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通天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工代赈”这个名词对于后世的人并不陌生,在书本上不止一次见到,但是在大周朝,却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
穆青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道:“圣人教导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赈灾往往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若是可以让灾民自己动手,参与劳动建设,要比一味的给粮给钱要实用得多。”
以工代赈,就是朝廷拿出一笔钱款,用来开始建设基础设施,比如房屋桥梁,灾民们可以参加进去并通过建设来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给钱粮的一种方式。
“西部灾荒连连,夏旱冬雪,常常民不聊生。但是学生曾读过一些书籍,那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是地方广阔,更是有不少地方都与蛮夷接壤。辽人常年与我国通商,有不少财物都是需要经过西地方可运送过去,用以豢养马匹。学生以为,若是可以趁此机会由朝廷牵头,号召商人去西边建设商号,一来可以让百姓们用劳动换取钱财米粮,二来可以让西地因此人声顶旺起来,可谓一举两得。”
穆青这个法子不止一次被鉴证过,国内外都有使用,而且效果不错。比起直接赈灾,以工代赈不仅可以节省朝廷开支,而且会产生持续效应。
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穿建和谐社会,放在古代也可以通用。
李慕言的手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又点了一下,眼睛却是看向了身边的刘世仁。刘世仁也在皱眉沉思,他的目光并没有穆青预料中的惊喜,反倒有几丝忧虑。
这让穆青觉得不解,而马上,刘大人就解开了穆青的疑惑。
“如此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西地地广人稀,且不是亲王封地,只有几处军营扎寨,若是有了纷乱要如何是好?”
穆青一愣,继而明白了刘世仁的担心。
大周朝的开国皇帝是为了反对前朝暴政,故而联合众多武将逼宫,最终内外包围然后将前朝余孽尽数斩杀,并取而代之。就是这样的曾经,让大周朝的历代皇帝都十分忌讳让武将权势做大,生怕自己冲到了前朝覆辙,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文臣比武将大三级的局面。
西地人烟稀少,一处府衙往往要掌管的比别处要大数倍的土地,且因为穷山恶水,不少官吏都不愿意去,去了那里的往往是在吏部考核中得不到上等评价故而被贬斥的。相比较于人民,那里更多的是官兵,因为与辽国接壤故而驻扎了不少士兵。
这次灾荒,不仅仅是要赈济灾民,还要为士兵补充粮草。
若是穆青的法子付诸实行,能解一时之困,并且造福于民,却也会让西地富庶。那里的官员或许轮换的勤快,但是军营的将军却往往是一辈子扎在那里,地头龙般的人物,一来二去赋予了的不仅仅是百姓,还有武官。
武官做大,这是犯了大周朝的忌讳,万万不能实行。
穆青这才明白了为何刘世仁和李慕言在看到自己的建言时都是眉头紧锁,想来这才是最深处的缘由。
低了低头,穆青不过转瞬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却没有办法说出口。
究其根本,不过是西地没有以为主事的王爷。
别人穆青不知道,但是若是把这个差事交给李谦宇,他恐怕会一百个乐意。
眼见着现在李慕言的身体并没有岌岌可危的意思,反倒是越发好起来,像是原著中李谦宇在李慕言快要咽气的时候逼宫的事情暂时是不会出现了。倒不如趁此机会,把封地挪到西地,降低李慕言的戒心,还能获得比密州大数十倍的封地,和辽地通商会得到丰厚的利润,还能严密的监视辽人动静,一举多得。
至于会不会去封地,左右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只要李谦宇表现得好没有大错,穆青就不相信这个人会把李谦宇再贬斥一次。
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穆青的想法,即使知道这种可能性极高,但他依然不能说。说了,轻了是揣测圣意,重了是干涉皇家秘辛,都是死罪,只不过一个是砍头一个是五马分尸,都不是很好看。
李慕言没有再多问,事实上穆青可以想出这种可行的法子已经很让他满意。说不动心是骗人的,但是李慕言确实没有好的人选,在他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西地都是个凶山恶水的地方,不少官员都在那里为国捐躯了,寻常人是不愿意去的,故而李慕言根本没有把自己的儿子孙子会愿意把封地从鱼米之乡移过去的想法。
笑了笑,李慕言语气温和道:“不错,穆青想法极好,朕心甚慰。”
穆青也不多言,见好就收,拱了拱手退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接下来李慕言又听了几个贡生的想法,不少都是大同小异,认为赈灾为主,袁文昌的倒是与众不同,建议灾民不可东进,让商户前去赈灾,若是灾民敢东进,见则驱逐,若是商户不听从,则赋税翻倍。
这是个绝对的铁腕政策,见... -->>
“以工代赈”这个名词对于后世的人并不陌生,在书本上不止一次见到,但是在大周朝,却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
穆青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道:“圣人教导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赈灾往往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若是可以让灾民自己动手,参与劳动建设,要比一味的给粮给钱要实用得多。”
以工代赈,就是朝廷拿出一笔钱款,用来开始建设基础设施,比如房屋桥梁,灾民们可以参加进去并通过建设来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给钱粮的一种方式。
“西部灾荒连连,夏旱冬雪,常常民不聊生。但是学生曾读过一些书籍,那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是地方广阔,更是有不少地方都与蛮夷接壤。辽人常年与我国通商,有不少财物都是需要经过西地方可运送过去,用以豢养马匹。学生以为,若是可以趁此机会由朝廷牵头,号召商人去西边建设商号,一来可以让百姓们用劳动换取钱财米粮,二来可以让西地因此人声顶旺起来,可谓一举两得。”
穆青这个法子不止一次被鉴证过,国内外都有使用,而且效果不错。比起直接赈灾,以工代赈不仅可以节省朝廷开支,而且会产生持续效应。
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穿建和谐社会,放在古代也可以通用。
李慕言的手指在桌上点了一下,又点了一下,眼睛却是看向了身边的刘世仁。刘世仁也在皱眉沉思,他的目光并没有穆青预料中的惊喜,反倒有几丝忧虑。
这让穆青觉得不解,而马上,刘大人就解开了穆青的疑惑。
“如此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西地地广人稀,且不是亲王封地,只有几处军营扎寨,若是有了纷乱要如何是好?”
穆青一愣,继而明白了刘世仁的担心。
大周朝的开国皇帝是为了反对前朝暴政,故而联合众多武将逼宫,最终内外包围然后将前朝余孽尽数斩杀,并取而代之。就是这样的曾经,让大周朝的历代皇帝都十分忌讳让武将权势做大,生怕自己冲到了前朝覆辙,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文臣比武将大三级的局面。
西地人烟稀少,一处府衙往往要掌管的比别处要大数倍的土地,且因为穷山恶水,不少官吏都不愿意去,去了那里的往往是在吏部考核中得不到上等评价故而被贬斥的。相比较于人民,那里更多的是官兵,因为与辽国接壤故而驻扎了不少士兵。
这次灾荒,不仅仅是要赈济灾民,还要为士兵补充粮草。
若是穆青的法子付诸实行,能解一时之困,并且造福于民,却也会让西地富庶。那里的官员或许轮换的勤快,但是军营的将军却往往是一辈子扎在那里,地头龙般的人物,一来二去赋予了的不仅仅是百姓,还有武官。
武官做大,这是犯了大周朝的忌讳,万万不能实行。
穆青这才明白了为何刘世仁和李慕言在看到自己的建言时都是眉头紧锁,想来这才是最深处的缘由。
低了低头,穆青不过转瞬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却没有办法说出口。
究其根本,不过是西地没有以为主事的王爷。
别人穆青不知道,但是若是把这个差事交给李谦宇,他恐怕会一百个乐意。
眼见着现在李慕言的身体并没有岌岌可危的意思,反倒是越发好起来,像是原著中李谦宇在李慕言快要咽气的时候逼宫的事情暂时是不会出现了。倒不如趁此机会,把封地挪到西地,降低李慕言的戒心,还能获得比密州大数十倍的封地,和辽地通商会得到丰厚的利润,还能严密的监视辽人动静,一举多得。
至于会不会去封地,左右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只要李谦宇表现得好没有大错,穆青就不相信这个人会把李谦宇再贬斥一次。
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穆青的想法,即使知道这种可能性极高,但他依然不能说。说了,轻了是揣测圣意,重了是干涉皇家秘辛,都是死罪,只不过一个是砍头一个是五马分尸,都不是很好看。
李慕言没有再多问,事实上穆青可以想出这种可行的法子已经很让他满意。说不动心是骗人的,但是李慕言确实没有好的人选,在他心里,在所有人的心里,西地都是个凶山恶水的地方,不少官员都在那里为国捐躯了,寻常人是不愿意去的,故而李慕言根本没有把自己的儿子孙子会愿意把封地从鱼米之乡移过去的想法。
笑了笑,李慕言语气温和道:“不错,穆青想法极好,朕心甚慰。”
穆青也不多言,见好就收,拱了拱手退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接下来李慕言又听了几个贡生的想法,不少都是大同小异,认为赈灾为主,袁文昌的倒是与众不同,建议灾民不可东进,让商户前去赈灾,若是灾民敢东进,见则驱逐,若是商户不听从,则赋税翻倍。
这是个绝对的铁腕政策,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