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邻居的故事 (2/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胜利之星照耀着我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样一条裤子要花五分钟,所以每小时的工资是六分。如果哪个雇主厚道一点,就无法跟这种血汗工厂竞争,“好”的资本家也在被资本主义本身残酷无情地淘汰着,正如民国年间还有点良心的地主那样。
照理说,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应该是劳工运动盛行的时候吧?可是事情却相反,工人在失业,在挨饿,有组织的工会会员却越来越少——据统计,已经减少了一半,现在仅仅是3000万产业工人人数的百分之六。罢工的运动是有的,不过情形都很悲壮——资本家总是出动几千人的“私家侦探”(其实是雇佣军),伴着国民警卫队一起,毫不留情地用机枪扫射工人,反抗都被淹没在血泊中,而媒体和州议会连一个屁都没放,有时候还拍起手来,为“横扫赤党分子”叫好。
的确,在资本主义受到考验的当下,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一些人办起宣传苏联的通讯来。甚至连以创作“香槟和鱼子酱”(这是小林不二子的评价)出名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都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并且写道:“为了要革命,也许参加**是必要的。”政界人士也不是没有亲共的,明尼苏达州州长弗洛伊德·奥尔森就直截了当地对一位华盛顿政府官员说:“告诉他们吧,奥尔森正在给明尼苏达州国民警卫队招募队员,谁要不是**,他就不收。”
然而,知识分子没有权力,奥尔森也不过是个政客中的异类。有钱有势的人以及陆军部长赫尔利都属于右翼。自从大萧条开始,政府就不肯裁减军备,因为这样做势必“削弱维持国内治安的力量”。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和右翼民兵团体遍地开花,势力远远胜过手无寸铁的工人学生和明尼苏达国民警卫队。大资产阶级收买陆海军,时刻准备投入内战。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们说:极权主义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选制度培养出来的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倘若说有什么人能代表美国的统治集团的意见,这位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名誉学位、当了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巴特勒博士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了。
很少人公开出来提倡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义,新大陆历史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不允许别那么做,但是却有不少人拥护法西斯主义的原则。资产阶级曾经为了反对**君主和封建制度而高呼民主与自由的口号,现在为了保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却又开始欢迎独裁统治了。堪萨斯州州长兰登声称:“宁可让独裁者用铁腕统治,也不能让国家瘫痪下来。”纽约州众议员小汉密尔顿·菲什说:“如果我们不能在现制度下实行独裁,人民就要改革这个制度的。”一些人把宝压在今年十一月参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写效忠信保证支持他成为独裁者,而另一些人则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这位“不合格”的下任当选总统除掉,换一个“合适”的人物。共和党参议员戴维·a·里德爽性说:“美国现在需要一个墨索里尼”——说起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元首还没有她的好姬友出名呢······
由此可见,卓别林的友谊对于苏联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了——电影界是因为大萧条而暴富的产业,而卓别林居然能站在人民大众的那一边。与此同时,他的同行们,那些绅士和淑女们此时却正围坐在施佩尔身边,一个个神情专注地听她高谈阔论呢:
“请问,你跟她···有私交吗?”
“是的,对这一点我很荣幸···”施佩尔彬彬有礼地承认道,“请记住我说的话。我们的一切目的仅仅在于维护住我们的传统边界,那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出去吧。”卓别林一挥手,“我向你道歉,不应该来这个地方····”
“其实无关紧要······”爱森斯坦勉强想要跟上卓别林头也不回的步伐。不过,施佩尔占据的阵地有点过于得天独厚,他们想要出门去而不和她照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只是在努力的改善人民的生活,创造就业机会,消除那些投机倒把的金融蛀虫,那些犹太民族······啊!这不是查尔斯·卓别林吗?我是您的忠实影迷······”
施佩尔十分热情和礼貌的伸出了手——说实话,她对卓别林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但是这位喜剧之王不但是名笑星,也是联美电影公司的三巨头之一,在圈子里也是很有些影响的,对他表示友好,肯定不是坏事情,但是卓别林冷冷地瞟了她一眼,用一种故意冒犯的语气说道:
“我不跟纳粹握手。”
“啊······”
施佩尔有点尴尬了——这情况实在出乎她意料。至少在美国“有身份的”人群里面,她还从未受过如此的冷遇,自己的淑女风度总是攻无不克的武器,而且上流社会的礼貌也保护了她——直到她在这个“小流浪汉”面前吃了闭门羹。
“您···抱歉,但是您为什么要仇视我们?”
施佩尔脸上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她的话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是委屈和困惑的成分居多。卓别林转过身来面对着她,神情还是不屑,语气已经变成质问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仇视所有人?”
该怎么回答呢?——施佩尔当然知道希特拉的计划,但是即使是她自己,有时候也在心里面逃避这个念头。这个计划是希特拉魅力的所在,但是也是她的致命弱点,只要头脑恢复清醒,这个征服世界的计划就会显得疯狂而丑恶。施佩尔只能在头脑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敢于面对它。
“您得理解,施佩尔博士,”这时却有一个听众慢条斯理地为施佩尔解围了,“卓别林先生是犹太民族。”
“哦,难怪····”施佩尔表情复杂地捡了个台阶下。
可是卓别林抬高了嗓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会非常荣幸的——可惜我承受不起。”
说完这句话,卓别林迈开大步向门口撞出去了,一位施佩尔的女性听众愤慨地抓住他的胳膊肘,说道:“真为你感到羞耻!”可是卓别林粗暴地一甩胳膊扯开了她,连看都不看一眼,头也不回地就走了。爱森斯坦从人群中挤出来,抓住施佩尔的手用力握了握:
“我也感到非常荣幸——我是说,我就是个犹太人,来咬我呀。”
趁着大家还没回过神来,我们的导演同志一溜烟地不见了。
这样一条裤子要花五分钟,所以每小时的工资是六分。如果哪个雇主厚道一点,就无法跟这种血汗工厂竞争,“好”的资本家也在被资本主义本身残酷无情地淘汰着,正如民国年间还有点良心的地主那样。
照理说,经济不景气的当下,应该是劳工运动盛行的时候吧?可是事情却相反,工人在失业,在挨饿,有组织的工会会员却越来越少——据统计,已经减少了一半,现在仅仅是3000万产业工人人数的百分之六。罢工的运动是有的,不过情形都很悲壮——资本家总是出动几千人的“私家侦探”(其实是雇佣军),伴着国民警卫队一起,毫不留情地用机枪扫射工人,反抗都被淹没在血泊中,而媒体和州议会连一个屁都没放,有时候还拍起手来,为“横扫赤党分子”叫好。
的确,在资本主义受到考验的当下,大多数知识分子向左转了。一些人办起宣传苏联的通讯来。甚至连以创作“香槟和鱼子酱”(这是小林不二子的评价)出名的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都在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并且写道:“为了要革命,也许参加**是必要的。”政界人士也不是没有亲共的,明尼苏达州州长弗洛伊德·奥尔森就直截了当地对一位华盛顿政府官员说:“告诉他们吧,奥尔森正在给明尼苏达州国民警卫队招募队员,谁要不是**,他就不收。”
然而,知识分子没有权力,奥尔森也不过是个政客中的异类。有钱有势的人以及陆军部长赫尔利都属于右翼。自从大萧条开始,政府就不肯裁减军备,因为这样做势必“削弱维持国内治安的力量”。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和右翼民兵团体遍地开花,势力远远胜过手无寸铁的工人学生和明尼苏达国民警卫队。大资产阶级收买陆海军,时刻准备投入内战。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们说:极权主义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选制度培养出来的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倘若说有什么人能代表美国的统治集团的意见,这位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名誉学位、当了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巴特勒博士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了。
很少人公开出来提倡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义,新大陆历史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不允许别那么做,但是却有不少人拥护法西斯主义的原则。资产阶级曾经为了反对**君主和封建制度而高呼民主与自由的口号,现在为了保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却又开始欢迎独裁统治了。堪萨斯州州长兰登声称:“宁可让独裁者用铁腕统治,也不能让国家瘫痪下来。”纽约州众议员小汉密尔顿·菲什说:“如果我们不能在现制度下实行独裁,人民就要改革这个制度的。”一些人把宝压在今年十一月参选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写效忠信保证支持他成为独裁者,而另一些人则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将这位“不合格”的下任当选总统除掉,换一个“合适”的人物。共和党参议员戴维·a·里德爽性说:“美国现在需要一个墨索里尼”——说起来,那个时候我们的元首还没有她的好姬友出名呢······
由此可见,卓别林的友谊对于苏联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了——电影界是因为大萧条而暴富的产业,而卓别林居然能站在人民大众的那一边。与此同时,他的同行们,那些绅士和淑女们此时却正围坐在施佩尔身边,一个个神情专注地听她高谈阔论呢:
“请问,你跟她···有私交吗?”
“是的,对这一点我很荣幸···”施佩尔彬彬有礼地承认道,“请记住我说的话。我们的一切目的仅仅在于维护住我们的传统边界,那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出去吧。”卓别林一挥手,“我向你道歉,不应该来这个地方····”
“其实无关紧要······”爱森斯坦勉强想要跟上卓别林头也不回的步伐。不过,施佩尔占据的阵地有点过于得天独厚,他们想要出门去而不和她照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只是在努力的改善人民的生活,创造就业机会,消除那些投机倒把的金融蛀虫,那些犹太民族······啊!这不是查尔斯·卓别林吗?我是您的忠实影迷······”
施佩尔十分热情和礼貌的伸出了手——说实话,她对卓别林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但是这位喜剧之王不但是名笑星,也是联美电影公司的三巨头之一,在圈子里也是很有些影响的,对他表示友好,肯定不是坏事情,但是卓别林冷冷地瞟了她一眼,用一种故意冒犯的语气说道:
“我不跟纳粹握手。”
“啊······”
施佩尔有点尴尬了——这情况实在出乎她意料。至少在美国“有身份的”人群里面,她还从未受过如此的冷遇,自己的淑女风度总是攻无不克的武器,而且上流社会的礼貌也保护了她——直到她在这个“小流浪汉”面前吃了闭门羹。
“您···抱歉,但是您为什么要仇视我们?”
施佩尔脸上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她的话并没有生气的意思,反而是委屈和困惑的成分居多。卓别林转过身来面对着她,神情还是不屑,语气已经变成质问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仇视所有人?”
该怎么回答呢?——施佩尔当然知道希特拉的计划,但是即使是她自己,有时候也在心里面逃避这个念头。这个计划是希特拉魅力的所在,但是也是她的致命弱点,只要头脑恢复清醒,这个征服世界的计划就会显得疯狂而丑恶。施佩尔只能在头脑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敢于面对它。
“您得理解,施佩尔博士,”这时却有一个听众慢条斯理地为施佩尔解围了,“卓别林先生是犹太民族。”
“哦,难怪····”施佩尔表情复杂地捡了个台阶下。
可是卓别林抬高了嗓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会非常荣幸的——可惜我承受不起。”
说完这句话,卓别林迈开大步向门口撞出去了,一位施佩尔的女性听众愤慨地抓住他的胳膊肘,说道:“真为你感到羞耻!”可是卓别林粗暴地一甩胳膊扯开了她,连看都不看一眼,头也不回地就走了。爱森斯坦从人群中挤出来,抓住施佩尔的手用力握了握:
“我也感到非常荣幸——我是说,我就是个犹太人,来咬我呀。”
趁着大家还没回过神来,我们的导演同志一溜烟地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