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轮回印记之弦月溯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既然大人对自己身世之谜毫无线索,就应提防点拥有此印记的人。小心被利用或陷害。”
我正回味着他的话,忽见他欲转身告辞。我急忙赶上他,说:“暮色将至,不如在此留宿。”,左慈谢绝说:“贫僧早已习惯四处漂泊,随遇而安,常以星斗为被,草木为席。”
我再挽留,乌角先生只是不肯,遂送至营外,目送这位神秘的道士飘然而去。
到了晚上,我反复想着白天和他的对话,感觉其中那句“只是从商朝开始?没有更早的记忆?”很值得推敲,左慈说他平生见过不少有印记的人,说明除了我之外的同类们,他们的记忆都不只是停留在商朝,而是更早,很显然,我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只从商朝开始记忆,而之前的生平忘得一干二净。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对商朝以前的事情一无所知,则成了现在我解不开的谜团;还有一句“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也很诡异,毕竟像拥有这样轮回能力的人世间只占极少数,按常理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为何会说可能是敌人呢?再者都已经可以无限轮回了,还有什么更大的利益会驱使他们要费尽心机地去利用和陷害我呢?这第二个谜团也是我猜不透的。
辗转反侧到了深夜,觉得眼下所知的线索还是太少,想太多也是徒劳,不如尽早入睡。于是我强迫自己清空脑中凌乱的思绪,也不知道花了多久才把自己从亢奋的状态平稳下来,半梦半醒之间,还恍恍惚惚地的听见夜里巡更的刁斗声。。。
自那天之后,我便暗派王遵等人到黄祖军营,密切关注两边势态,伺机而动。
建安八年冬天,孙权再次征讨江夏,黄祖此时年岁已高,不能力战,屡战屡败,节节败退,黄祖眼见大势已去,只好乘舟逃到了夏口。
我想如果黄祖还有别的选择的话,那他肯定不会选择逃到夏口。他之前如此侮蔑我,还把我扣留在夏口,一扣就是三年,难不成还会指望我能感恩戴德?
王遵等人比黄祖的败军更早来到了我的营中,跟我报知此事。我心想要不是之前左慈的那几句箴言,这会儿就不等吴军杀黄祖,连我都要趁火打劫,收编了他的军队,再宰了这个混蛋。
当然想归想,做还是得按照左慈交代的做。我命杨胜守城,自己则提起双戟,背上弓,亲率一千骑兵接应黄祖回城。
出城五十里,正撞见一路狼狈逃窜的黄祖,跟在他身后的就仅有不到二三十骑了,我暗嘲他正是不重用我,才有今日之败啊。
黄祖那老头远远望见我的部队后,大呼说:“甘宁,援我!”这次的声音却出奇的沧桑恳切,与他以往高傲轻蔑的语气真有天壤之别,眼见他如此可怜,我心中有说不出的解气。
我正视着黄祖说:“太守可速回城安歇,甘某断后。”
我的部队让开一条道,给黄祖的部队通过,他倒也不勒马,反而快马加鞭,快速穿过,他这分明是羞愧难当而有意地避免和我有眼神的接触。而我的眼神则像刀子一样目送着他,心想无论如何也要在气势上羞臊一下他不可。
黄祖这边的马蹄声刚渐消,西边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又开始隆隆作响。我料想是吴军将至,遂吩咐手下严阵以待。
我原想孙权率兵追来,中间还要渡江本没可能带更多兵马,但是从慢慢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阵势来看,兵力将近一万左右!
我心中一惊,大事不好,敌众我寡,势力悬殊啊。孙权这次可真是下足了血本,万人过江追杀黄祖,看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王遵在旁焦虑地看着我,而身后的骑兵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知道此时士气最重要,不能乱了军心,马上调转马头冲着大家喊话:“兄弟们!不用怕,吴军追兵虽多,但是他们犯了两大忌讳,第一,他们长途奔袭,已经劳顿不堪;第二,他们渡江追讨过来,骑兵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步兵,是抵不过咱们骑兵部队的!”
我这么一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大家停止了交头接耳,一个个敲打着武器,喊着军号,开始振奋起来。等我再转身,马蹄声脚步声已经渐近,率领吴军前部的是一位约有四十来岁的将军,面容狰狞,手持长剑,气势汹汹地纵马杀过来。
武将单挑这种事儿,我向来也不胆怯,舞起双戟,策马直向他冲过去。两马并头的一刹那,我右戟瞄向他脖颈一挥,他赶忙立剑一隔,我趁机用左戟向他腰间刺去,这吴将躲闪不及,竟用手接住,拳头上是鲜血淋漓,怒吼了一声,用剑分开我的右戟,作势欲回剑刺向我的胸口,我眼观这出手速度实在太慢,破绽百出,干脆以攻代守,抡起双戟在他面前耍出数道寒光。
这吴将料敌不过我,拍马折回。而我此时正打得痛快,哪肯罢休,见他马快我追不上,下意识地抽出背后短弓,大喊了一声“着!”,只见这箭矢不偏不倚地正中他后颈,吴将应声侧翻落马。战场上忽然响起一个十五六岁青年的呼喊声,骑着马从吴军中突出来奔向这吴将的尸体。
我刚恢复理智,方才想到坏了!我这即将要投东吴的人,怎么能杀吴将呢!这不是明摆着和东吴结怨呢么。我正懊悔间,眼看着这个青年驻马停在尸体前,哀声喊着“父亲”。
原来被我一箭射死的吴将,是这个冒失青年的父亲。本来敢擅自闯进杀阵的就应该毫不留情,可是不知为何,我竟眼睁睁地看着这个青年仇视着我,我却下不了手。莫非是愧疚在作祟?
我和他就这么对视僵持了一阵,他用恶狠狠地眼神瞪着我,还不时作蛙怒声,见他手里那把刀越攥越紧,我感觉到了他的杀气正在激增。
不过到底是个毛头小子,愤怒让他的气息变得越来越重,恐怕在这样下去,我闭着眼睛,都能感觉到他的招式了。
正思间,只听吴军鸣金收兵,唤这小将回去。这青年气得直跺脚,但又不敢违抗军命,只好将他父亲伏在马背策马回去。
眼看整个吴军都开始慢慢撤退,我心才稍安。
乘胜追击肯定是不可能了,一千兵追击一万兵那就等于是去找死,而且吴军后退得特别从容,没有丢盔弃甲的,没有哭嚎喊叫的。与其说是在撤退,倒不如说是吴军在有意让着我。
而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在有意留下我一个活口,当时我和吴将单挑的时候,正赶上孙权在军中观战,赞叹我的武勇过人,才决定留我一条性命,已好寻机招降。万没料到,听左慈的话保护黄祖,不但没惹恼孙权,反而得到孙权的赞许,这世间的事,有时还真是没法用常理去想。
我当初对这场胜利十分满意,不但救了黄祖,还以一人之力吓退了一万东吴军。可是后来投了东吴才知道,原来当年杀死的武将,害得我阴差阳错地与另一位未来的三国名将结下了深仇大恨。。。
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既然大人对自己身世之谜毫无线索,就应提防点拥有此印记的人。小心被利用或陷害。”
我正回味着他的话,忽见他欲转身告辞。我急忙赶上他,说:“暮色将至,不如在此留宿。”,左慈谢绝说:“贫僧早已习惯四处漂泊,随遇而安,常以星斗为被,草木为席。”
我再挽留,乌角先生只是不肯,遂送至营外,目送这位神秘的道士飘然而去。
到了晚上,我反复想着白天和他的对话,感觉其中那句“只是从商朝开始?没有更早的记忆?”很值得推敲,左慈说他平生见过不少有印记的人,说明除了我之外的同类们,他们的记忆都不只是停留在商朝,而是更早,很显然,我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只从商朝开始记忆,而之前的生平忘得一干二净。而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对商朝以前的事情一无所知,则成了现在我解不开的谜团;还有一句“是不是同伴不好说,但是肯定有敌人。”也很诡异,毕竟像拥有这样轮回能力的人世间只占极少数,按常理应该是惺惺相惜的,为何会说可能是敌人呢?再者都已经可以无限轮回了,还有什么更大的利益会驱使他们要费尽心机地去利用和陷害我呢?这第二个谜团也是我猜不透的。
辗转反侧到了深夜,觉得眼下所知的线索还是太少,想太多也是徒劳,不如尽早入睡。于是我强迫自己清空脑中凌乱的思绪,也不知道花了多久才把自己从亢奋的状态平稳下来,半梦半醒之间,还恍恍惚惚地的听见夜里巡更的刁斗声。。。
自那天之后,我便暗派王遵等人到黄祖军营,密切关注两边势态,伺机而动。
建安八年冬天,孙权再次征讨江夏,黄祖此时年岁已高,不能力战,屡战屡败,节节败退,黄祖眼见大势已去,只好乘舟逃到了夏口。
我想如果黄祖还有别的选择的话,那他肯定不会选择逃到夏口。他之前如此侮蔑我,还把我扣留在夏口,一扣就是三年,难不成还会指望我能感恩戴德?
王遵等人比黄祖的败军更早来到了我的营中,跟我报知此事。我心想要不是之前左慈的那几句箴言,这会儿就不等吴军杀黄祖,连我都要趁火打劫,收编了他的军队,再宰了这个混蛋。
当然想归想,做还是得按照左慈交代的做。我命杨胜守城,自己则提起双戟,背上弓,亲率一千骑兵接应黄祖回城。
出城五十里,正撞见一路狼狈逃窜的黄祖,跟在他身后的就仅有不到二三十骑了,我暗嘲他正是不重用我,才有今日之败啊。
黄祖那老头远远望见我的部队后,大呼说:“甘宁,援我!”这次的声音却出奇的沧桑恳切,与他以往高傲轻蔑的语气真有天壤之别,眼见他如此可怜,我心中有说不出的解气。
我正视着黄祖说:“太守可速回城安歇,甘某断后。”
我的部队让开一条道,给黄祖的部队通过,他倒也不勒马,反而快马加鞭,快速穿过,他这分明是羞愧难当而有意地避免和我有眼神的接触。而我的眼神则像刀子一样目送着他,心想无论如何也要在气势上羞臊一下他不可。
黄祖这边的马蹄声刚渐消,西边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又开始隆隆作响。我料想是吴军将至,遂吩咐手下严阵以待。
我原想孙权率兵追来,中间还要渡江本没可能带更多兵马,但是从慢慢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阵势来看,兵力将近一万左右!
我心中一惊,大事不好,敌众我寡,势力悬殊啊。孙权这次可真是下足了血本,万人过江追杀黄祖,看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王遵在旁焦虑地看着我,而身后的骑兵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我知道此时士气最重要,不能乱了军心,马上调转马头冲着大家喊话:“兄弟们!不用怕,吴军追兵虽多,但是他们犯了两大忌讳,第一,他们长途奔袭,已经劳顿不堪;第二,他们渡江追讨过来,骑兵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步兵,是抵不过咱们骑兵部队的!”
我这么一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大家停止了交头接耳,一个个敲打着武器,喊着军号,开始振奋起来。等我再转身,马蹄声脚步声已经渐近,率领吴军前部的是一位约有四十来岁的将军,面容狰狞,手持长剑,气势汹汹地纵马杀过来。
武将单挑这种事儿,我向来也不胆怯,舞起双戟,策马直向他冲过去。两马并头的一刹那,我右戟瞄向他脖颈一挥,他赶忙立剑一隔,我趁机用左戟向他腰间刺去,这吴将躲闪不及,竟用手接住,拳头上是鲜血淋漓,怒吼了一声,用剑分开我的右戟,作势欲回剑刺向我的胸口,我眼观这出手速度实在太慢,破绽百出,干脆以攻代守,抡起双戟在他面前耍出数道寒光。
这吴将料敌不过我,拍马折回。而我此时正打得痛快,哪肯罢休,见他马快我追不上,下意识地抽出背后短弓,大喊了一声“着!”,只见这箭矢不偏不倚地正中他后颈,吴将应声侧翻落马。战场上忽然响起一个十五六岁青年的呼喊声,骑着马从吴军中突出来奔向这吴将的尸体。
我刚恢复理智,方才想到坏了!我这即将要投东吴的人,怎么能杀吴将呢!这不是明摆着和东吴结怨呢么。我正懊悔间,眼看着这个青年驻马停在尸体前,哀声喊着“父亲”。
原来被我一箭射死的吴将,是这个冒失青年的父亲。本来敢擅自闯进杀阵的就应该毫不留情,可是不知为何,我竟眼睁睁地看着这个青年仇视着我,我却下不了手。莫非是愧疚在作祟?
我和他就这么对视僵持了一阵,他用恶狠狠地眼神瞪着我,还不时作蛙怒声,见他手里那把刀越攥越紧,我感觉到了他的杀气正在激增。
不过到底是个毛头小子,愤怒让他的气息变得越来越重,恐怕在这样下去,我闭着眼睛,都能感觉到他的招式了。
正思间,只听吴军鸣金收兵,唤这小将回去。这青年气得直跺脚,但又不敢违抗军命,只好将他父亲伏在马背策马回去。
眼看整个吴军都开始慢慢撤退,我心才稍安。
乘胜追击肯定是不可能了,一千兵追击一万兵那就等于是去找死,而且吴军后退得特别从容,没有丢盔弃甲的,没有哭嚎喊叫的。与其说是在撤退,倒不如说是吴军在有意让着我。
而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在有意留下我一个活口,当时我和吴将单挑的时候,正赶上孙权在军中观战,赞叹我的武勇过人,才决定留我一条性命,已好寻机招降。万没料到,听左慈的话保护黄祖,不但没惹恼孙权,反而得到孙权的赞许,这世间的事,有时还真是没法用常理去想。
我当初对这场胜利十分满意,不但救了黄祖,还以一人之力吓退了一万东吴军。可是后来投了东吴才知道,原来当年杀死的武将,害得我阴差阳错地与另一位未来的三国名将结下了深仇大恨。。。