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战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密回到自己的军帐,平静了心情,然后把纷乱的思绪梳理了一遍,随即给杨玄感写了份密信。
当前最为紧迫的、严重危及到本团体安全的事情,是中枢核心层的那个人危在旦夕。那个人不但参与了杨玄感的秘密谋划,还是核心谋划者之一,他知道本团体的所有机密,一旦他暴露了,招供了,那么以杨玄感为首的政治集团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整个东都知道那个人秘密的也就寥寥数人,匪夷所思的是李风云竟然知道这个秘密,而且他对那个人不是简单的怀疑,似乎握有重要证据,这说明李风云能够从中枢核心层获知机密,但目前李风云的价值十分有限,如果他当真与中枢核心层某个政治大佬有联系,那位大佬又出于什么动机向他提供如此重要的机密?
李密认为,当前中土政局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改革派和保守派处在巅峰对决的时刻,事关生死存亡,谁都输不起,所以那个人竟然通敌卖国,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决心以激进的非常手段来摧毁东征,击败改革派。而同样持保守立场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也在冒着挑起内战的危险,积极谋划储君的位置,他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所当然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李风云的价值虽然目前看来十分有限,但一旦利用好了,还是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苏威做为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领袖,中枢大佬之一,的确有可能在非常时刻做一些非常之事。
那个人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改革派的好感,得以进入中枢决策层,但兵部尚书段文振对他成见甚深,极力反对他进入决策层。纳言苏威也不喜欢他,曾在公开场合下表达对他的不满,甚至一度怀疑他对皇帝的忠诚。现在段文振死了,对那个人已经构不成威胁,但苏威还在,位高权重,如果苏威怀疑或者确信那个人通敌卖国,并且掌握了确切证据,那他就死定了,而他背后的政治势力也肯定要随之灰飞烟灭,所以苏威对那个人的威胁太大了。
不过李密相信,以那个人的手段,即便在东征战场上做出了通敌卖国之事,也必定做得隐秘,再加上高句丽人的倾力配合和掩护,苏威应该没有可能抓住他的把柄,目前应该还是处于怀疑状态。另外从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出发,为了能以最小代价把齐王杨喃推上储君之位,他们也希望东征失败,希望皇帝和中枢因为东征失败而陷入政治危机,最终不得不向他们妥协和让步,所以苏威即便怀疑那个人通敌卖国,但在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向那个人发难,相反,他极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怀疑,向那个人及其背后势力施压,让那个人及其背后势力惶恐不安,迫使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地阻止或破坏齐王争夺储君之位。
李风云的作用可能就在如此,苏威通过他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李风云显然没有做棋子的“觉悟”,野心太大,试图搅浑河南局势,在通济渠战场上“渔人得利”,壮大自己。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反贼和中枢宰执怎会扯上关系?李风云和苏威之间是否确实有联系?
李密的那个充满了丰富想象力的复杂推演随即发挥了作用,大业三年的榆林事件和高颍之死成为了链接所有线索的关键点,而要证明这一推演的正确性,就必须动用杨玄感的力量重新调查李风云,调查的方向则从宇文述转向高颍,如此一来得出真相的机率大大增加。
李密在书信中恳请杨玄感马上从新的方向调查李风云。唯有查清了李风云的真实身份,才能证明他的推演是否正确,而他的推演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中枢那个人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了杨玄感及其政治势力的未来命运,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通济渠战场上的决策,而这一决策又直接影响到了未来东都政局乃至国内局势的发展,影响到了他们秘密谋划了很多年的摧毁皇帝和改革的惊天计划能否继续实施。
李风云只求暂时稳住李密,至于李密怎么想、怎么推演,他都不关心,他只关心联盟能否利用李密的庇护,继续掳掠通济渠,但现在齐王杨喃虎视眈眈,义军继续从通济渠获利的危险性已越来越大,这让他不得不优先考虑联盟的安全。就在这时,韦福嗣以抚慰使的身份,悄然出现在联盟总营。
韦福嗣是韦氏重要人物,曾官至内史舍人,位列中枢,乃东都显贵,萧逸当然认识,所以萧逸看到他后非常吃惊,第一时间告诉了李风云。韦福嗣现在是戴罪之身,应该禁锢在西京府邸中面壁思过,但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冒着杀头的危险,隐藏在齐王身边为齐王出谋划策,如今更是亲自出面谈判,根本不顾身份暴露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恶果,可见韦福嗣对实现此行目标有绝对信心,可见齐王对联盟有了“非分之想”,这对李风云来说是个好消息。
李风云马上调整了谈判议程,独自与韦福嗣密谈。
... -->>
李密回到自己的军帐,平静了心情,然后把纷乱的思绪梳理了一遍,随即给杨玄感写了份密信。
当前最为紧迫的、严重危及到本团体安全的事情,是中枢核心层的那个人危在旦夕。那个人不但参与了杨玄感的秘密谋划,还是核心谋划者之一,他知道本团体的所有机密,一旦他暴露了,招供了,那么以杨玄感为首的政治集团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整个东都知道那个人秘密的也就寥寥数人,匪夷所思的是李风云竟然知道这个秘密,而且他对那个人不是简单的怀疑,似乎握有重要证据,这说明李风云能够从中枢核心层获知机密,但目前李风云的价值十分有限,如果他当真与中枢核心层某个政治大佬有联系,那位大佬又出于什么动机向他提供如此重要的机密?
李密认为,当前中土政局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改革派和保守派处在巅峰对决的时刻,事关生死存亡,谁都输不起,所以那个人竟然通敌卖国,不惜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决心以激进的非常手段来摧毁东征,击败改革派。而同样持保守立场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也在冒着挑起内战的危险,积极谋划储君的位置,他们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理所当然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李风云的价值虽然目前看来十分有限,但一旦利用好了,还是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苏威做为关陇本土贵族集团的领袖,中枢大佬之一,的确有可能在非常时刻做一些非常之事。
那个人赢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改革派的好感,得以进入中枢决策层,但兵部尚书段文振对他成见甚深,极力反对他进入决策层。纳言苏威也不喜欢他,曾在公开场合下表达对他的不满,甚至一度怀疑他对皇帝的忠诚。现在段文振死了,对那个人已经构不成威胁,但苏威还在,位高权重,如果苏威怀疑或者确信那个人通敌卖国,并且掌握了确切证据,那他就死定了,而他背后的政治势力也肯定要随之灰飞烟灭,所以苏威对那个人的威胁太大了。
不过李密相信,以那个人的手段,即便在东征战场上做出了通敌卖国之事,也必定做得隐秘,再加上高句丽人的倾力配合和掩护,苏威应该没有可能抓住他的把柄,目前应该还是处于怀疑状态。另外从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出发,为了能以最小代价把齐王杨喃推上储君之位,他们也希望东征失败,希望皇帝和中枢因为东征失败而陷入政治危机,最终不得不向他们妥协和让步,所以苏威即便怀疑那个人通敌卖国,但在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向那个人发难,相反,他极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怀疑,向那个人及其背后势力施压,让那个人及其背后势力惶恐不安,迫使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地阻止或破坏齐王争夺储君之位。
李风云的作用可能就在如此,苏威通过他来实现这一目的,但李风云显然没有做棋子的“觉悟”,野心太大,试图搅浑河南局势,在通济渠战场上“渔人得利”,壮大自己。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反贼和中枢宰执怎会扯上关系?李风云和苏威之间是否确实有联系?
李密的那个充满了丰富想象力的复杂推演随即发挥了作用,大业三年的榆林事件和高颍之死成为了链接所有线索的关键点,而要证明这一推演的正确性,就必须动用杨玄感的力量重新调查李风云,调查的方向则从宇文述转向高颍,如此一来得出真相的机率大大增加。
李密在书信中恳请杨玄感马上从新的方向调查李风云。唯有查清了李风云的真实身份,才能证明他的推演是否正确,而他的推演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中枢那个人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了杨玄感及其政治势力的未来命运,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通济渠战场上的决策,而这一决策又直接影响到了未来东都政局乃至国内局势的发展,影响到了他们秘密谋划了很多年的摧毁皇帝和改革的惊天计划能否继续实施。
李风云只求暂时稳住李密,至于李密怎么想、怎么推演,他都不关心,他只关心联盟能否利用李密的庇护,继续掳掠通济渠,但现在齐王杨喃虎视眈眈,义军继续从通济渠获利的危险性已越来越大,这让他不得不优先考虑联盟的安全。就在这时,韦福嗣以抚慰使的身份,悄然出现在联盟总营。
韦福嗣是韦氏重要人物,曾官至内史舍人,位列中枢,乃东都显贵,萧逸当然认识,所以萧逸看到他后非常吃惊,第一时间告诉了李风云。韦福嗣现在是戴罪之身,应该禁锢在西京府邸中面壁思过,但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冒着杀头的危险,隐藏在齐王身边为齐王出谋划策,如今更是亲自出面谈判,根本不顾身份暴露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恶果,可见韦福嗣对实现此行目标有绝对信心,可见齐王对联盟有了“非分之想”,这对李风云来说是个好消息。
李风云马上调整了谈判议程,独自与韦福嗣密谈。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