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甲午之军工霸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温饱并不仅仅是吃饱饭就能实现的,温饱温饱,既要饱,还得温才行,中国政府敢于宣布中国已经基本实现温饱,也就说明中国不仅仅是粮食产量大增,衣食住行的第一项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想要解决“衣”的问题,首先得要有足够的原料,而在合成纤维尚属尖端科技、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二十世纪初,棉花始终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一种。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因此政府在缺水的北方和盐碱化的地区大力推广,甚至不惜为此减小种植粮食的面积。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引进国外的优良棉种,提高了棉花的亩产和品质,其中山南省(南疆)引种的长绒棉更是广受好评。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是可以勉强满足国内的需要了,有了这个基础,少量进口一些也不怕人家卡咱们脖子。
其次则是羊毛,由于大面积地退耕还牧,中国的草原面积增加了不少,而且增加的还都是高产草地,再加上引种改良的成效和草原牧区生产方式的飞速进步,1905年时中国的羊毛总产量较刚建国时已经跃居世界第三,而且品质也有显著的提升。
只是中国毕竟人口太多,草场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饲养绵羊,因此羊毛想要完全自给自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好在增加羊毛的进口总比增加钢铁、粮食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物资的进口要安全得多。
对于绵羊的养殖,共和国政府是积极鼓励的,与之相反的是,山羊饲养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由于山羊有着刨食草根的恶习,在缺水并且风大的地区很容易造成沙漠化,中央特别立法严禁养殖,甚至为此将这些地区的草场全部划归国有、其中一部分还干脆定为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塞加羚羊、蒙古野驴等濒危动物。
这样一来,中国的山羊养殖就局限于南方多雨地区,主要是零散家养,羊绒产量自然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什么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羊绒很快就由出口变为进口,后来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进口国,花费着实不小。
但是李晖并不后悔,比起经济上的那点蝇头小利(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他确实有底气这么说。),北方荒漠草原脆弱的生态无疑更加重要,一旦草原彻底沙漠化,将来就算多花几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够将其重新绿化!因为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一旦遭到破坏,气候只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
而桑蚕养殖的持续萎缩则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中国传统的桑蚕养殖区都是同样适合种植水稻的鱼米之乡,在中国的粮食安全还不能完全让人放心的现状下,这未免有些过于奢侈,人没饭吃会饿死,没丝绸穿,却有的是替代品。
而另一方面,为了将拴在日本身上的狗链更加牢固,李晖既要让其丧失独立自主的可能,也得给他们一些出路。相比而言,李晖宁可日本人栽桑养蚕,也不希望他们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何况日本生丝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已经反超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这样做也算是顺势而为。
不过,即便李晖手下留情,日本生丝行业这几年的日子仍然很不好过,因为物美价廉的人造丝产量开始迅猛增长,由于法国公司已经抢占了先机,李晖也就不再隐藏,下令建立三家化纤厂参与国际竞争。计划经济生产这种半成品性质的的大宗初级工业品本就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得自系统的科技相当于历史上一战末期的世界先进水平,包括生产管理(泰罗制与福特制度这两项关键的系统科技已经研究完成),劳动生产率高得可怕,轻而易举就将西方的同类产品给打败了,而日本的生丝也遭了池鱼之殃......
虽然人造丝品质没有真丝好,但胜在价格低廉,在就连相对富裕的西方民众也普遍穿不太起真丝衣物的现状下,刚一投入市场就迅速改善了国内群众的生活质量。但这样一来,那些档次较差的丝绸就很自然地没了销路,日本的丝绸业顿时一片哀鸿。
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日本人只能一边精益求精、提升生丝的品质,一边来中国求购人造丝的技术。只是两条路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而且中国政府就算同意转让技术也不会是无偿的,日本丝绸行业的苦日子还有得过呢!
这李晖就不管了,他只会给日本人希望,让他们带着憧憬甘当小弟,至于当前的日子,李晖却不想让他们太好过,因为过得太好会影响日本人来华打工的积极性......
除了棉毛这样的主要纤维原料,麻类、羽绒、驼毛、兔毛等其他原料的产量也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只是这些比较零散的产业并非国家投资的重点,而国内的市场经济暂时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因此增长幅度相对要小得多。
由于类似的原因,国内的纺织业暂时也仍由国企统治,虽然因为规模效应的威力和更加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水平,仅仅三大纺织厂所生产的纺织品就让中国的纺织工业跃居世界前五的行列,但因为计划经济的痼疾,品种款式太少,若非价格实在便宜,现在的中国人又普遍还比较传统,不怎么追逐潮流,三大纺织厂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但无论如何,至少产量摆在那里,这对中国这样的大口大国来说,是首先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正是有了三大国营纺织厂生产的海量廉价纺织品,中国人民才终于不再为穿暖犯愁,解放前很多贫民全家合穿一条裤子、女性没法出门的尴尬窘迫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完待续。)
温饱并不仅仅是吃饱饭就能实现的,温饱温饱,既要饱,还得温才行,中国政府敢于宣布中国已经基本实现温饱,也就说明中国不仅仅是粮食产量大增,衣食住行的第一项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想要解决“衣”的问题,首先得要有足够的原料,而在合成纤维尚属尖端科技、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二十世纪初,棉花始终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一种。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因此政府在缺水的北方和盐碱化的地区大力推广,甚至不惜为此减小种植粮食的面积。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引进国外的优良棉种,提高了棉花的亩产和品质,其中山南省(南疆)引种的长绒棉更是广受好评。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是可以勉强满足国内的需要了,有了这个基础,少量进口一些也不怕人家卡咱们脖子。
其次则是羊毛,由于大面积地退耕还牧,中国的草原面积增加了不少,而且增加的还都是高产草地,再加上引种改良的成效和草原牧区生产方式的飞速进步,1905年时中国的羊毛总产量较刚建国时已经跃居世界第三,而且品质也有显著的提升。
只是中国毕竟人口太多,草场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饲养绵羊,因此羊毛想要完全自给自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好在增加羊毛的进口总比增加钢铁、粮食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物资的进口要安全得多。
对于绵羊的养殖,共和国政府是积极鼓励的,与之相反的是,山羊饲养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由于山羊有着刨食草根的恶习,在缺水并且风大的地区很容易造成沙漠化,中央特别立法严禁养殖,甚至为此将这些地区的草场全部划归国有、其中一部分还干脆定为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塞加羚羊、蒙古野驴等濒危动物。
这样一来,中国的山羊养殖就局限于南方多雨地区,主要是零散家养,羊绒产量自然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什么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羊绒很快就由出口变为进口,后来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进口国,花费着实不小。
但是李晖并不后悔,比起经济上的那点蝇头小利(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他确实有底气这么说。),北方荒漠草原脆弱的生态无疑更加重要,一旦草原彻底沙漠化,将来就算多花几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够将其重新绿化!因为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一旦遭到破坏,气候只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
而桑蚕养殖的持续萎缩则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中国传统的桑蚕养殖区都是同样适合种植水稻的鱼米之乡,在中国的粮食安全还不能完全让人放心的现状下,这未免有些过于奢侈,人没饭吃会饿死,没丝绸穿,却有的是替代品。
而另一方面,为了将拴在日本身上的狗链更加牢固,李晖既要让其丧失独立自主的可能,也得给他们一些出路。相比而言,李晖宁可日本人栽桑养蚕,也不希望他们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何况日本生丝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已经反超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这样做也算是顺势而为。
不过,即便李晖手下留情,日本生丝行业这几年的日子仍然很不好过,因为物美价廉的人造丝产量开始迅猛增长,由于法国公司已经抢占了先机,李晖也就不再隐藏,下令建立三家化纤厂参与国际竞争。计划经济生产这种半成品性质的的大宗初级工业品本就有巨大的优势,而且得自系统的科技相当于历史上一战末期的世界先进水平,包括生产管理(泰罗制与福特制度这两项关键的系统科技已经研究完成),劳动生产率高得可怕,轻而易举就将西方的同类产品给打败了,而日本的生丝也遭了池鱼之殃......
虽然人造丝品质没有真丝好,但胜在价格低廉,在就连相对富裕的西方民众也普遍穿不太起真丝衣物的现状下,刚一投入市场就迅速改善了国内群众的生活质量。但这样一来,那些档次较差的丝绸就很自然地没了销路,日本的丝绸业顿时一片哀鸿。
面对这样的严峻挑战,日本人只能一边精益求精、提升生丝的品质,一边来中国求购人造丝的技术。只是两条路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而且中国政府就算同意转让技术也不会是无偿的,日本丝绸行业的苦日子还有得过呢!
这李晖就不管了,他只会给日本人希望,让他们带着憧憬甘当小弟,至于当前的日子,李晖却不想让他们太好过,因为过得太好会影响日本人来华打工的积极性......
除了棉毛这样的主要纤维原料,麻类、羽绒、驼毛、兔毛等其他原料的产量也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只是这些比较零散的产业并非国家投资的重点,而国内的市场经济暂时还未充分发展起来,因此增长幅度相对要小得多。
由于类似的原因,国内的纺织业暂时也仍由国企统治,虽然因为规模效应的威力和更加先进的科技与管理水平,仅仅三大纺织厂所生产的纺织品就让中国的纺织工业跃居世界前五的行列,但因为计划经济的痼疾,品种款式太少,若非价格实在便宜,现在的中国人又普遍还比较传统,不怎么追逐潮流,三大纺织厂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但无论如何,至少产量摆在那里,这对中国这样的大口大国来说,是首先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正是有了三大国营纺织厂生产的海量廉价纺织品,中国人民才终于不再为穿暖犯愁,解放前很多贫民全家合穿一条裤子、女性没法出门的尴尬窘迫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