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督抚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彩出嫁,怕她在江家被别人欺负,就一同带了过来。她在阮家不过住了数月,又有些胆小怕生,竟一直不知阮承信的名字。之前刘文如看杨吉面相与本地人大异,又被大声问了几句话,这时犹在哭泣。杨吉见她也可怜,找了点带出来的熏烧肉给了刘文如吃,才把她逗得破涕为笑。
耳听得杨吉自报家门,最先说话的不是阮承信,也不是江彩,却是待在阮家四十余年的老仆杨禄高。杨禄高惊道:“孩子,你是说……是说自己原来是大箐寨人么?我家……我家原是横坡寨呀,应该……就在你家东北三四十里那样,对吧?”
杨吉大喜,连连点头,这才知道,杨禄高原本是个孤儿,而他之所以成为孤儿,就是因为父母在当年那一战中,双双遇难。但他们死于第一波攻入寨中的清军,并非阮玉堂所辖,杨禄高当时还是个婴儿,正熟睡着没动静,才逃过一劫。后来阮玉堂所部进了寨子,阮玉堂听得婴儿啼哭,才发现了他,告诉手下无论如何不得伤害这孩子,并且带了回去,亲自养大。后来阮玉堂把一切前因后果告知于他,让他自己决定未来,但杨禄高深感阮玉堂抚养之恩,也知他与自己父母之死无关,遂终生侍奉在阮玉堂父子身边,不愿离去。只是经过这些,他无意与官府打交道,终生只做扬州阮家的管家。
杨吉听完杨禄高讲述自己家世,不禁喜极而泣,道:“大叔,没想到你我都是阮恩公救下来的,大叔你姓杨,我也姓杨,以后你便是我亲叔父了。叔父你年纪也大了,家里事便由侄子做。叔父你一生辛苦,也好有个人安养才是。”
阮承信看杨禄高与杨吉相认,想起这两叔侄,一个险成刀下亡魂,另一个差点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都是因自己父亲之故,得以团聚,不禁又是喜悦,又是难过。看杨吉老实诚恳,便道:“杨吉侄子,若你在这里也没别人可依靠了,我阮家便是你家,以后在这里生活就是了。至于家事什么的,也不必太在意,别累着自己。”
“多谢……多谢小恩公!恩公救我全家,我这一生,便是来报答恩公的,哪里说得什么累不累的。”杨吉见阮承信愿意收留,不禁大喜过望,想着阮玉堂救自己全家,才是恩公,便把阮承信叫做小恩公。又想了想,似乎有件事还不清楚,道:“可是小恩公,我听爹说。恩公在世的时候,是位三品武官,恩公一家应该是高门大户才对啊,怎么眼下竟在这般小巷子里,我找了半天呢。”
阮承信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也只得道:“我家近来……近来有些不如意之处,已不如以前了。若是怠慢了你,还望见谅。”
“小恩公这是哪里话?既然小恩公让我住下,我怎么也得给小恩公干点活不是。只是小恩公,您可另有后嗣?您这家中人看起来,还……还没我家多呢。”
“我确实有个儿子,前几日去应府里的府试,今日正好放榜,早先时过去看榜去了。你眼前这位,便是我儿妇了。”阮承信指着江彩,给杨吉仔细介绍了一遍。想着阮元去看发榜,至今未归,道:“这府试对伯元来说,应该不难,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什么情况。”
扬州府学在旧城阮家老宅之南,距离阮家现居住的罗湾有点远,阮承信也只带了杨吉过去。一路上阮承信闲来无事,就顺口给杨吉讲了些自己家里的事,说起阮元,阮承信倒是很自信:“我这孩子别的不会,看书比谁都聪明。反正我觉得,他肯定在我之上。”
杨吉问:“我听我爹说,老恩公当年是进士,不知公子他现下是……是举人了吗?”杨吉虽然不了解清朝官制,但父亲在阮玉堂帐下待过数年,对于科举流程还是知道一些。在杨父眼里,最低的叫秀才,往后是举人进士。可秀才之下,还有两个等级的考试,杨父就不清楚了。
“举人啊,那还要等几年呢。若是他这一次被取录了,来年,最快来年能考生员,考中了生员,才能去考举人。生员这个词你可能不知道,俗称秀才。”阮承信道。忽然,他眼色一变,眼看前面走过一个人来,正是阮元。
阮承信见儿子面色平和,知道考试应该无碍,道:“伯元!今日可把榜文看了,情况如何?”
阮元见是父亲,也自大喜,道:“爹爹!爹爹就放心吧,刚才已经看了榜文,取录在第四名呢!今年仪征县学的名额,也已经定了,待到秋天,就可以去仪征进官学啦!”
阮承信听儿子府试通过了,自然也是大喜过望,也不顾路上行人,一把抱住阮元,喜道:“太好啦!爹就说你肯定能考过的,这些年跟着李先生读书,哪里有考不过府试的道理?你呀,比爹强多了,爹这个国子生,还是靠恩荫来的,你这府试第四名,以后考生员,那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嘛!”
阮元见父亲高兴,自己终于突破府试,一年之内,连过两关,直入官学,总算把考试进学的历程补回来不少,心里也自然开心,忙道:“爹爹,今天咱也庆祝一下吧,让杨叔做个鱼,这几日忙着考学,都快忘了杨叔的鱼什么味了。”说着牵了父亲的手,一同回家去了,只留下杨吉一个人在后面。
而且杨吉也觉得,这个小公子似乎根本没看到自己。
不一会儿,阮家父子已经回到罗湾家里。阮承信刚一进门,便大声喊道:“老杨!伯元中式了!第四名呢!今天可是咱阮家大喜的日子!老杨,快去买最好的鲥鱼,今天难得伯元府试被取录,庆祝一下没什么的。”
杨禄高大喜道:“伯元……二十年了,杨叔看着你长大,你那么爱读书,中式了,那是应该的!你能这样出息,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说着便奔出门去,正好和杨吉打了个照面,杨禄高大喜之下,也来不及说话,只做了个手势,让他进门一起庆祝。
这时江彩听到前面声音,也和刘文如一起走了出来,见阮元回家,又听阮承信之前声音,阮元应是府试通过了。自然欣喜异常,也小步轻趋至各人面前,拉住阮元的手,道:“夫子,一切都顺利吧?”
阮元道:“夫人放心,这次府试,取录的人里面,我在第四名呢。只是……只是这样便要到仪征去了,大概要半年时间,还是没法和你在一起。”
江彩笑道:“夫子别担心我啦,你府里考试,取在第四名,那明年院试,不是很有希望吗?要是能一下子考过去,中了秀才回来,以后你我在一起的时候,还多着呢!夫子已读了这么多年书,再坚持半年,就要成学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阮元见夫人如此通达,也十分感动,道:“夫人进我家门,这半年也辛苦了。这次回来,也好好陪夫人几天。就是去了仪征,我也肯定继续学习,明年春天,一定帮夫人拿个秀才回来!”
阮家父子夫妇,就这样开心得有说有笑,却没一个人记得杨吉,杨吉看着阮家没落至此,比自己心目中的恩公家,不知落魄了多少。又看阮元这日的考试,似乎考过去了,只是有条件去考秀才,能不能考上秀才,还两说呢。
想当年,阮元的爷爷是进士出身。他在苗寨二十七年,只觉得阮玉堂可是神仙一般的名字,他的子嗣后人,自然应该如神仙般受人敬仰。可恩公的孙子,却不知为了多么微不足道的一场考试,便沾沾自喜……
他终于忍不住了,怒道:“秀才算个屁!”
阮元一惊,循着声音看来,才发现家里多了个人。杨吉再也忍耐不住,指着阮元大声骂道:“小子,你爷爷在我们寨子里,那可是神明在世一般的人物。他老人家当年,中的是进士,可我爹说,他老人家平时,一直谦虚温和,就没像你这般沾沾自喜过!你是恩公的孙子,恩公当年做下那么大的善事,本想着他老人家的孙子,也应做出一番光宗耀祖的事情来,谁知道竟是你这个不成气候的孬种!你爷爷,我恩公的脸,都被你这不肖孙子丢尽了!你多大岁数了,连个秀才都不是,对得起你爷爷吗?!”
阮承信大急,忙让杨吉闭嘴,阮元也不明就里,阮承信这才想到,自己其实还没和儿子介绍杨吉是谁。忙拉了儿子到一边来,简单给儿子介绍了杨吉的来龙去脉。阮元经常听父亲说起爷爷的故事,知道爷爷在西南打仗时,救过一个寨子几千人的命。现在一听,就知道杨吉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赶紧回过头道:
“这位杨兄,我刚才只想着考试的事了,确实没注意到你。这事是我错了,还请杨兄见谅。”说着做了个揖,以示歉意。又道:“可杨兄有所不知,科考本应循序渐进,我就算想着继续考试,也要等来年时间到了,才能再考秀才,后面也是如此。杨兄若耻笑我未得秀才之名,只怕也有些强人所难了。”
杨吉仍然瞧不起阮元,道:“你爷爷一代忠良,做的是三品参将,宅子想来,也该和你这里知府衙门一般大才是。想是你平庸无能,把个家败落成这样,凭这一条,你就该骂!”
阮元有些无奈,道:“杨兄,我家是诗书传家,家中贫富与否,本也不太在意。能不能守圣人之言,行忠信之事,才是为人关键。杨兄怎能因家中贫富,便断定人知高下呢?”
“你没个三品官的样子,你就该骂!”杨吉仍然想替恩公教训一下这个“不成器”的孙子。
其实这些话听起来最难受的,还是阮承信,杨吉说的这些,怎么也不该由二十一岁的阮元来负责。看杨吉不依不饶,也只好过来打圆场,道:“杨贤侄,伯元再怎么说,今年才二十一岁,之前还……还有三年的持服。眼下考过府试,也不算晚了。我家变得如此模样,其实应该怪我,是我平日只知读书,又不愿做官,营生的事,未免疏忽了。所以贤侄,也别叫我小恩公了,原本是我对不起爹才是。”
杨吉来阮家,第一个见到的阮姓人就是阮承信,所以自始对他十分感激。这时听阮承信说了,也不想怪罪他,依然对着阮元道:“二十一岁怎么了,你看乡下那些种田的,十一岁就下地了,你这么大岁数连个秀才都不是,还是该骂。”
阮元道:“杨兄教训的是,来年考试,小弟一定尽力。”阮承信怕杨吉再说下去,坏了家里关系,便把他拖走了。说着要给他找间房住,以缓解家中气氛。
杨吉火气仍然未消,道:“就你这样,这辈子怕也就是个秀才了!”
此后数日,杨吉也不和阮元说话。阮元倒是一直想着,怎么能和杨吉解释清楚,改善关系。但杨吉出身乡野苗寨,与自己熟悉的读书人完全不同,不知如何交流。想着过不了多久,又要和夫人分离,便先陪着夫人,轻松的过了几日。
这一年眼看着,已经过了一小半,乾隆南巡时也已说明,来时不停扬州,回京时再驻跸扬州几日,扬州士绅便又要多费心思准备。天宁寺和高旻寺都是乾隆曾经驻跸之所,一时也大肆铺陈,香花满路。好容易等到乾隆在杭州回程,这一日终于抵达扬州码头。
这天早上,阮元一家便听到城南方向,鼓乐震天,人声鼎沸。待阮元走出门时,只听外面路过的行人,说的都是皇上来了,眼看行人越来越多,阮元想着乾隆上次南巡,便未能前往,又觉得乾隆在位日久,恐无机会再一睹天颜,遂告诉了阮承信,希望父亲准许他去码头看一眼天子仪仗。
阮承信想毕竟儿子还没见过乾隆,也答应了。杨吉觉得外面人声鼎沸,应是好事,也不管阮元在场,同阮家父子一同往码头去了。剩下江彩见街上人多,有些怕生,杨禄高要看家,就没有跟过去。
到得码头,阮家一行三人已难挤进前排,但后面人过来得越来越多,也就没法再挑地方,只好站在原地不动。过了不一会儿,只听前面有人喊:“皇上来了!”,大家也不明就里,就一一跪了下去。杨吉看着不知发生了什么,正纳闷间,也被阮承信拉着跪在地上。
乾隆仪仗,之前便已待命许久。不一会儿,只见码头之处,皇帝卤簿渐渐开进,先是一排导迎乐队,二戏竹、六管、四笛、二笙,接着云锣、导迎鼓……然后是御仗,四立瓜、四卧瓜,接着是十面五色金龙小旗,十个五色龙纛,五对团扇和五对九龙伞。后面一顶九龙曲柄华盖缓缓而过,眼前便是天子步辇了。
扬州百姓除了四年之前见过的,剩下的哪里见到过这般阵仗?一时纷纷低头,不敢稍抬起一点,只怕冒犯圣驾。只有杨吉初来乍到,也不管什么天子卤簿,皇家规矩,只抬头看着一排排仪仗走过。
眼看步辇经过身前,步辇里一个白发苍苍,只剩一点黑灰须发的老人,双目微瞑,神定气闲,数十带刀侍卫林立左右。想来这位老人,便是大清天子,四海内最高贵的人物:爱新觉罗弘历了。
杨吉听阮家人说,天子乃至圣至明之人,抚驭天下,已有五十年太平。这样听完,心中倒还有三分敬畏之心。可这时看了步辇里这老人,只觉得暮气沉沉,并无半点英明神武之气。不觉敬畏之心尽去,轻哼了声:“哼,糟老头子。”
阮承信父子听了,哪里允许他这样说?万一这话被侍卫听见,只怕阮家家门,是回不去的了。于是一左一右,一同捂住了杨吉的嘴,把他按倒在地。杨吉也想反抗,但转眼一瞥,发现阮承信眼里,尽是不忍之色,一时有些明白了,便也不再出声,所幸侍卫也都没听见。
忽然,杨吉见到,乾隆的眼睛似乎略微睁开了一下。
杨吉眼尖,早已看到乾隆眼中,虽看似平静如水,可这水向深处,却隐隐可见一把明晃晃的利剑,这利剑霍得一闪,已在杨吉眼前亮了一下。杨吉大惊,他毕竟刚从苗寨走出,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哪里能与执掌天下五十年的乾隆皇帝相比?一时不觉冷汗淋漓,带着三分惊惧,低下了头,不敢再看乾隆了。
再抬头时,乾隆已从杨吉面前过了去。杨吉才擦擦汗,略有不甘的又轻轻补了句:“哼,糟老头子。”
两句话一模一样,可后一句实在没什么底气。
眼看前面,一行人衣着锦绣,为首几个还穿着官服,见了仪仗,一同跪倒在地。前列卤簿也纷纷让开,让这些大人物见驾。乾隆步辇看到这些人来迎,也一时止步,乾隆缓缓走下,看着前面的扬州官员士绅。
江彩出嫁,怕她在江家被别人欺负,就一同带了过来。她在阮家不过住了数月,又有些胆小怕生,竟一直不知阮承信的名字。之前刘文如看杨吉面相与本地人大异,又被大声问了几句话,这时犹在哭泣。杨吉见她也可怜,找了点带出来的熏烧肉给了刘文如吃,才把她逗得破涕为笑。
耳听得杨吉自报家门,最先说话的不是阮承信,也不是江彩,却是待在阮家四十余年的老仆杨禄高。杨禄高惊道:“孩子,你是说……是说自己原来是大箐寨人么?我家……我家原是横坡寨呀,应该……就在你家东北三四十里那样,对吧?”
杨吉大喜,连连点头,这才知道,杨禄高原本是个孤儿,而他之所以成为孤儿,就是因为父母在当年那一战中,双双遇难。但他们死于第一波攻入寨中的清军,并非阮玉堂所辖,杨禄高当时还是个婴儿,正熟睡着没动静,才逃过一劫。后来阮玉堂所部进了寨子,阮玉堂听得婴儿啼哭,才发现了他,告诉手下无论如何不得伤害这孩子,并且带了回去,亲自养大。后来阮玉堂把一切前因后果告知于他,让他自己决定未来,但杨禄高深感阮玉堂抚养之恩,也知他与自己父母之死无关,遂终生侍奉在阮玉堂父子身边,不愿离去。只是经过这些,他无意与官府打交道,终生只做扬州阮家的管家。
杨吉听完杨禄高讲述自己家世,不禁喜极而泣,道:“大叔,没想到你我都是阮恩公救下来的,大叔你姓杨,我也姓杨,以后你便是我亲叔父了。叔父你年纪也大了,家里事便由侄子做。叔父你一生辛苦,也好有个人安养才是。”
阮承信看杨禄高与杨吉相认,想起这两叔侄,一个险成刀下亡魂,另一个差点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都是因自己父亲之故,得以团聚,不禁又是喜悦,又是难过。看杨吉老实诚恳,便道:“杨吉侄子,若你在这里也没别人可依靠了,我阮家便是你家,以后在这里生活就是了。至于家事什么的,也不必太在意,别累着自己。”
“多谢……多谢小恩公!恩公救我全家,我这一生,便是来报答恩公的,哪里说得什么累不累的。”杨吉见阮承信愿意收留,不禁大喜过望,想着阮玉堂救自己全家,才是恩公,便把阮承信叫做小恩公。又想了想,似乎有件事还不清楚,道:“可是小恩公,我听爹说。恩公在世的时候,是位三品武官,恩公一家应该是高门大户才对啊,怎么眼下竟在这般小巷子里,我找了半天呢。”
阮承信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也只得道:“我家近来……近来有些不如意之处,已不如以前了。若是怠慢了你,还望见谅。”
“小恩公这是哪里话?既然小恩公让我住下,我怎么也得给小恩公干点活不是。只是小恩公,您可另有后嗣?您这家中人看起来,还……还没我家多呢。”
“我确实有个儿子,前几日去应府里的府试,今日正好放榜,早先时过去看榜去了。你眼前这位,便是我儿妇了。”阮承信指着江彩,给杨吉仔细介绍了一遍。想着阮元去看发榜,至今未归,道:“这府试对伯元来说,应该不难,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什么情况。”
扬州府学在旧城阮家老宅之南,距离阮家现居住的罗湾有点远,阮承信也只带了杨吉过去。一路上阮承信闲来无事,就顺口给杨吉讲了些自己家里的事,说起阮元,阮承信倒是很自信:“我这孩子别的不会,看书比谁都聪明。反正我觉得,他肯定在我之上。”
杨吉问:“我听我爹说,老恩公当年是进士,不知公子他现下是……是举人了吗?”杨吉虽然不了解清朝官制,但父亲在阮玉堂帐下待过数年,对于科举流程还是知道一些。在杨父眼里,最低的叫秀才,往后是举人进士。可秀才之下,还有两个等级的考试,杨父就不清楚了。
“举人啊,那还要等几年呢。若是他这一次被取录了,来年,最快来年能考生员,考中了生员,才能去考举人。生员这个词你可能不知道,俗称秀才。”阮承信道。忽然,他眼色一变,眼看前面走过一个人来,正是阮元。
阮承信见儿子面色平和,知道考试应该无碍,道:“伯元!今日可把榜文看了,情况如何?”
阮元见是父亲,也自大喜,道:“爹爹!爹爹就放心吧,刚才已经看了榜文,取录在第四名呢!今年仪征县学的名额,也已经定了,待到秋天,就可以去仪征进官学啦!”
阮承信听儿子府试通过了,自然也是大喜过望,也不顾路上行人,一把抱住阮元,喜道:“太好啦!爹就说你肯定能考过的,这些年跟着李先生读书,哪里有考不过府试的道理?你呀,比爹强多了,爹这个国子生,还是靠恩荫来的,你这府试第四名,以后考生员,那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嘛!”
阮元见父亲高兴,自己终于突破府试,一年之内,连过两关,直入官学,总算把考试进学的历程补回来不少,心里也自然开心,忙道:“爹爹,今天咱也庆祝一下吧,让杨叔做个鱼,这几日忙着考学,都快忘了杨叔的鱼什么味了。”说着牵了父亲的手,一同回家去了,只留下杨吉一个人在后面。
而且杨吉也觉得,这个小公子似乎根本没看到自己。
不一会儿,阮家父子已经回到罗湾家里。阮承信刚一进门,便大声喊道:“老杨!伯元中式了!第四名呢!今天可是咱阮家大喜的日子!老杨,快去买最好的鲥鱼,今天难得伯元府试被取录,庆祝一下没什么的。”
杨禄高大喜道:“伯元……二十年了,杨叔看着你长大,你那么爱读书,中式了,那是应该的!你能这样出息,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说着便奔出门去,正好和杨吉打了个照面,杨禄高大喜之下,也来不及说话,只做了个手势,让他进门一起庆祝。
这时江彩听到前面声音,也和刘文如一起走了出来,见阮元回家,又听阮承信之前声音,阮元应是府试通过了。自然欣喜异常,也小步轻趋至各人面前,拉住阮元的手,道:“夫子,一切都顺利吧?”
阮元道:“夫人放心,这次府试,取录的人里面,我在第四名呢。只是……只是这样便要到仪征去了,大概要半年时间,还是没法和你在一起。”
江彩笑道:“夫子别担心我啦,你府里考试,取在第四名,那明年院试,不是很有希望吗?要是能一下子考过去,中了秀才回来,以后你我在一起的时候,还多着呢!夫子已读了这么多年书,再坚持半年,就要成学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阮元见夫人如此通达,也十分感动,道:“夫人进我家门,这半年也辛苦了。这次回来,也好好陪夫人几天。就是去了仪征,我也肯定继续学习,明年春天,一定帮夫人拿个秀才回来!”
阮家父子夫妇,就这样开心得有说有笑,却没一个人记得杨吉,杨吉看着阮家没落至此,比自己心目中的恩公家,不知落魄了多少。又看阮元这日的考试,似乎考过去了,只是有条件去考秀才,能不能考上秀才,还两说呢。
想当年,阮元的爷爷是进士出身。他在苗寨二十七年,只觉得阮玉堂可是神仙一般的名字,他的子嗣后人,自然应该如神仙般受人敬仰。可恩公的孙子,却不知为了多么微不足道的一场考试,便沾沾自喜……
他终于忍不住了,怒道:“秀才算个屁!”
阮元一惊,循着声音看来,才发现家里多了个人。杨吉再也忍耐不住,指着阮元大声骂道:“小子,你爷爷在我们寨子里,那可是神明在世一般的人物。他老人家当年,中的是进士,可我爹说,他老人家平时,一直谦虚温和,就没像你这般沾沾自喜过!你是恩公的孙子,恩公当年做下那么大的善事,本想着他老人家的孙子,也应做出一番光宗耀祖的事情来,谁知道竟是你这个不成气候的孬种!你爷爷,我恩公的脸,都被你这不肖孙子丢尽了!你多大岁数了,连个秀才都不是,对得起你爷爷吗?!”
阮承信大急,忙让杨吉闭嘴,阮元也不明就里,阮承信这才想到,自己其实还没和儿子介绍杨吉是谁。忙拉了儿子到一边来,简单给儿子介绍了杨吉的来龙去脉。阮元经常听父亲说起爷爷的故事,知道爷爷在西南打仗时,救过一个寨子几千人的命。现在一听,就知道杨吉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赶紧回过头道:
“这位杨兄,我刚才只想着考试的事了,确实没注意到你。这事是我错了,还请杨兄见谅。”说着做了个揖,以示歉意。又道:“可杨兄有所不知,科考本应循序渐进,我就算想着继续考试,也要等来年时间到了,才能再考秀才,后面也是如此。杨兄若耻笑我未得秀才之名,只怕也有些强人所难了。”
杨吉仍然瞧不起阮元,道:“你爷爷一代忠良,做的是三品参将,宅子想来,也该和你这里知府衙门一般大才是。想是你平庸无能,把个家败落成这样,凭这一条,你就该骂!”
阮元有些无奈,道:“杨兄,我家是诗书传家,家中贫富与否,本也不太在意。能不能守圣人之言,行忠信之事,才是为人关键。杨兄怎能因家中贫富,便断定人知高下呢?”
“你没个三品官的样子,你就该骂!”杨吉仍然想替恩公教训一下这个“不成器”的孙子。
其实这些话听起来最难受的,还是阮承信,杨吉说的这些,怎么也不该由二十一岁的阮元来负责。看杨吉不依不饶,也只好过来打圆场,道:“杨贤侄,伯元再怎么说,今年才二十一岁,之前还……还有三年的持服。眼下考过府试,也不算晚了。我家变得如此模样,其实应该怪我,是我平日只知读书,又不愿做官,营生的事,未免疏忽了。所以贤侄,也别叫我小恩公了,原本是我对不起爹才是。”
杨吉来阮家,第一个见到的阮姓人就是阮承信,所以自始对他十分感激。这时听阮承信说了,也不想怪罪他,依然对着阮元道:“二十一岁怎么了,你看乡下那些种田的,十一岁就下地了,你这么大岁数连个秀才都不是,还是该骂。”
阮元道:“杨兄教训的是,来年考试,小弟一定尽力。”阮承信怕杨吉再说下去,坏了家里关系,便把他拖走了。说着要给他找间房住,以缓解家中气氛。
杨吉火气仍然未消,道:“就你这样,这辈子怕也就是个秀才了!”
此后数日,杨吉也不和阮元说话。阮元倒是一直想着,怎么能和杨吉解释清楚,改善关系。但杨吉出身乡野苗寨,与自己熟悉的读书人完全不同,不知如何交流。想着过不了多久,又要和夫人分离,便先陪着夫人,轻松的过了几日。
这一年眼看着,已经过了一小半,乾隆南巡时也已说明,来时不停扬州,回京时再驻跸扬州几日,扬州士绅便又要多费心思准备。天宁寺和高旻寺都是乾隆曾经驻跸之所,一时也大肆铺陈,香花满路。好容易等到乾隆在杭州回程,这一日终于抵达扬州码头。
这天早上,阮元一家便听到城南方向,鼓乐震天,人声鼎沸。待阮元走出门时,只听外面路过的行人,说的都是皇上来了,眼看行人越来越多,阮元想着乾隆上次南巡,便未能前往,又觉得乾隆在位日久,恐无机会再一睹天颜,遂告诉了阮承信,希望父亲准许他去码头看一眼天子仪仗。
阮承信想毕竟儿子还没见过乾隆,也答应了。杨吉觉得外面人声鼎沸,应是好事,也不管阮元在场,同阮家父子一同往码头去了。剩下江彩见街上人多,有些怕生,杨禄高要看家,就没有跟过去。
到得码头,阮家一行三人已难挤进前排,但后面人过来得越来越多,也就没法再挑地方,只好站在原地不动。过了不一会儿,只听前面有人喊:“皇上来了!”,大家也不明就里,就一一跪了下去。杨吉看着不知发生了什么,正纳闷间,也被阮承信拉着跪在地上。
乾隆仪仗,之前便已待命许久。不一会儿,只见码头之处,皇帝卤簿渐渐开进,先是一排导迎乐队,二戏竹、六管、四笛、二笙,接着云锣、导迎鼓……然后是御仗,四立瓜、四卧瓜,接着是十面五色金龙小旗,十个五色龙纛,五对团扇和五对九龙伞。后面一顶九龙曲柄华盖缓缓而过,眼前便是天子步辇了。
扬州百姓除了四年之前见过的,剩下的哪里见到过这般阵仗?一时纷纷低头,不敢稍抬起一点,只怕冒犯圣驾。只有杨吉初来乍到,也不管什么天子卤簿,皇家规矩,只抬头看着一排排仪仗走过。
眼看步辇经过身前,步辇里一个白发苍苍,只剩一点黑灰须发的老人,双目微瞑,神定气闲,数十带刀侍卫林立左右。想来这位老人,便是大清天子,四海内最高贵的人物:爱新觉罗弘历了。
杨吉听阮家人说,天子乃至圣至明之人,抚驭天下,已有五十年太平。这样听完,心中倒还有三分敬畏之心。可这时看了步辇里这老人,只觉得暮气沉沉,并无半点英明神武之气。不觉敬畏之心尽去,轻哼了声:“哼,糟老头子。”
阮承信父子听了,哪里允许他这样说?万一这话被侍卫听见,只怕阮家家门,是回不去的了。于是一左一右,一同捂住了杨吉的嘴,把他按倒在地。杨吉也想反抗,但转眼一瞥,发现阮承信眼里,尽是不忍之色,一时有些明白了,便也不再出声,所幸侍卫也都没听见。
忽然,杨吉见到,乾隆的眼睛似乎略微睁开了一下。
杨吉眼尖,早已看到乾隆眼中,虽看似平静如水,可这水向深处,却隐隐可见一把明晃晃的利剑,这利剑霍得一闪,已在杨吉眼前亮了一下。杨吉大惊,他毕竟刚从苗寨走出,还是个毛头小伙子,哪里能与执掌天下五十年的乾隆皇帝相比?一时不觉冷汗淋漓,带着三分惊惧,低下了头,不敢再看乾隆了。
再抬头时,乾隆已从杨吉面前过了去。杨吉才擦擦汗,略有不甘的又轻轻补了句:“哼,糟老头子。”
两句话一模一样,可后一句实在没什么底气。
眼看前面,一行人衣着锦绣,为首几个还穿着官服,见了仪仗,一同跪倒在地。前列卤簿也纷纷让开,让这些大人物见驾。乾隆步辇看到这些人来迎,也一时止步,乾隆缓缓走下,看着前面的扬州官员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