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神秘莫测的悬案故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类国宴。不过,罗贯中记述的曹操这些话并非凭空捏造,其来源为《魏武故事》,有些话则直接抄自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较为真实地道出了曹操的心声。分析他对百官说的这些话,不仅看出了曹操在权势巅峰之时的清醒与明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热衷权力、看重实利的心理。当时,确实有些人认为曹操蓄有异志,诸葛亮和周瑜等人就公开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在曹操属下中,也有人劝他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封国养老,以此“杜天下人之口”。曹操当然不会受他们操纵,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如果只图这种虚名,一旦失去了兵权,说不定哪天仇人就会杀上门来,他和子孙都要遭殃。而现在,自己大权在握,一言九鼎,连皇帝都可以随意操纵,功名富贵,样样皆备,没有的只是那顶名誉上的皇冠,同样没有必要图此虚名。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儿子要做皇帝的全部准备工作,儿子做了皇帝,自己也会被追认为皇帝。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果然在他算计之中,曹操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至,所以他不会急于做皇帝。

    为了难以割舍的汉室情结

    曹操被人骂为“汉贼”,但谁也不能否定他是汉室臣子。细看曹操一生作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贯穿始终的汉室情结。曹操的祖父曹腾、父亲曹嵩、他自己及儿子曹丕等,四世累受汉室皇恩,曹操讲究实际,不会无视这个事实。这是曹操终究没有篡汉自立的思想基础。从曹操一生的主要行动来看,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汉室情结。他20来岁入仕,很想为朝廷尽力。做洛阳北部尉时,不畏豪强,犯禁者杀,工作很负责任;任济南国相,整顿吏治,成绩卓著。黄巾军起,他赶忙跑去镇压,竟降伏其部众30万人。董卓乱政,曹操敢刺杀他,且在陈留散尽家财招募义兵,首先举起讨董义旗。在当时的讨董联军中,他和孙坚一样,是最没有私心杂念的将军。曹操及时提出讨董良策,众人置之不理,他一怒之下率5000人先行出击,结果败得一塌糊涂。这次失败教训了曹操,没有实力干不成大事,于是他扩充军队,开拓地盘,走上了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的道路。不客气。地说,与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孙权等人相比,曹操对于汉室的贡献最大。如果不是曹操收留了走投无路的汉献帝,很难设想他能再稳稳当当做25年皇帝。当然,迎立这个傀儡皇帝,给曹操带来很大方便,但也造成了诸多麻烦,比如稍有举措,就要上表奏闻,还容易给人抓到把柄,无异自寻烦恼。然而曹操一旦做出这个决定,就贯彻到底,至死没有抛弃汉献帝,也未修改“匡扶汉室”的既定方针,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汉室情结在起作用。他如果代汉称帝,就会彻底毁坏自己一生的声誉、名节,就会成为真正的汉贼。曹操奋斗一生,不能不考虑自食其言的后果,所以他宁愿做周文王,给儿子铺好登基之路,也决不会自己去当皇帝。

    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曹操不当皇帝的理由和原因。此类理由和原因还可举出一些,如障碍尚未扫清,内部尚不稳定,时机尚不成熟等。尽管曹操是汉朝廷所有权力的真正主人,但他没有代汉自立却是不争的事实。

    曹操不称帝并不是他不想当皇帝,这在史料中有明确记载。《曹瞒传》和《世语》都称尚书桓阶“劝王(曹操)正位,夏侯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由此看来,曹操并非只是一心一意匡扶汉室,其实他还是想当皇帝,只是蜀、吴未定,他坐不稳这个宝座。如果“二方既定”,他就会效法舜禹之轨,不客气地让汉献帝禅位。可惜曹操已至暮年,等不到这一天了。曹操死后,夏侯还“追恨前言”,以为泄露了天机,很快他也死掉了。有人对此进行了考证,以为《世语》是胡说八道,但没有否定《曹瞒传》也说过这些话,可见对于曹操的这一记载并非全是妄说。还有,曹操在看完孙权劝其称帝的信后,曾经无可奈何地发出了一句感叹:“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周文王没等灭掉殷纣王就去世了,其子姬发后来灭商,建周朝,即帝位,尊其父为周文王。曹操以周文王自居,说明他不是不想改朝换代,只是自己身体有病,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人以为,曹操不是不想做皇帝,事实上他做不成皇帝。就是轻而易举把汉献帝搞掉,他也只能做个控制一方的草头王,做不成统一全国的真皇帝,而且还要背个“篡汉自立”的万世恶名,倒不如只要实惠,不要虚名,所以才一直“谦虚”着不称帝。如果给曹操排个时间表,可以看出他要当个真正的皇帝很艰难,就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算起吧:

    建安元年,曹操让汉献帝封自己为大将军、武平侯。为了安抚势力最大的袁绍,他又紧忙让汉献帝封袁为太尉、邺侯。可是袁绍不领情,不仅不接受,还大骂曹操“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知道自己势力不行,只好忍气吞声把自己的“大将军”封号让给袁绍;建安二年,董卓的部将张绣率部攻击曹操,袁术则公开在寿春称帝,同曹操唱起“对台戏”;建安三年,荆州的刘表公开支持张绣,向曹操发动进攻,吕布也同他大动干戈,孙策则乘机占据江东,根本不听招呼;建安四年,刘备公然背叛曹操而投靠袁绍,不久,许都就受到袁绍大军的攻击;建安五年,官渡大战爆发,曹操获胜,接着就是长达7年的征伐,总算大体平定了中国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占领荆州,形势一片大好,他要统一全国,不料遭到赤壁惨败,刘备不客气地占领西川、荆州,从此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至此,曹操已是鞭长莫及,他没有力量和时间再搞统一了。总起来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兼多种要职,占据有利位置长达24年,可是他没有制服各路诸侯。曹操不是没有想当皇帝之心,然而缺乏回天之力,事实上他当不成皇帝。如果曹操公开亮出代汉自立的招牌,局面将更加糟糕。曹操的精明之处,就是善于利用合法的外衣,将不合法的目的掩盖起来,虽然他不称皇帝,但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当皇帝,而且这种努力是有计划、按步骤的,既稳稳当当,又周到严密。比如:曹操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其中曹节被立为皇后。一方面用于政治上的笼络,一方面设下几个眼线,便于控制这位小皇帝。从建安十三年起,曹操就从政治体制入手,将皇帝权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这年六月,罢三公官,曹操自任丞相。他的所有命令先由丞相主簿司马朗传递给代尚书令荀,再由荀传给汉献帝,最后以诏书形式发出,其实却是曹操的“旨意”。十六年,曹操以儿子曹丕为副丞相,进一步抓牢了中央大权。十七年,曹操可以带剑穿鞋直接上殿,而且入朝不用小跑。十八年正月,曹操以皇帝名义合并十四州为九州,其所领冀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州,魏郡成为最大的郡,为将来的魏王国奠定了基础。十八年五月,曹操受魏公及九锡,后者是天子赐予臣子的九种礼物和待遇,通常被认为是大臣篡位的先兆。十九年正月,曹操在封地内举行耕种籍田仪式,表明魏的分封国地位正式确立。同年三月,汉献帝宣布魏公位在诸侯王之上,并授曹操以金玺、赤绂、远游冠等物,具有了过去皇太子的待遇。二十年九月,曹操执掌分封诸侯、任命郡守国相的权力,得官爵者皆知有魏公而不知有天子。二十一年五月,曹操晋爵为魏王,并得到金虎符,在制度上正式承认了他的调兵权。与此同时,曹操也在紧锣密鼓地完善魏国的政治组织:任命钟繇为魏国相国,任命华歆为御史大夫,建立太学作为培养干部的基地。曹操还在北方实行屯田,改革赋税,颁布租调制度,为今后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可以说曹操从政治、军事、组织、经济等各方面都做好了登基的准备。到了这种地步,曹操仍不满足,动不动就朝汉献帝大发脾气,吓得这位天子苦苦哀求:“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意思是说,你若不辅佐我,发发善心放我一条生路得了。恨不得要把皇位拱手相让。曹操自知时机尚不成熟,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个宝贝位置留给了儿子。

    总起来看,曹操为什么不做皇帝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人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实,局中的曹操始终保持着一份可贵的清醒。他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可是却实实在在获得了许多超过当皇帝的荣耀,这正是曹操想得到的东西。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