧在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重复上演。
如果说宗教出现的初期是源自人对自然力的膜拜,对一些超乎他们认知的力量便加以神鬼化的描述,那么道教不仅承袭了这种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将这个神灵系统纳入神仙体系。后来大约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追逐长生的梦想到达顶峰,尤其是秦始皇为代表。同时期的荆楚地区的《庄子》和《楚辞》等对神灵仙境的屡见不鲜的描述,给神仙方士很大的启迪和思考;燕齐地区流传着海上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的传说,驱动着帝王和方士前往寻访。方仙信仰和方技术数被道教继承,方士逐渐演化为道士。
再加上这一时期,老子的道家文化横空出世,于是一些寻仙的道士便把“道”视为天地宇宙、阴阳五行、万物生灵的本源,以此为基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