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lewen6.com,古玩宗师在现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样的夜色,同样的四九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某民居内。
房间装修得雅致考究,比时下绝大多数人家都来得漂亮。但因为长时间没人住的关系,弥漫着淡淡的霉味,脚下的地毯也有些潮湿。
大床上还盖着遮尘布,但中年男子却不管不顾,直接躺在上面,也不理会沾了一身灰尘,只愣愣看着床头柜上的电话,表情颇为挣扎。
这段时间他被钟归从四九城发配到广州,憋憋屈屈待了两个多月。正试图趁姓钟的不重视这边的市场、暗中谋划东山再起,却又因一位神秘客户的告诫,受上级之命再度匆匆离开,重新回到四九城。
可这不是衣锦还乡。照那位通风报信、提前示警的客户说法,他们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但钟归不吃这套。或者说,钟归知道真相,却故意将事情定性为他这小主管监管不力,还趁机落井下石,想一举把他仅有的位子给彻底撸下来。
如果连最后的职位也失去了,他将沦落到真正一无所有的境地,再也无法翻身,在组织十几年的打拼努力就此付诸东流。他如何甘心就此乖乖低头?
而且,明明是上层斗法,最倒霉的却是他这种虾兵蟹将。原本他还对老上司项博士报有期望,但眼见姓钟的都快把华夏各处机构负责人换完,项博士却还是一声不吭,袖手旁观,任由他们这些小卒子被人一锅烩了,心里不禁暗生恨意。
凭什么?凭什么!
明天钟归就要宣布对他的处置,如果再不联系项博士,那可什么都完了!
这部电话是当年特设的专机,项博士特别交待过一条禁令: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要打扰。
老实说,对这位老上司的手段,中年人也有点犯憷。虽然项博士不像钟归那么气焰嚣张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人留颜面,但那份不动声色便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高妙手段,却是中年人平生仅见。
一开始钟归极力打压时,他之所以没有过多反抗,原因也就在于相信项博士不会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被个后生小子撬走,还要把老部下赶尽杀绝。
但等了又等,博士始终未曾出手,他却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禁令?先保住前程,将来才有资格遵守禁令!
想到这点,中年男子眉宇间露出一抹决然,带着过度纠结的扭曲,起身松了松皱巴巴的领带,毅然拨通了某个曾以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号码。
电话不紧不慢地响了几声,终于被人接起。
老上司的声音穿过大洋,带来的却并非责备,而是一惯的波澜不兴:“我想,你也该找我了。”
就这么淡淡一句话,轻而易举就瓦解了中年人心头隐约的怨恨,只剩下憋屈:“博士,您说我该怎么做?”
“什么也不用做,很快你就能看到最理想的结果。”听筒另一头,略显苍老的声音不紧不慢地说道。
最理想的结果?他原本只求保住职位,哪怕被再被发配也无所谓。但听博士的口气,难道是要收拾那个姓钟的?原来博士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就是等着收网后的雷霆一击!
意识到这点,中年男子激动得身体都哆嗦起来,恍然又回到以前跟着博士、顺风顺水的日子。原本蜷缩成驼背的腰杆,不知不觉重新挺得笔直:“多谢博士!”
老者似是低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这时,中年人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赶紧抢在对方没挂电话之前,腆着脸期期艾艾地问道:“博士,那我明天的撤职……”
“还变着法跟我诉苦来了。”老者淡淡说了一句,然而并无不悦之意:“以前的机灵劲儿哪里去了?装病你会不会?”
“会会会,太会了!”也不管老者根本看不见,中年人腰弯得几乎快把鼻尖贴到鞋面上,喜笑颜开:“博士,太谢谢您了。”
他没有再问事成之后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在项博士手下混了这么多年,他再清楚不过上司的脾气:属下可以没能力,却务必要听话有眼色,让爬树不能下河,该闭嘴时不能吭气儿。
他能力平平,但后一条却执行得得心应手,所以项博士才会把他放在四九城这个肥缺,安逸地待了许多年。
等钟归那小兔崽子被撸掉后,他也许还真能回到原来的位子。每天给下属把把关,没事关上门喝两口小酒。护城河边那家小摊子做的爆炒兔肉可是一绝,可这段日子太折腾,都没顾得上去,等事成之后——不,现在就去!
几分钟后,楼下纳凉闲侃的大妈大爷们惊奇地发现,下午回来时还一副死了爸妈丧气嘴脸的邻居,突然又变得喜气洋洋,走路脚下生风,嘴里还哼着走了调的小曲儿。
“这家伙准是为了相好的才一惊一乍,而且这个点出去……嘿嘿。”
自以为发现了真相的老头老太们用蒲扇遮住了窃窃私语,彼此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猥笑。
数日后是中秋节,恰逢周五,陈博彝便将展览定在周六,趁着节日借个圆满的寓意。这天中午上完课,雁游把书包往英老的办公室一放,直接赶到会场。
因为陈博彝邀请的都是圈子里的老友,没有对外挂牌宣传,所以来参观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会儿各单位都才放了假,有公职在身的与会者少不得要先吃个午饭、休息一下,都没来齐,展厅里的人更是廖廖无几。
这处展厅是慕容灰掏腰包租下来的,位于潘家园新建成的一幢商铺楼内。
商铺原本是为原本在棚户里做工艺品、纪念品生意的小老板们准备的。这几年华夏与诸国渐渐恢复邦交,普通旅人办理签证的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宽松,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这些人来到华夏,总希望带点他们心目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东西过去,比如玉雕漆器、银烟筒绣花鞋什么的。还有全国各地来首都参观的游客,也为数不少。对他们而言,声名渐响的潘家园自是首选之地。
这里原本有一条街专门经营这些小东西,但随着游客人数逐年增多,渐渐显得拥挤不堪。政府便以招商引资的方式,规划新建了这幢商楼。
 ... -->>
同样的夜色,同样的四九城,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某民居内。
房间装修得雅致考究,比时下绝大多数人家都来得漂亮。但因为长时间没人住的关系,弥漫着淡淡的霉味,脚下的地毯也有些潮湿。
大床上还盖着遮尘布,但中年男子却不管不顾,直接躺在上面,也不理会沾了一身灰尘,只愣愣看着床头柜上的电话,表情颇为挣扎。
这段时间他被钟归从四九城发配到广州,憋憋屈屈待了两个多月。正试图趁姓钟的不重视这边的市场、暗中谋划东山再起,却又因一位神秘客户的告诫,受上级之命再度匆匆离开,重新回到四九城。
可这不是衣锦还乡。照那位通风报信、提前示警的客户说法,他们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但钟归不吃这套。或者说,钟归知道真相,却故意将事情定性为他这小主管监管不力,还趁机落井下石,想一举把他仅有的位子给彻底撸下来。
如果连最后的职位也失去了,他将沦落到真正一无所有的境地,再也无法翻身,在组织十几年的打拼努力就此付诸东流。他如何甘心就此乖乖低头?
而且,明明是上层斗法,最倒霉的却是他这种虾兵蟹将。原本他还对老上司项博士报有期望,但眼见姓钟的都快把华夏各处机构负责人换完,项博士却还是一声不吭,袖手旁观,任由他们这些小卒子被人一锅烩了,心里不禁暗生恨意。
凭什么?凭什么!
明天钟归就要宣布对他的处置,如果再不联系项博士,那可什么都完了!
这部电话是当年特设的专机,项博士特别交待过一条禁令: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不要打扰。
老实说,对这位老上司的手段,中年人也有点犯憷。虽然项博士不像钟归那么气焰嚣张咄咄逼人,丝毫不给人留颜面,但那份不动声色便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高妙手段,却是中年人平生仅见。
一开始钟归极力打压时,他之所以没有过多反抗,原因也就在于相信项博士不会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被个后生小子撬走,还要把老部下赶尽杀绝。
但等了又等,博士始终未曾出手,他却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
禁令?先保住前程,将来才有资格遵守禁令!
想到这点,中年男子眉宇间露出一抹决然,带着过度纠结的扭曲,起身松了松皱巴巴的领带,毅然拨通了某个曾以为一辈子也用不上的号码。
电话不紧不慢地响了几声,终于被人接起。
老上司的声音穿过大洋,带来的却并非责备,而是一惯的波澜不兴:“我想,你也该找我了。”
就这么淡淡一句话,轻而易举就瓦解了中年人心头隐约的怨恨,只剩下憋屈:“博士,您说我该怎么做?”
“什么也不用做,很快你就能看到最理想的结果。”听筒另一头,略显苍老的声音不紧不慢地说道。
最理想的结果?他原本只求保住职位,哪怕被再被发配也无所谓。但听博士的口气,难道是要收拾那个姓钟的?原来博士这么长时间按兵不动,就是等着收网后的雷霆一击!
意识到这点,中年男子激动得身体都哆嗦起来,恍然又回到以前跟着博士、顺风顺水的日子。原本蜷缩成驼背的腰杆,不知不觉重新挺得笔直:“多谢博士!”
老者似是低笑了两声,没有说话。
这时,中年人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赶紧抢在对方没挂电话之前,腆着脸期期艾艾地问道:“博士,那我明天的撤职……”
“还变着法跟我诉苦来了。”老者淡淡说了一句,然而并无不悦之意:“以前的机灵劲儿哪里去了?装病你会不会?”
“会会会,太会了!”也不管老者根本看不见,中年人腰弯得几乎快把鼻尖贴到鞋面上,喜笑颜开:“博士,太谢谢您了。”
他没有再问事成之后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在项博士手下混了这么多年,他再清楚不过上司的脾气:属下可以没能力,却务必要听话有眼色,让爬树不能下河,该闭嘴时不能吭气儿。
他能力平平,但后一条却执行得得心应手,所以项博士才会把他放在四九城这个肥缺,安逸地待了许多年。
等钟归那小兔崽子被撸掉后,他也许还真能回到原来的位子。每天给下属把把关,没事关上门喝两口小酒。护城河边那家小摊子做的爆炒兔肉可是一绝,可这段日子太折腾,都没顾得上去,等事成之后——不,现在就去!
几分钟后,楼下纳凉闲侃的大妈大爷们惊奇地发现,下午回来时还一副死了爸妈丧气嘴脸的邻居,突然又变得喜气洋洋,走路脚下生风,嘴里还哼着走了调的小曲儿。
“这家伙准是为了相好的才一惊一乍,而且这个点出去……嘿嘿。”
自以为发现了真相的老头老太们用蒲扇遮住了窃窃私语,彼此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猥笑。
数日后是中秋节,恰逢周五,陈博彝便将展览定在周六,趁着节日借个圆满的寓意。这天中午上完课,雁游把书包往英老的办公室一放,直接赶到会场。
因为陈博彝邀请的都是圈子里的老友,没有对外挂牌宣传,所以来参观的人并不多。而且这会儿各单位都才放了假,有公职在身的与会者少不得要先吃个午饭、休息一下,都没来齐,展厅里的人更是廖廖无几。
这处展厅是慕容灰掏腰包租下来的,位于潘家园新建成的一幢商铺楼内。
商铺原本是为原本在棚户里做工艺品、纪念品生意的小老板们准备的。这几年华夏与诸国渐渐恢复邦交,普通旅人办理签证的政策也一年比一年宽松,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这些人来到华夏,总希望带点他们心目中具有东方特色的东西过去,比如玉雕漆器、银烟筒绣花鞋什么的。还有全国各地来首都参观的游客,也为数不少。对他们而言,声名渐响的潘家园自是首选之地。
这里原本有一条街专门经营这些小东西,但随着游客人数逐年增多,渐渐显得拥挤不堪。政府便以招商引资的方式,规划新建了这幢商楼。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