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字渊源 (2/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洞玄指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是人类自大心渐渐就重了起来,于是人类想要越上天,根基不稳,上的越高,摔的越狠,于是人类文明因为自己的利欲心而辗转兴盛,辗转衰败。
至于未来,必定有人要消灭货币,为什么呢?因为货币是人制造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只会自毁,别外物种不能毁灭,人类所造事物,亦必为人类所灭,不但货币如是,各种规矩也是在不停的消灭和产生的,文字也会有这个命运。
至于文字之中包含了什么意义,若明晓了这个生灭顺序,知或不知,还有什么必要性吗?时代的展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能改变时代的,只能是某一代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也没用,若没有人认可他,他还仅仅是一个人,若孔子当年没有弟子愿意跟着学,必定没有后世的大名。
若老子当年没有留下《道德经》,世人恐怕只能记得世间曾有这么个人名而已,比如上古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就算人类传颂了他们数千年,但他们到底长什么模样?高矮胖瘦如何?语言音声如何?饮食习惯如何?在世间活了多久?这一些东西,没人知晓,但他们至少留下了一些传说和名声,纵然传说未必准确,但至少世间知道有这么个人曾存在过。
过去还有无数的大贤德在世间停留过,甚至不差于炎黄等贤德,也有无数的智者出现,但对于后世人而言,他们跟没有出现似乎无别,因为后人压根不知他们曾存在过。当然,贤圣的人是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名号遗留的,甚至他们还会故意避免自己留下名号,但世间的生灭无休无止,人们还在对他们的存在猜想无尽。
圣人无名,以名为枷锁,神人无功,以有功为负累,至人无己,以有我为糟粕。
言说文字渊源,至于文字之道,不敢言懂,亦不敢言略知一二,实乃千万亿分之一也不及,然而受人之托,不可不言,粗解数字,鄙陋之处,敢请见谅。
若说文字之起,当思世间之起,若学文字之道,当观天地之形,一切文字之形,不离天地之形,后世之字,亦不离天地之意境。
今解文字,从周易二字始,何以名为周易?所谓周者,遍满之意也,所谓易者,来往交换之意也,周之为字,口字不圆,古时画地定四方时,地字即‘口’,是为方形,纵横交错,乃为地标,是为‘十’形,天之为道,比于太一,无形无状,而非太一,于是名有,字形为‘一’。
地乃承载万物者,若复有一物能承载地、天及万物,此乃何物?此乃太一、太虚,包罗天地而不测其极,是故口不圆满,以示其包罗天地万物而无边际也。
‘十’乃地标,象代万物,其‘十’能量万物尺寸,复能测度地理及天文,是故‘周’乃涵容此三物,至于‘易’字,上日下月,意为日月往来,此乃变换之意也。
周易之道,乃为世间理道,周易亦简称为易,至于周字,不为多言,盖因周遍无所移转,故周只为涵容之意,不为变动之理,而变动之理,存乎日月之换,日月往来,乃名为易。
周易之中,乃起八卦,卦者‘挂’也,何以言之?日月挂悬虚空,大地亦挂于虚空,万物莫非大地之上,皆名为挂像也。
悬居虚空,乃观天地,日月之变,名为阴阳,昼有所象,夜有所象,昼象似动而静,夜象似静而动,亦名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复名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于是乎白日而阴阳动乎风,黑夜而万物萌复生。
乾阳象‘一’,坤阴两‘一’而修短等‘一’,故现中虚象,是故先有图画,后有形字,诸图画中,八种挂像,统含天地大象,八卦之象,为之出现,后世演变,文字乃生。
吾不知第一字为何,但知天地二字不从后有,天‘一’、地‘口’,当时字音即是天地,天象圆形,地象方形,是故〇内一点,乃为日字,月牙内含两点,取其坤阴之象,乃名为月。
天地日月,四字成后,万物之属,乃易起名,至于后世,‘一’则名天,‘二’则名地,‘三’则象人,盖天之为‘一’,古所传承,‘二’乃坤象,下长上短,似乎大地载物,乃象地也,至于人也,住在地上、天下,于是上一、下一,其中复有一以象乎人,而人短于天地,故说‘三’象于人。
‘人’之为字,古往象形,后‘二’象地,又能象人,此古篆文学象形字演化之变,人字两撇,右旋九十度,则现‘二’象,一合于人,则现‘大’字,实是‘三’象,如是则言,天地人皆域中大者。
又一穿乎人字,意为参透人地之理者,参透天地人之理者,乃名为‘王’,王者,为天地之心也,王现于一人身,则为‘主’,主者,王上一点,一点为天一之象,名为天下之王,是故说天下之王,乃名为主。
主为众人之王,王乃众生之主,人王乃为众人之主,众生主乃为众生做主者,是故古言王者,非言君王也,乃言心德,是故‘玉’之为字,同乎‘王’字,后世人作分别,乃增一点,以别乎王,以此当知,玉与王别,则王与德分,是故上古,无诸君王,亦无此号,只有为众生做主者,别无主宰众生者,众人众生,皆乃同生同住。
复次,人依其主而居,则名为‘住’,先有世主,后有世君,后有世王,而古言王即心,能自主其心者,即名王德,人依其心德而自主,即名为住。
以此当知,古先造字,从天地之形,亦从众生根本,从至道之理而化字,大道至简,是故古字凡言至道玄妙者,皆为简洁,盖因初造字时,众生尚不以文字为主,乃先贤为留前人智慧于后人而造,至于后人学识增长之后则为其当代众人,依先贤教理而衍造新字。
是故,古先之字,直取天地,直言道妙,为使后人观字即测知天地变化之理,乃至于参悟造化之妙,先贤能为后人作如是思量,譬如人父母专为子女思虑长远,而子女得享福多,不知苦难,或有不肖,生起轻慢,即不尊重先贤教理知识,于是感恩心薄,智慧转短,虽复后人直眼观其圣贤字象,亦不知其中含义,如是乃为忘本,名为不肖。
我作此书,取洞玄为名,洞玄二字,古已有之,乃为玄门先贤所述,‘洞’之一字,譬如周字一解,‘一’乃为天,‘口’乃为地,包罗天地者,乃名为空,水注于空,乃名为洞,此水乃为意附而解,使人易见其理。
太空包罗天地,是故太空之象,似乎无底之空洞,譬如‘空’字,乃为‘工’于‘穴’内,若人挖穴,其穴内之洞,非空而何?空即是洞,洞即是空。
太空即是一大洞也,于大洞内,填以无量数大块天地,于太空观诸大块,譬如人于室内,观其日光,于其光中,微尘纷纷,渺茫不可计数。
所谓‘玄’者,在色为黑,在意为妙,黑中之妙、黑中有妙之意,譬如大洞,亦为黑穴,至于太空,于地而观,太空之玄幽,深不可测,如是洞玄,即为深幽之微妙也。
洞玄者,即太虚之玄妙,此乃言名之意,若以洞玄为探测玄幽之意,则洞之为字,当取动意,人之眼神,神光幽深,上观天文,可测千万里,故说人目为洞,神光亦洞,于是说目所见者,名为洞见,以此而言洞玄之意,则为洞见玄妙。
人之心意,譬如太虚渺渺,不可测其形象,亦无边际,于是心如太虚,太虚乃为大洞,人心亦然,夫人心所谛观,一切妙理,皆名洞玄。
受人所托,略而说之,文字之道,甚深玄妙,吾为文盲,不敢称知,文词有过,言语有失,无文无字,无言无语,至道潜默,为诸根蒂,时年丙申正月十一酉时记之。
,于是人类自大心渐渐就重了起来,于是人类想要越上天,根基不稳,上的越高,摔的越狠,于是人类文明因为自己的利欲心而辗转兴盛,辗转衰败。
至于未来,必定有人要消灭货币,为什么呢?因为货币是人制造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类只会自毁,别外物种不能毁灭,人类所造事物,亦必为人类所灭,不但货币如是,各种规矩也是在不停的消灭和产生的,文字也会有这个命运。
至于文字之中包含了什么意义,若明晓了这个生灭顺序,知或不知,还有什么必要性吗?时代的展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能改变时代的,只能是某一代人,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也没用,若没有人认可他,他还仅仅是一个人,若孔子当年没有弟子愿意跟着学,必定没有后世的大名。
若老子当年没有留下《道德经》,世人恐怕只能记得世间曾有这么个人名而已,比如上古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就算人类传颂了他们数千年,但他们到底长什么模样?高矮胖瘦如何?语言音声如何?饮食习惯如何?在世间活了多久?这一些东西,没人知晓,但他们至少留下了一些传说和名声,纵然传说未必准确,但至少世间知道有这么个人曾存在过。
过去还有无数的大贤德在世间停留过,甚至不差于炎黄等贤德,也有无数的智者出现,但对于后世人而言,他们跟没有出现似乎无别,因为后人压根不知他们曾存在过。当然,贤圣的人是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名号遗留的,甚至他们还会故意避免自己留下名号,但世间的生灭无休无止,人们还在对他们的存在猜想无尽。
圣人无名,以名为枷锁,神人无功,以有功为负累,至人无己,以有我为糟粕。
言说文字渊源,至于文字之道,不敢言懂,亦不敢言略知一二,实乃千万亿分之一也不及,然而受人之托,不可不言,粗解数字,鄙陋之处,敢请见谅。
若说文字之起,当思世间之起,若学文字之道,当观天地之形,一切文字之形,不离天地之形,后世之字,亦不离天地之意境。
今解文字,从周易二字始,何以名为周易?所谓周者,遍满之意也,所谓易者,来往交换之意也,周之为字,口字不圆,古时画地定四方时,地字即‘口’,是为方形,纵横交错,乃为地标,是为‘十’形,天之为道,比于太一,无形无状,而非太一,于是名有,字形为‘一’。
地乃承载万物者,若复有一物能承载地、天及万物,此乃何物?此乃太一、太虚,包罗天地而不测其极,是故口不圆满,以示其包罗天地万物而无边际也。
‘十’乃地标,象代万物,其‘十’能量万物尺寸,复能测度地理及天文,是故‘周’乃涵容此三物,至于‘易’字,上日下月,意为日月往来,此乃变换之意也。
周易之道,乃为世间理道,周易亦简称为易,至于周字,不为多言,盖因周遍无所移转,故周只为涵容之意,不为变动之理,而变动之理,存乎日月之换,日月往来,乃名为易。
周易之中,乃起八卦,卦者‘挂’也,何以言之?日月挂悬虚空,大地亦挂于虚空,万物莫非大地之上,皆名为挂像也。
悬居虚空,乃观天地,日月之变,名为阴阳,昼有所象,夜有所象,昼象似动而静,夜象似静而动,亦名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复名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于是乎白日而阴阳动乎风,黑夜而万物萌复生。
乾阳象‘一’,坤阴两‘一’而修短等‘一’,故现中虚象,是故先有图画,后有形字,诸图画中,八种挂像,统含天地大象,八卦之象,为之出现,后世演变,文字乃生。
吾不知第一字为何,但知天地二字不从后有,天‘一’、地‘口’,当时字音即是天地,天象圆形,地象方形,是故〇内一点,乃为日字,月牙内含两点,取其坤阴之象,乃名为月。
天地日月,四字成后,万物之属,乃易起名,至于后世,‘一’则名天,‘二’则名地,‘三’则象人,盖天之为‘一’,古所传承,‘二’乃坤象,下长上短,似乎大地载物,乃象地也,至于人也,住在地上、天下,于是上一、下一,其中复有一以象乎人,而人短于天地,故说‘三’象于人。
‘人’之为字,古往象形,后‘二’象地,又能象人,此古篆文学象形字演化之变,人字两撇,右旋九十度,则现‘二’象,一合于人,则现‘大’字,实是‘三’象,如是则言,天地人皆域中大者。
又一穿乎人字,意为参透人地之理者,参透天地人之理者,乃名为‘王’,王者,为天地之心也,王现于一人身,则为‘主’,主者,王上一点,一点为天一之象,名为天下之王,是故说天下之王,乃名为主。
主为众人之王,王乃众生之主,人王乃为众人之主,众生主乃为众生做主者,是故古言王者,非言君王也,乃言心德,是故‘玉’之为字,同乎‘王’字,后世人作分别,乃增一点,以别乎王,以此当知,玉与王别,则王与德分,是故上古,无诸君王,亦无此号,只有为众生做主者,别无主宰众生者,众人众生,皆乃同生同住。
复次,人依其主而居,则名为‘住’,先有世主,后有世君,后有世王,而古言王即心,能自主其心者,即名王德,人依其心德而自主,即名为住。
以此当知,古先造字,从天地之形,亦从众生根本,从至道之理而化字,大道至简,是故古字凡言至道玄妙者,皆为简洁,盖因初造字时,众生尚不以文字为主,乃先贤为留前人智慧于后人而造,至于后人学识增长之后则为其当代众人,依先贤教理而衍造新字。
是故,古先之字,直取天地,直言道妙,为使后人观字即测知天地变化之理,乃至于参悟造化之妙,先贤能为后人作如是思量,譬如人父母专为子女思虑长远,而子女得享福多,不知苦难,或有不肖,生起轻慢,即不尊重先贤教理知识,于是感恩心薄,智慧转短,虽复后人直眼观其圣贤字象,亦不知其中含义,如是乃为忘本,名为不肖。
我作此书,取洞玄为名,洞玄二字,古已有之,乃为玄门先贤所述,‘洞’之一字,譬如周字一解,‘一’乃为天,‘口’乃为地,包罗天地者,乃名为空,水注于空,乃名为洞,此水乃为意附而解,使人易见其理。
太空包罗天地,是故太空之象,似乎无底之空洞,譬如‘空’字,乃为‘工’于‘穴’内,若人挖穴,其穴内之洞,非空而何?空即是洞,洞即是空。
太空即是一大洞也,于大洞内,填以无量数大块天地,于太空观诸大块,譬如人于室内,观其日光,于其光中,微尘纷纷,渺茫不可计数。
所谓‘玄’者,在色为黑,在意为妙,黑中之妙、黑中有妙之意,譬如大洞,亦为黑穴,至于太空,于地而观,太空之玄幽,深不可测,如是洞玄,即为深幽之微妙也。
洞玄者,即太虚之玄妙,此乃言名之意,若以洞玄为探测玄幽之意,则洞之为字,当取动意,人之眼神,神光幽深,上观天文,可测千万里,故说人目为洞,神光亦洞,于是说目所见者,名为洞见,以此而言洞玄之意,则为洞见玄妙。
人之心意,譬如太虚渺渺,不可测其形象,亦无边际,于是心如太虚,太虚乃为大洞,人心亦然,夫人心所谛观,一切妙理,皆名洞玄。
受人所托,略而说之,文字之道,甚深玄妙,吾为文盲,不敢称知,文词有过,言语有失,无文无字,无言无语,至道潜默,为诸根蒂,时年丙申正月十一酉时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