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崛起香港194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1973年3月,香港股市从恒生指数17796点的历史性高位回落,股市热潮开始冷却。
和记国际并未停止扩张步伐,仍然大量借货作投资活动,尤其是借入大量瑞士法郎,埋下了日后危机的导火线。
到了1974年,和记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的股价已大幅贬值,但集团并没有将这种情况反映在账目上,反而利用卖地收益以及都城地产上市所筹集的资金维持纯利并作派息用途,这是相当冒进的策略,期望股市回升渡过难关。
可惜,股市进一步下泻,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已跌至150点低位。
和记国际受到系内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贬值及瑞士法郎大幅升值的双重打击,财政困难迅速表面化。
和记国际在海外的投资,包括英国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均表现欠佳,尤其是在印尼的业务,遇上全球石油危机,产生约1亿港元的坏账,和记国际已陷人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有关公司倒闭的传言满天飞,股价暴跌。
1973年的香港股灾,股票下跌幅度是非常惊人的。不但包括很多小型公司股价跌成仙股(不足1元),蓝筹股和行业龙头公司也都跌到只剩渣。
看到大量有升值潜力的股票,李华龙蠢蠢欲动,想卖掉米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转而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仔细想过之后,经过一番筛选,他觉得收购几家公司,更多的是投资买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长期投资。
和记国际的股价持续下跌,特别是记国际要倒闭的消息传出后,李华龙下定决心收购这家企业,在他眼里,和记国际旗下有很多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他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和记国际,重组之后,该公司股价肯定会上升。
……
11月初,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的消息。一些媒体分析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的时候,都提到了李华龙这位控股股东对恒生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助力。
恒生银行刚上市的时候,总市值24亿港元,1973年3月份,该银行市值一度达到90亿港元。而当时汇丰银行的市值高达148亿港元。
牛市去了,熊市来了,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股价双双走低,但恒生银行一直没有跌破发行价(每股4港元),到了1974年11月初,汇丰银行市值跌至26亿港元,而此时恒生银行市值30亿余港元。
虽然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但这家公司并未成为香港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一家,李华龙控股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才是市值最高的,十一月初。金地集团股价未低于33港元股,这家公司市值也为跌破33亿港元。
李华龙预测汇丰银行1974年的年利润不会低于27亿,就算市盈率按照10倍计算,该银行的市值就可以达到27亿港元。
见到汇丰银行股价被大大低估,李华龙开始大量购入汇丰银行的股票,另外,他还建议父亲李逸松大哥李华文和四弟李华武都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
此时的汇丰银行只是一家主要业务在香港的区域性银行,还不是一家全球性银行。
因为李华龙的出现,过去二十几年,香港的华资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隐隐有超过英资企业的迹象。
在李华龙的支持下,恒生银行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九六五年的挤提风波,之后,恒生银行如何凤凰盘磐一般。快速发展壮大。
随着李华龙旗下的企业,以及恒大集团和久安集团等等华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这些华资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恒生银行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
恒生银行的股票市值超过汇丰银行,这证明在很多香港投资者的眼里,恒生银行的实力超过了汇丰银行。
李华龙知道港英政府大力支持汇丰和渣打这两家发钞银行的发展,恒生银行不加大发展海外业务。想要将这两位主要竞争对手远远甩到身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资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李华龙有两个目的,一是,觉得现在以低价买入,不管将来等股价高升后抛售套现,还是长期持有,每年拿分红,都很划算;二是,他心中有一个长远计划,他记得华英谈判期间,香港股市楼市低迷,香港置业等多家英资企业险些破产,他打算等到那个时候,发动雷霆一击,收购几家英资企业。
香港的英资企业很少向华资银行借钱,如果李华龙和他的家人能够进... -->>
自从1973年3月,香港股市从恒生指数17796点的历史性高位回落,股市热潮开始冷却。
和记国际并未停止扩张步伐,仍然大量借货作投资活动,尤其是借入大量瑞士法郎,埋下了日后危机的导火线。
到了1974年,和记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的股价已大幅贬值,但集团并没有将这种情况反映在账目上,反而利用卖地收益以及都城地产上市所筹集的资金维持纯利并作派息用途,这是相当冒进的策略,期望股市回升渡过难关。
可惜,股市进一步下泻,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已跌至150点低位。
和记国际受到系内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贬值及瑞士法郎大幅升值的双重打击,财政困难迅速表面化。
和记国际在海外的投资,包括英国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均表现欠佳,尤其是在印尼的业务,遇上全球石油危机,产生约1亿港元的坏账,和记国际已陷人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有关公司倒闭的传言满天飞,股价暴跌。
1973年的香港股灾,股票下跌幅度是非常惊人的。不但包括很多小型公司股价跌成仙股(不足1元),蓝筹股和行业龙头公司也都跌到只剩渣。
看到大量有升值潜力的股票,李华龙蠢蠢欲动,想卖掉米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转而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仔细想过之后,经过一番筛选,他觉得收购几家公司,更多的是投资买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长期投资。
和记国际的股价持续下跌,特别是记国际要倒闭的消息传出后,李华龙下定决心收购这家企业,在他眼里,和记国际旗下有很多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他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和记国际,重组之后,该公司股价肯定会上升。
……
11月初,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的消息。一些媒体分析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的时候,都提到了李华龙这位控股股东对恒生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助力。
恒生银行刚上市的时候,总市值24亿港元,1973年3月份,该银行市值一度达到90亿港元。而当时汇丰银行的市值高达148亿港元。
牛市去了,熊市来了,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股价双双走低,但恒生银行一直没有跌破发行价(每股4港元),到了1974年11月初,汇丰银行市值跌至26亿港元,而此时恒生银行市值30亿余港元。
虽然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但这家公司并未成为香港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一家,李华龙控股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才是市值最高的,十一月初。金地集团股价未低于33港元股,这家公司市值也为跌破33亿港元。
李华龙预测汇丰银行1974年的年利润不会低于27亿,就算市盈率按照10倍计算,该银行的市值就可以达到27亿港元。
见到汇丰银行股价被大大低估,李华龙开始大量购入汇丰银行的股票,另外,他还建议父亲李逸松大哥李华文和四弟李华武都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
此时的汇丰银行只是一家主要业务在香港的区域性银行,还不是一家全球性银行。
因为李华龙的出现,过去二十几年,香港的华资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隐隐有超过英资企业的迹象。
在李华龙的支持下,恒生银行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九六五年的挤提风波,之后,恒生银行如何凤凰盘磐一般。快速发展壮大。
随着李华龙旗下的企业,以及恒大集团和久安集团等等华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这些华资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恒生银行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
恒生银行的股票市值超过汇丰银行,这证明在很多香港投资者的眼里,恒生银行的实力超过了汇丰银行。
李华龙知道港英政府大力支持汇丰和渣打这两家发钞银行的发展,恒生银行不加大发展海外业务。想要将这两位主要竞争对手远远甩到身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资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李华龙有两个目的,一是,觉得现在以低价买入,不管将来等股价高升后抛售套现,还是长期持有,每年拿分红,都很划算;二是,他心中有一个长远计划,他记得华英谈判期间,香港股市楼市低迷,香港置业等多家英资企业险些破产,他打算等到那个时候,发动雷霆一击,收购几家英资企业。
香港的英资企业很少向华资银行借钱,如果李华龙和他的家人能够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