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大唐新秩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柳城,原营州都督府。
这处当年大唐统治东北的中枢早已残破不堪,奚人也好、契丹人也罢,占据柳城后都极力修缮自家抢到的宅院,反而对于这座公署府衙浑没在意。
品部大长老完失明出城跪降之后,原是打算腾出自家府邸供李诚中居住的,但李诚中路过都督府时却径直拐了进去,依照汉人习惯,很干脆的将前营指挥中枢安置在了这里,本人也只是找了间还算完好的厢房居住,根本没有时间享受占领者的福利。
李诚中坐在原都督府衙堂之上,流水阶听着手下军官的禀报,发布各项命令,忙得一天到晚连起身的工夫都没有。衙堂另一侧,则是正在埋首检点户籍和卷宗的冯道。两人现在合署办公,一来是有事时便于协商,二来都督府中也没有其他可用的房间了,外面临时驱赶而来的上百工匠正在张老匠的带领下对都督府内的各处所在进行大修。按照李诚中简单实用的要求,大修工程还需半个多月才能完成。
关于户籍清点、府库盘查、卷宗整理等等接手柳城和燕郡的一应民事,李诚中甩开手全权交给了冯道,他现在考虑的是军事问题。目前最急切的军务便是征兵了。
白狼山北麓的大战虽以前营的胜利告终,但前营士兵折损太过巨大,可谓伤亡过半。目前驻守在柳城中的前营士兵只有百人,契丹降兵却有五百多人,主客倒置的现象极其严重,稍不留神就会酿出祸事。这些降兵各成体系,有小郎君兀里的人,有大长老完失明的人,还有一些则分属其他几位长老。
若是当时奔袭柳城的时候身边没有带上小郎君兀里,李诚中实在无法想象自己会遇到怎样的抵抗。不过一切都比较顺利,有了兀里的帮助,大长老完失明带领众长老降了,并且完失明还亲自去了一趟燕郡,让燕郡也降了。李诚中不费吹灰之力连得两城,这种幸运砸在他头上,让他晕眩了好几天。
如今柳城内的契丹降兵是前营士兵的五倍之数,这还不算燕郡城内荣哥长老的四百人,更没算上关押在白狼山军寨的六百多人!而连上白狼山军寨的留守士兵,李诚中的前营目前才二百多可战之兵。
这几天里,李诚中便如身处时刻要喷发的火山口上一般,白天夜里都坐卧不宁,他生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闹出兵变大事,是以一直忙着处理降兵和征兵的事宜。
在处理降兵的问题上,李诚中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原则。
降兵中有几十个是兀里的人,李诚中攻占白狼山契丹大营时从营帐中将他们救了出来。这些人本来在图利的计划中是要随兀里陪斩的,这些效忠兀里的人对大郎君图利及支持图利争夺品部俟斤的各位长老怨念很深,是李诚中可以暂时放心使用的。李诚中将这些人尽数交给了解里,让解里的“狼军”增加到百余骑。
至于兀里,李诚中让他跟在身边办差,时刻不离视线。这是让品部臣服的关键人物,李诚中暂时杀不得,便只好紧盯着。当然,空口白话说了一大套,除了答允在合适的时机拥立他成为品部俟斤外,还许诺到时候会赐予他大唐的敕封和诏命。至于什么时候才算“合适的时机”——那总要等一切事情处理完毕吧。
赐予品部大唐的敕封和诏命,这个条件是冯道让李诚中提出来的,李诚中不知道能否兑现,更不知道是否有用,起初也没放在心上。
但冯道对此十分坚持,他认为无论任何时候,中原各个朝代在周边各族心中的正朔地位都是无法替代的,哪怕是如今羸弱到了极处的大唐,天子的威严在胡人心中依然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能够获得大唐的册封,在各族中依然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处中原之外的胡人对大唐的认同感远远超过了各处手握军权的藩镇节帅。
冯道甚至举了晋王李克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当黄贼兵进长安后,僖宗皇帝一纸诏书便令这个沙陀人举兵勤王,将黄贼赶出了长安,其后更是历经多年血战,为最终剿灭贼兵出了死力,为大唐的国祚延存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冯道还说,这个沙陀人对皇帝的衷心在天下各藩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还断言,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当大唐分崩离析的时候,最后一个继续竖立大唐旗帜的藩镇必然是河东军。
李城中对这一段历史不甚了解,但印象中唐末最著名的两个军阀其中之一便是李克用,他还记得似乎史书中对李克用的评价偏于负面,因此对冯道的观点有些将信将疑。
李城中引用后世观点驳斥冯道,说李克用之所以表现得似乎很衷心,其实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已,其实他的野心大大的有。比如,嗯,比如李城中穿越之后听说过,似乎李克用十多年前曾攻入长安,而且还放了好大一把火,好像把大明宫都烧了。
冯道就反问李城中,如果稳固和扩张自己的地盘算是野心的话,如今天下有哪个藩镇的节帅没有野心呢?
&... -->>
柳城,原营州都督府。
这处当年大唐统治东北的中枢早已残破不堪,奚人也好、契丹人也罢,占据柳城后都极力修缮自家抢到的宅院,反而对于这座公署府衙浑没在意。
品部大长老完失明出城跪降之后,原是打算腾出自家府邸供李诚中居住的,但李诚中路过都督府时却径直拐了进去,依照汉人习惯,很干脆的将前营指挥中枢安置在了这里,本人也只是找了间还算完好的厢房居住,根本没有时间享受占领者的福利。
李诚中坐在原都督府衙堂之上,流水阶听着手下军官的禀报,发布各项命令,忙得一天到晚连起身的工夫都没有。衙堂另一侧,则是正在埋首检点户籍和卷宗的冯道。两人现在合署办公,一来是有事时便于协商,二来都督府中也没有其他可用的房间了,外面临时驱赶而来的上百工匠正在张老匠的带领下对都督府内的各处所在进行大修。按照李诚中简单实用的要求,大修工程还需半个多月才能完成。
关于户籍清点、府库盘查、卷宗整理等等接手柳城和燕郡的一应民事,李诚中甩开手全权交给了冯道,他现在考虑的是军事问题。目前最急切的军务便是征兵了。
白狼山北麓的大战虽以前营的胜利告终,但前营士兵折损太过巨大,可谓伤亡过半。目前驻守在柳城中的前营士兵只有百人,契丹降兵却有五百多人,主客倒置的现象极其严重,稍不留神就会酿出祸事。这些降兵各成体系,有小郎君兀里的人,有大长老完失明的人,还有一些则分属其他几位长老。
若是当时奔袭柳城的时候身边没有带上小郎君兀里,李诚中实在无法想象自己会遇到怎样的抵抗。不过一切都比较顺利,有了兀里的帮助,大长老完失明带领众长老降了,并且完失明还亲自去了一趟燕郡,让燕郡也降了。李诚中不费吹灰之力连得两城,这种幸运砸在他头上,让他晕眩了好几天。
如今柳城内的契丹降兵是前营士兵的五倍之数,这还不算燕郡城内荣哥长老的四百人,更没算上关押在白狼山军寨的六百多人!而连上白狼山军寨的留守士兵,李诚中的前营目前才二百多可战之兵。
这几天里,李诚中便如身处时刻要喷发的火山口上一般,白天夜里都坐卧不宁,他生怕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闹出兵变大事,是以一直忙着处理降兵和征兵的事宜。
在处理降兵的问题上,李诚中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原则。
降兵中有几十个是兀里的人,李诚中攻占白狼山契丹大营时从营帐中将他们救了出来。这些人本来在图利的计划中是要随兀里陪斩的,这些效忠兀里的人对大郎君图利及支持图利争夺品部俟斤的各位长老怨念很深,是李诚中可以暂时放心使用的。李诚中将这些人尽数交给了解里,让解里的“狼军”增加到百余骑。
至于兀里,李诚中让他跟在身边办差,时刻不离视线。这是让品部臣服的关键人物,李诚中暂时杀不得,便只好紧盯着。当然,空口白话说了一大套,除了答允在合适的时机拥立他成为品部俟斤外,还许诺到时候会赐予他大唐的敕封和诏命。至于什么时候才算“合适的时机”——那总要等一切事情处理完毕吧。
赐予品部大唐的敕封和诏命,这个条件是冯道让李诚中提出来的,李诚中不知道能否兑现,更不知道是否有用,起初也没放在心上。
但冯道对此十分坚持,他认为无论任何时候,中原各个朝代在周边各族心中的正朔地位都是无法替代的,哪怕是如今羸弱到了极处的大唐,天子的威严在胡人心中依然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能够获得大唐的册封,在各族中依然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处中原之外的胡人对大唐的认同感远远超过了各处手握军权的藩镇节帅。
冯道甚至举了晋王李克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当黄贼兵进长安后,僖宗皇帝一纸诏书便令这个沙陀人举兵勤王,将黄贼赶出了长安,其后更是历经多年血战,为最终剿灭贼兵出了死力,为大唐的国祚延存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冯道还说,这个沙陀人对皇帝的衷心在天下各藩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他还断言,若是真有那么一天,当大唐分崩离析的时候,最后一个继续竖立大唐旗帜的藩镇必然是河东军。
李城中对这一段历史不甚了解,但印象中唐末最著名的两个军阀其中之一便是李克用,他还记得似乎史书中对李克用的评价偏于负面,因此对冯道的观点有些将信将疑。
李城中引用后世观点驳斥冯道,说李克用之所以表现得似乎很衷心,其实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已,其实他的野心大大的有。比如,嗯,比如李城中穿越之后听说过,似乎李克用十多年前曾攻入长安,而且还放了好大一把火,好像把大明宫都烧了。
冯道就反问李城中,如果稳固和扩张自己的地盘算是野心的话,如今天下有哪个藩镇的节帅没有野心呢?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