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1/2)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送女入宫,搏一场富贵。
这句话可真是耳熟。史令仪垂眸暗叹一声,前世亲孙女元春也进宫做了女史,金银送进去无数,几年内也没什么动静,却偏偏在新帝登基时加封贤德妃。她前世书读得不算多,见识又有限,可也知道这封号颇为诡异。要么是圣上对元春极为宠爱,要么……妃嫔封号多为单字,只有死后得了谥号才会是两个字……
这一世,她但凡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女儿、孙女、外孙女再迈进那“见不得亲人”的去处,转念一想,她丈夫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只要有他在,自家断没有卖女求荣的那一天。
于是满心的愤懑又登时化作一腔柔情,史令仪不由失笑,抬手端起桌上茶盏,掀开碗盖,清香扑鼻,又轻啜了一口——这回御赐新茶当真合口无比。
话说,宝钗的父亲才刚刚成亲,薛家还远没到他家族最兴旺的时期,如今薛家祖上无人做官,纵然参选也只能从宫女做起。史令仪猜测,这位薛家的姑娘应是容色非凡。薛家可真是其情可悯,其心……算了,这是别人的家事。
看着薛家太太殷勤讨好之色,史令仪还是想着劝一劝:她那庶出的小叔子虽不像话,可弟妹和侄女儿却都是难得的妥当人。侄女儿眼见着要嫁进薛家,还是希望他们一家能安稳平顺些——这也算是给儿女们积些善缘了。
按说宫女一年一选,今年进宫的名额都快定下来了,而明年又有三年一度的选秀,薛家的姑娘明年要和官宦人家的姑娘一起进宫……怎么看都觉得不太明智啊?难道还想着……依附贵人过日子吗?
史令仪便耐住性子,柔声问了个仔细。
薛家太太可不正是打得这样的主意:皇商的妻子可是进不得京城显贵夫人们的交际圈,所以她只能来奉承她能接触到最有权势和地位之人。
贾代善身为圣上重臣信臣,所以他的妻子史令仪在皇后跟前也能说上几句话。薛家太太想着,女儿兴许还能进得了坤宁宫呢。
你竟然求我这样一个外命妇往坤宁宫塞人?
听了这话……史令仪忽然就不知道该再从何问起了:送进坤宁宫,你家姑娘是冲着圣上、太子、还是也该娶亲的太子嫡长子去的?还是随便哪个都行?
薛家太太如今这个态度可不就跟“遍撒网”一样。这几年日子过得相当安生,夫妻相得,儿女顺意,史令仪也更心慈了些,琢磨着好歹苦口婆心再帮你一回,要是死活不听……我也没辙了。
许是史令仪的话戳中了心事,薛家太太面色讪讪道:“家里是想着三丫头进宫,在贵人面前说上几句话,就能提携她兄弟——孩子们都在用功读书,长大了又是三丫头的助力。”
她已经察觉到再不说实话,荣国公夫人就得端茶送客了。她的亲家王家太太跟她说过,荣国公夫人为人良善又公道,可也别以为她真是好脾气,没主意。
史令仪沉默片刻,才道:“还有一年呢,且再看看吧。”
薛家太太又不是真没眼色的人,见状便说起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分别是王家姑娘和贾家姑娘,退一步说,即使三丫头进宫之事不成,儿子将来出息了,亲家们难道还能不拉上一把?
史令仪对薛家并无偏见。平心而论,薛家这两位少爷品貌才学俱佳,若是生在书香门第,前途不可限量;而生在皇商之家,可谓富而不贵,这样的出身想要上进,就艰难上许多了。
再说丈夫贾代善的两个庶弟,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么一个嫡出女孩儿,抛开她那个不省事的父亲,这姑娘品行真是不坏,史令仪也盼着她能过得和美,便乐意替她撑一撑腰,于是她有意仔细问起薛家如何准备婚事。
薛家太太登时精神一震,如数家珍起来:奉承人可真不是容易事儿。直到她告辞时,心头巨石才算落了地:荣国公夫人终于面色如常了。
却说史令仪在内宅见客,外书房里休沐的贾代善也正和吴先生说着话。
香茶吃了半盏,也寒暄得差不多,贾代善这才问起一双儿女的功课,以及他们天赋如何——来年又是大比之年,顺便再问问吴先生打算,自家也好早作准备。
束脩丰厚,来去自如,前后只教三个学生,又能敬重、体谅他的东家……吴先生如何能语出不逊?当然天花乱坠地把三个学生全都夸过一遍。
这马屁拍的……大舅哥史骞可是亲口说过吴先生为人清正,贾代善斟酌了下措辞,言道,“我是个粗人,吴先生直说无妨,犬子才能如何我也好心里有数。”
贾代善常在北衙当值,再忙再累回府必和儿女相处一阵,所以孩子们的秉性本事他当然“心里有数”了。
吴先生哈哈一笑,也不再转弯抹角:简而言之,您的长子贾赦不是读书这块料儿,我教得再仔细,他听得再认真,还是比不过他弟弟贾政,而且对兵书比四书热切多了。次子贾政……很用功,很有毅力,但是不太会变通,不过随着年纪增长也灵活了一些,照此下去,定然能有一番作为。至于小女儿贾敏,虽是才正经开蒙……她要是个男孩儿,国公爷您就再不用发愁自家前程了。
吴先生的看法和贾代善全然一致。
赦儿还是去北疆捞取些军功就回来,在兵部寻个差事练一练为人处世之道吧。如今北疆虽有战事,规模却十分有限,只要不贪功不冒进,周围还有那么多人照应,自能全须全尾地平安归来。
而南疆……当年太祖爷夺下西南之时,当地土著也只是暂时屈服,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他已经掌了禁军,轻易不会南下,这份军功……只要别落在忠顺王府那边就好。
贾代善主意已定,便问起吴先生将来的打算。
这位乡试亚元感受到东家的挽留之意,正好也想再多准备三年:一来调养身体,二来将所学融会贯通,三来,也是舍不得他的好学生,不提天赋如何,单是“尊师重教”这一条,荣府在京城的勋贵之家中算是数得上的。尤其是吴先生自己并非什么高门世家子弟,只是薄有声名罢了。第四,便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谋划一二,与这样的东家亲厚……至少也不违初衷。
两人一拍即合,贾代善开开心心地放吴先生回家,他自己则回内宅去抱女儿哄老婆了:因为在苦寒的边疆寂寥和砍杀中度过了大半人生,他异常... -->>
送女入宫,搏一场富贵。
这句话可真是耳熟。史令仪垂眸暗叹一声,前世亲孙女元春也进宫做了女史,金银送进去无数,几年内也没什么动静,却偏偏在新帝登基时加封贤德妃。她前世书读得不算多,见识又有限,可也知道这封号颇为诡异。要么是圣上对元春极为宠爱,要么……妃嫔封号多为单字,只有死后得了谥号才会是两个字……
这一世,她但凡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女儿、孙女、外孙女再迈进那“见不得亲人”的去处,转念一想,她丈夫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只要有他在,自家断没有卖女求荣的那一天。
于是满心的愤懑又登时化作一腔柔情,史令仪不由失笑,抬手端起桌上茶盏,掀开碗盖,清香扑鼻,又轻啜了一口——这回御赐新茶当真合口无比。
话说,宝钗的父亲才刚刚成亲,薛家还远没到他家族最兴旺的时期,如今薛家祖上无人做官,纵然参选也只能从宫女做起。史令仪猜测,这位薛家的姑娘应是容色非凡。薛家可真是其情可悯,其心……算了,这是别人的家事。
看着薛家太太殷勤讨好之色,史令仪还是想着劝一劝:她那庶出的小叔子虽不像话,可弟妹和侄女儿却都是难得的妥当人。侄女儿眼见着要嫁进薛家,还是希望他们一家能安稳平顺些——这也算是给儿女们积些善缘了。
按说宫女一年一选,今年进宫的名额都快定下来了,而明年又有三年一度的选秀,薛家的姑娘明年要和官宦人家的姑娘一起进宫……怎么看都觉得不太明智啊?难道还想着……依附贵人过日子吗?
史令仪便耐住性子,柔声问了个仔细。
薛家太太可不正是打得这样的主意:皇商的妻子可是进不得京城显贵夫人们的交际圈,所以她只能来奉承她能接触到最有权势和地位之人。
贾代善身为圣上重臣信臣,所以他的妻子史令仪在皇后跟前也能说上几句话。薛家太太想着,女儿兴许还能进得了坤宁宫呢。
你竟然求我这样一个外命妇往坤宁宫塞人?
听了这话……史令仪忽然就不知道该再从何问起了:送进坤宁宫,你家姑娘是冲着圣上、太子、还是也该娶亲的太子嫡长子去的?还是随便哪个都行?
薛家太太如今这个态度可不就跟“遍撒网”一样。这几年日子过得相当安生,夫妻相得,儿女顺意,史令仪也更心慈了些,琢磨着好歹苦口婆心再帮你一回,要是死活不听……我也没辙了。
许是史令仪的话戳中了心事,薛家太太面色讪讪道:“家里是想着三丫头进宫,在贵人面前说上几句话,就能提携她兄弟——孩子们都在用功读书,长大了又是三丫头的助力。”
她已经察觉到再不说实话,荣国公夫人就得端茶送客了。她的亲家王家太太跟她说过,荣国公夫人为人良善又公道,可也别以为她真是好脾气,没主意。
史令仪沉默片刻,才道:“还有一年呢,且再看看吧。”
薛家太太又不是真没眼色的人,见状便说起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分别是王家姑娘和贾家姑娘,退一步说,即使三丫头进宫之事不成,儿子将来出息了,亲家们难道还能不拉上一把?
史令仪对薛家并无偏见。平心而论,薛家这两位少爷品貌才学俱佳,若是生在书香门第,前途不可限量;而生在皇商之家,可谓富而不贵,这样的出身想要上进,就艰难上许多了。
再说丈夫贾代善的两个庶弟,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么一个嫡出女孩儿,抛开她那个不省事的父亲,这姑娘品行真是不坏,史令仪也盼着她能过得和美,便乐意替她撑一撑腰,于是她有意仔细问起薛家如何准备婚事。
薛家太太登时精神一震,如数家珍起来:奉承人可真不是容易事儿。直到她告辞时,心头巨石才算落了地:荣国公夫人终于面色如常了。
却说史令仪在内宅见客,外书房里休沐的贾代善也正和吴先生说着话。
香茶吃了半盏,也寒暄得差不多,贾代善这才问起一双儿女的功课,以及他们天赋如何——来年又是大比之年,顺便再问问吴先生打算,自家也好早作准备。
束脩丰厚,来去自如,前后只教三个学生,又能敬重、体谅他的东家……吴先生如何能语出不逊?当然天花乱坠地把三个学生全都夸过一遍。
这马屁拍的……大舅哥史骞可是亲口说过吴先生为人清正,贾代善斟酌了下措辞,言道,“我是个粗人,吴先生直说无妨,犬子才能如何我也好心里有数。”
贾代善常在北衙当值,再忙再累回府必和儿女相处一阵,所以孩子们的秉性本事他当然“心里有数”了。
吴先生哈哈一笑,也不再转弯抹角:简而言之,您的长子贾赦不是读书这块料儿,我教得再仔细,他听得再认真,还是比不过他弟弟贾政,而且对兵书比四书热切多了。次子贾政……很用功,很有毅力,但是不太会变通,不过随着年纪增长也灵活了一些,照此下去,定然能有一番作为。至于小女儿贾敏,虽是才正经开蒙……她要是个男孩儿,国公爷您就再不用发愁自家前程了。
吴先生的看法和贾代善全然一致。
赦儿还是去北疆捞取些军功就回来,在兵部寻个差事练一练为人处世之道吧。如今北疆虽有战事,规模却十分有限,只要不贪功不冒进,周围还有那么多人照应,自能全须全尾地平安归来。
而南疆……当年太祖爷夺下西南之时,当地土著也只是暂时屈服,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他已经掌了禁军,轻易不会南下,这份军功……只要别落在忠顺王府那边就好。
贾代善主意已定,便问起吴先生将来的打算。
这位乡试亚元感受到东家的挽留之意,正好也想再多准备三年:一来调养身体,二来将所学融会贯通,三来,也是舍不得他的好学生,不提天赋如何,单是“尊师重教”这一条,荣府在京城的勋贵之家中算是数得上的。尤其是吴先生自己并非什么高门世家子弟,只是薄有声名罢了。第四,便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谋划一二,与这样的东家亲厚……至少也不违初衷。
两人一拍即合,贾代善开开心心地放吴先生回家,他自己则回内宅去抱女儿哄老婆了:因为在苦寒的边疆寂寥和砍杀中度过了大半人生,他异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