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混在大明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陛下,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谨身殿大学士谢迁求见。√∟”这时候王岳走了进来,虽然觉得殿内的气氛有些奇怪,不过还是出声说了一句。
“来的倒是正好,这下四位阁老都到齐了,让他们进来吧。”郑德抬眼望了他一眼,摆了摆手吩咐了一声。
“臣李东阳(谢迁)见过陛下。”
李东阳、谢迁二人进来之后,瞥了一眼一旁的王璟、王鏊二人,显然也未了到二人会在这。毕竟两人身为此次恩科会试的主考官,吃住都必须在贡院那头待着,不过倒也没有多想,赶紧行礼道。
“两位阁老都坐吧。”
待二人落座之后,郑德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四位阁老,又将刚才对王璟、王鏊说过的话对李东阳、谢迁二人说了一遍。
话毕,二人也是陷入了深思之中。毕竟皇上这个想法也实在太过于惊世骇俗了一点。虽然有利于大明江山社稷,可毕竟是有违祖制的事情,也不知会在朝中掀起怎样的风浪,令这四人一时也是不敢多说什么。
望着沉默的四人,郑德追问了一句,“怎么都不说话了,对于此事你们倒是给个态度啊?”
他是豁出去了也不再顾忌那么多,想要从这四人当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反正横竖都是一刀,早点得到一个结果也还开启下一步的计划。
见其余三位阁老的目光皆望向自己,这时候李东阳也是知道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沉吟着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又该让学校中的先生教些什么呢?”
不得不说李东阳的问题的确问到了点子上了。
“所谓基础教育分为礼、乐、御、书、数五门功课,其中主修书、数两门功课,书包括书法、识文断字之类的,数包括学数字、算术之类的,这是学生今后中考以及高考必考之科目。辅修礼、乐、御,教人学礼、学乐以及骑马之类的,在今后的生活之中都能够用的到东西,但不要求考试,但一定要学习。这就是九年基础教育必须学习的东西,然后四年的中等教育,加入经史子集以及地理堪舆等,让学生们开拓眼界明白我们身处于何种世界。至于高等教育则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毕业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从事某种职业。”
郑德扫了四人一眼,“当然这只是朕的初步设想,有许多还未来得及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慢慢完善,不知诸卿的意见如何?”
四人闻言也是明白了皇帝显然谋划这件事情已经许久了,不过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毕竟这件事情显然也不是眼前这位少年天子能够想出来的,毕竟眼界和见识就是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瞟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王廷相,显然这份功劳又自然而然地归功到了这位的头上了。
当然也不能说这事了就没有王廷相什么功劳,毕竟这事儿他和皇帝的确是谋划了许久的事情。只不过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真正起头的正是他们认为不可能的郑德,后前者才是真正的从旁协助。
所以后来的人便阴差阳错的将这段从正德元年起开始持续的改革称之为“王廷相改革”,显然是将郑德主导的这一份主要功劳给张冠李戴给了王廷相。毕竟打死后人也不相信这种改革措施,是一个长在深宫之中的少年天子能够想出来的,也只有王廷相这位志在改革的官员符合这个条件。
当然后者即使临终之时也是打死都不承认的,而且还屡次出言辩解将此事归功于正德皇帝,当然这种事情也是越描越黑的。这下又成为了史学家佐证为何最后这个媲美“商鞅变法”的“王廷相改革”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此不愿树大招风的性格岂能够不成功?这样矢志不渝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拍马屁,将功劳归功于皇帝又其能够不得到后者的鼎力支持?
当然对于此事郑德也是至始至终知道的,并且是默认了此事。本来他的性格也是不喜欢张扬,而且这种事情太过于离奇不仅不好解释,即使解释也没有任何相信。再者这种事情即使成就了王廷相,却也永远绕不开他的存在,就像当年秦孝公之于商鞅一样,又何必再去争些什么?
自然现在的众人都还不知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会对后世产生怎样的一个影响。对于他们而言,现在只不过是在普普通通的商议一件国是而已,虽然这件国是有些特殊,甚至影响也是颇为深远。
“俗话说‘不学无以明理,不学无以兴国’,陛下,臣身为礼... -->>
“陛下,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谨身殿大学士谢迁求见。√∟”这时候王岳走了进来,虽然觉得殿内的气氛有些奇怪,不过还是出声说了一句。
“来的倒是正好,这下四位阁老都到齐了,让他们进来吧。”郑德抬眼望了他一眼,摆了摆手吩咐了一声。
“臣李东阳(谢迁)见过陛下。”
李东阳、谢迁二人进来之后,瞥了一眼一旁的王璟、王鏊二人,显然也未了到二人会在这。毕竟两人身为此次恩科会试的主考官,吃住都必须在贡院那头待着,不过倒也没有多想,赶紧行礼道。
“两位阁老都坐吧。”
待二人落座之后,郑德望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四位阁老,又将刚才对王璟、王鏊说过的话对李东阳、谢迁二人说了一遍。
话毕,二人也是陷入了深思之中。毕竟皇上这个想法也实在太过于惊世骇俗了一点。虽然有利于大明江山社稷,可毕竟是有违祖制的事情,也不知会在朝中掀起怎样的风浪,令这四人一时也是不敢多说什么。
望着沉默的四人,郑德追问了一句,“怎么都不说话了,对于此事你们倒是给个态度啊?”
他是豁出去了也不再顾忌那么多,想要从这四人当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反正横竖都是一刀,早点得到一个结果也还开启下一步的计划。
见其余三位阁老的目光皆望向自己,这时候李东阳也是知道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沉吟着询问了一句,“陛下,何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又该让学校中的先生教些什么呢?”
不得不说李东阳的问题的确问到了点子上了。
“所谓基础教育分为礼、乐、御、书、数五门功课,其中主修书、数两门功课,书包括书法、识文断字之类的,数包括学数字、算术之类的,这是学生今后中考以及高考必考之科目。辅修礼、乐、御,教人学礼、学乐以及骑马之类的,在今后的生活之中都能够用的到东西,但不要求考试,但一定要学习。这就是九年基础教育必须学习的东西,然后四年的中等教育,加入经史子集以及地理堪舆等,让学生们开拓眼界明白我们身处于何种世界。至于高等教育则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专业,毕业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从事某种职业。”
郑德扫了四人一眼,“当然这只是朕的初步设想,有许多还未来得及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慢慢完善,不知诸卿的意见如何?”
四人闻言也是明白了皇帝显然谋划这件事情已经许久了,不过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毕竟这件事情显然也不是眼前这位少年天子能够想出来的,毕竟眼界和见识就是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他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瞟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王廷相,显然这份功劳又自然而然地归功到了这位的头上了。
当然也不能说这事了就没有王廷相什么功劳,毕竟这事儿他和皇帝的确是谋划了许久的事情。只不过和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真正起头的正是他们认为不可能的郑德,后前者才是真正的从旁协助。
所以后来的人便阴差阳错的将这段从正德元年起开始持续的改革称之为“王廷相改革”,显然是将郑德主导的这一份主要功劳给张冠李戴给了王廷相。毕竟打死后人也不相信这种改革措施,是一个长在深宫之中的少年天子能够想出来的,也只有王廷相这位志在改革的官员符合这个条件。
当然后者即使临终之时也是打死都不承认的,而且还屡次出言辩解将此事归功于正德皇帝,当然这种事情也是越描越黑的。这下又成为了史学家佐证为何最后这个媲美“商鞅变法”的“王廷相改革”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此不愿树大招风的性格岂能够不成功?这样矢志不渝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拍马屁,将功劳归功于皇帝又其能够不得到后者的鼎力支持?
当然对于此事郑德也是至始至终知道的,并且是默认了此事。本来他的性格也是不喜欢张扬,而且这种事情太过于离奇不仅不好解释,即使解释也没有任何相信。再者这种事情即使成就了王廷相,却也永远绕不开他的存在,就像当年秦孝公之于商鞅一样,又何必再去争些什么?
自然现在的众人都还不知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发生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会对后世产生怎样的一个影响。对于他们而言,现在只不过是在普普通通的商议一件国是而已,虽然这件国是有些特殊,甚至影响也是颇为深远。
“俗话说‘不学无以明理,不学无以兴国’,陛下,臣身为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