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海寿匆匆行走在秦淮河畔,看着身侧林立的店铺,不由有些紧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金陵古城的富丽繁华自古如是,明洪武三十多年作为大明帝都全力发展,此时更是达到了一时鼎盛。
秦淮河东水头至西水关的两岸,自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文人荟萃,逢此太平盛世,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商贾精英。鳞次栉比的商铺里,货架上琳琅满目,各式顾客盈门,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夏季有点热,很多店铺把摊子摆在店门外,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那时候还没有城管,店主伙计顾客行人就这么挤在道上,拥挤热闹。海寿是第一次到这里,只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中不住赞叹天朝的繁华,不知不觉中额头冒汗,双眼看着一个个招牌看得发酸。
穿过乌衣巷,马道街,再经文德桥,终于,一个大大的“参”字招牌映入眼帘。海寿仔细望了望,黑底金字,“高丽人参货真价实”一行小字写在招牌底部,是这里了。
海寿迈步进了店内,门面不大,正面和左侧各有一排货架,整整齐齐放着一盒盒高丽人参。都是黑底漆盒,大红缎子铺在盒内,人参躺在缎面上,高档富贵。门口设了个矮柜,放着一个大的方盒,里面是些参须参沫,这是备着穷人家需要人参急用吊命又买不起参时接济用的。店主想的算是周到。
店里正有两位客人在买参,店主是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忙着收银两装盒子,顾不上海寿,只喊了声:“客官稍等等”。
海寿点了点头,装作看参,自左边货架踱到正面,又从正面踱回左边,来回几趟,好容易那两个客人走了。
店主低头还在收拾,海寿忍不住,问道:“我要寻一根九两九钱九的九十年老参,宝号里可有?”
店主一愣,抬头仔细端详海寿,和自己一样大脸高颧小眼睛,正是一族人。
店主努力不动声色,开口道:“君以空说莲”,声音却有些颤抖;海寿急忙道:“我以莲喻色!”二人对上暗号,一阵激动。
李芳远在京师的这个联络点已有多年,倒不是特意为了莲花设的,而是李芳远知道天朝对于朝鲜的重要性,这个点的任务主要是探听天朝的消息,及时报告汉城。但这两句暗号是特意为莲花留的,一年半了,终于用上了。
店主回头叫道:“老二!出来!”,一个伙计应声匆匆到了店里。店主又对着海寿大声道:“客官要的这参在里面,请进来看”,说着引着海寿进了内堂。
铺面后的内堂,更加狭小,简单放着张桌子两把椅子,沿墙堆着一箱箱货品。
店主抱歉地冲海寿笑了笑,倒了杯茶给海寿,等不及地就问:“你是公主身边的海大人?”
海寿不料他知道自己的姓,连忙答道:“是。叫我海寿就好”。
店主笑道:“好,海兄弟,那不和你客气。我叫李田齐,是靖安君的手下。早知道你们进京了,见你们没来猜想没什么事,最好”。
海寿面色一黯:“是,都挺好的。”
李田齐问道:“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
海寿犹豫了下道:“公主让我来,是告诉大君两件事。一是高丽世子王奭潜入了中原,二是天朝皇帝已经答应了派使节出使日本。”
李田齐沉吟道:“好,这两件事我报告大君。大君也让我有机会转告公主,大君日前出使去了日本,见到了足利义满将军。”
海寿不由激动:“大君真有胆色!结果如何?”
李田齐道:“已经谈成了我朝鲜与日本建交并开三浦贸易。大君并说动了足利义满将军遣使天朝,希望天朝能和日本建交,三方一起对付倭寇”。
海寿竖起大拇指:“大君真了不起!我把这消息带给公主,请公主定夺”。
李田齐也竖起大拇指:“公主也了不起,能说动天朝遣使!”仰头叹道:“公主一个弱女子,这份胆识真是强过多少须眉男子!”
海寿面色黯然,低头不语。
李田齐发现海寿面色不对,问道:“海寿,出什么事了?”
海寿摇摇头,眼眶有点儿红。
李田齐急得站起身追问道:“是公主出事了?”
海寿迟疑着抬起头:“公主吩咐不许我说”。
李田齐一把拍在海寿肩上:“海寿,你糊涂了?!大君是公主什么人,公主出了事大君一定会想办法,怎么能不说?”
海寿想起李芳远当日等候在汉城外官道上,黑衣白马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不由得点点头:“是,请李兄告诉大君,公主遭难了!”
李田齐急得恨不得挥拳:“你倒是说,什么事啊?!”
海寿双眼含泪:“公主在侍奉太祖时,药碗里被下了毒,本来是死罪,太祖遗命赐在天禧寺的圣感塔里诵经。我和知恩日日陪着,可是,可是公主太苦了”。说到这里已经哽咽。
李田齐呆立半晌:“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不早点儿来?”
海寿道:“五月头出的事,五月底到的天禧寺。公主昨天才告诉我这里可以联络大君”。
李田齐见海寿眼眶发黑,面颊深陷,显然多日不眠辛劳焦急,安慰道:“海兄弟这些天辛苦了,我这就赶紧禀告大君,大君定有办法”。
海寿起身道:“多谢李大哥。我们都在天禧寺,李大哥如果有什么急事,就到寺里找我”。
****************
夏季的天禧寺,荫翳蔽日,凉风习习。圣感塔上遍布一蓬一蓬的绿草,间有各色野花,砖块的缝隙中,冒出枝枝翠叶。
成群的乌鸦歇息在塔上,海寿的脚步匆匆走过,乌鸦听得熟悉,歪着脑袋看看,并不动弹。
莲花按太祖遗命,就在圣感塔的底层殿内诵经,当然不得出塔,外人也不得进塔。
玄信派人打扫干净,在殿内靠塔壁铺了个小小的床榻;木栅门本来一拉要倒,换了个结实一点的木门。只是圣感塔本身年代久远,破败陈旧,却非玄信能够改善的了。
知恩每日一早自宫里过来,莲花的一应洗漱用水食物衣饰都是知恩在木门**接。海寿却不肯住在宫里,虽然朱允炆派了侍卫轮班守在寺周,海寿还是央求玄信搭了个小木棚在塔边,日夜守卫。
朱允炆见了倒颇赞同,毕竟寺院古大,莲花这样出声就能唤到海寿,放心许多。玄信感于海寿的忠义,木棚里的一应所需都及时送来;更常常派了僧人过来巡视,好让海寿合眼休息一会儿。
海寿走到榻前,却见一个高大的身形站在木门口,看了看,急忙上前行礼:“海寿见过曹国公”。... -->>
海寿匆匆行走在秦淮河畔,看着身侧林立的店铺,不由有些紧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金陵古城的富丽繁华自古如是,明洪武三十多年作为大明帝都全力发展,此时更是达到了一时鼎盛。
秦淮河东水头至西水关的两岸,自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文人荟萃,逢此太平盛世,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商贾精英。鳞次栉比的商铺里,货架上琳琅满目,各式顾客盈门,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夏季有点热,很多店铺把摊子摆在店门外,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那时候还没有城管,店主伙计顾客行人就这么挤在道上,拥挤热闹。海寿是第一次到这里,只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给;心中不住赞叹天朝的繁华,不知不觉中额头冒汗,双眼看着一个个招牌看得发酸。
穿过乌衣巷,马道街,再经文德桥,终于,一个大大的“参”字招牌映入眼帘。海寿仔细望了望,黑底金字,“高丽人参货真价实”一行小字写在招牌底部,是这里了。
海寿迈步进了店内,门面不大,正面和左侧各有一排货架,整整齐齐放着一盒盒高丽人参。都是黑底漆盒,大红缎子铺在盒内,人参躺在缎面上,高档富贵。门口设了个矮柜,放着一个大的方盒,里面是些参须参沫,这是备着穷人家需要人参急用吊命又买不起参时接济用的。店主想的算是周到。
店里正有两位客人在买参,店主是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忙着收银两装盒子,顾不上海寿,只喊了声:“客官稍等等”。
海寿点了点头,装作看参,自左边货架踱到正面,又从正面踱回左边,来回几趟,好容易那两个客人走了。
店主低头还在收拾,海寿忍不住,问道:“我要寻一根九两九钱九的九十年老参,宝号里可有?”
店主一愣,抬头仔细端详海寿,和自己一样大脸高颧小眼睛,正是一族人。
店主努力不动声色,开口道:“君以空说莲”,声音却有些颤抖;海寿急忙道:“我以莲喻色!”二人对上暗号,一阵激动。
李芳远在京师的这个联络点已有多年,倒不是特意为了莲花设的,而是李芳远知道天朝对于朝鲜的重要性,这个点的任务主要是探听天朝的消息,及时报告汉城。但这两句暗号是特意为莲花留的,一年半了,终于用上了。
店主回头叫道:“老二!出来!”,一个伙计应声匆匆到了店里。店主又对着海寿大声道:“客官要的这参在里面,请进来看”,说着引着海寿进了内堂。
铺面后的内堂,更加狭小,简单放着张桌子两把椅子,沿墙堆着一箱箱货品。
店主抱歉地冲海寿笑了笑,倒了杯茶给海寿,等不及地就问:“你是公主身边的海大人?”
海寿不料他知道自己的姓,连忙答道:“是。叫我海寿就好”。
店主笑道:“好,海兄弟,那不和你客气。我叫李田齐,是靖安君的手下。早知道你们进京了,见你们没来猜想没什么事,最好”。
海寿面色一黯:“是,都挺好的。”
李田齐问道:“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
海寿犹豫了下道:“公主让我来,是告诉大君两件事。一是高丽世子王奭潜入了中原,二是天朝皇帝已经答应了派使节出使日本。”
李田齐沉吟道:“好,这两件事我报告大君。大君也让我有机会转告公主,大君日前出使去了日本,见到了足利义满将军。”
海寿不由激动:“大君真有胆色!结果如何?”
李田齐道:“已经谈成了我朝鲜与日本建交并开三浦贸易。大君并说动了足利义满将军遣使天朝,希望天朝能和日本建交,三方一起对付倭寇”。
海寿竖起大拇指:“大君真了不起!我把这消息带给公主,请公主定夺”。
李田齐也竖起大拇指:“公主也了不起,能说动天朝遣使!”仰头叹道:“公主一个弱女子,这份胆识真是强过多少须眉男子!”
海寿面色黯然,低头不语。
李田齐发现海寿面色不对,问道:“海寿,出什么事了?”
海寿摇摇头,眼眶有点儿红。
李田齐急得站起身追问道:“是公主出事了?”
海寿迟疑着抬起头:“公主吩咐不许我说”。
李田齐一把拍在海寿肩上:“海寿,你糊涂了?!大君是公主什么人,公主出了事大君一定会想办法,怎么能不说?”
海寿想起李芳远当日等候在汉城外官道上,黑衣白马的身影,至今历历在目,不由得点点头:“是,请李兄告诉大君,公主遭难了!”
李田齐急得恨不得挥拳:“你倒是说,什么事啊?!”
海寿双眼含泪:“公主在侍奉太祖时,药碗里被下了毒,本来是死罪,太祖遗命赐在天禧寺的圣感塔里诵经。我和知恩日日陪着,可是,可是公主太苦了”。说到这里已经哽咽。
李田齐呆立半晌:“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不早点儿来?”
海寿道:“五月头出的事,五月底到的天禧寺。公主昨天才告诉我这里可以联络大君”。
李田齐见海寿眼眶发黑,面颊深陷,显然多日不眠辛劳焦急,安慰道:“海兄弟这些天辛苦了,我这就赶紧禀告大君,大君定有办法”。
海寿起身道:“多谢李大哥。我们都在天禧寺,李大哥如果有什么急事,就到寺里找我”。
****************
夏季的天禧寺,荫翳蔽日,凉风习习。圣感塔上遍布一蓬一蓬的绿草,间有各色野花,砖块的缝隙中,冒出枝枝翠叶。
成群的乌鸦歇息在塔上,海寿的脚步匆匆走过,乌鸦听得熟悉,歪着脑袋看看,并不动弹。
莲花按太祖遗命,就在圣感塔的底层殿内诵经,当然不得出塔,外人也不得进塔。
玄信派人打扫干净,在殿内靠塔壁铺了个小小的床榻;木栅门本来一拉要倒,换了个结实一点的木门。只是圣感塔本身年代久远,破败陈旧,却非玄信能够改善的了。
知恩每日一早自宫里过来,莲花的一应洗漱用水食物衣饰都是知恩在木门**接。海寿却不肯住在宫里,虽然朱允炆派了侍卫轮班守在寺周,海寿还是央求玄信搭了个小木棚在塔边,日夜守卫。
朱允炆见了倒颇赞同,毕竟寺院古大,莲花这样出声就能唤到海寿,放心许多。玄信感于海寿的忠义,木棚里的一应所需都及时送来;更常常派了僧人过来巡视,好让海寿合眼休息一会儿。
海寿走到榻前,却见一个高大的身形站在木门口,看了看,急忙上前行礼:“海寿见过曹国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