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lewen6.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太子监国三年,李超首辅了三年。
这三年来,李超在这小朝廷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身为首辅,太子又年轻,许多事情几乎都是出自李超的决策,杨恭仁已经在家养了三年病。
刘弘基和杜淹在朝中,也根本无法与李超并论。
本来,朝中就有所谓的李党,而这三年,李超更是借机在各部衙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李超做了好几任的科举主考官,既有改革前的主考官,改革后的两任主考官也都是他,朝廷两科一千名进士,虽都是天子门生,但也一样是李超的门生。
“老师,今年的会试又要开始了,还要多劳累老师了。”
贞观十二年,又是一年会试大比之年。
旧科举时,一年一科,但录取的人数很少,尤其是进士科。而如今新科举举行到第三届,三年一届,进士科更成为科举唯一正科,一届比一届受到重视。
皇帝虽在东京,但科举却依然还是在汉京举行。
去年底涌入汉京的举子,超过万人。其中有五千应考的举人,也有许多过来参观过来会友的举子。
今年的会试,依然由李超主考,而殿试,到时将由太子承乾主持。即将第一次主持殿试,承乾也很兴奋期待。
实行新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后,如今大唐的经制吏员编额大增,且多数由科举出身的士子,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吏担任。大量旧吏被淘汰,中央和地方官衙的办事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现在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和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让吏这个阶层,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里。过去那种地方豪强、地主把持地方吏治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虽然如今已经有御史批准说朝廷新的官吏制度,导致官吏数量大增,有冗官冗吏之弊。但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过去虽然编额上的官吏数量少,但实际上的人一样不少,大量的非经制吏,虽不用朝廷薪粮,可这些人靠的是地方加派以及各种名目的贪污,百姓负担加重,还使得吏治腐坏。
如今朝廷增加了经制吏数目,看似朝廷官吏增多,开支增多,但却也减少了地方的各种加派,也减少了**的问题。
而朝廷并没有多向百姓征税,百姓的负担比过去要轻许多,吏治也清明的多。至于朝廷多支出的这些开支,则是通过工商等方面的税收增加,总体来说,比过去的那种放任地方的情况要好的多。
大唐如今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吏员。
现在大唐有道、州(府)、县、乡(镇),四级地方行政机构,过去皇权不下乡,朝廷直接管辖到州,而如今州上有道,县下有乡。不但衙门多了,官吏数量更是大增。
过去一个县就只有令、丞、簿、尉,以及学官等几个官,编制吏也没几个。而现在,一个县起码有二三百个吏员。
不过这几年,李超也在主持朝廷搞州县精简,大量的州和县被裁撤、合并,州和县的数量大大减少,一个州至少得拥有八个县,而一个县也起码得有五万以上人口。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就要裁撤合并。
现在大唐有三十余道,三百余州,一千余县。
比之唐初,疆域扩大了许多,但州县数量却反而减少了许多。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新入职的吏员,也有不少吏员升为官,但同样的是,每年也有大量的吏员被淘汰罢免,也同样有许多官员被撤职罢免。
大唐的官吏,如今并不是铁饭碗,考核不过,要么降要么免。就算是进士出身,可考核不过,该降还是降,该免还是免。只不过就算被免了,他们也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从吏再做起。
李超如今身为汉京首辅,是这个留守朝廷的首相,三省六部大小事务,都是他做主。刘弘基这个辅政大臣管的是汉京的兵,杜淹是御史大夫,管的是御史言官。
因此朝廷庶政,具体的事务其实都是李超带着三省六部的留守大臣们在处置。
承乾做为监国太子,呈到他面前的奏章,都是已经由李超他们批阅过,并已经做出了处置结果的奏章,承乾只需要对李超他们的处置结果做出是或否的处置。
这类似于明朝的贴黄,李超与大臣们对奏章处置,给出处置意见,写在黄纸片上,然后贴在奏章上,再给太子参考。
不过就算如此,留守朝廷的奏章也是无比的多。
承乾就算一天到晚盯着那些奏章看,也一样看不完。
最终,承乾还是让李超来帮他。一般都是上朝后,承乾留下李超御书房里帮他批阅奏章。承乾选了一些翰林学士朗读奏章和贴黄,然后等承乾和李超商议个决定,再加翰林学士代为批红。
但说到底,给出贴黄的是李超,最后批红的还是李超。
; 太子监国三年,李超首辅了三年。
这三年来,李超在这小朝廷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身为首辅,太子又年轻,许多事情几乎都是出自李超的决策,杨恭仁已经在家养了三年病。
刘弘基和杜淹在朝中,也根本无法与李超并论。
本来,朝中就有所谓的李党,而这三年,李超更是借机在各部衙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李超做了好几任的科举主考官,既有改革前的主考官,改革后的两任主考官也都是他,朝廷两科一千名进士,虽都是天子门生,但也一样是李超的门生。
“老师,今年的会试又要开始了,还要多劳累老师了。”
贞观十二年,又是一年会试大比之年。
旧科举时,一年一科,但录取的人数很少,尤其是进士科。而如今新科举举行到第三届,三年一届,进士科更成为科举唯一正科,一届比一届受到重视。
皇帝虽在东京,但科举却依然还是在汉京举行。
去年底涌入汉京的举子,超过万人。其中有五千应考的举人,也有许多过来参观过来会友的举子。
今年的会试,依然由李超主考,而殿试,到时将由太子承乾主持。即将第一次主持殿试,承乾也很兴奋期待。
实行新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后,如今大唐的经制吏员编额大增,且多数由科举出身的士子,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吏担任。大量旧吏被淘汰,中央和地方官衙的办事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现在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和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让吏这个阶层,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里。过去那种地方豪强、地主把持地方吏治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虽然如今已经有御史批准说朝廷新的官吏制度,导致官吏数量大增,有冗官冗吏之弊。但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过去虽然编额上的官吏数量少,但实际上的人一样不少,大量的非经制吏,虽不用朝廷薪粮,可这些人靠的是地方加派以及各种名目的贪污,百姓负担加重,还使得吏治腐坏。
如今朝廷增加了经制吏数目,看似朝廷官吏增多,开支增多,但却也减少了地方的各种加派,也减少了**的问题。
而朝廷并没有多向百姓征税,百姓的负担比过去要轻许多,吏治也清明的多。至于朝廷多支出的这些开支,则是通过工商等方面的税收增加,总体来说,比过去的那种放任地方的情况要好的多。
大唐如今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吏员。
现在大唐有道、州(府)、县、乡(镇),四级地方行政机构,过去皇权不下乡,朝廷直接管辖到州,而如今州上有道,县下有乡。不但衙门多了,官吏数量更是大增。
过去一个县就只有令、丞、簿、尉,以及学官等几个官,编制吏也没几个。而现在,一个县起码有二三百个吏员。
不过这几年,李超也在主持朝廷搞州县精简,大量的州和县被裁撤、合并,州和县的数量大大减少,一个州至少得拥有八个县,而一个县也起码得有五万以上人口。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就要裁撤合并。
现在大唐有三十余道,三百余州,一千余县。
比之唐初,疆域扩大了许多,但州县数量却反而减少了许多。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新入职的吏员,也有不少吏员升为官,但同样的是,每年也有大量的吏员被淘汰罢免,也同样有许多官员被撤职罢免。
大唐的官吏,如今并不是铁饭碗,考核不过,要么降要么免。就算是进士出身,可考核不过,该降还是降,该免还是免。只不过就算被免了,他们也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从吏再做起。
李超如今身为汉京首辅,是这个留守朝廷的首相,三省六部大小事务,都是他做主。刘弘基这个辅政大臣管的是汉京的兵,杜淹是御史大夫,管的是御史言官。
因此朝廷庶政,具体的事务其实都是李超带着三省六部的留守大臣们在处置。
承乾做为监国太子,呈到他面前的奏章,都是已经由李超他们批阅过,并已经做出了处置结果的奏章,承乾只需要对李超他们的处置结果做出是或否的处置。
这类似于明朝的贴黄,李超与大臣们对奏章处置,给出处置意见,写在黄纸片上,然后贴在奏章上,再给太子参考。
不过就算如此,留守朝廷的奏章也是无比的多。
承乾就算一天到晚盯着那些奏章看,也一样看不完。
最终,承乾还是让李超来帮他。一般都是上朝后,承乾留下李超御书房里帮他批阅奏章。承乾选了一些翰林学士朗读奏章和贴黄,然后等承乾和李超商议个决定,再加翰林学士代为批红。
但说到底,给出贴黄的是李超,最后批红的还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